(园林理论)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更新时间:2025-05-05 23:53:12 阅读: 评论:0

2023年8月5日发(作者:古淳)

奇天烈大百科全集-

(园林理论)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01

历史背景

1、国势羸弱,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开始孕育。

2、科学技术长足进步。

3、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园林兴盛。

4、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确立了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

5、琴、棋、书、画、品茶、鉴宝、赏花在士大夫阶层盛行,促使园林兴盛。

02

皇城规划

Ⅰ东京

总体布局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但城市功能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的街巷制。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共有三重城垣一一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一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

四条河流组成水网,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问题。

Ⅱ临安

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

城市政治、经济双重改造,重在经济,不同于以往都城建设之以政治为主。

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即皇城,皇城之内有宫城,即大内,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

保持御街一衙署区一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不成规整形式,在方向上亦反其道而行,宫廷在前,衙署在后(“倒骑龙” )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的分区结构。

03

皇家园林

Ⅰ大内御苑

艮岳

筑山: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

理水:形成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参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姿态。

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从属于自然景观。

Ⅱ行宫御苑

东京四苑——琼林苑、 玉津园、 金明池、 宜春苑

位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城西。苑东南堆有一座高几十丈的假山,山上建有楼阁,山下铺设锦石道路,并辟有池塘。苑中大部分地段都种植岭南、江南进贡的名花,还设有射殿和球场。苑中以植物景观为主。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后泛指京都宴请新进士之所。

琼林苑(种植植物)

玉津园(饲养动物)

金明池(教习水军)

宜春苑(栽培花卉)

04

私家园林

(1)沧浪亭

早在五代十国晚期,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就在此营建别墅。北宋庆历四年,著名诗人苏舜钦遭贬流寓吴中,以四万钱买入。在北碕筑亭,命名“沧浪亭”,作《沧浪亭记》。从此,“沧浪”之名便天下传开。

然而光阴流逝,继苏舜钦之后,沧浪亭又数易其主。乾隆年间,在水光潋滟的沧浪亭畔,来了一位布衣书生沈三白,就是后来著有《浮生六记》的沈复。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位形影不离的女子,是他的爱妻芸娘,亭亭玉立,惊鸿一瞥。

他们居住于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桥内有一轩临流。檐前有老树一株,浓阴覆窗,隔岸有游人往来。时当六月,深闺炎热,芸娘便暂停针绣,消夏于水窗之下,终日陪伴三白课书论古、评月品花。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也许是名园有幸,沧浪亭畔,有如此一对情深伉俪作伴,更增添了不少风韵浪漫的色彩。 (摘自 东方麦禾 的微博)

①借景:

园内的景色多不加雕饰,以自然为美,山水相宜,表现得法,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假山上植以古木。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长廊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同时又可通过长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自然地融为一体,是借景的典范。

②漏窗:

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外观各式各样,镂空的花纹也是绚烂多彩。

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非现。望出去往往光影迷离斑驳,使原来的景致得到拓展和延伸。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真正产生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效果。

③复廊:

复廊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拓展了游人的视觉空间,丰富了游人的赏景内容,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

④对联:

沧浪亭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此联为清代学者梁章钜为苏州沧浪亭题的集句联,该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

(2)沈园

一处私人花园,经历如此岁月沧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为一个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钗头凤》。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也很不幸。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伉俪情深。但却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她认为陆游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思进取,误了前程,而且两人婚后三年始终未能生养。

于是陆母以“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后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为由逼迫孝顺的儿子休妻。虽然两个感情很深,不忍分离,但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在布局上,沈园内部三个“园中之园”各自的景观组合均以水为景观主题。除南苑的务观堂、安丰堂等纪念性景观,采用规则的中轴对称布局外,沈园的三个院落仍旧是自然式园林院落布局。同时,各园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因借,创造出更美的画面和更多的情趣。

在自由式布局的基础上,各个院落的景物呈向内“聚合”态势的布置,即院落所有建筑都朝向水面,所有景物的安排也从高度上来看有一个从外向内跌落的趋势,这就是江南园林中以水体为中心的造园常用的“内向性”布局特点。

沈园在保证基本的园林活动空间外,水体、建筑、山体及植被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整个沈园之内建筑不多,满地绿荫,挖池堆山,栽松植竹,临池造轩,极为古朴。园林四要素的完美结合,相互协调,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突出了各苑的主题气氛。

(3)文人园林特点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建筑布局疏朗

雅致——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

天然——与环境融合并以植物成景

05

寺观园林

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灵隐寺坐落于此处,还有昭庆寺、净慈寺等寺观均建置在这里。

( 灵隐寺)

(净慈寺)

南末时,在西湖之山水间大量兴建园林,佛寺修建之多,并不亚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数众多的佛寺位于沿湖地带,它们因山就水,选择风景优美的基址,建筑布局则结合于山水林木的局部地貌而创为园林化的环境。因此,佛寺本身也就成了西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杭州西湖集中荟萃寺观园林之多,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恐怕也是罕见的。

06

其他园林

(1)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 难老泉 )


(圣母殿雕塑)

宋代,对晋祠进行修葺, 建圣母殿、鱼沼飞梁。大体上形成了总体之现状格局。

( 圣母殿 )

(鱼沼飞梁)

(2)苍坡村

村庄是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笔街、笔尖直指西面笔架山,村内开两池,将东西两池命名为砚池,在砚池边沿用条石砌筑砚槽,双池边沿靠近笔街的地方各放置一块大石条,意为墨,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如同一张白纸。其规划布局可谓独具匠心,寓意深远。

07

小结

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较多的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叠石、置石均显示其高超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的全部水体形象,与石山、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

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

总之,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阿富汗总统发声-

(园林理论)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本文发布于:2023-08-05 20:1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767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