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5日发(作者:闵学胜)
起因:最近在整理望远镜起源的资料,在找中国从新时期时代到清朝各个朝代水晶的资料。遇到这篇长文,搬运过来一共配了390多张图。大体脉络及资料可谓很细致。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原链接:/content/22/0729/06/5941872_
原链接作者:江畔独步寻花
▲西汉海蓝宝、水晶串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
▲海昏侯太子刘充国墓出土六棱水晶珠
▲西汉六棱柱形水晶穿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西汉水晶串饰
▲西汉 合浦出土白水晶六棱柱饰
▲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西汉水晶串饰
▲新莽 水晶海蓝宝珠串饰,广西合浦博物馆藏。
▲新莽 紫水晶六棱珠串饰
河南省柘城县邵园村东汉晚期许瓒墓出土水晶胜形饰(司南珮)
【文物名称】:琥珀有角兽形饰;水晶狮形饰;水晶、黄金胜形饰等
【文物年代】:东汉晚期
▲水晶虎
【文物所藏地】:商丘市博物馆、柘城博物馆
【文物出土地】:1981年11月,河南省柘城县邵园村东汉末年许瓒墓出土
▲东汉 六棱水晶饰
▲水晶猪。东汉。高2.7、长7.7、宽2.5厘米。
▲水晶耳杯。东汉。高3.4、长10.2、宽8.2厘米。
▲水晶耳杯。东汉。高3.4、长10.2、宽8.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东汉水晶司南珮
▲水晶兽 东汉 临沂市博物馆
1972年山东临沂吴白庄东汉画像石墓出土。圆雕、水晶质地。高2.3厘米,长4.0厘米,腰部钻一小孔用于系带。汉晋时期这类古兽配饰较为普遍,材质多样,除水晶外,琥珀、玛瑙、青金石、煤精也较为常见。
“琅玕蕴德——拾贝斋藏玉精品展”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东汉水晶翁仲
蕴藏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流泻着宇宙里的雄浑之韵,凝聚着文明古国的文化情结。水晶,成为《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歌吟不息的对象,吟哦出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不朽诗篇。
水晶饰品
▲南京东郊仙鹤观东晋名臣高崧家族墓高悝夫妇墓出土
▲玛瑙水晶多宝手串 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地出土
水晶玛瑙串珠项链 南北朝
▲北魏水晶琉璃珠串,大同市博物馆藏
▲北周水晶宁夏原州出土 藏固原博物馆
▲水晶八曲长杯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水晶杯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
▲水晶项链 唐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固原博物馆藏
▲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窦曒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长4厘米,厚1.5厘米。圆雕,猪呈伏卧状,体肥胖,大头肥耳,小尾,双目圆睁,短嘴,刀法简洁,碾琢有力。腹部钻一透孔,通体抛光,为铁剑上的坠饰。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佛指舍利水晶棺椁
辽代
▲辽代包金水晶饰辽,阿鲁科尔沁旗扎嘎斯台苏木花根塔拉辽墓
▲内蒙古博物院。辽代包金水晶饰(辽代贵族耶律羽之墓出土)
耶律羽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之弟。整件由红玛瑙和玲珑剔透水晶珠相连,另外再连缀心形和长管镶金坠组成。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色彩和谐雅致。
高3.1 口径7.4
▲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玛瑙碗
▲辽代 水晶金珠璎珞
辽代水晶杯
辽代水晶盖碗
▲《水晶耳杯》辽代
内蒙古哲里木盟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白塔出土水晶杯 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布日噶苏木
水晶质。小圈足,杯口呈四瓣椭圆海棠花形,内底呈卵圆坑状。横向一侧雕饰一龟首,自器腹下向上伸颈仰出;另一侧雕饰一外宽内窄、尾端漫圆的鹤尾状手柄。总长5.5、宽3.7、高1.9厘米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水晶串饰
▲辽代双凤及鸳鸯水晶组合饰件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水晶盖瓶,辽代,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辽代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水晶动物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水晶兽
▲金盖玛瑙舍利罐
辽(916~1125年)
口径2.2厘米、腹径4.2厘米、底径2.6厘米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该玛瑙罐藏于金舍利塔内,出土时罐内藏有2粒舍利,据传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另有5颗鎏金珍珠,应为影身舍利。
▲玉盖玛瑙盏,辽代,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玉、水晶金刚杵
辽(916~1125年)
具体尺寸:长3.7、高0.8厘米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金刚杵原为古印度兵器,后演变为佛教法器,象征坚固锋利之智,可除障降魔,也称为降魔杵。天宫中出土的金刚杵采用金、银、玉石、水晶、玛瑙等材质, 杵柄有穿孔,推测或为七宝塔上的装饰物。
▲辽代水晶老鼠,内蒙古喀喇沁旗宫家营子乡吉旺营子辽墓出土,赤峰博物馆藏。长3.7厘米、高2.1厘米、厚1厘米。水晶无色,剔透晶莹。圆雕,肥硕丰满,作伏地状,有蓄势待发之感,长吻,细目,大耳贴颈,四肢前曲,肥臀微翘,轮廓皆以粗深的线条勾勒,形构起伏有致,尽显神采,此为辽金肖生圆雕玉器常用的表现手法,背腹之间有圆孔贯通。
▲辽(公元916年——1125年)时文物,长4厘米,宽1.7厘米,出土于喀喇沁旗宫家营子乡吉旺营子辽墓。
辽代水晶兽
辽代水晶鸟
▲水晶熊。辽。白水晶,高4.8、长7.8、宽4.0厘米
▲辽代.金盖鹅形水晶香料瓶,杭州西湖博物馆藏
▲蓟县独乐寺塔出土辽代水晶龟
1992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通长85厘米的玛瑙水晶璎珞
金代
▲黑龙江省绥滨县金代奥里米古城内出土的水晶兔,长3.8厘米,高2.2厘米
▲1973年,黑龙江省绥滨县黑龙江畔的中兴金墓群三号墓出土水晶石雕刻的“嘎拉哈”
| 叁 |
宋代的水晶
两宋时期的水晶制品的大量使用是作为玉器的补充,即使硬度较高,工艺精湛的玉匠也力求造型美观、纹饰吉祥,虽技法简单粗犷但仍较好地将水晶的透亮质地表现出来。
北宋·水晶舍利瓶
▲1994年山东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
▲1994年山东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 水晶摩尼珠(北宋)
水晶佛珠,共108颗,珠子为椭圆形,原为高僧随身佩带的法器。入藏时可能搭于金棺之上,因穿绳已断,出土时珠子散落在金棺上和石匣内。
▲1994年山东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 七宝串饰(北宋)
以玛瑙、水晶、绿松石和青金石材质的珠管串成,是宋代社会生活用品,作为随葬佛舍利的七宝供养物。
▲大理国 (937年~1253年)三塔水晶杵 大理出土 现藏云南博物馆
▲陕西蓝田宋代吕氏家族墓出土的水晶鱼挂饰吻部突出,身体宽且短,背鳍呈齿状排列,是鳜鱼较为写实的再现(图一);
宋代水晶过瘾看?
去江西吧
目前来看主要出土于江西各地,在全国首屈一指。宋代洪迈《夷坚志·灵山水晶》:“水精出于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灵山之下,惟以大为贵。”这就说明宋代江西上饶地区大量出产水晶,故而水晶制品遗存较多。
北宋政区图·江南东路·信州
直径3.2、厚1.2厘米
▲《水晶饰》南宋 江西省博物馆
水晶球、水晶环、水晶饰件赵仲湮墓出土,其为赵宋宗室,系宋高宗叔祖。其墓地位于江西上饶市郊茶山寺,1956年9月被考古发掘
「转载」千年华夏历代水晶之美——中国古代水晶技艺发展传承脉络及出土文物-2
待续--------------
本文发布于:2023-08-05 22:0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773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