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6日发(作者:滕代远)
既然过年回不家,就好好体会学校里的年味吧!
相比于平常,现在校园里的人确实少了很多,只有在食堂吃饭时显得人多一些。学校的过年氛围大概是从小年前后开始的有,很多楼门口挂上了红灯笼、贴福字、贴门神等等,校园里的一些树上也挂满了小灯笼,有些灯笼还有夜光,晚上看更美。昨天学院领导还亲自看望留校学生,送出新年礼包。
大年三十中午,导师请我和硕士师妹一起吃饭,导师带了日本清酒和蓝莓酒。喝完一杯清酒后,我们觉得没啥酒味,就换了蓝莓酒。果然蓝莓酒的酒劲比较大,我和师妹喝完一杯就有点上头了。吃完饭后,我们把导师送出校门就各自回宿舍了。我一回宿舍就直接躺下睡到4点半,好像还梦见回家过年的场景。醒来之后,我带着酒后的头晕去了指定地点领取学校发的新年大礼包,没想到和昨天学院的一样,都是三只松鼠坚果大礼包,但是有两张免费的餐券。领完回到宿舍,我匆匆地洗了澡,洗完之后头不再那么晕了。换上衣服就下楼和两个留校博士生好友去食堂领取免费的年夜饭,看食堂人比较多,我们就选择打包回我宿舍吃年夜饭。奇怪的是,我们聊的话题大多都是跟学术相关的问题,很少聊各地过年的习俗,从疫情防控到公共舆论、再到社会学科,真是有点不应景。不过,这种跨学科的聊天倒是涨了点见识。
无论怎样,年都是要过的,时间不会因任何文化习俗而静止或者倒退。从文化习俗的视角,人们赋予了过年这段时间特殊的意义。一提到过年,我们就会想到过年习俗,比如打扫卫生、贴春联、贴年画、穿新衣、吃年夜饭、拜年等;也有当代年轻人不愿提及的,回家后见各种亲戚,然后被催婚催生等;还有职场人期盼的,过年意味着长假,可以从工作中解脱出来,安心休息放松一段时间。网上有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或者对过年没有以前那么期待了。我想这种想法主要来自于青年群体,因为他们会发表这样的观点能被我们看见,引起青年群体的共鸣;而小辈和长辈们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的,因为小辈们正享受着过年的快乐,而长辈们对过年早已没有感慨可以发了,只有青年群体在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之下,体会不到儿时过年的快乐,在过年的现实和预期较大落差下就会产生很明显的落空感。
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过年的需求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小时候的我们对过年的需求是穿新衣收红包,这样的要求很容易就被满足,那自然就会感到很快乐。长大后的我们对过年的需求不再只是穿新衣收红包,更多的可能是休息放松、和家人团聚,无奈这些需求总是会被各种事情干扰,严重降低了过年带给我们的幸福感。今年过年因为疫情无法和家人团聚,就总感觉这个年过得有点假,觉得这和平时的聚餐吃饭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现状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既然无法享受家人团聚的快乐,就好好享受假期不用工作的悠闲吧!(可是学术狗的学术压力无时无刻都在啊!)
本文发布于:2023-08-06 04:3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794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