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6日发(作者:娄坚)
透过直升机的舷窗看向窗外只有白茫茫的的一片,分不清天地远近,除了直升机发动机的轰鸣外便只有呜呜咆哮的风声。
直20本身没有空调的,额外加装的空调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额外的温度,热乎乎的气体吹在我裹着面罩的脸上,却并不能改变我整个身体感到寒冷的现状。
“老大,你说冰层下面到底有什么玩意?会不会是个纳粹的基地什么的?就跟电影里那样?”坐在我旁边的猴子嘴里呼着哈气,哆哆嗦嗦的从防寒服的口袋里摸索出一根芙蓉王和打火机,试了好几次才成功的点着了烟,原本就有些拥挤的舱室里立刻弥漫起了一股子烟草的香味。
“那都是唬小孩的东西,你都三十多了还信这个?”坐在猴子对面的老刘瞪了一眼猴子,但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我要是知道那下面有什么,也不会在这儿领着你们这群兔崽子挨冻了,早特么调到中科院当院长去了!”
看来这漫天风雪并没能压住我们这位大队长的臭脾气,但他就是这样,有什么不爽的事情就一定要骂出来,而很多时候说是骂娘,其实也是给大家伙找点乐子,活跃几下气氛。我们一帮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讨论着胡扯着,嬉笑怒骂声短暂的驱散了机舱里的寒冷。
2035年6月,也就是大约半年前前,在修建在南极毛德皇后地的华山科考站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现:科考队员们在进行例行的钻取冰芯取样时钻头钻到了些异常坚硬的玩意,随即而来的地质调查发现则是一个位于冰层下海水中的巨大建筑物。从我在做简报的时候看到的模拟图像来看,这玩意像个倒着的金字塔,但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建筑的样式上,这都不像是人类的手笔,四棱锥倒过来,只要是初中毕业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这玩意是谁盖的?又是干什么用的?国内专家学者们到现在也没有研究出个一二三来。
专家组尝试了许多方式来探查这个建筑物内部的秘密,声波,X光,无人机,还有许多我之前闻所未闻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在之前水下摄像机传回的画面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类似入口一样的地方,但是这个入口是完全敞开式的,完全没有任何用来阻挡海水的东西。但是其内部却并没有灌入海水,而且完全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就像有一堵无形的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物质。这已经是一个足够惊世骇俗的,也足够诡异的情况了,却也是我们所仅仅能了解到的情况,建筑物内部有强烈的电磁干扰,无人机完全无法深入侦查。没人知道那即使连夜视设备都照不到的黑暗处是不是藏了什么东西。也许真的会有类似异形或者什么机器人的玩意正在休眠?这可不是扯淡,这种情况完全可能发生。
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现实问题正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美国人的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由3艘福特级与2艘尼米兹级组成的数个航母战斗群正在严阵以待。而在大洋的深处,俄国人与北约各国的核潜艇也正游弋其中寻找着机会。
科考站被平整的出的两条大型飞机跑道,从南非基地起飞的几乎连绵不绝的运20和运25运输机大队,持续增加的人员与设备。这是一场声势如此浩大的行动,即使没有人把消息走漏出去,各国的情报部门也都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国内新闻只是在轻描淡写的表达这只是一次常规的军事演习:为了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锻炼出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一类我都已经倒背如流的玩意,而国外的媒体则在拼名谴责这些军事行动污染了南极的环境.....只有我们这些局内人才明白局势的严峻程度:如果这建筑物真的是外星人的造物,那么其中的任何玩意的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而为了外星人的秘密,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但同时,为了阻止我们得到这份秘密,敌人们同样什么样的手段都可以使出来......
如果真的打了起来,能不能打赢美国人的舰队是海军的人需要操心的事情,我对于海军和空军方面的问题完全一窍不通,但导弹可不会只炸穿海军制服的人。几百公里的距离对于我这样基本靠腿儿的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距离,但对于导弹和舰载机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很远的距离。
伴随着一阵轻轻的颤动,直升机缓缓的降落在了停机坪上,在我拉开舱门的一瞬间冷冽如刀的寒风便灌进了机舱之中夺走了那为数不多的热量。
据说南极一年365天中只有那么几天不会刮这么大的风,这次我是见识到了。即使我早有防备的带上了面罩和护目镜,但寒风轻而易举的穿透了那薄薄的一层羊毛织物拍在我的脸上。
而随着我身后的几架直升机拔地而起,没有了人造气流干扰的风似乎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但这阻挡不了来来往往的地勤们热火朝天的干劲:来来往往的各色运输车辆正在运输着各色大大小小的导弹与军火。在不远处,一架运20刚刚降落,几十号人便蜂拥而至开始给飞机加油并给轮胎盖上保温毯随后开始卸载集装箱。而在跑道的尽头,一座巨大的jy30雷达阵列正在缓缓的转动着。在基地的四周还有许多地方被盖上了雪地伪装网,那多半是自行高炮和防空导弹的发射阵地。
而在机场外的高山上,此时此刻多半也有人趴在雪堆里静静的观察着这一切,那也许是一些不怀好意的家伙,也许是其他负责警戒的部队的弟兄,我比较倾向于后者。毕竟这是个我随便瞅瞅就能发现的问题,负责布防的弟兄们多半早就想到了,不过在那种地方猫着那可不是什么好活儿.......虽然我的活儿其实也没好到哪去就是了。
探寻未知的奥秘,这本来应该是科研人员的工作,事实上一支由16位科研人员组成的探险队早已整装待发。而我们这些作战部队的粗人之所以要也要掺和进来,则是因为这次的任务特殊,如果在冰层下的水中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要去保护这些毫无战斗经验的人。
我们执行过许多艰巨的任务,其中不外乎一些缺少情报的情况,但总得来看,所要面对的东西总得来说不会超过两样: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可这一次,我们对于冰层下的情况几乎完全一无所知。
之后,我们在科考站的屋子改装来的会议室里与各个部门的领导们和科考队的人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会议,整合了一下这片海域各国海军的最新动向,在机场附近有无发现他国特种部队的行踪,以及的水下建筑物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变化等等。
科考队的人自然也都在场,他们大多数都是些20多岁的年轻面孔,其中还有女的。在之前的三个月中,为了应对这次情况特殊的任务我们一次进行了几次集训,去教授这些年轻人们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射击,以及潜水。我没打算指望真出了什么事他们能帮上忙,他们只要别添乱就谢天谢地了,而关于下去之后到底由哪一边的人的人负责指挥,老刘和其他的高级军官们和科研口的人可没少拍桌子......
行动要在什么时候开始?假设一切顺利的话我们要在下面待上几个小时?维生系统可以支持我们在真空环境下行动多少个小时?还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谨慎且严密的计划。远在太空中的侦查卫星会在什么时间段飞过南极上空?我们的预警机和地面雷达可以覆盖一片多大的区域?如果发生了战斗,美国人的第一批攻击波次会有多少架战斗机和多少巡航导弹?而空军和海航又可以拿出多少力量作为回应?
取得成果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活着回来.....科研口的不少人显然都有些被冲昏了头脑,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在军事上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
在结束了烟雾缭绕与火药味十足的会议后,便是一顿简单的午餐,很有趣的地方在于这顿饭中的蔬菜其实并非是空运过来的,而是之前早已撤离的科考站的人自己种的。不过我们都只是吃了个七分饱,这是为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而做准备,毕竟没人喜欢没跑两步就开始把肚子里的七荤八素都出来的感觉,倒是对面科考队的桌上有人吃着吃着就吐了出来,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什么,不过这没什么好笑的。也许这会是我们的最后一顿饭,也将会是我们这辈子最后一次看见头顶的太阳。
巨大的钻井隐藏于冰层之下,但在地面上看来这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停机库。伴随着电梯门缓缓打开,震耳欲聋的机械噪音开始让我的整个身体随着音波一起不受控制的震了起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污浊空气。
负责为我们穿戴装备的技术员们早已等候多时,为了应对真空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穿戴一套经过了特殊改装的宇航服。为了能够穿上这么一套科技含量极高的服装,光是为了学习大量理论知识我们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中赫然就有我儿时在电视中看到的航天英雄......
即使有足足两个人帮着我穿衣服,但是我们依旧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完成了基本准备工作,当头盔落下并咔哒一声卡住了颈部的密封圈,那恼人的噪音终于没有那么吵了,现在我只有通过拾音器才能听到外界的对话。但是空气的质量却似乎变得更差了,但这很大可能是我的错觉,因为一份不易察觉的紧张。
这套衣服足有几十斤重,但是足以防御许多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危险情况,比如说零下数百度的低温和或者服装本身被不小心割破的情况,但是为了对抗高温与可能遭到的强辐射与物理冲击,我们所使用的版本被额外包上了一层轻薄的铅皮和涂层,在衣服的胳膊和腿上的口袋里还被插进了防弹板,这直接导致服装的重量直线飙升,重到了像我这般强壮的人都几乎无法挪动脚步的地步。
我只能找个凳子慢慢坐下,然后在技术员的帮助下艰难的套上塞满了弹匣的防弹衣和我的第二层头盔,或者说负责保护头部的装甲。
最后,在两个人的搀扶下,我像个年迈的老头一样在两个人帮助下才勉强站了起来,而第三个人则负责从背后将外骨骼上的插头插入到我衣服的脊椎和数个关节处的插口中去,在通上电之后,整个世界都轻松了许多。
“检测出力!”技术员下达了指令。
我试着动了手腕与胳膊,套在我手指上与用套环扣住了我胳膊的钢筋铁骨随着我的动作一齐摆动了起来。我又试着轻轻的跺跺脚然后甩了甩腿,很轻松,即使这个动作使我单脚站立,但那一百多斤的装备就仿佛不存在一样。
“检查电子设备!”
我将头顶的夜视仪翻了下来,同时依照着旁边的气压计和温度计最后校对了一下HUD的各项信息,又开关了两下别在肩部的手电筒,随后比了个OK的手势。
“检查气密!”在各类问题确认无误后,技术员们为我挂上了放有全套维生装置的背包,并拔下了外接的电源和供氧,为我接上了一个手提式的小供氧机。
除了婴儿时期,这大概还是我为数不多的能享受几个人为我忙前忙后的机会,但这并非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这身有着灰白斑点迷彩的衣服已经把原本有些瘦巴巴的猴子变成了个有些滑稽的大胖子,但我想我此时也是一样。如果是单独穿上这样一身衣服,透明的头盔,背后的背包,胸前的各类阀门再加上胳膊上的五星红旗臂章,到真是一副新一代航天英雄的派头。
航天员们有时候的确会带一把特制的自卫手枪,但我想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航天员像我们一般如此全副武装,而遮住了我们几乎一半面部的有着四个镜筒的夜视仪更是给这副打扮蒙上一层说不出的诡异。
我很清楚在哪层层遮蔽下是一张怎样的脸,但每次这般全副武装时,我却又会觉得,那层层的遮蔽,才是他本来的面目。
本文发布于:2023-08-06 22:4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85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