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坦克战,被遗忘的对决--深入分析

更新时间:2025-05-05 04:47:25 阅读: 评论:0

2023年8月7日发(作者:傅植桂)

2468是什么成语-

科隆坦克战,被遗忘的对决--深入分析

这篇文大部分基于

Dierk's page→/

科隆坦克战实录→/watch?v=NBI9d0-IfEM

这一些文献

FM17 AFFM The Employment of Armored Units (Armored Division)

FM17-3-2 ARMOR IN BATTLE

FM17-12 AFFM Tank Gunnery 1943

FM17-67 Crew Drill and Service M4 Medium Tank 1944

TM9-752 TANK MEDIUM M4A3 44

TM-E 30-451 Handbook on German Military Forces

TM9-735 Pershing Heavy Tank T26E3

...

非常感谢

所有照片版权属于版权方,有些稍作改动

1945年3月6日,德国,科隆

第三装甲师已经攻克了绝大部分城市地区,挡在他们前面的只剩下莱茵河

但是这一天下午2点发生的事情,让这一天变得绝不平凡

接下来这篇文章,我就将细致的分析这场在科隆大教堂下发生的坦克交锋

第一部分:实录

当然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我们只能通过战地摄影师Jim Bates拍摄的画面来了解当时真的发生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对当时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两辆谢尔曼停在Komödienstraße(喜剧街)上(这个直翻太尬了但是凑合看吧

这是当时四辆车的位置

这里我们能看到,在教堂下的豹式应该和在同一条街上的两辆M4有直接视野

但是当时因为科隆已经遭到严重的轰炸和炮击,除了大教堂,整个城市基本上是一片废墟

整条路上的杂物盒砖瓦堆积起来,导致M4并没有发现豹式

而豹式则发现了其中一辆M4

当时的街景↓

瓦砾和障碍物遍地

随后豹式开火,击中了在街道右边的M4

当时停在右边的M4

命中之后,另外一辆谢尔曼的乘员跳车帮助被击中的谢尔曼车组逃离

右边的谢尔曼被连续命中了两发

两发都打在了炮盾上,全数击穿

黄色部分是被命中后打掉的部分

我们能清楚的看到被炸掉的一大块炮盾

两个大洞

乘员伤亡

M4一共有五名车组

驾驶员与装填手当场死亡

炮手和副驾驶无伤逃了出来

车长断了半条腿也逃了出来,但是不久之后就死在了旁边的一个弹坑里


随后,因为豹式已经被发现了

指挥部无线电给旁边街上的M26(T26E3)

让他过去处理一下这一个豹式

豹式现在往前开了一点,开到了岔路口位置

这时候M26向前移动,炮塔面向右边,准备在看到豹式的一瞬间开火

当车开出去的一瞬间,M26的炮手发现豹式的炮塔早就已经指向了自己

于是没等驾驶员停车,他就开火了

远处的豹式,近处的M26

一共开了三炮,全数命中

第一发车体侧面,

第二发炮塔座圈,

第三发车体侧面

下面是三个洞的特写

需要注意的是炮塔左边的亮点并不是击穿,那是瞄准镜

炮塔正下方是第一发被弹

被炮管挡住的炮塔座圈上的些微亮光是第二发

履带上方靠车体前端是第三发

乘员伤亡

豹式车组一共有5人,三人成功逃了出来

其中一人之后死在了战地医院

两人生还


那么到这里,这场短暂且激烈的交火就结束了

第二部分:分析

那么有人会问,这只是三辆坦克直接的交战,有什么可以分析的呢?

正因为这是坦克与坦克之间的较量,才让我们有机会去仔细分析这一分一秒里发生了什么

我们会从几个瞬间入手

  • 谢尔曼被命中了两发,3名成员逃离,2名存活,坦克没有殉爆/着火

被击中的这辆M4是一辆第三装甲师的M4A1(76)W

M4A1的车体,T23炮塔,76mm M1A1C主炮

从末端弹道来看,豹式发射了两发Pzgr. 39/42型风帽被帽穿甲弹(高爆)

也就是说,击穿装甲之后,炮弹会在车里炸开造成额外伤害

那为什么谢尔曼没有像大多数人(德棍)说的那样,变成一个打火机或者火球呢?

有几个原因,M4A1(76)W已经去除了车体弹药架的摆放方法,炮弹全部储存在坦克底盘

这些弹药架还是特有的水套,进一步延迟/减少着火时间/几率

而美国使用的辛烷值更高的汽油,也没有像有些人吹嘘的一样”一点就着“

相反,因为辛烷值更高(80),谢尔曼发动机/油箱着火的几率比同样的德国坦克要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炮塔被命中,因为炮塔里面没有弹药,弹药在更远端的底盘上有水套保护,所以并没有引燃弹药

装填手因为直接被命中两发,而驾驶员则因为受到装药炸开的破片命中,两人直接死亡

车长腿部也是受到直接命中,丢掉了整个小腿,随后失血过多死亡

而有炮闩和炮塔吊篮/座位等等挡住的炮手和副驾驶得以无伤逃出坦克

图片右边就是前一天被击毁的M4,没有爆炸也没有着火
  • 豹式在炮管指着M26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开火

在豹式车长战后接受采访时说,他以为那是一辆德国坦克

当时他们还不知道美国人已经有了M26

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

豹式的炮手装配了一个TZF12a瞄准镜,2.5和5倍可调整放大

是一个很不错的坦克炮瞄准镜,只不过视野范围偏小,2.5倍时28°,5倍时14°

炮手只有这一个瞄具可以看到目标

车长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炮手去瞄准具体的位置

这可能就是豹式没有开火的原因,因为炮手无法确定看到的目标,加之M26又是移动中开的第一炮,瞄准镜视角太小导致没能开炮

  • 那又是什么原因让M26能成功的开出第一炮呢?

M26继承了很多M4的设计优点

包括很重要的两点,炮手/车长广角镜和车长炮塔控制扳手

M26的炮手有三个镜子供他使用,一个M10潜望镜和一个M71瞄准镜

这不是两个么!对,这是两个

但是M10潜望镜(主要观瞄设备)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广角的,和车长(也就是和炮塔)同步的,还有一个6倍的潜望/瞄准镜

M71是5倍的而且是同轴的,最为备用瞄准设备

M10F潜望镜,黑色的镜子是广角镜,伸出来的目镜是6倍瞄准镜

这意味着,在近距离索敌时,M26可以直接通过没有倍数的广角镜寻找定位

再用倍数更大的镜子射击

而且,车长发现目标之后,也能通过直接控制炮塔的方式,把炮塔转到大致方向,让炮手用广角镜确定目标,再进一步射击

以为我说完了?不不不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经常被大家忽略

那就是驾驶员/副驾驶的潜望镜

在M26上,和M4一样,驾驶员和副驾驶有一个可以旋转的潜望镜

M26的炮手,Clarence Smoyer,这样说道

". . . However, as we entered the intersection, our driver had his periscope turned toward the Panther and saw their gun turning to meet us. When I turned our turret, I was looking into the Panther's gun tube; so instead of stopping to fire, our driver drove into the middle of the intersection so we wouldn't be a sitting target."

“. . . 但是,当我们进入岔路口的时候,我们的驾驶员已经把自己的潜望镜转向了豹式看到了他(豹式)的炮正在向我们旋转。当我转动炮塔的时候,我直直的看着豹式的炮管;所以并没有停下来开火,我们的驾驶员把车开到了岔路口的中间,这样我们就不是站在那里的靶子了”

正因为驾驶员能看到豹式的炮管正在向这边旋转,所以他选择了直接开出角落,而不是停下来给他当靶子。

这些功能,可以说每一项都让这场对决中的M26占了上风

这些东西,豹式全部都没有

  • 豹式在被击中之后,生存率又怎么样呢?

在上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能看到豹式中了三炮

第一炮是靠近坦克尾部的侧面,第二炮是在炮塔座圈,第三炮是在车体前部的侧面

在被命中第一炮之后,乘员已经开始逃离坦克,但是直到第二炮命中之前,只有车长逃了出来

在第二炮(炮塔座圈)命中的时候,炮手挣扎着想要从车长塔里出来的时候

车长在坦克的首上窝蛋区,而炮手还在炮塔里,这时第二发命中

被第二发直接命中死亡,现在豹式已经开始着火,弹药起火

随后驾驶员和副驾驶从各自的舱门逃了出来

装填手并没能从炮塔后面的舱盖里逃出来

随后,弹药爆燃,这辆豹式燃烧了快两天

这样的生存能力有这几个解释,如果和M4一样,弹药全部放在底盘上,那么炮手和装填手或许在爆燃之前还有些许时间逃出坦克,因为第三发命中才是真正靠近悬挂的位置

正因为豹式的双扭杆悬挂占据了底盘很大空间,而且弹药又全部放置在车体侧面

光是炮塔周围的车体就有18发炮弹,导致了从第二发开始,车里的火势就已经无法控制

其二,豹式的乘员舱盖与M4不同,是完全靠力气推开的(装填手,驾驶员与副驾驶)

而M4后期的舱盖则有弹簧助力,这样就不用太大力气就可以推开

左下角清晰的看到弹簧助力杆

第三部分:后话

这辆豹式的击毁代表着科隆的解放,莱茵河左岸再无德国军队抵抗

标识了盟军走出阿登进军德国的又一大胜利

两个月之后,盟军将迎来VE,欧洲胜利日

当然了,战争是残酷的

不管是直接被炮弹命中死亡

还是在坦克里被活活烧死

亦或者活下来了但是背负着看到自己同伴死亡的那一幕

都是痛苦的

在性能和适用度上不断的提高,科技的前进也是无可避免的

一辆坦克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炮?

机动性?

都不是

是在设计之初这一些无微不至的细节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小弹簧

多出来的一个瞄准镜

多出来的一根控制线

等等

我们需要做的即是正事历史,用事实和证据来看待发生过的事情

而不是靠猜疑个人偏见

愿世界和平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我衷心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

毕竟我一个人码这么多字也不容易,对吧hhhhh

关于各类FM和TM,包括一些有趣的文献,都可以问我来要

也欢迎各种有益的,积极向上的讨论与批评

谢谢大家

许可馨祖父是开国将军-

科隆坦克战,被遗忘的对决--深入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02:2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86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