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虚拟歌姬2023年5月优质作品推荐(当立看台24期文案)

更新时间:2025-05-10 00:46:39 阅读: 评论:0

2023年8月7日发(作者:严家安)

永兴-

中文虚拟歌姬2023年5月优质作品推荐(当立看台24期文案)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当立看台,我是绿帽。

       六月已经过去一半多,但五月份的推荐文章居然才发,这对一名想要蹭热度的乐评员简直是极度渎职的行为。毕竟我也算是个“自媒体从业者”,追逐热度永远是我因为身份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为我的懒惰道歉,但这段时间也确实是太忙太忙了。希望各位能够原谅,并给我施一个永远达不到一千粉丝的诅咒。

       ——为什么是一千粉丝呢?因为只有我的粉丝数量达到1000以上,那些之前看好我、当了我的“原始粉丝”的朋友们才会有牌子。实际上,我从2020年六月开始正式做乐评,到现在差不多三个月了,粉丝数量依然没有升上300,若是想升到四位数,怕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或许B站凉了,我都不会有一千粉丝的吧(笑)……

       回到正题。

        五月的活动热度并不算高,其中包括520和521这两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以及墨清弦生日与苍穹生日。520和521有一些好作品,苍穹的热度大大下降,墨清弦生贺还是不温不火,整体来说还是有点儿不对劲的。在对几乎所有(抱歉,在AI音源风行大盛的现在,V·U区的投稿猛增两倍多,除了传统的虚拟歌姬外多了大量基于AI歌姬创作的翻唱,而且它们恰巧还处于区内作品播放量的顶端。我实在是没有那个心力像去年、前年那样从头到尾扫区了,500播放以下的作品多有纰漏,还请大家谅解)原创作品的统计之后,我给出了2023年5月值得推荐的作品,以及我自己夹带的私货——

1.看见了楼房后巨大的怪兽

        流行乐坛业界有一句非常真实的话:“你有一生的时间来创作第一张专辑,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创作第二张。”对业界崭露头角的新人来说,处女作大获成功的确是不凡的成就,但如何将成功延续到第二、第三乃至之后的专辑,才是市场对他们真正的门槛。观众们的新鲜感已然消散,而对作者的要求却水涨船高。作者肚子里能否有足够的存货更上一层楼,或者能否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出现进步,是论谁也无法预料的。

        作为一名P主,食己的处女作可谓惊艳众生。笔者曾经将他在2021年年末投稿的《红丝绒蛋糕》(以下简称《红》)称作2021年末带来的最后惊喜,但接下来的2022年里,食己本人对创作一直保持着一个审慎的态度,全年一共只投稿了三首作品,其中原创曲甚至只有一首,投稿的速度之慢,是笔者预料不到的。而步入2023年后,他也没有贸然大量发布作品。这首《看见了楼房后巨大的怪兽》(以下简称《看》),便是他在沉寂五个月后姗姗来迟的新作。

        这首作品是他探索未知领域的成果,也是对新母题的探究。与邪叫教主这一成熟创作者进行合作,也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之外的成就——人际关系。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交朋友永远是好的。

        只是很可惜,对新形式、新方法乃至新思维的探索,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首作品作为转折点,尚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乃至需要更新思维的地方。让我们试用处女作《红》与它进行比较,单论音乐部分,《红》的质量确实要更加优秀一些。

        首先,《红》要远比《看》更具连贯性,这与伴奏无直接关系,而是人声——或者是词作导致的,而且原因也非常简单:《红》因为歌词量更大,所以更加连贯、更加契合虚拟歌姬的整体效果(很长一段时间里,虚拟歌姬的最大优点就是不用考虑换气,这个特点甚至影响了观众的审美)。《红》中歌词更多,就有足够空间进行操作,如利用隐喻为观众的解读带来不同可能,如反常的暗示,如渲染恬静优雅的小布尔乔亚氛围。这样的歌词配合食己本人清新优雅、充满swing色彩的曲风,莫名带有一股黑童话色彩。这股黑童话色彩与古早年代日V的诸多名作有着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特点,这也是笔者乃至很多观众偏爱此作的原因。

        而在一年零五个月以后的新作中,食己与邪叫教主的合作,呈现出来的效果,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首先是邪叫教主的歌词处理,虽然《看》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兼具了文采与意识流节奏感的现代诗,但字数比起《红》大幅缩水,其可控的空间就小得多,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且在创作态度上,两位词作者是完全相反的。《红》的词作南城凉语秉持着开放性特点创作了一出悬疑童话剧,而邪叫教主则以闭合性的态度编写了一则带有奇幻性质的现实主义寓言。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红》直到最后一刻仍没有向观众们揭示谜底,它的悬疑色彩持续到了最后一刻,但邪叫教主则在本作中无时无刻不强调——或者是暗示——现实中的特点,这是成熟创作者对理性熟稔的应用,但理性有时会成为阻碍作品走向天空的坠石。

        本作的歌词对现实的强调过于偏颇,这使得歌词正文甚至与标题乃至曲绘视频出现了深深的割裂感。实际上,《看见了楼房后巨大的怪兽》这个标题甚至可以与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名作标题相媲美,比如《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或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但正文部分反倒将魔幻倒转,开始大建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柏油马路,实在是让笔者摸不着头脑。

        同样地,食己在音乐角度的编写也有一些可以用理性理解、但在感性层面上无法欣赏的选择。笔者能感受到他在这段时间里技术上长足的进步,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编写技巧,但整体来讲,这首作品对人声与伴奏的把控并不如《红》,它不仅放弃了洛天依人声极富魅力的中低声部,也没有处理好高声部与伴奏间的关系,尤其是副歌部分,伴奏的弦乐高频过于执着地模仿脉冲警笛声,加上洛天依非AI(笔者也不知道究竟是V4还是V5了,版本有些多)的声线,导致上宽下窄,高频甚至带来一些不适感。两个缺乏共鸣的高频叠加或许会带来一些令人不适的效果。况且,如果不是AI音源,洛天依最优秀的音域一直都不是高音,甚至可以说掐嗓子。笔者还是希望食己本人能在作曲的时候能多考虑歌姬的优质音域为好。

        说了这么多细枝末节上的问题之后,我们要将赞赏的笔触投向视频部分。没错,这部作品的视频部分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手书PV对作者的分镜和基本功要求很高,而作者完美地完成了这个工作,不仅是明暗关系还是人体动作,都有很高水平,而且分镜与导演功力也展现天赋,有极高的整体度,是作品不可忽视、乃至最优秀的一部分。视频部分能够与音频如此结合,当然是值得我们去夸奖的。

        总体来说,这首作品作为转折点是好的,但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无论是与他人——尤其是具有强烈自我特点的知名staff——进行交流与默契培养,还是精进自己对音乐本身的技术进化和理解,都有一个过程。处女作大获成功,是动力也是压力,作为艺术创作者,总是想跳出过往程式以证明自己的天赋与努力,但这并非易事,需要持续学习、继续进步。

        加油吧!


2.消失了,消失了


        这是一首笔者要强烈安利的优质作品。它的播放量与质量实在是太不匹配了,如果这样的优质作品也变成遗珠,那真的会成为一个莫大的遗憾。

        哪怕是现在它居然只有不到2000播放这个惨淡的数量,这让笔者感到惊愕。它的完成度比很多名P不走心的作品要高得多得多,而且在技术上也堪称成熟,不论怎么想,它的知名度都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如果非要为此寻找一个原因的话,或许就是现在圈内观众较为封闭的欣赏习惯,导致这位尚缺人气的新人UP主没能带火作品。而六位参与创作的staff也都是底边p主,所以他们也没有足够粉丝带动作品的播放量进一步提高,尤其曲作者多混迹于日V和电音圈,在中V圈子里不够活跃,但这些都是借口。

        如此优秀的作品竟落为遗珠,这真是让笔者感到落寞,甚至有点儿恼火的地步。这种情形幸不多见,但绝不少见,出现的原因频繁,但大多是作品风格与大众审美高度完全错开而致,而对这些创作者来说,他们或许是透支了几年的天赋妙手偶得,或许是从更高的山上走下来用爱发电,或许是其他圈子的爱好者随意一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心血得不到足够的回报,尤其是与自己的审美观念不符之后(woc笔者这么努力写的歌居然才这点播放量?这圈子真的傻逼/糊透了/山猪吃不来细糠),他们大多会离开我们圈子。老实说,没有人愿意遇到这样的遗憾,但个人的力量,能做什么呢?笔者只是个平凡的评论员,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个主。

        经过笔者的思考与比对后,这首《艾斯特梦境旅行》企划的处女作,完全称得上是五月份综合质量第二高的作品。

        五月虽然没有四月的乐正绫生贺,但也有墨清弦和苍穹的生日,可惜的是,苍穹的生日贺曲比起两年前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下滑严重,不值得笔者再开一个专栏去推荐了,而墨清弦的生贺曲数量尚可,质量也有下滑之迹象……

        扯回本作来。

        作为开山之作,它的特点先入为主地定下了观众们对这个企划的观点。这首带有强烈幻想色彩的电子乐作品,就为整个企划奠定了一个奇幻的基础。作品整体的技术水平极高,但如果没有阅读过小说(没错,这位UP主还把企划的同名小说投稿到了B站,不过比起B站,或许lofter要更适合这样的作品一些……希望UP主能在lofter开一个同名账号,那里的观众们对这种类型的作品或许会更喜欢),单纯从这首音乐的角度来分析,或许倒也不会对企划本身的剧情有太多了解。笔者希望这仅仅是这个系列的序曲。

        这首作品的技术水平很高,抛开某些小瑕疵后,它的整体感已经是很高很高的了,完成作品的六位staff之间极具默契,为笔者们共同编织出一副梦境与幻想结合的画面。某一个让人舒适的点,或许是多位staff共同协调之后呈现的结果,又或许是众人的技术素养到达某一高度后的顺理成章。

        首先就是让人完全没有不适感的高音,既包括编曲对高频部分的选择,又包括调教师对人声部分的尽力调教,还包括混音对整体混响的搭配,人声音色清澈透亮,共鸣有力度,有腔体感,又带着歌姬独特的沙质音色,不过度尖锐,不杀鸡,也不让人感觉无所可循。这是很贴近三次元电子乐人声的处理方法,更加成熟,也更大众一点——虽然在这个已经小众到极限的圈子里大众倒也不是什么褒义词就是了。

        而为作品的高质量立下支点的,是堪称优秀的编曲与缩混,对电子乐来说,这两者的占比是甚至略高于词曲本体的。编曲以midtempo打底,加入bounce和ambient bass的元素,大量低频与高频交相辉映,以一个不快的速度,构建出这样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音乐建筑。

        再就是作品中配合歌曲创作的优秀视频,它是将作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的功臣,充满意识流特色,也有我们喜闻乐见的部分:超现实主义的3D动画,与我们熟悉的二次元Live2D立绘结合在一起。虽然在某些程度上,二者之间也略微有些跳跃化,但整体的配合,已经是非常优秀。

        最后是歌词部分,虽然比起作编曲和视频它不够突出,但它依然值得思考:同样是很少的歌词,为什么这首歌就如此让人感觉舒适呢?

        第一,这首歌的歌词几乎无意义,这是作为企划作品的一大缺点,但放到歌曲本身来评价的话,这种意识流作品对破碎的文字非常契合,是风格影响了技巧,从而影响笔者们对技巧本身进行判断;第二,这是一首电子乐作品,在电子乐作品中,人们常用人声乐器化的技巧来为作品填充或是增加色彩,而这首作品中某些不断重复的歌词很容易被归类为人声乐器化,当笔者们将人声不看做人声而是看做一种乐器时,它的长度与内容就不存在太多评判价值。总之,是音乐影响歌词,而非歌词影响音乐。

        请记住,一首音乐作品的音乐性要永远高于其他一切,如果不,就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那样是写不出优秀作品的。

3.逐月

        这是一首《流浪地球2》的同人音乐作品。自《流浪地球2》在今年2月上映后,每一个圈子内对它的二次创作和同人作品都如雨后春笋般展现,我们的圈子也不例外。但是,想要与《球2》在艺术高度上并肩,实在是极难的一件事。

        《流浪地球》系列是一个相当大胆、很难被确切定义的科幻作品,从时间维度来讲,它可以被归类为近未来科幻,但如果从情节来考虑,人类建造发动机推开地球、仅仅用核弹就能炸碎月球这些事,一千年内都极难做到,它是不折不扣的远未来科幻。但它的情节是部分被科学理论验证过的,所以也不能被归类为软科幻,应该依然属于硬科幻。它的剧情远远超越常见的科幻电影,但也没有太多繁琐的哲学思维说教,而是以群像剧形式创作了一部人民自我拯救的史诗,通俗活泼,又不失其严谨正派。这种矛盾预示着作品本身的复杂性,和其艺术表现形式必然要拥有的先锋性。而作为一个足够先锋的作品“一创”,它的“二创”也必然要继承其一定的先锋性。

        可惜,在艺术高度上,少有作品能与电影原作媲美。

        这首也不例外。

        很遗憾,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不意味着这首作品的艺术高度就一塌糊涂甚至一无是处,正相反,它是一首极具感染力、极具抒情性的作品,带着浓浓的太空歌剧色彩,它虽然不适合在《球2》正片的前、中、后任何一部分出现,但这也意味着它不是单纯地对电影某一部分、某一切片的复现,而是对整体的概括,是staff们对“原作”(这里加引号是因为《球2》本身就是小说的改编,改编的同人,怎么说呢,怪怪的,车万的三创,或许就是这个感觉?)的认识。或许等到电影原作下映后几个月,笔者们听着这首歌,依然能回到那个被电影震撼的三个小时,对于同人作品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好了。

        但是,这首同人作品的音乐先锋性明显是不够的。

        笔者在上一段使用的“太空歌剧”四个字,虽然是对这首作品进行一个褒奖,但也是一个有限度的褒奖——《球2》的叙事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谓的太空歌剧。对这样的一首作品,使用“太空歌剧”的手法——即过分强调所谓的“人性”——反而落了俗套。

        同样,在音乐部分,这首作品也有一些基础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音乐速度上,它不应该用慢板,应该用行板。慢板过于强调悲剧性和抒情性,但电影本体既不是悲剧也不以抒情为主,电影原作最知名的几首配乐作品——笔者记不太清了,记得最清晰的几个片段是太空电梯上升和最后救援是女童声吟唱的那两首歌——都是行板,而且内有极大的电子音色占比,再加上本作曲风过于流行化,所以在风格上整体有些不搭,是很正常的。

        此外,本作在混音上也有些欠考虑,整体响度有些低,低频也没有沉下去,尤其是副歌部分,贝斯的响度如果能再大点就好了,这部分本应是最为炸裂的高潮,然而低频似乎被削弱过一般,实在是让人有股……怎么说呢……“寸止”的感觉吧。这是对于技术本身的一点点建议,希望staff能再接再厉,继续合作,继续为笔者们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4.我的高中生活果然有问题

        这同样是一部极具妙趣的作品。

        这种类型的作品,有时候是高手返璞归真的创作,但更多时候一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与作者的技术水平没有太多联系,有时基础不牢或者硬件设施不够的业余选手也可以写出类似风格作品,但有优势也就又劣势,它的受众自然没有商业化程度高的流行作品那么广。用一句二次元的术语来说,它也有点儿“电波系”的意思。

        和上个月笔者说过的《邮寄星光》一样,都是只有切身体会后才能感受到的所谓“文人妙趣”,只是对于这首作品来说,倒不应叫“文人”妙趣,而应该叫做学生妙趣罢了。如果没有对高中的生活有足够的经历和感受,面对这样的作品,大抵是做不到感同身受的。但是,如果听众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正常的高中生涯,面对这样一首作品,真的会有那种突然回到少年时代的时空交错之感,也确实是能做到会心一笑的。

        除了选材之外,作者也有着对现实细节很优秀的把控能力,这种能力同时体现在歌词和视频两大维度之中。这首作品的歌词有一点江湖气在其中,带着少年的活泼与天真,呈现出一种兼具理想与现实的幽默感。高中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但能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找寻亮点,从而获得快乐,这就是最值得称道的乐观。

        当然,这首作品的缺点也是和优点一样明显的,那就是它的长度实在太短,不到两分钟,没听够就结束了。流行乐作品的最佳时间在三分半到五分半之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观感,从而影响播放数据。当然,笔者对此不是特别在意,只是觉得如果作者能将它扩充到三分多钟,它的整体质量将会更加优秀,仅此而已。

        ——对于某些类型的音乐,短至不到一分钟、长至十几分钟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朋克乐或者爵士乐,笔者有时候还会遗憾为什么国内没有GYARI这种大手子呢!

5.幻现

        真正的唯物主义本质上是囊括了唯心主义的。这一点在几个月前针对AI绘画的种种言论之中,已经品鉴的够多。面对AI绘画软件,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绘画技术从此不再是需要耗费精力才能掌握的一项普通技术,而唯心主义者则以不同程度的悲观来看待这件新兴事物,他们不承认AI绘画作品的艺术性,甚至断言AI会让绘画艺术走向灭亡。二者都有本质上的偏见与错误。AI绘画只是一个极度拓展生产力的工具,而“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不是劳动的存在与否,而是人类的工程师、艺术家在现实中完成任何作品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脑海里完成了它”。对一位创作者来说,审美是与生产力同样重要的元素,没有人类审美的加入,一幅随机生成的AI绘画作品或许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美学价值,但它出现的概率是忽略不计的,这种所谓“创作”也是没有美学意义的机械生产现象(仅限现代艺术之前的艺术形式,现代艺术之后的流派笔者不加以深入讨论)。只有将物质层面的生产力与精神层面的审美融合到一起,才是真正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创作行为。笔者所接触的更多艺术创作者对AI绘画的悲观态度,本质上,就是忽略创作者(或许还有观众)们的审美能力,从而走向偏激。审美能力是更重要的,它不能随着AI绘画软件而锚定,与可以被确定的、被量化的生产力(如AI几秒钟就能生产一张图片,人类需要一天,AI的生产力就是人类的几万倍,这就叫确定性和可量化性)不同,审美的流动性与不可量化性才是人类艺术创作的真正本体。

        胡诌部分到此结束,我们回到作品本身。

        利用AI绘画来制作一图流PV的原创作品,早已有很多,但貌似还没有任何一部原创作品是采用AI绘画工具来进行多张图片的、动画性质的创作。从某种程度来说(很遗憾,随着B站AI歌姬越来越兴起,笔者每日的工作量陡增了一倍多,对1000播放量以下的原创作品多有疏漏),这首《幻现》或许是中文虚拟歌姬界第一首高质量AI动画原创曲作品。

        笔者对AI创作的态度,或许是不能够用简单的“赞成”或是“反对”两个轻飘飘的词语来概括的。一方面,笔者从AI作品中看到了创作门槛再度下降的可能,也是笔者自己有能力进行创作的可能;另一方面,AI创作软件只能通过已有的作品风格来决定创作的作品风格这一特点,也从某种程度上将AI创作的审美范围变得越来越小了。目前的AI创作逻辑依然不完整,需要具有优质审美的技术人员进一步补完。

        不过,用半成品作为工具依然可以创作出质量足够的成品。工具的简陋与否不影响成品的质量。这首与迷幻摇滚相互配合的视频堪称2023年最优秀、最具创造力的视频之一。作者巧妙地应用AI绘画软件的优点和缺点,将“迷幻”这一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用AI骤然提升的生产力,加上自己优秀的审美观,二者合一,才是使得这首作品质量超越普通作品的真正原因。作者脑海里一定早就将这首作品做了出来,但或许之前限于自己的技术水准,或者生产力过低,一天只能画几张图,所以他必须使用AI绘画,这笔者之前强调过的,AI只具有所谓的“工具性”。

        当然,抛开作者在意识上的优越性,这部作品的艺术性也是可圈可点的。AI动画的朦胧感与迷幻感与音乐极度契合,作者也特意使用动画与现实摄影结合(或许动画本身就是根据摄影视频生成的),多种艺术形式进行结合,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不确定性。

        这首作品的细节之多,是无法用简单几句言语能说明的。总之,强烈推荐各位观看这部实验性质极强的作品,并随着视频,欣赏一下同样极为大胆的音乐作品——一首只有两分零八秒长度的音乐作品,居然前一分十五秒全部都是器乐前奏,这确实不可谓不大胆了。

6.折伞花 ❀

        小春六花在中V的存在感一直不强。笔者也没有注意过,不过小春六花的日语优秀作品倒是真的挺多的,很多好作品都可以尝试一下,去听一听,这个音源的可塑性还是蛮强的,风格广度也很大,从摇滚到抒情应有尽有。

        这首作品是很轻巧的一首摇滚乐作品,青春的特点,虽然伴奏听上去完全就是生硬无比的软音源,但旋律写的确实很好,或许是作者的妙手偶得,或许是多年积累,或许仅仅是旋律之神附体,总之,哪怕这么简陋的编曲,都掩盖不住词曲那洋溢的青春与热爱。

        ——就好比高中的少女不知道怎么打扮,结果随便搭配一套衣服外加素面朝天地走到大街上,可是那种生机、那种活力真的不是衣服和妆容能掩盖得住的。

        这首作品简陋吗?挺简陋的,但简陋也抵挡不住它的魅力——或者用一个我不太常用的词来形容吧——“元气”。

        生命力是无法被掩盖住的呀!

        说回作品本身。

        这是一首典型的日式摇滚作品,作为一个日本舶来的歌姬,配上她那说中文也巨像日文的口音,简直就是一首日语摇滚。歌词清新有活力,而且充满了正能量。这在如今咱们圈子内日式摇滚的创作者群体中可不常见。至少我熟知的几个日式摇滚创作者——或者外延到所有摇滚的创作者吧——创作的情感基调都是以负面为主的。能有这么一首清新的作品,一段富有活力的旋律,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

        再凑一点点,说些题外话……

        “简陋”与“简略”是不一样的。

        这种细微之处的差别,或许用话语不是很好解释,说编曲“简陋”,大概率是音色与力度的编曲细节实在是欠推敲,细节几乎是一无所有。但是,“简陋”的编曲也可以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如果各位还想再鉴赏一些这种简陋而质量偏门地高的作品,可以看一下这首作品《高压气旋》,它简直完美符合笔者对“编曲简陋”四个字的评价,但它内含的虚无主义高过太多太多的矫揉造作。

        好的,那么接下来就是笔者没那么认真评论,但是依然很想要推荐的作品了……请原谅,最近真的很忙啊……当然,请务必记住,我没认真写评论是一回事,作品质量高不高是另一回事……

7.舞不醉心

        今年墨清弦的生贺作品数量还算是可以,和几年前相比,数量甚至还略微多了一些。但是比起这首官方作品,其他的同人创作,质量似乎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不得不说禾念官方唯一还在上心创作的就是每年歌姬生贺的投稿作品,哪怕其他所有的东西全部略去,这粉丝最后的念想依然不能省。

        伊野奏+果汁凉菜+瑞安的强强联合,给作品确立了一个极高的下限。至少作为在商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创作者,几位staff都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基础。

        其他的也不用多说了,希望大家能去欣赏一下,整体质量很高,旋律很不错。

8.左右脸

        这是一首蛮“土味”的电子舞曲……虽然舞曲最终还是要落到节奏和音色上来,但旋律也是很重要的。骨子里依然是五声调式,这简直将土味拉到了极致。PV堆砌再多夜店风的曲绘也没得救。

        而且PV真的是,我需要再多说几句。

        后面的万花筒部分简直就是精神污染。我不敢说PV作者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此设计,或许是误解了“夜店”与“嬉皮士”之间的区别吧……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好头有点痛,看到这样的东西,实在是有点生理不适。请不要把误服LSD后的感觉表现出来,谢谢。

        然后呢,我还是建议曲作者,如果不是故意要写这种“土味”风格,今后还是别大量把五声调式放到电子舞曲中为好。整体水平还算可以,但还是有很多进步空间的。

9.帕耳塞洛珀

        PV质量非常高,相比之下,其他维度反倒显得有些平凡了。

        不过PV是真的很优秀,节奏适中,不知道其他朋友们的观感如何,反正笔者自己是很舒适的。

10.伊始的诓罪

        笔者在前面说过,《消失了,消失了》是五月份质量第二高的作品。

        那么,哪首才是五月份质量最高的作品呢?

        就是这首。

        ——只可欣赏,不可评价。

        面对这样的作品,笔者连插嘴的资格都没有。

        我有什么资格啊?我连它的拍子都数不清楚。

        和花之祭、负二价一样,雪人也是我们圈子里不可多得的宝藏,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天才,一个未来的巨星。面对这样的创作者,我们作为观众,就不必叨扰他了,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努力留住他,不要眼睁睁看着这样的人才流失到外面去。

        

        后记:这个月实在是太忙太忙太忙,真的是没有录音做视频的精力了,而且前面几首歌的千字锐评小作文念完要用的时间比作品放完还要长,这简直本末倒置。希望这期作品能够过审吧!

        不知道各位怎么想,反正作为一名创作者,我是确实能切身地感受到,步入2023年之后,B站的审核明显松了很多。之前审核逼得我发动态都要先码字后截图,否则稍微锐评一点点就是审核不通过,都快给我闹魔怔了,前面十几期当立看台的文字稿投到专栏也没一个过审的。唉!

    希望,希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好好生活,有个好身体,才能享受这些东西,谢谢……

超级细菌-

中文虚拟歌姬2023年5月优质作品推荐(当立看台24期文案)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08:0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88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米渎职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