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論叢》二十一輯總目(1990~2017)

更新时间:2025-05-09 10:46:37 阅读: 评论:0

2023年8月7日发(作者:易先)

床垫买什么材质的比较好-

《宋史研究論叢》二十一輯總目(1990~2017)

《宋史研究論叢》是由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辦,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以宋史研究作為重心、兼涉遼金史與殘唐五代史研究的學術期刊。1982年成立的河北大學宋史研究室最初僅有三人,後以歷史學家漆俠先生為中心,於1990年創刊2000年改組為宋史研究中心後,逐漸成為海內外宋史研究者交流研討的重要平臺

《宋史研究論叢》第一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0年

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和演變 漆俠 高樹林

試論中國封建社會賦稅制度的稅役變化問題 高樹林

契丹遼國建國初期的皇位繼承問題 漆俠

關於宋、遼金的封建賦役問題 高樹林

宋代編敕 郭東旭

試論宋代鄉村客戶的法律地位 郭東旭

宋代財產繼承法初探 郭東旭

宋代之訟學 郭東旭

論宋代的礦冶戶 王菱菱

宋代礦冶經營方式的變革和演進 王菱菱

宋代“山澤之入”礦課時間考 王菱菱

宋代新興商人資本交引鋪的經營活動及其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姜錫東

宋代交引買賣市場的形成、分佈和政府的干預 姜錫東

宋代交引初探 姜錫東

試論兩宋高利貸資本利息問題 劉秋根

兩宋私營高利貸資本初探 劉秋根

試論宋代官營高利貸資本 劉秋根

試論宋朝身丁錢 高樹林

關於王安石變法研究的幾個問題 漆俠 郭東旭

宋代就糧軍簡析 姜錫東

金朝戶口問題初探 高樹林

《宋史研究論叢》第二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3年

范仲淹集團與慶曆新政——讀歐陽修《朋黨論》書後 漆俠

鄭熙亭同志《汴京夢斷》序 漆俠

王育濟同志《天理與人慾》序 漆俠

宋朝賦役淺論 高樹林

宋元賦稅制度之比較 高樹林

試論元朝“科差”制度 高樹林

《宋刑統》的制定及其變化 郭東旭

論熙寧初年刑名之爭 郭東旭

宋代編管法 郭東旭

南宋的越訴之法 郭東旭

宋代提點坑冶鑄錢司與礦冶業 王菱菱

論宋代各級地方機構的礦冶業管轄權(上) 王菱菱

論宋代各級地方機構的礦冶業管轄權(下) 王菱菱

宋代釀酒業簡述 李華瑞

關於《青苗法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李華瑞

宋代畫市場初探 李華瑞

宋代商業信用析論 姜錫東

宋代榷貨務的經濟職能及其演變 姜錫東 趙喜英

關於北宋前期宰相制度的幾個問題 姜錫東

元代官營高利貸資本述論 劉秋根

試論宋元寺院高利貸——以長生庫資本為中心 劉秋根

唐宋常平倉的經營與青苗法的推行 劉秋根

論宋代的貨幣地租——與包偉民商榷 高聰明 何玉興

試論北宋貨幣不統一問題 高聰明

北宋西北地區的銅鐵錢制度 高聰明

《宋史研究論叢》第三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9年

宋太宗的守內虛外 漆俠

宋代建元與政治 李華瑞

論宋代的敕降制度 郭東旭

試論宋代的官僚地主土地所有制 姜錫東

遼金元時期蒙古草原農業生產的發展 高樹林

論宋代礦產品的禁榷與通商 王菱菱

論宋代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特點 高聰明

宋代買賣契約制度的發展 郭東旭

論宋代礦業管理中的獎懲制度 王菱菱

宋代商人的市場壟斷與政府的反壟斷 姜錫東

論宋朝邊疆地區的礦冶禁採政策 王菱菱

宋代族產初探 王善軍

從“羨餘”看北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高聰明

論南宋財政歲入及其與北宋歲入之差異 高聰明

宋代財政監督法述論 郭東旭

中國古代史記編纂形式探源 漆俠

釋智圓《閒居編》跋 漆俠

《宋史·天文志》抉疑 高紀春

《宋史·五行志》校勘拾遺 高紀春

《宋史研究論叢》第四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1年

歐陽修在宋學形成中的先鋒作用 漆俠

釋“鏖糟陂裏叔孫通” 漆俠

略論宋朝法律文化特徵 郭東旭

論北宋“賊盜”重法 郭東旭

論宋夏戰爭 李華瑞

試論宋初武將精神狀態的轉化及其影響 陳峰

宋代皇族譜牒考述 王善軍

北宋青州麻氏家族的忽興與驟衰 王善軍

試論遼朝對北宋制夏政策的影響 李華瑞

宋代榷貨務的金融職能和性質 姜錫東

宋代官私商業的經營方式 姜錫東

宋代礦冶業機構官員的除授制度 王菱菱

再論宋代金銀礦業發展的社會因素 王菱菱

宋代貨幣流通的特點 高聰明

貨幣在宋代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地位 高聰明

元朝農業水利的恢復與發展 高樹林

元代官營高利貸資本述論 劉秋根

論元代私營高利貸資本 劉秋根

中國古代合夥制下的盈餘的分配 劉秋根

關於中國早期銀行業的幾個問題——兼與黃鑒暉先生商榷 劉秋根

《宋史》天文志、五行志校讀劄記之二 高紀春

讀《宋史》列傳劄記 高紀春

《宋史研究論叢》第五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3年

東丹國變遷考 金渭顯

“宋承五代之弊,兩稅遂呈變態”——論宋代賦役變革與兩稅法精神的傳承 李志賢

唐宋時期庶生子的分家權益 邢鐵

商品經濟與唐宋社會變革 林文勛

宋代三槐王氏家族興替考述 王善軍

宋代檢正中書五房公事制度研究 裴汝誠 顧宏義

黑水城所出宋趙德誠家狀試釋 孫繼民

試論宋代對羈縻州的官封 安國樓

北宋鄉兵人數考論 姜錫東

試論王安石對《平戎策》的修正 彭向前

宋金鎮江“金山大戰”考實——宋金黃天蕩之戰研究之一 楊倩描

陸九淵對主體能動性的張揚 許懷林

簡析洪邁的歷史知識 張元

宋代社會對“吃菜事魔”信仰的誤解及變遷溯源 賈文龍

禪宗東傳與智宗、坦然——宋與高麗佛教文化交流之一 楊渭生

宋代寓於寺院的帝后神御 汪聖鐸

朱熹理學與大乘佛學義理核心異同析論 閆孟祥

論回鶻文化對西夏的影響 楊富學

上海圖書館藏朱熹撰《葉夢得墓志銘》辨偽 方建新 王晴

論蔡松年 孟繁清

王忱:元朝一位包拯式的官員 丁建軍

馬端臨的明代賞音 王嘉川

宋學研究的開山力作 王書華

其實可作“冰山”看——裴汝誠教授《半粟集》書後 孫建民

宋太祖祖籍探考 王少堂

宋太祖趙匡胤祖籍新考 王玉寶

“宋太祖趙匡胤祖籍問題學術研討會”綜述 丁建軍 韓毅

《宋史研究論叢》第六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5年

符氏家族與宋初政治 胡坤

三司使與宋初政治 范學輝

論影響宋代皇儲確立及即位的力量 趙英華

宋代對官員的郊祀賞賜 曹福鉉

宋朝政府購買的行政管理體系 李曉

試論中國古代幕府制度在宋代 轉型 劉秋根 周國平

也論遼宋間的兩屬地 陶玉坤

宋代士大夫主流精神論——以范仲淹為中心的考察 王瑞來

略論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傾向 李華瑞

南宋時期福建一帶的海賊和地域社會 李瑾明

“小元祐”考——論南宋後期學術對政治的影響 廖寅

宋蒙(元)戰爭中的南宋降將考 王茂華

金熙宗“頒行官制”考辨 王曾瑜

關於金朝翰林待制以下帶“同知制誥”銜的考辨 王曾瑜

唐宋相國寺兩考 段玉明

“所種皆從壟上,蓋虞吹沙所壅”辨析——兼談遼代的農業耕作制度 肖愛民 唐玉萍

宋代的城市與農業 曾雄生

試論熙豐農田水利建設的勞力與資金問題 馬玉臣

宋太祖趙匡胤家世、祖陵及籍貫 楊倩描

趙匡胤祖籍和祖陵在保州(清苑)辨析 魏雋如 王少堂

略論胡瑗的分齋教學法及其歷史命運 黃富榮

歐陽修目疾及先天因素 劉金柱

試論歐陽修的農業改革思想與實踐 鐵愛花

南宋末真德秀的對外認識和華夷觀 樸志焄

再現的文明:石刻文獻與宋代天文學——對南宋蘇州石刻天文圖科學史料價值的重新解讀 韓毅

墨與宋代社會生活 汪聖鐸 胡玉

時代背景與慧南禪法 閆孟祥

對《宋會要輯稿》幾則史料年號錯誤的訂正 王菱菱

《劍橋中國史》(第6卷)遼史的基本觀點評述 李錫厚

一部展現宋代紛繁貨幣全貌的學術專著——汪聖鐸先生新著《兩宋貨幣史》讀後 丁建軍 王曉龍

獨闢蹊徑、高屋建瓴——李華瑞教授《王安石變法研究史》讀後 郭志安

《宋史研究論叢》第七輯 (中韓“宋遼金夏元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6年

唐代祠廟政策的變化——以賜號賜額的運用為中心 金相範

唐代講武禮研究 金相範

唐宋時期“觀察使”職權的演變 虞雲國 張玲

對唐宋時期“道”“路”制度的幾點認識 賈玉英

北宋前期太湖流域的水利及其特性 俞垣濬

南宋時期福建地區的農村市場和農民生活 李瑾明

兩宋民間濟貧恤窮活動述論——兼談民間社會暨地方社會的興起 張文

論趙匡胤的祖籍祖陵 要寶鍾

宋太宗與佛教 汪聖鐸 彭琦

北宋新法與元豐賬法 金榮濟

北宋時期宣仁太后的攝政 樸志焄

兩宋帶御器械考 汪聖鐸 錢俊嶺

宋朝政府對官吏收受賄賂的政策研究 曹福鉉

俄藏黑水城宋代文書所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王庶被拘事件 孫繼民

從俄藏黑水城宋代文獻看北宋收復燕山府之役 陳瑞青

關於南宋高宗、孝宗時期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變亂之研究 金容完

宋麗之間的政府交往 丁建軍 胡坤

金朝明昌黨事考實 關樹東

宋朝遣遼使節的家族性特徵探析 劉秋根 王慧傑

宋代族譜與修譜傳統的演變 陸貞任

從黃龍慧南和大慧宗呆禪法新特色看臨濟禪的一個發展方向 閆孟祥

南宋臨安西湖遊樂活動與官方公共服務 成蔭

胡瑗的分齋教學法及其影響 金榮官

有關陸遊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何忠禮

試論宋代書院的休閒功能 王福鑫

關於畢昇及其活字印刷術 田建平

周敦頤與《通書》許懷林

王安石《卦名解》研究 楊倩描

宋代圖書展覽會——曝書會 方建新

《吳船錄》所見四川旅遊資源 張邦煒 陳盈潔

《續資治通鑒長編》重印點校本校勘獻疑 馬玉臣

《宋史·高麗傳》史源考 顧宏義

略談《參天台五台山記》的史料價值 曹家齊

《文獻通考》卷六一引呂祖謙述北宋初轉運使史料考辨 戴揚本

魏了翁的經世理學與道統論——以道統和治統的合一為中心 李范鶴

大足石刻宋碑《三聖御製佛牙贊》考析 胡昭曦

鄭樵自然科學精神探析 林祖泉

《宋史研究論叢》第八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7年

宋太祖心腹武將張瓊死因探析 顧宏義

論宋代提點刑獄司的治安及軍事職能 王曉龍 呂文靜

宋代縣尉任職條件考 王鐘傑 段業林

關於王安石變法中方田法的幾個問題 馬玉臣

關於常平法的幾個問題 魏天安

范純仁與熙豐變法 賈道民

從宋代交引茶制看傳統社會政府與商人的關係 孫洪昇

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之一:農業篇 方健

“紹興和議”問題平議 王嘉川

南宋時期荒政的運用和地方社會——以淳熙七年(1180)南康軍之饑饉為中心 李瑾明

端平“三京之役”新探——兼為“端平入洛”正名 楊倩描

宋蒙(元)戰爭中的蒙方招降政策 劉冬青 賈修蓮

宋代家庭中的未析產業糾紛 高楠 趙樹旺

南宋蔡杭法律思想探析——以《名公書判清明集》為中心 郭東旭 李婕

北宋的年號寺觀 汪聖鐸 馬元元

宋代的鳳翔(京兆)府上清太平宮 彭琦

《宋史·宰輔表》考證(補正篇)王瑞來

從《宋人佚簡·申聞狀》看宋孝宗北伐 陳瑞青

《宋史·李處耘傳附子繼隆繼和》補正四則 賈明傑

宋刻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考——附錄朱子、范如圭、程端蒙、李方子佚文 石立善

讀《生祭文丞相文》許懷林

遼南京城考辨兩則 王曾瑜

北宋河北沿邊的寨鋪建設述略 郭東旭 王軼英

湯陰古今地名考 王波清

元朝政府對民間手工業的管理——以紡織業、礦冶業為重點 劉莉亞 葛巧芝

元代的祠廟祭祀與江南地域社會——三皇廟與賜額賜號 水越知 石立善

中國法律史方法論百年回顧思潮中法學與史學的學術分野——以宋代法律史研究為中心的反思 賈文龍 韓金滿

學術史視野下的歷史研究與宋代紀實小說創作——王曾瑜先生“宋代紀實小說系列”述評 劉紅

臨濟凌波看他拈花一笑——閆孟祥教授《宋代臨濟禪的發展演變》評介 王茂華 張乃普

《宋史研究論叢》第九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8年

關於南宋初期變亂多發的背景之研究 金容完

北宋時期“重內輕外”觀念的理想與現實論 樸志焄

北宋時期財政政策的地方差異與王安石新法 金榮濟

宋代提點刑獄官選任之研究 王曉龍 王鐘傑

宋金同盟締結要因的一個分析 俞垣濬

試論南宋滅亡之原因及其教訓 何忠禮

宋代京畿制度變遷論略 賈玉英

宋代歲幣的朝貢性質 申採湜

論北宋的人口增加與經濟構造的變化 皇甫允植

北宋與高麗間的貿易及文化交流關係 姜吉仲

北宋時期請佃制的實施及其特徵 李錫炫

宋代文具、樂器、珍寶古董價格考 程民生

宋代米價變動原因研究 曹福鉉

宋代“錢荒”成因再探 葛金芳

宋代西南地區的“鹽馬貿易”劉復生

宋朝的抵當所和抵當庫 劉秋根 王文書

宋代文思院的由來及其職能變化 王菱菱

大食與兩宋之貿易 楊富學 陳愛峰

立賞告姦:宋代一個廣泛的法域 郭東旭

宋代的民間調解 高楠

從訟師的出現看宋代中國的法與社會 樸永哲

論“為學大要”——《近思錄》研究之一 姜錫東

南宋時期福建讀書人的科舉狀況及其解額 李瑾明

論宋代的宗室應舉 裴淑姬

唐宋“富民”階層概論 林文勛

唐宋時期的贅婿和接腳夫 邢鐵

女真海賊“刀伊”金渭顯

宋代聘禮與茶 吳元敬

宗族組織形成期的累世同居大家庭 陸貞任

宋代西南陸路交通及其發展態勢 曹家齊

南宋王朝與觀音崇拜 汪聖鐸

《宋史·張所傳》校注 王曾瑜

膠西海戰地名考證 王曾瑜

古本“朱子語錄”考——《朱子語類大全》未收語錄書二十四種 石立善

《西夏天盛十五年(1163年)王受貸錢契等》考釋 孫繼民 許會玲

從俄藏黑水城文獻看宋代的“背嵬” 楊倩描

黑水城出土的幾件西夏社會文書考釋 杜建錄

保定現存的三通北宋石刻考述 丁建軍 吳占良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9年

南宋兩浙地區的氣候變遷及其總體評估 張全明

宋初周恭帝遷居考 仝相卿

向太后攬權及其與徽宗之政爭——立足於蔡京去留問題之考察 張林

宋代駙馬昇行探微 孫旭

《宮廷詩集》中所見的“白高”釋義 梁松濤 楊富學

劉豫改元“阜昌”年代考 黃會奇

關於南宋與金交聘的幾個問題 周立志

宋代湖南人口探討 王勇

宋代旅遊資源開發主體及其形式的考察 王福鑫

金代花帽軍初探 李浩楠

兩宋水軍訓練芻議 劉縉

宋金時期梁山泊地區農民、漁民的暴動和抗金鬥爭 劉紅

重新品評秦九韶 郭書春

運氣學說與金代醫學的發展 呂變庭

“仁政之務”與“醫書輔世”:北宋政府對前代醫學文獻的校正與刊行 韓毅

佛、道為孝道服務的體現——功德寺觀 汪聖鐸

朱熹的《山陵議狀》及其風水觀 許懷林

試論南方宋墓的群體差異 吳敬

遼代冠帶類型和相關問題 張景明

王旦與佛教 陳探宇

韓琦祭祀活動與祭祀思想之探討 符海朝

特權庇護:宋代的邢州柴氏家族 王善軍

歐陽修與蔡襄關係考論——兼論北宋中期的朋黨政治 祁琛雲

名相之父:曾會事跡考略 張小平

試論唐仲友與永嘉學派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的史學思想 趙瑤丹

論汪藻在南宋史學史上的地位 金建鋒

俄藏黑水城文獻《官員加級錄》年代再證 劉廣瑞

從俄藏黑水城阜昌三年文書所見偽齊職官制度 馮金忠

荊公新學著述考辨 王書華

《中國古方志考》所輯《永樂大典》宋元州縣志訂誤 顧宏義

《宋史·呂頤浩傳》補正 劉雲軍

武澄《張子年譜》糾誤八則 張波

近二十年金代科舉研究述評 張建偉

文場供秀句,帆影日積高——鄧小南主編《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點》評介 刁培俊 楊輝建

王曉龍博士《宋代提點刑獄司制度研究》評介 胡坤

周夢江先生與永嘉學派研究——讀周著四部書 張其凡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一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0年

遊牧社會領導者的作用考——以鮮卑君主的地位為中心 李瑾明

唐宋變革期死後世界觀的變化 俞垣濬

唐宋變革視野下的河南政區研究 馬玉臣

遼聖宗時期的宰執群體 關樹東

遼代的邊將——以西部邊疆為中心的探討 周峰

遼朝西北路招討司與統軍司研究 康鵬

《遼史·本紀》高麗關係記事考異 金渭顯

《遼史·韓知古傳》研究 李月新

耶律隆祐與耶律隆裕考 王青煜  敖力布

遼代品官命婦初探 張敏

淳欽皇后回鶻後裔辯證 康建國

遼代社會史研究的新成果——評王善軍《世家大族與遼代社會》 都興智

遼上京的歷史地位及其建築所反映的諸社會現象 肖愛民

試論上京臨潢府及其州縣的設置對契丹政權封建化的意義 楊福瑞

興建城市是契丹族統治地區生產力和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 何天明

從《遼代石刻文編》看遼代邑社 程嘉靜

論河套地區在宋、遼、西夏對峙中的地位和作用 薛智平

“天朝萬順(歲)”臆解可以休矣——遼上京出土契丹大字銀幣新釋 愛新覺羅 烏拉熙春

位於遼上京周邊的遼代多位重要人物墓地淺探............ 葛華廷

遼上京附近的兩處遼代神道石像生 張興國  李學良

奚王蕭福延墓誌三題 陳曉偉

淺析遼代文物上的龍鳳紋飾 張正旭

巴林左旗遼文化遺存拾零 金永田

宋代經濟賠償法略述 郭東旭

宋代寡婦的家產權益與生存處境 邢鐵

宋代奴婢的生命權和社會地位 李錫炫

宋代城市租賃人的生活水平研究 曹福鉉

宋代鄉民的致富之道——以農致富 高楠

試析《慶元條法事類》關於運輸費的規定 金榮濟

試論宋代東亞西亞的國際關係 金成奎

宋神宗至高宗朝與高麗關係的幾點思考 周立志

北宋末期鄜延路經略安撫使考 楊倩描

關於南宋初期鎮的研究 金容完

南宋宰輔王之望墓誌及相關問題研究 劉雲軍

試論南宋理學教育傳播的主導者和受眾 王曉龍 龐檜存

試論蘇軾的文房四寶癖好 田建平 武娜

國家、醫學與社會:《太平聖惠方》在宋代的應用與傳播 韓毅

平民化新道教產生於兩宋之際原因探析——以全真教為中心 李俊方

朱熹《家禮》的真偽及對社會的影響 湯勤福

黑水城漢文文獻的學術價值 杜建錄

乃顏之亂的性格 尹銀淑

金代臨潢府路、北京路州縣沿革考 李昌憲

金元之際漢人世侯幕府人物承擔角色之分析 符海朝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二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新近面世之秦檜碑記及其在宋代道學史中的意義 蔡涵墨 李卓穎

唐朝對於兩宋的歷史意義——以科學思想史為視角的觀察 呂變庭

由唐入宋都城管理制度的變革 張春蘭

簡論北宋時期疫災的時空分布及其特點 張全明

北宋中葉史臣對於“女禍”的看法——以《新唐書》“永徽六年事件”為例 莊興亮

北宋中期文人談兵風尚淵源初探 王軍營

“近代貴盛,鮮有其比” ——三代外戚武將宋屋事跡考論 胡坤

寇準“好剛使氣”的個性與宋朝“祖宗家法”的衝突 廖寅 霍香君

韓琦軍事思想管窺 符海朝

宋朝遣遼使節對宋遼關系的影響 王慧傑

試論北宋出使使臣的外交情報搜集活動 袁良勇

宋代檢校官的源流及其嬗變 楊倩描

宋代官員貶責後常任官職述略 程天芹

論宋代監司對州縣司法審判的監督與復核 王曉龍  王鐘傑

南宋推行朱熹“社倉法”給人的啟示 汪聖鐸 畢玉嬌

南宋都督簡析 王青松 付鵬

南宋兩淮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宋金戰爭 劉縉

南宋端平襄陽兵變及相關問題 熊艷軍

南宋士人階層發育的地域差異 宋燕鵬

宋代歸宗改姓問題初探——從《建炎元年兵士張德狀》談起 高楠

《宋史·余端禮傳》補正 劉雲軍

《宋史·范純仁傳》補正 賈道民

王铚卒於紹興十四年考實 張明華

宋開寶六年進士登第人考辨 韓冠群

胡瑗抄襲孫復經說與孫胡交惡——由胡瑗的春秋學佚文說起 黃富榮

“吾道南矣”說的文獻學考察 顧宏義

宋代妓女與宋代士大夫的情慾生活 武金山

論宋人重用典的時代文化背景因素——兼論杜詩“無一字無來處”論的成因 李新 張春生

兩宋時期名勝保護政策與措施概論 賈文龍 鄭聖明

遼朝地方州縣行政區劃體系的形成及其特點 楊福瑞

西夏文詩歌所反映的西夏建築特點及其文化特質 梁松濤

東平王公淵家族與金元學風的變遷 張建偉

遼代漢人墓誌中體現的契丹婚俗特徵 齊偉

關於宋祖陵幾個問題的思考 王少堂

北宋鄭緒墓誌管窺 陳章龍

宋代士人家庭女性的崇佛情結——以墓誌為中心史料的考察 宋冬霞

南方宋墓的發現簡史和研究綜述 吳敬

我國當前古籍數字化研究中的選題概述 付鵬 賈文龍

編高樹林《古代社會經濟史探》有感 劉秋根 李瀟

法學史學秀一枝——《宋代民間財產糾紛與訴訟問題研究》讀後 邢鐵

三教融合下的政教關係新探——讀汪聖鐸先生《宋代政教關係研究》 王曉薇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三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2年

遼朝黑龍江流域屬國、屬部朝貢活動研究 程尼娜

契丹與“五代”華北政權間的關係研究 俞垣濬

五代宋遼時期異質文化交流中的誤解剖析 符海朝

契丹皇帝親征儀及打獵習俗的演變與尚武精神 金渭顯

柳開事跡與宋初士林的豪橫之氣 陳峰

高氏荊南入宋縣數考 張躍飛

宋代地方政府與中央關系考論——以監司為中心 王曉龍

宋朝經筵官設置考 鄒賀

略論宋高宗的“禪位” 何忠禮

南宋初范汝為起義與招安策的施行 李瑾明

宋代博易場研究——以廣西博易場為中心 廖寅 肖崇林

北宋時期四川地區物價變動研究 鄭壹教

國富論對宋朝經濟政策的影響——從宋朝榷茶制度說起 馮紅

論中國古代的法律誠信缺失 ——以宋朝為對象的考察 丁建軍

宋代商業立法與歐洲同期商法之比較 鄭穎慧

試論宋代誣告罪的犯罪構成及量刑原則 李華

宋代懲治官吏瀆職罪法律的特徵 王瑞蕾

從《夷堅志》看宋代農民思想意識及行為方式的嬗變 劉樹友

信仰與利益的糾葛:從《夷堅志》看宋代祠神崇拜的功利性 王曉薇 翟衛姿

宋代四川世家大族興盛原因淺說 王善軍

宋代都市茶文化:茶館 吳元敬

兩宋時期泰山香社探研 劉雲軍  劉冬青

從性別歧視到語言歧視——從局部掃描宋代士家婦女所暴露出來的殘缺人格現象及其他 呂變庭

論宋代婦女與佛教 金建鋒

《中國歷史地震圖集(遠古至元時期)》所收錄的宋代四次歷史地震的正誤 金勇強

古代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及其在《宋大詔令集》裏的新寓意 厚宇德 王盼

朱熹的“有對”思維論 李濤

王應麟學術淵源考 馬麗麗

評歐陽修以正統觀為核心的君主論 申慧青

王安石《周禮新義》佚文補輯 張濤

《蕊閣集》作者非辛棄疾確考 張明華

奈何唐詩入宋集——《全宋詩》與《朱子全書》誤收朱子佚詩五首辨析 石立善

宋代富弼家族墓誌史料價值芻議 馬玉臣

長江下遊地區宋代葬俗的考古學研究 吳敬

傳世典籍中黨項與西夏史料整理研究 杜建錄

黑水城出土醫藥文獻所反映的西夏醫學特色 梁松濤

金末遙授(遙領)官研究 李浩楠

在《蒙古秘史》和《集史》中體現的蒙古帝國初期的分封與特徵 尹銀淑

宋代貨幣史研究的新成果  ——評宮澤知之《宋代中國の國家之経済》及高聰明《宋代貨幣與貨幣流通研究》 萬志英 著 周星輝 譯

懷念尊敬的漆俠先生 羅家祥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四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3年

宋代視朝活動探研:以時間和班次為中心 王化雨

北宋中期士大夫集團的分化:以濮議為中心 張鈺翰

北宋時期四明史氏家族考論 喬東山

北宋孔道輔“天慶觀擊蛇案”的流傳及演變 仝相卿

論皇權至上——以北宋正旦大朝會為切入點 付志傑 郭乃賢

“福華編”:南宋末年賈似道執政時代述論 廖寅

試論北宋沿邊守臣的信息情報搜集活動 袁良勇

宋代中國南部邊疆的海防建置——以潮州為視角 李堅

膠西海戰再考釋 王青松

戰略錯位與宋蒙(元)襄樊之戰——從南宋援襄諸軍的構成談起 熊燕軍

“傳統社會”形成論=“近世化”論與“唐宋變革” 伊藤正彥

分司與分責:宋朝州級法官責任制度探究 賈文龍

宋代分家析產中的糾紛與訴訟 高楠

宋代旌表制度述略 王善軍 徐召霞

唐宋時期蔡州的社會與文化變遷——以民風風俗為中心 楊文春

宋代民間參與貢士活動的興起及其社會意義 彭志才

試論南宋士人參與地方公益的外在動因 宋燕鵬

直把薊州作汴州——宋代在明清北京都市民俗中的符號意義及其影響 鞠熙

兩宋“預賞元宵”略考 張明華

論宋元禪宗清規中的“嚫” 王大偉

程珦思想淺議 符海朝

定州塔碑刻題名中的“女邑”、“千人邑”問題初探 王曉薇

南宋乾道、淳熙年間學術爭鳴產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王雅克

王應麟尊六經退四書探析 馬麗麗

朱子之“理”的現代詮釋及其反思 李濤

北宋科技政策述略 呂變庭

基於政治與文化層面對宋代巫術的幾點考察 厚宇德 姜中龍

宋元福建先進海船制造業的發展與技術創新 曾海燕 賀威

宋《折惟正墓誌銘》與府州折氏的幾個問題 高建國

宋代李唐王朝後裔李保樞墓誌研究 曹淩子

北宋韓琦墓誌研究 許世娣

司馬光佚書《<大學><中庸>廣義》輯考 魏濤

宋僧契嵩《鐔津文集》版本考述 紀雪娟

許翰事跡簡編 劉雲軍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法則》卷八考釋——兼論以例入法的西夏法典價值 梁松濤

《中興兩朝編年綱目》考究 燕永成

金朝地方官員與鄉村社會控制研究 陳德洋

金代北京路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 寧波

金代的“冷巖十俊” ——《金朝明昌黨事考實》補遺 關樹東

金代玉器發現與研究述評 吳敬

宋代史料整理的精審之作——讀《宋太宗皇帝實錄校註》 尹承

困局中的博弈:追索南宋川陜邊防行政運行體制之歷史實像——何玉紅《南宋川陜邊防行政運行體制研究》讀後 王藝潔 刁培俊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五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4年

北宋開封府赤畿知縣任職資格研究——以知縣的出身、寄祿官及遷入前任職為主 祁琛雲

宋代鐵冶業主汪革“謀反”事件析論 王菱菱

宋代“奏裁”環境下的法律論爭:如何處罰“因與人姦致夫於死”的“姦妻”?崔碧茹

論宋代地方監察制度之效能低下 賈芳芳

論宋代法律文明的缺陷與不足 王曉龍

從戶等劃分說宋代鄉村家庭經濟 邢鐵

弄璋弄瓦:宋人產育中的性別選擇 楊果 陸溪

黑水城出土兩件租賃文書考釋 杜建錄 鄧文韜

端平入洛對會子的影響 鄭壹教

兩宋之際“西軍”潰散兵員處置辦法探析——以俄藏黑水城宋代軍政文書為中心的考察 張春蘭

南宋中央軍事領導機制簡論——以兩府之間關係變化與運作機制為探討中心 王青松

“岳家軍”作為特殊歷史現象的思考 史泠歌

宋金對峙時期南宋歸正人政策之運行 謝波

南宋使臣出使大理考 石堅軍 張曉非

“宋揮玉斧”再認識 周立志

西夏的自國認識及宋朝觀——以元昊統治時期為中心 樸志

從“求古樂太深”到“求古樂之意”——宋代“正雅樂”的思想演變 劉復生

范仲淹的家國情懷——對宋代出身基層的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探尋(之一) 谷更有

范純仁《遺表》案探析 顧宏義

論許月卿的為學——“新安之學,自山屋一變而為風節” 肖建新

唐宋洛陽文人的雅集與文化活動 牛秋實

論朱熹視野中的宋代“家庭婦女”——以朱熹的《女戒》提綱為例 呂變庭

宋代理學家的“讀書論”和“歷史認識”——以《性理大全》為中心 李星培

《朱子全書》與《朱熹集》、《全宋詩》、《全宋文》所收朱子佚文十篇辨偽 石立善

《宋史全文》插引史論文獻研究 汪聖鐸 陳朝陽

皇權觀念在類書編纂中的映射——以《太平御覽皇王部》的編纂為例 申慧青

《宋詩紀事》李南金小傳正誤 肖崇林 廖寅

張載、張戩佚文二則及其文獻價值 張波

定州塔《兵馬監押趙威記等題名》考釋 王曉薇

《安平縣廟學記》碑考釋 田建平

西夏軍抄的組成、分合及除減續補 史金波

契丹的社會構造和兩種支配體制的確立 羅永男

論遼朝的政治中心——從中國古代北方行國政治中心談起 肖愛民

耶律和魯斡、耶律淳父子與遼末政治 關樹東

海東青與遼滅金興——以“鷹路鬥爭”為中心的考察 聶傳平

遼朝皇帝陵寢與奉陵邑布局問題鉤沈 孫偉祥

《遼史》、《金史》中的老人星 何慕

試析傅斯年與陳寅恪主張重修宋史之原因 張婷

韋編三絕,專精博通——王曾瑜先生《錙銖編》、《涓埃編》、《絲毫編》讀後 楊輝建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六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5年

宋朝鞫讞分司制度的歷史浮沈 賈文龍

衝突與融合:北宋女性“夫死從子”規範的踐行 刁培俊 王藝潔

身體的消費:宋代官妓的差排、祗應與國家權力 柳雨春

北宋寬衣天武禁軍考論 王軍營

“因時應變”與“遵用祖宗舊制”:金軍南侵與靖康初年中央統軍體制的調整 賈連港

宋代的制硯業 陳濤

宋代東部地區的私人田莊 劉秋根 羅文

試論宋代社會的寵物現象 紀昌蘭

論祁州藥市金融 楊小敏

北宋嘉祐二年幽州大地震再考 劉明罡

唐宋間國家投龍儀之變遷 謝一峰

北宋末年舉人群體的二相公信仰初探 孫繼  王善軍

因文化而地位:南宋“士人社會”的成立及其意義 宋燕鵬

宋代福建莆田科舉的興盛及其成因 林祖泉

宋代五山文化的日本傳播及其本土化發展 周曉波 王曉東

呂文德若幹問題研究 喬東山

虛實之間:北宋對江南諸“蠻”的治理與文獻記載 陳曦

南宋周必大家世行實考 鄒錦良

《大燕贈右贊善大夫段夫人河內郡溫城常氏墓誌銘並序》的繫年分析 彭文峰

宋仁宗《景祐樂髓新經》考論 胡勁茵

《四庫全書考證·〈宋史〉》的文獻價值 高遠

略論《紺珠集》版本及其價值 趙龍

姜夔詞學新材料——秦更年批校本《白石道人集》 于廣傑

丁部領、丁璉父子稱帝考 葉少飛

關於丁璉“襲偽位”的年代及相關問題的討論 郭聲波

西夏地方行政區劃若幹問題初探 劉雙怡

西夏王陵對唐宋陵寢制度的繼承與嬗變——以西夏王陵三號陵園為切入點 余軍

試論西夏中晚期官當制度之變化 梁松濤 李靈均

金代北京路民族分佈格局的演變 寧波

遼宋夏金時期城池研究回顧與前瞻 王茂華 王衡蔚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七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5年

政治與文化的互動:唐宋時期的成都遊宴活動探微 楊倩麗

“中世紀城市革命”與唐宋時期城市違章建築研究 李永 張春蘭

理學的實踐面相:真德秀法律思想研究 李勤通

宋代御藥院殿試管理職權的演變 夏亞飛

宋代縣級財政賬簿初探 楊帆

宋代的天文管理探論 趙貞

宋代府、州衙署建築原則及差異探析 陳凌

“靖康之難”中金軍圍汴造成的生態災難 聶傳平

關於南宋初期范汝為變亂的考察 金容完

宋高宗朝的遣川陜特使與四川政局 王化雨

地理制約與權力博弈:南宋紹興前期川陜軍糧論爭 何玉紅

南宋與金戰爭中的環境影響力——以淮南地區為例 劉縉 康蕾

成吉思汗征服南宋戰略計劃考 石堅軍 張曉非

宋代科舉策問形態研究 方笑一

熙寧科舉改革與八股文的起源 楊鑫

三蘇文論源於田錫說 王益鳴 王仿生

論清初文壇對宋代《滄浪詩話》的反撥——以馮班《嚴氏糾繆》為例 周小艷

張載《西銘》與儒家宗法共同體的想象性構建——以“親親尊尊”的禮秩原則為視角 符鵬

略論宋朝名勝保護政策的思想動因 鄭勝明

宋代《尚書》學的偏失與創獲 劉世明

元至正三年前《宋史》的編修及流傳——以元人著作所見“宋史”為視角 熊燕軍

《宋史·陳與義傳》補正 劉雲軍 馬愛萍

《續資治通鑒長編》載“劉隨罰銅事”質疑 仝相卿

《夷堅志》所見宋代僧道的另一面(上) 劉樹友

形象塑造與身份認同:《趙郡王墓誌銘》的文本解讀 屈斌

奚族文獻史料探究 王麗娟

華風與夷俗:遼朝皇帝喪葬儀相關問題芻議 王凱

遼朝侍衛親軍體制新探——兼析《遼史·百官志》“黃龍府侍衛親軍”諸問題 趙宇

金代治河文獻《樹石埽記》考釋 李浩楠

程鉅夫的生平與著述 李瀟

宋代基層治理研究:概念、範式與方法 廖寅 駱忠軍

行朝決策映像與研究方法反思——《遼朝政治中心研究》評介 高福順 鐵顏顏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八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6年

宋代史學中的時勢論 曹鵬程

宋代資善堂制度研究 范帥

論“以手加額”姿態與宋代社會 游君彥

楊億家世考 張明華

范仲淹師承問題補證 苗潤博

北宋綦願夫婦墓誌考釋 陳朝雲 劉夢娜

釋“欲得安,‘三禮’莫教干” 陳鶴

將門良駒:折克儉與宋夏戰爭 高建國

《蘇軾文集》《蘇轍集》重出四篇制文的作者歸屬問題 李成晴

北宋易學漫談 張濤 劉炳良

論北宋黃河防治中的兵夫檢計 郭志安

南宋柘臯與濠州之戰及張俊戰績的論析 史泠歌

族譜中所見周必大家世再考 鄒錦良 蔡劍烽

陸九淵《荊國王文公祠堂記》芻議——兼論朱、陸之爭 楊高凡

朱熹的鬼神觀及其《家禮》實踐 楊逸

對南宋《龍泉志》及其作者的重新解讀——兼論南宋《青田志》《縉雲志》的編纂 王菱菱

大宋提刑官宋慈卒年新說 田振洪 祝熹

宋代籍家制度述論 石振峰

試論宋朝政府應對突發火災的救助舉措 王曉龍 劉怡

妖魔到來:宋朝政府治理秘密宗教的法律策略 賈文龍

宋元時期定州絲織業研究探窺 米玲

因勢利導、殊途同歸:遼初對高麗政策探 陶莎

遼代“白霫”考 齊偉

西夏建國的歷史動因考察 馬旭俊

金朝女真移民與中原鄉村社會控制研究 陳德洋

金元之際女真、漢人族際通婚研究 閆興潘

機構·群體·過程:元代海運管理研究 趙彥風 李晶晶

元代詹事院新考 高仁

金代河北籍學者編纂的字書和韻書 張社列

黑水城出土《佛說竺蘭陀心文經》題記相關問題考釋——以人物生平與疑偽經出版傳播為中心 崔玉謙 崔玉靜

俄藏黑水城2822號文書《雜集時要用字》疑難字詞校補 辛睿龍

《文獻通考》點校疑誤舉例 李廣超

清代四庫館臣對宋人筆記的接受與批判——以閣本提要及《四庫全書總目》為中心的考察 趙龍

新世紀15年來宋代中央機構與職官研究綜述 惠鵬飛 張彥曉

二十世紀海內外范成大研究綜述 劉雲軍 李書豪

山西省遼代考古發現與研究 劉輝

變奏與高潮:探究中國法史發展中的基因突變 鄭勝明

《宋史研究論叢》第十九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6年

12世紀東北亞國際秩序的變化及高麗外交 李瑾明

遼代後期渤海人的政治鬥爭——以興遼國和大渤海的理解為中心 羅永男

金朝出使南宋漢族正、副使研究 李浩楠

宋朝對遼金交聘使節的入境運作 周立志

蒙古的日本認知與蒙麗關係 高明秀

宋代經筵官俸祿與待遇 田志光 楊國珍

傳統“經、權”觀與宋代司法 張文勇

定州開元寺塔碑刻題名中的禁軍、廂軍、鄉兵指揮考 王曉薇

南宋初期變亂集團的實態分析 金容完

南宋抗蒙重臣朱禩孫生平考 粟品孝

內藏財政與宋代財政流通 董春林

新舊博弈:宋代新興經濟鎮的崛起與外部競爭——以南潯、烏墩兩鎮為中心的考察 王旭

略論南宋政府對淮南地區人地關係之調整 王麗歌

南宋戰爭對貨幣的依賴性研究 鄭壹教

宋金元時期山西澤州的鄉村聚落演變——以廟宇碑刻文獻為中心 楊波

易理解釋:從“道”“理”到“道理”的轉化——論理學核心觀念的形成 王宏海

從蘇頌遺文看其學術風範 王興文 徐蒙蒙

陸佃《埤雅》的科學價值論析 李濤 李金闖

宋代藥材生產的若幹問題研究 張昭

宋代文身新探:市民文化審美觀照下的身體再塑 邱志誠

宋代學術文化與吏治 姜吉仲

宋太祖閱讀、寫作及書籍出版 田建平

宋代士大夫隱逸風尚時代特徵探論 郭學信

簡論北宋對絲綢之路的經營與利用 申慧青

神為人用:宋代西北邊臣祠神的塑造與演變 王道鵬

論北宋中後期的制度轉型與溫州士子的機遇 陳安金

宋金時期澤州的程子鄉校 何慕

民國時期方壯猷重修宋史考論 張婷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醫藥文獻整理與研究》評介 王紅梅

《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為中心》評介 任仁仁

《宋史研究論叢》第二十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7年

宋代政治制度史研究

宋初“異論相攪”祖宗法考論——以宰相趙普權力變遷為中心 田志光

宋代士大夫政治的另面——基於政治理想之觀察 王軍營

再論“宋代無宗室之禍” 郭發喜

北宋宰相呂大防的政治生涯析論 朱義群

賞賜對宋代官員經濟生活的影響 王艷

信任與榮寵:宋代留身制度述論 張彥曉

宋代糧料院事前審計制度問題研究 李永卉

趙顥的王府屬官與元祐政局 于志霖 鐵愛花

景獻太子與南宋開禧、嘉定之際的政爭 李超

論宋代行政術語“揭貼” 陳希豐

御筆、白劄子與宋孝宗的獨斷 韓冠群

宋代地方社會與治理研究

“民思不忘”:北宋為官地方的趙抃 魏華僊

人神共治:從祝文看宋代地方治理中的信仰因素 王瑜

南宋地方志與地方官的祠祀活動——以《祠廟門》為中心的考察 王忠敬

宋代真定府轄區變化及原因 王慧傑

宋代思想科技文化

北宋“古文運動”與科舉再探索:從嘉祐二年之後說起 蘇賢

王安石《易解》未曾頒行學官考論 王書華

論宋徽宗與北宋後期技術科學的發展 呂變庭 李罡

北宋寺觀宮室壁畫歷史地理考述 趙振宇

宋代城市軍事防禦用水研究 吳紅兵

遼金史研究

試論高麗人的“遼朝觀”陳俊達

金代“太子太保”述論 田曉雷

文獻·考證

河南方城所出宋代范氏家族墓誌、磚誌考論 李春桃

宋釋居簡生平與《北碉文集》版本考述 紀雪娟

朱熹與陳淳往來書信編年考證 顧宏義

朱熹疑偽詩考辨 杜春雷

綜述書評

20世紀以來紅襖軍研究綜述 曹文瀚

篳路藍縷 發潛闡幽——《科舉與遼代社會》評介 肖愛民

一部體制與文化視域下的政治史研究力作——讀《北宋晚期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 趙耀文

法制史研究的新視野——評《宋代法律文明研究》 張澤倫

《宋史研究論叢》第二十一輯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7年

宋代政治史研究

呂公著與元祐政局 王化雨

“懋功疏賞”與“用勞次遷”——宋代轉員制度的再認識 吳淑敏

宋代宗室居住問題述論 晁根池

南宋四川類省試類元考論 游君彥

宋代“罰金刑”考論 楊竹旺

宋夏經濟史研究

論唐宋國家土地產權管理職能之轉變 薛政超

白鹿洞書院學田沿革考 劉靜 王紅梅 李昱

論吳越、宋對日貿易 閏華芳

宋代思想史研究

呂祖謙的經學傳承、詮釋方法與思想探析 姜海軍

宋代學規的興起及其對生徒的身體規訓 邱志誠

感格通天:兩宋時期道教祈雨的變遷 謝一峰

宋代對張仲景《傷寒論》的彰顯及理論詮釋 楊智文

試論范仲淹的軍事後勤思想 劉濤 孫遠方

宋代文獻與考證

北宋楊畏夫婦墓誌(記)發覆 張晨光

北宋天禧元年三司使馬元方離任始末考論——兼論內藏庫與計司之間的矛盾衝突 崔玉謙

佚文所見陳堯佐悴潮史事考論 鄒錦良 李秋香

王象之書《南宋孫若蒙與郭氏夫婦墓誌碑銘》考論 曹曦

關於鄧廣銘先生《悅齋唐仲友生卒年份考》及其他——唐仲友生卒年問題再探討 趙瑤丹 方如金

趙甡之與《中興遺史》 許起山 張其凡

宋元易代與宋季忠義人的歷史書寫——以《宋史·陳炤傳》立傳始末為中心 熊燕軍

宋代史學與地方社會

論《冊府元龜》對董仲舒刻板印象的塑造 王宏海

《資治通鑒》新莽敘事之得失考辨——兼論司馬光的歷史編撰思想和政治理念 郭明明 楊倩如

《續資治通鑒長編》校識最錄——《國朝冊府畫一元龜》研究之二 尹承

山西賢將:折可適與府州折氏文武風氣的轉變 高建國

定興慈雲閣作為城市歷史景觀的研究與反思 劉祎緋 黃川壑

金元史研究

黃榦書信所記金朝史料鉤沉 李浩楠

渤海遺民集團與金朝宮廷政治 苗霖霖

黑山威福軍司與兀刺海地望辨析 石堅軍

吳澄之族譜序跋所見宗族與修譜——以元初江西撫州及周邊為中心 屈斌 王曉薇

綜述

近30年來唐宋災害應對的回顧與思考 李殷

建议再增6个小长假-

《宋史研究論叢》二十一輯總目(1990~2017)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09:5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88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米渎职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