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发(作者:武立勋)
除了斯皮尔伯格,许多国际著名导演都对他十分崇拜,像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等等,可谓是粉丝满天下。
从《罗生门》开始,亚洲电影这个阴暗的角落,开始的得到了世界的关注。直至今日,黑泽明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仍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
以下综合豆瓣评分和评分人数选出了10部电影,简作介绍,电影按上映时间排序。
No.1 《罗生门》
上映时间:1950
豆瓣评分:8.6
豆瓣TOP250 / NO.96
IMDBTOP250 / NO.122
《罗生门》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经过。
电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导演的杰出才能,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芥川龙之介的原著小说,以小说情节为主体,进行了多处改编,通过独特的电影手法丰富了原著内涵。其实,弄清真相并不重要,导演的意图在于引导观众更多地关注人性,关注如何扬弃人性中恶的一面,走向光明的未来。
该影片于1951年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入选日本名片200部。
上映年份:1952
豆瓣评分:9.1
IMDBTOP250 / NO.110
《生之欲》是由日本东宝映画制作发行的剧情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市民科科长,结束自己三十年公务员浑浑噩噩的“木乃伊”生活,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
得知身患绝症的男主,从浑浑噩噩的痛苦过渡到想尽情玩乐、想寻找青春的种种挣扎,最终产生一种自觉,于是为了一群妇女孩子,搏力与公家机关的官僚主义抗衡。绝症如同一道惊雷,惊醒了浑浑噩噩的主角,而导演也在这过程中对官僚阶级的腐朽进行了批判讽刺,同时也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上映年份:1954
豆瓣评分:9.2
豆瓣TOP250 / NO.146
IMDBTOP250 / NO.20
《七武士》主要描写了日本战国时代,贫穷家村百姓为保卫家园,与雇来的七位武士联手击退强盗的故事。
黑泽明将日本沉重的武士文化与西方娱乐式的电影手法融为一体,电影场面非常刺激逼真,在快速的剪接、长焦距报影和慢镜的运用下,所有影像聚成一体,扣人心弦。这部电影打破原有武侠传统,对后来的武侠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片获得1954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被日本“电影旬报”评选为日本百部电影第一名。
上映年份:1957
豆瓣评分:8.5
《蜘蛛巢城》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话剧《麦克白》,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讲述了武将鹫津武时受女巫预言的蛊惑弑君夺位,最终众叛亲离,自食其果的故事。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剧作中,黑泽明首先选中《麦克白》进行改编,或者说是提炼,借用了故事内核,经过了完全的本土化和全新解构,为电影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使之拥有比肩原著的艺术魅力。导演通过提取原著的警世意义,来抒发自己对历史、家国、人性的感时伤怀。
上映年份:1961
豆瓣评分:8.9
IMDBTOP250 / NO.123
《用心棒》讲述了外表落魄邋遢的武士三十郎来到一个小镇,清兵卫和新田丑寅两家恶霸为争夺地盘,招兵买马,弄得民不聊生。三十郎决定从中设计,引诱双方雇佣自己,再加入不同方造成两边拼斗,由此坐收渔利,消灭对方。
片名“用心棒”是打手的意思,这部电影的视角其实很小,故事似乎太过平淡,但大师之所以被奉为大师,在于他电影技法的纯熟,无论是格局的构建还是细节的描写都恰到好处,看似自然而然的转折变化却使得故事充满悬念,时时都有精彩。
上映年份:1962
豆瓣评分:8.7
《椿三十郎》改编自山本周五郎的短篇小说《日日平安》,讲述了椿三十郎率领九名与自己站在一起的武士揭露上司渎职的故事。
影片剧情并不复杂,但黑泽明将剧情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对人物的刻画也极为成功,足智多谋的椿三十郎和恬定自若的老妇人都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年代久远,却是娱乐性与艺术性并举的佳作,尽管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商业的作品,但随着年代逐渐的久远,武士片的魅力似乎在重新崛起。
上映年份:1963
豆瓣评分:8.6
《天堂与地狱》改编自爱德华·麦克伯恩所著《国王的赎金》,讲述了某鞋业公司的专务权藤金吾与绑匪银次郎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
电影以贫富阶级的对立为主题,情节在憎恨有钱人的年轻绑匪,提供赎金的正直商人以及全力以赴追捕犯人的刑警这三个角色中展开,通过一个离奇勒索事件为线索,在金钱与人性间搭建一座独木桥,一头是天国一头是地狱,谁可以通过并最终获得心灵的安息。导演将富有正义感的人道主义行为以男性的感观透过影像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上映年份:1980
豆瓣评分:9.0
《影武者》讲述的是日本战国时代,武田信玄击溃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的联军,却死于军中,危难关头几个家臣秘密找出一名面容酷似信玄的盗贼假装信玄以稳定军心,并维持了三年之久的故事。
1970年黑泽明的《电车狂》票房惨败,没有公司再愿意投资,他的创作陷入低潮,在“粉丝”科波拉和卢卡斯的帮助下,这部耗资巨大的电影得以问世。
导演对画面色彩的极致运用,在电影中烘托出了一种强有力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让电影犹如一场宏大的史诗,那鲜明的红黑主色奠定了悲情的基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让这转瞬即逝的历史沉浮变成了永恒的光影典藏。
上映年份:1985
豆瓣评分:8.9
IMDBTOP250 / NO.134
《乱》以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为灵感,取自日本战国时代的一段寓言故事,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一个虚构的家族因自相残杀而走向灭亡的故事。
这是日本电影史上制作成本和规模最大的影片之一,在这部电影中,人物已不再占据绝对的中心位置,场面成了第一表意符号。导演采用了很多大场面和长镜头,让世界的纷争,人心的涣散,个人命运的飘渺,在摄影机的凝视中缓缓走过,显得如此壮丽凄美,透着历史的烽烟,道出一曲乱世悲歌。
上映年份:1990
豆瓣评分:8.6
《梦》由八段梦境组成,展现了导演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类种种愚行的谴责。这是黑泽明在进入80岁的这一年拍摄的回忆他儿时体验的作品。原名为“我所见过的梦”,在最初的构思中包括11个梦,最后因为片长及剧本整体协调的关系删剪了3个。
这八个梦境,几乎贯穿了人类生活的所有主题,战争与和平、社会与人生等。在不同的梦境里有着不同的场梦,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类所面对的所有主题一一呈现。在故事的整体构架上已经脱离了情节性而转入对生命的深层思考之中,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配合卓越的视效表现了梦境中的不同世界。多而不杂,繁而不乱,导演借这些梦表达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思考。
以上就是黑泽明31部电影作品中选出的10部,完整片单如下。
黑泽明的电影大多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剖析原因,并融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得恢宏磅礴的画面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而成为经典之作。
他电影里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观生命里的积极者,他们的价值观从来不会被现实社会污染,当中的人物不时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牺牲,令人伤感,但始终维护着人类的希望。
黑泽明曾说过“从我身上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他把电影当做人生,为之奉献。
大师已去,影响长存。
本期到此结束。公众号后台回复‘黑泽明’即可获取资源,欢迎点赞收藏转发,下期随缘再见。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影视盘点,原创发布。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11:4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89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