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一定要在高加索站稳脚跟!” | 俄罗斯土地收集说(38)

更新时间:2025-05-06 09:41:03 阅读: 评论:0

2023年8月7日发(作者:查继昌)

-

亚历山大一世:“一定要在高加索站稳脚跟!” | 俄罗斯土地收集说(38)

摘要:1812年战争的胜利所激起的新俄罗斯爱国主义:作为大民族的俄罗斯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作为大国的俄罗斯民族拯救“落后民族”和解放“受压迫和宰割”地区的救世主使命感,风起云涌。一时间,这种新俄罗斯爱国主义,成了亚历山大一世及其亲臣们决策高加索问题的重要依据。









作者:闻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对亚历山大一世来讲,收集欧洲土地,最大的敌手就是拿破仑。1812年6月,拿破仑不宣而战,渡过涅曼河入侵俄国,这成了这两位皇帝之间的终极之战。


从1812年6月12日到12月16日,拿破仑以65万大军的阵势浩荡进入俄国,最后只有1600人的残兵败将由涅曼河仓皇逃回国内,而拿破仑几乎是只身一人跑回巴黎。当1813年3月,俄军攻下巴黎,报了莫斯科被围被焚之仇后,亚历山大一世骑着高头白马进入巴黎,俨然一副欧洲霸主的派头。


亚历山大一世画像
拿破仑大帝画像

为庆祝这场伟大的复仇之战的胜利,亚历山大一世在巴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并抽调近卫军士官来演奏军乐,为阅兵伴奏。行进间,这位皇帝突然听到军乐声与部队行进的步伐不协调,他顿时大怒,立即下令将军乐队中的几位军官关进禁闭室。


这些被抽调来演奏的士官,均来自参与围攻巴黎之战的一支骁勇部队,它的指挥官叫阿列克谢·叶尔莫洛夫。当叶尔莫洛夫接到皇帝的命令时,发牢骚说:“近卫军士官到巴黎来不是为了这次阅兵,而是为了拯救祖国和欧洲”。

这个敢对皇帝发牢骚的叶尔莫洛夫,后来成了亚历山大一世征服南高加索的主将,而且正是这位将军,彻底改变并完善了俄罗斯帝国对南高加索的征讨和治理。


不讲述叶尔莫洛夫在南高加索的所作所为,亚历山大一世收集土地的全貌,就不可能清晰地再现,俄罗斯帝国的南高加索政策的实质,也就不会得到充分的解析。

阿列克谢·叶尔莫洛夫画像

在这场俄国人称之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进程中,多年来在沙皇收集土地之战中横刀立马的将军们,都瞬时转身,升华成了血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阿列克谢·叶尔莫洛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自保罗一世起,就忠实执行沙皇收集南疆土地的政策,并把眼光盯住了大高加索山以南的广阔土地,寻找各种关系,希望能让皇帝派他去指挥这个遥远的、但极具战略意义的战场。


1813年,叶尔莫洛夫终于等到了改变了他整个人生,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俄国对南高加索政策的机遇。


1813年10月,一纸和约结束打了多年的俄国波斯战争。在卡拉巴赫的小村庄,居里斯坦签署的这份和约里,第三条这样写:“沙赫君主为证明自己对全俄皇帝陛下的诚挚友好之情,特以我的以及我的波斯王位的高贵继承人的名义,郑重承认,卡拉巴赫和甘贾汗国、现在已经转为省的伊丽莎白地区;还有舍金、什尔万、杰尔宾特、库班和塔雷什汗国,及其如今已在俄罗斯帝国控制下的土地,此外,整个达吉斯坦、包括舒拉格尔省在内的格鲁吉亚、伊梅列基亚、古里、明格列尔和阿布哈兹,同样,在现确定的边界之间的财产和土地,即与阿布哈兹相连接的高加索战线和里海之间的土地和民众,均为俄罗斯帝国所有。”

在这份被称之为《居里斯坦和约》的文件中,波斯巴赫承认,给与俄罗斯帝国的土地,事实上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的初年,已经先后被齐齐安诺夫和格拉纳泽普等强硬派将军归降俄国了。


但高加索地区,尤其是在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西部,是俄国与波斯(还有土耳其)争夺得最激烈的地方。双方不断地打仗,不断地互有进退,不断地签署各种和约,但这些和约又不断地被撕毁。俄国胜了,一些汗国和地区就臣属俄国了,而当波斯胜了,这些臣服俄国的汗国和地区,又倒戈依附于波斯。从《格奥尔基条约》、《埃拉兹浩里协议》,到《丘列克恰伊斯克和约》,无一不是这种反复无常的政治和军事较量的结果。而这种结果的常态就是:名义上归属俄国的地区,始终处于不断的对抗和时刻伺机反叛的动荡不安之中。

在俄罗斯帝国君主和将军们的眼中,高加索是个“被上帝诅咒的地方”、“给俄罗斯帝国带来麻烦、灾祸和战争之地”,因而,俄罗斯一直将其当作“蛮夷之地”来加以征讨,但并不想背上这个“沉重的包袱”。



只是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随着俄国疆土的逐渐南扩,高加索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地位——护卫俄国南疆之必需。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对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才一复一日地集权化:虽然汗国名义上存在,但汗的人选和继承人的决定权,操纵在沙皇的手中;在高加索实行俄国本土的治理方式,以骁勇善战的将军为高加索各地的地方督军和最高行政长官,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太上皇;汗国和各地区的收入,不再以“纳贡”,而是以税收的形式进入国库;最后是开始了俄国东正教对这些地区的皈化和信仰统一化的进程。


而到了亚历山大一世的父亲保罗一世时,这位对先皇政策怀有叛逆情绪的沙皇,突出一招,开始将高加索的汗国和土地兼并进俄罗斯帝国。这种破天荒的政策转变,所引起的轰动很大,对未来影响深远。许多年后,后世的俄国著名史学家还称这位沙皇是“发了疯的保罗”。


尽管如此,直至保罗一世,罗曼诺夫家族的高加索传统政策是:以武力征剿、残酷镇压为主,辅以收买、亲善的手段,终至以和谈、和约来暂时稳定那里的局势。此起彼伏的争斗和战争,周而复始的谈判与和约,俄罗斯帝国就在高加索这个怪圈中越陷越深。


1812年给亚历山大一世不仅带来了胜利的桂冠,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百年难求的机遇。当他骑着高头大马凯旋进入巴黎,昂首阔步藐视欧洲君主时,他感觉到了作为霸主的力量、权威和俄罗斯帝国前景的无限可能。


与拿破仑周旋多年的经验使他认识到,要想作欧洲的霸主,就必须有霸权和霸权地位。而这个霸权既是争斗和战争的绝对实力,更是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巧妙周旋和强硬立场。有了这种霸权,才能有霸权地位,而1812年的俄国尚不具备这种霸权,战胜拿破仑也只是给了亚历山大一世一个美丽的幻影。


大国霸权除了政治资源、君主的才能资源外,还必须要有一系列更重要的资源,没有了这些资源,就不可能有持久的霸权,更谈不上可以继承的霸权地位。这些最重要的资源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地理环境资源和人心资源等等。


在1812年战争胜利之后,亚历山大一世的霸权资本明显增加了。芬兰的兼并进俄国,不仅扩大了俄国北部的疆域,而且保证了波罗的海一线有更大的安全系数,而在南部,进军南高加索的需求增大了:高加索所蕴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地理环境资源,成了沙皇捍卫南疆、扩大土地收集、建成世代梦想的亚速海-黑海战略线的必需,成了俄罗斯帝国政策的一个首选的、须臾不可推迟的目标。此时,出现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人心资源,这就是1812年战争的胜利所激起的新俄罗斯爱国主义:作为大民族的俄罗斯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作为大国的俄罗斯民族拯救“落后民族”和解放“受压迫和宰割”地区的救世主使命感,风起云涌。一时间,这种新俄罗斯爱国主义,成了亚历山大一世及其亲臣们决策高加索问题的重要依据。


1816年,亚历山大一世决定派叶尔莫洛夫去高加索。关于这次任命,叶尔莫洛夫在1816年的呈文中这样记载:“有人相告,我得知,我将被任命为格鲁吉亚的长官。要过一个安静生活的想法马上就消失了,因为我一直在等待这个异常重要的任命,而在当时,按照官职我不可能得到这份荣誉。来到彼得堡后,皇帝像往常一样对我表示感谢,对我说,要是他没有证实我自己愿意去,他是拿不定主意让我去格鲁吉亚的,因为他不可能想到这次任命和我自己的愿望是一致的。”(此处和下述的叶尔莫洛夫的记载,均由作者译自阿·叶尔莫洛夫的《1801-1826年的呈文集》)

阿·叶尔莫洛夫画像

叶尔莫洛夫早就渴望到高加索去。他对高加索的看法异于一些主管高加索的将军,对他来说,高加索不是“被上帝诅咒的地方”,而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缘政治基地。


为了谋得高加索司令长官的地位,他曾多次上书陆军大臣阿拉克切耶夫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机要秘书等人,陈述自己对高加索的看法,恳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派他去高加索。叶尔莫洛夫关于治理高加索的进言,概括起来就是:俄国不能再靠用封号、金钱来收买汗和部族首领,不能再用臣服、和约的手段来控制高加索了;高加索必须成为俄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成为守住黑海的一个前哨阵地,要在那里进行俄国化的治理(军事的、文化的和信仰的)。


正是叶尔莫洛夫的立场决定了亚历山大一世对他的任命。为此,亚历山大一世亲自接见了他,宣布了对他的这项任命,交代了他应该在高加索办理的事情。


叶尔莫洛夫写道:“说了这番话后,皇帝向我讲述了他对格鲁吉亚的看法。而所有这一切,会令处在我的位置上的许多人感到害怕。”但是,叶尔莫洛夫并没有详述亚历山大的“看法”,只是提到:皇帝让他兼任与波斯谈判的大使,“这件我根本不熟悉的事让我感到害怕”。


就在这次接见后,在1812年的初春,叶尔莫洛夫被任命为负责高加索和阿斯特拉罕各省以及格鲁吉亚民事和边防事务的总管,并且兼任格鲁吉亚独立军团的司令官,同时还受命作为与波斯谈判的使节。行前,亚历山大一世嘱咐他:“一定要在高加索站稳脚跟!”

高加索防线简图:图中有锯齿线标者,西起黑海边,东至里海,和大高加索山脉的走向几乎完全一致。

到达高加索后,叶尔莫洛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高加索防线(边界,驻军,设防,沿线的汗国和各族居民情况)作了一次全面的巡视。他得出的结论是:“即使是最为忠实的当地首领,也是如此的不可信任,至于我在上面所提到的其他所有的人,对我们更是没有什么真心诚意可言。宁静和某种程度的治理,只是靠恐怖维持的,让部队驻守各处是必要的。守卫辽阔的边界需要大量的军队,尤其是在遭遇不断奔袭的高加索战线。”


在这份报告中,叶尔莫洛夫还罗列了在高加索全面驻军的困难:“为保卫国土,需要排除一系列极其重大的障碍。山区的地形,决定了道路的难以通行,河流湍急,一年中有段时间还不能通行。除了经由高加索的军路外,所有其它的道路都无法通行,而且也从没有对它们进行过任何的维护。”

在叶尔莫洛夫的眼中,高加索的臣服有虚名,俄国军队实际上并没有能控制住这一广阔的地区,沙皇的治理在一系列汗国和地区里是被架空的。叶尔莫洛夫把这一切归罪于前任高加索司令勒季谢夫,说他宽容误事,无帝国治理意识,重用贪财渎职之辈。


叶尔莫洛夫写道:“我的前任勒季谢夫将军对汗过于纵容姑息:汗非但对什么请求都不会应允,而且会对请求者施以极其残酷的刑罚,或者要他们缴纳高额到破产的钱财,才能免于责罚。勒季谢夫身边的人都在利用他的信任,如果传闻可信,那甚至是他最亲近的人也从汗那里接受珍贵的馈赠和钱财。”叶尔莫洛夫还写道:“但是,如果勒季谢夫将军能关注最为重要的行动,那他至少可以不与公然的背叛者和凶犯来往,而他应该懂得,这种来往除了是对罪行的宽恕别无他解。”

叶尔莫洛夫名义上是谴责前任司令员的无能和误国,但实际上是在点评俄罗斯帝国在高加索的政策严重失误。按照他的实地考察,这种失误表现为三。

一是,没有在高加索地区实行铁腕手段,也就是说没有将高加索彻底征服,兼并为俄国的领土,而是让汗的政权继续存在,容忍他们依然各自为政,相互倾轧、争斗,在和谈、臣服、再和谈、再臣服的怪圈中,来回摇摆于俄国与波斯、土耳其之间。


二是,没有将俄国军队作为占领高加索的绝对力量、恒在力量,面对不变的汗国和各地方政权,俄军只是一支起到镇压职能的“救火部队”。发生叛变时,俄军翻山涉水而来,叛变者再次宣誓效忠沙皇后,就又撤军班师回朝。


三是,没有将宗教信仰的东正教化、文化道德的和社会结构的俄国化,当成征服高加索的重要措施。


四是,圣彼得堡对高加索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治理方案。

纠正这些失误,成了叶尔莫洛夫实现“一定要在高加索站稳脚跟”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叶尔莫洛夫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所有行动中,军队的部署、强力的使用、灭绝的手段,是最为核心的东西。在他看来,高加索的俄军有两项须臾不可推卸的任务,一是,占领,永远的占领;二是进攻,不停地进攻。


他在呈文中这样写:“在我接手格鲁吉亚兵团的指挥时,我第一眼就看出,这里的土地太广阔了,我不能不感到太缺部队、留下的兵团太少了”,“在防御战中,辽阔的边界需要相当大数量的军队”。


叶尔莫洛夫为此制定了一个“平息”高加索的计划。这个计划在俄文里用了“умиротворение”这个词。这是个十分微妙的词,它既有“平息”,也有“镇压”的意思。


对于叶尔莫洛夫来说,实际上就是以“平息”为手段,来达到镇压的目的。叶尔莫洛夫深知,他的前任、再前任、再再前任司令长官对高加索居民的政策,都是以剿杀和焚烧为基础。结果是高加索的居民——那些剽悍、不甘屈服、对高加索险峻的高山、深沟、湍急的河流、峡谷、神秘的山中小道和藏身之处了如指掌、进出自如的山民,就从来没有真正臣服过圣彼得堡的沙皇。


在对高加索“山民”的看法上,在剿杀和焚烧的手段、看法和具体的实施上,这位新高加索的掌权者与所有的前任都无二样。


在叶尔莫洛夫的眼中,高加索“山民”都是盗匪、劫掠者,是永远给俄罗斯帝国及其居民带来灾祸和不幸的奔袭者、杀人犯,是不文明的野蛮人。叶尔莫洛夫的这段话,最能说明他对高加索“山民”的认识,以及对他们进行治理的实质:“在野蛮人的眼中,宽容是软弱的标志,而我出于仁爱之心,总是无情的严厉。一次死刑可以使数百俄国人免于死亡和数千穆斯林免于背叛”。在这段话里,叶尔莫洛夫用“野蛮人”(“азиаты”)统称了所有的高加索人、“山民”,而这个词并不是这位将军的首创,是齐齐安诺夫将军所惯用的语言,也是罗曼诺夫王朝帝王们使用的正式语汇。在这里,可见俄罗斯帝国高加索政策中,历史传统是如何的悠久和顽强。


叶尔莫洛夫新政的根基,依然是“死刑”(“казнь”)。他所继承和引以为豪的,是出于仁爱之心的“无情的严厉”,所以,他有个座右铭:“任何一次奔袭都不能不受到惩罚”。只不过,叶尔莫洛夫更聪明,或者说更狡猾,他在外表上,装作是一个关心高加索民情和疾苦的新督军。也就在1816年的那份呈报里,他这样数说自己的前任:“我的前任长官有一可耻的行为,我很不满,需要指出来。舍金汗国的居民,二百多人吧,因不能忍受汗的凶残的欺凌和压榨,来到梯弗里斯。他们的申诉、眼泪和失望,不仅没有打动长官,反而被称为是反对当局的暴乱分子,许多人遭到体罚,20多人被当作阴谋策划者流放西伯利亚”。


叶尔莫洛夫以“仁爱之心”,掩盖他的“无情的严厉”。所以,“平息”就成了他征服和治理高加索的政策的闪亮标志。在这份“平息高加索计划”中,叶尔莫洛夫坚持了三个不变的原则:一是,战争解决一切问题,武力至上;二是,对“野蛮人”绝不妥协、谈判,山民必须投降,效忠皇帝,否则斩尽杀绝;三是,摧毁高加索传统的社会结构,代之以俄国的信仰、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此外,他还构筑碉堡、中心城市,建成以高加索战线为主体的统一的防御与进攻的战区。


在这个“平息”计划中,重建和强化高加索战线,并随之在高加索长期部署俄军是核心。


重建高加索战线的下一步,是将此线作为向高加索山地各民族发起毁灭性进攻的基地和设防重地。而高加索战线的重建是有阶段的,先是构筑要塞,再是组织进攻的基地,最后是发动毫不留情的进攻性军事行动。


这正如叶尔莫洛夫自己所写的:“防御唯一合适的手段是进攻性战争;为此,道路有两条:一是经过埃尔温地区,那里有要塞;二是经过卡拉巴赫,那里是山地,而有一条通往大不里士的最短的道路。但是,在有大量波斯人和土耳其人居住的情况下,未必能实施进攻性的军事行动。”

从叶尔莫洛夫的设想来看,“平息”计划,不仅仅是要彻底征服高加索山民,更重要的是,要与波斯在高加索的争夺上决一死战。叶尔莫洛夫将此计划呈报亚历山大一世,充满着欧洲霸主豪情壮志的沙皇马上首肯了,再次叮嘱出征的将军“一定要在高加索站稳脚跟”。于是,叶尔莫洛夫迅疾从彼得堡动身前往高加索,高加索的历史也即将被掀开新的一页。

庆国庆迎中秋手抄报图片大全-

亚历山大一世:“一定要在高加索站稳脚跟!” | 俄罗斯土地收集说(38)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14:3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90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米渎职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