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发(作者:温建平)
我们熟悉又陌生
尽管栖息于城市。
但我们总是下意识的想和土地产生联系。
耕作是与土地联系最普遍的方式。
在高楼耸立的都市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
甚至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为什么我们与泥土的关系如此密不可分?
“土气”一词为何成为了骂人的词汇?
尽管城市的生活更加便捷,但老一辈的为什么还人是愿意呆在农村?
土气仅仅只存在于农村吗?
1947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揭开了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
在我们这片大陆的悠久历史中,拖泥带水的耕作生活是人们的主旋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松土、播种、施肥、锄草、灭虫、灌溉、丰收。
我们用汗水呵护着土地,土地用粮食回馈于我们。
靠种地谋生的人明白泥土的珍贵,所以土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
“土地神”在乡间随处可见,各类神话小说里也频繁出现它身影。
每到春秋两季,人们便向它祭祀、祈祷。
希望播种的种子获得庇佑,来年的粮食能够丰收
而出门远游的人,会随身带些故乡的泥土
即使身处异乡,也相信着土地会带来平安
如今很多的地方仍旧遵从着这样的习俗。
但人和土地相互依赖的平静生活
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所打破
工业革命
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爆发
动力机、纺纱机、蒸汽火车相继被发明。
人类的科学技术突破限制,高速增长
工业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很快取代生产力落后的自耕时代
当时仍在田间生活的人们并不清楚这些钢铁怪兽此后究竟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农业取资于地,工业取资于人。
工业时代的人们不再看天吃饭,可以择地而居
不用向土地讨生活,自然也就慢慢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但以农业为生的人们,却搬不动土地。
正如长在土里的庄稼一般,耕作的人也生长在滋养他的土地里。
泥土的气息不仅附着于作物上
同时也藏进了人的生活习惯里
稳定,是土地给予农人的承诺
四处为家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土气”是因为不流动产生的!
不流动会带来哪些影响?
不流动的含义有两层
人在空间中不流动
以及不同居住集团的不流动
和游牧民族不同,务农的人们,往往都是世代定居,很少出现举家迁徙的画面。
只有当一个地区的人口经历了几代繁衍,土地承载能力达到饱和时,过剩的人口才会向外迁徙,寻找其他的土地居住。
像是老树上刮落的种子,有的被风带去了土地肥沃的宜居地点,生根发芽。有的则在废土中被掩埋消逝
居住集团指的是社区和村落
不同村落或者不同社区之间的不流动并不是说两村之间有矛盾,不相往来。
而是说村落社区之间的人员流动率小,交流不是很频繁。
这样的特性使各地域的人们传承着属于自己的的风俗,我们也便拥有了不同的方言和不同的菜系,以及不同的文化圈子。
宏观来看,不同的地域间有不同的民俗饮食文化。似乎新鲜事层出不穷
但从个体的微观视角来看,因为受到“不流动”的影响,“生于斯,死于斯”的念头也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
村落中每个孩子都是在其他成员的眼中看着长大,而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他对周围的人也从小看惯。
我们对村子里的一切人事物都熟悉无比
而在城市,我们熟络往往却是陌生人。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了“有机的团结”和“机械的团结”的概念
这与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相对应。
《乡土中国》中提出了更加通俗的说法——“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在熟人社会中,所有人知根知底,在历史传承下的礼俗是人人自觉遵守的规矩
在陌生人社会里,法律是保障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契约。
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人们,眼前所有事物变的无比陌生
“迎面走来的无数陌生人,我不知晓他们的姓名。数不清的标识传递着未知的含义。
红灯停,绿灯行,上下楼梯靠右走...
熟人社会的生活的人,因为彼此熟悉,所以能够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
可他们在接触到陌生人的社会中各种的陌生行为规范时
令人不适的拘束感扑面而来
“在社会的极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锁阳城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出了。”——《乡土中国》
在现代都市长大的我们可能对这种“不自在”感知不强
不再需要靠种地的而讨生活的我们,也觉得乡土社会的“土气”与我们毫无关联
但我们身上的乡土性真的就被钢筋水泥给掩埋了吗?
《项脊轩记》中说“轩东,故兴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意思是说: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到门外有人敲门
我们往往不用听其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某,来找你干嘛”
而是通过简单的字词、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的脚步声
立刻知晓
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家人朋友的对话都是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混乱的。只有与你亲近或者熟悉的人理解你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婴儿的牙牙学语,在陌生人的耳中只是无意义的声响
作为母亲能够立刻知晓孩子的意思。
我们并不需要准确的文字来向他人表达
乡土社会的一大特点是文字是多余的
文字是诞生于现代社会中的工具,文字所记载的含义会受到空间与所处环境的不同,从而发生扭曲。
同一句文字,你在不同时刻,读完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所以想要自己表达出来的文字,准确的表达含义,我们需要讲究文笔,
得有修饰,有环境描写。
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够尽可能让读者体会作者当时想要表达的含义。
而与熟悉的朋友的交流
一个眼神,你便能立刻心领神会。
尽管我们想着摆脱土地的束缚,远离乡间的土气
却不知乡间的土气早已藏匿于我们的现代生活
悄悄施展着它的魔力
时代变迁着
从农业到工业
从乡村到都市
从旧社会到新社会
这社会变迁旅途中的亲历者
正是现在的我们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23:3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938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