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7日发(作者:蒋经国)
上面这段是我在这趟火车到南京停靠的时候,下车抽烟跟车厢乘务唠嗑的时候了解到的,列车到达南京的时候提前了有二十几分钟,所以好多人下车缓解一下旅途的不适,这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的凌晨,整趟车上还是满满的都是返乡的人。
今年没有口罩的阻挠,似乎春运这件事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机,从上海到济南的车票很难买,所以提前就跟家里打好招呼可能不会回家过年。但是有那么一点运气成分在,20号的1228次列车硬座一直显示有票,看了下时间是晚上八点,行程12个小时,觉得还能接受,索性下单。
同住的室友都走的蛮早,19号就已经只剩我一个人,他们走之前还在大门上贴了春联,算是寓意着一点春节的气氛。我上班上到20号下午,按常理20号中午就会放假,但是甲方临时起意不想给这份福利,所以一群人整的鸡飞狗跳,最后一天还忙的热火朝天。因为这个决定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包括我其实也打算在下午收拾行李赶去车站,便只能跟其他同好协商一下帮我处理下事情,我提前半个小时回家整理,免得赶不上车。
我原本不打算带什么东西,就带了几件衣服,两双鞋,再加上电脑,行李箱就很沉,背着包里装了点洗漱用品,带了本书路上散心,又出门买了点零食用来消遣。在家检查好所有的燃气水电,关上灯出门,房间便安静了起来,大概要安静一周。下楼,拎着行李箱回家,脚步有些跳跃,轱辘轧在地上的声音都有些欢快。今天虽然是大寒的节气,上海也愈发的冷,路上的冷风也没有扑灭我心中的的火热。这大概便是回家过年的快乐,哪怕对于过年这件事并没有一点的期盼,但是骨子里对于团聚的向往是按奈不住的。
等车的时候看着也有人和我一样大包小包的带着东西往回赶,道路旁很多门店早早的关门打烊,只有京东便利店还开着。我去跟老板打了个招呼,拜个早年。公交车到站,上车,换乘地铁,赶往火车站。有个徐州的姑娘算是和我同行,不过不是同一趟车,也不坐同一趟地铁。我买的零食原本打算一起分着吃,结果她提前给我买好了晚饭(我不承认这是我以权谋私敲诈来的)。
1228检票很早,人很多,大家都早早的排队等候,以往都是坐动车高铁在白天回家,夜晚做火车的经历想想差不多已经是上大学的时间。
车上人很多,都赶着回家过年。从上海出发的车票不好买,大概只剩下这么一班。我在硬座车厢靠近过道的三人座,上车的之后已经没有放行李的地方,只能把箱子塞在座椅下面,自己抱着包和零食,蜷缩在座位的角落,对我来说确实有点为难。做硬座的经历还是蛮丰富的,时不时就需要起来活动下身体,1228有一个好处就是车厢连接处可以吸烟,我装了好几包宏图,累了就站起来去溜达一圈,算是熬了一宿,在四点多路过徐州之后,才渐渐进入睡眠。
之所以能熬一宿,除了这么坐着确实不太舒服,还是因为车厢里十足的热闹,我大学时候喜欢做夜里的火车便是因为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我可以不参与,但是就一直静静地看着,就像一个世界的观察者,多少有点中二病的样子。然后会偷偷记录下来,当做我看过这个世界的证据,想想就觉得病情更重了。
我这一张座位上都是男生,最里面的哥们一上车就开始睡觉,中间这个不知道是在打游戏还是在刷抖音,耍了一会也就开始睡了。对面的哥们倒是也熬了挺久,也是济南人,我到了济南坐大巴车回村的时候他还和我一趟车,算是个同乡,但是并没有啥交流的欲望。过道旁边的哥们也时不时起来抽根烟,然后打了半晚上的王者荣耀,我不太懂这个游戏,但是看他玩的还挺有意思。
原本我们这两张座位应该是六个男生,有一个不是在上海上车,结果另一排座位上有个姑娘搞错了座位号,坐到我们这边来,跟我们同行了半趟旅程,一直到后面迟来的哥们上车,这姑娘才发现自己坐错了位置。这期间有个小插曲,因为是面对面的座位,火车上的空间又比较狭窄,每个人都要尽力收敛着坐才勉强坐的开。但是人一旦睡着了可能便怎么舒服怎么来了,动作就有些放肆。我旁边这位男生睡得比较早,睡着了之后把腿向外伸,不小心就伸到了对面姑娘的裙子下面,多少是有点放肆了。姑娘也挺不开心的,也不好发作,让我把旁边哥们叫醒,告诉他稍微收敛一点。大家都带着口罩,有没有人脸红我没有看到,但是一晚上这个男生都保持着一个蜷缩的姿势,不知道早上起来腿有没有僵。
车厢里一定少不了的是熊孩子和老大爷,熊孩子闹腾,老大爷会玩手机的话也一定会把声音开的特别响亮。我们车厢小孩子不多,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家教还算不错,虽然也一直缠着家长聊天,但是没有抓狂的吵闹和奔跑。另一个小孩子好像还不怎么会跑,一直让家长抱着,上车的时候就有些昏昏欲睡,除了期间醒来要上厕所,乘务员报站都没给他吵醒,算是都还不错。
但是老大爷这次让我感觉有些侧目,甚至还有些好奇。以往的时候老大爷们总是会在车厢里高谈阔论,或者把鞋子一脱旁若无人的睡去,更生活一点的可能还会带瓶酒带点菜不紧不慢的边吃边聊,但是会玩手机的大爷可以说算是给我了点惊喜。我不知道大爷是找了个电台还是个歌单,又或者是在看哪个台的春晚,从一上车一直到半夜两三点钟,手机外放的声音隔着半个车厢一直传过来,非常热闹。基本上是一直在放歌,而且那个年代的都有,大爷时不时还会跟着唱几句,仿佛是在开演唱会,或者是在KTV自嗨。我看书的时候大爷在唱歌,我吃东西的时候大爷在唱歌,我跑到车厢连接处抽烟,结果大爷也过来抽烟,一边抽一边继续唱歌,有那么一瞬间我都怀疑是不是大爷看我没带耳机故意唱给我听,大爷的歌声虽然略显沧桑,但是语气中透露出的自信,让我感慨人人都是老艺术家。
当然除了全程当bgm的老大爷,在车厢里无聊的时候自然少不了看看书以及看看姑娘。我带了一本汪曾祺的《人间有味》,一边看一边从包里掏点零食出来啃啃。原本以为我是这个车厢里逼格最高的了,没想到一抬头看到一个姑娘拿着一本更厚更大的书在看。没看清楚那位姑娘看的是啥,有点像初中时候上课偷看的大部头小说,但是红色的胶质书皮和泛黄的书页感觉还很有分量。我大概看了两个小时,在抬头的时候姑娘已经换成了平板,过了会又开始玩手机,然后循环了好几遍。可惜火车上没有书桌,不然我觉得书桌上能被她摆满。
除了斜对角看书的姑娘,我斜后方的姑娘大概是这趟车一号车厢的颜值巅峰了。穿一件米色的格子毛衣,长发,瓜子脸,眼睛很大,个头差不多得有一米七,靠窗坐着向外看的场景基本就像是电视剧女主角的样子。因为长的确实很好看所以总会回头看一眼,不过也就是只是看两眼罢了,她对我的吸引力倒不如那几个一直在唠嗑的姑娘。
要说我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在火车上看到的人也都五花八门,但是这次看到的这个姐绝对是印象最深刻的。火车上脱鞋的人还挺多,但是自己带着一次性拖鞋赶火车的之前没见过。这个姐上车先换上了一次性拖鞋,然后六瓶啤酒摆在小桌板上,跟旁边和对面的唠嗑大半个晚上,临睡前还去卫生间换上了睡衣和帽子。这种生活的仪式感,我确实达不到这种境界,她给我一种坐火车就像住商务酒店的感觉。她对面的姑娘也是,背着四罐啤酒上车,酒菜朝桌子上一摆,俩人对着喝了挺久。关注这几个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她们聊天聊的太热闹了,特别是这个仪式感拉满的姐,从生活工作聊到婚姻爱情,聊到激动处还要拉着对面的姑娘干一个。我隔着三排座位透过大爷的bgm都能听得清楚明白,特别是易拉罐拉环打开的声音,听得我馋了一晚上。
其实到了凌晨车厢里就不怎么闹腾了,大概十二点钟左右火车提前二十几分钟到了南京,一群人下车呼吸新鲜空气,抽烟、散步、唠嗑。我下车抽烟的时候跟乘务员大叔聊了开篇提到的内容,大叔说他到家大概得夜里十二点多,春晚都看不成了。他说他的一些同事晚上还要跟着车入库修整,这趟车要先开到阜新送完乘客再回锦州整备,那些跟车的人大概要大年初一下午才能到家。
和大叔聊天的时候有个姑娘过来插话,问大叔为啥这车开的这么慢。确实,1228连个字母都没有,绿色的车厢上印着限速120千米,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慢速火车了,不知道这辆车还会服役多久。我之前在技校代课的时候有个班级是乘务,班上都是漂亮的姑娘,她们后来基本都去了高铁。绿皮车上的乘务基本上没有年轻人,他们大概跟这辆车风风雨雨走过了很多年,等到他们退下的时候,大概绿皮车也会消失在岁月的记忆中了。
1228从上海到济南大概13个小时,那个嫌慢的姑娘觉得火车就应该提速然后一口气到终点,我跟她说从港城到济南的普快也要跑一晚上,她还不信,说我做的是公交车,可能她真的没做过晚上的慢车,没有这段经历吧。我上学的时候常做的764和8294,承载了我挺多大学时候的欢乐。
南京发车后基本上很多人都困倦了,撑不住的都准备休息,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询问还有没有卧铺。卧铺票基本要到蚌埠或者滁州之后才能补的上,那时候也已经得夜里一两点钟了。
南京站上来两个长得很不错的姑娘,一个坐在之前说的漂亮姑娘斜对面,带着一个大箱子,另一个没有找座位,就带着行李站在车厢的洗漱台前。火车到南京是十二点多,这个点上车还是站着确实有点让人费解。无座的姑娘找坐着姑娘问有没有吃的,坐着的姑娘不知从哪掏出来一个饼,然后又套出来一个橘子,两人分完,没坐的姑娘又回车厢洗漱台前站着。洗漱台靠着车厢连接处的吸烟点,姑娘大概站了一站路,应该是在滁州下车。我去抽烟的时候帮她关上了门,没地方坐就算了,再闻一晚上二手烟就不太美好了。
这一路上我倒是都挺亢奋,虽然确实很累但是眼睛里却很有精神。列车经过蚌埠之后,补卧铺的人离开,车厢里不算那么拥挤,我也可以伸直腿好好休息,同时乘务员也开始换班,之前和我聊天的大叔也去休息,换成了一个年轻一点的嗓门更大的人。
过了蚌埠就到徐州,徐州是我来往山东和上海每一趟车都会经过的地方,到了徐州就知道马上到山东了。列车到徐州的时间在四点多,接下来还有四个多小时的行程。车厢里已经没有了什么声音,灯光都变得有点昏暗,我有些熬不住,睡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泰山站。
近乡情怯的场景我几乎没怎么体验过,但是看这车窗外的阳光温暖还是有些欣喜,我大概很久没有从济南站下车了。
济南站外广场搭了遮雨棚,雨棚下立着一个个停用的核酸小屋,站前的经一路在修路堵得满满当当,去往长途车站的公交车停在了地铁站口,下车需要往回走。长途汽车站原本被北园大街分成南北,现在南区已经消失不见,以往坐车回县城需要二十几块,现在网络售票花了三十块还有点诧异。
确实是能感受到一点年味了,三十这天的高速路都在堵车,原本一个小时的行程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站,曾经熟悉的老站也有所变化,以前的中巴现在变成了乡镇公交车,从县城到我们村口只需要四块钱。
熟悉的乡音和熟悉的地点,“大叔,三岔口停一下。”,“铝厂有下的吗?”,“红绿灯那里停停。”,“前面摄像头营子路口停一下。”,快到家了,我说:“师傅,赵桥路口停一下。”
下车一路向西,向着山走去,虽然没有隔很久,但又一次在过年之前赶回家,还是有那么一丝感慨。我发了个朋友圈,拍了一下脚下的土地和远处的山,配文“归山”,就是此时就是此处,从哪来回哪去忽然也算是一种祝福。
以上,我好想又发现了有关于旅行的一点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8-07 23:5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939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