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8日发(作者:虞景星)
室内设计作品集中方案的设计方向有很多,选题的方法也非常多。那么我们如何开始设计?如何选题呢?以下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除传统室内设计以外的两个方向七个方法。
01
抽象概念
此类选题的特点在于可以不依赖场地的限制条件,仅围绕概念展开设计与讨论。选题应该大胆、可以艺术化甚至抽象但不能无中生有,最好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这会使设计更有深度,并在后续的设计中诠释出自己对这一选题的理解,在调研时同样轻基地重学术。最终的成果没有局限性,可以是一个体验空间、交互式空间甚至是一个理论或大型装置艺术。
1.1 虚拟概念
此方法可以建立在理想状态中,着重对核心理论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但同时概念的提出也要基于一些社会背景或常见问题之上,忽略外在因素针对问题提出概念再围绕概念展开设计。
参考案例:Floating Houses——AA
案例链接:
/competition/kiribati-floating-houses
作者提出集成式海上漂浮建筑群的形式来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逐年上涨的问题。建筑群主要由居住模块和种植模块两个部分构成,而能源主要取自海浪、太阳能和雨水收集来满足人本的基本生活需求。模块化的设计模拟出白珊瑚礁发散式的生长方式,使得建筑群可以依据人口数量和人们的生活需求自由、有机的变化生长。
作者表示:海洋是我们的灵感来源,它是我们的朋友、是生命和能量的源泉也是我们未来可以生存的领域。当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海平面上升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问题了。
1.2 转化概念
此方法形似仿生设计原理,注重转化的过程以及最终空间的表现。首先确定设计的核心概念,再从自然元素、生活用品等诸多具象元素中提取适合的设计元素,最后通过整体变形、排列重组等方式进行设计讨论。
参考案例:冥想屋——PL-T 平时建筑事务所(节选)
案例链接:
/columns/entries/
作者希望去诠释“外部消隐在森林中,内部简洁而空灵”的状态。为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提供回归自然在森林中住几天,冥想一段时间的空间。
从森林的主要元素中获取灵感。创造一个“树内空间“。同时,这个树内空间也具备西方人文语境中的冥想特质。据此,构思了一个非常简洁的圆锥形态,这种圆锥空间正是对于西方文化中对冥想空间的想象浓缩。同时这一形态几乎可以消隐在森林中。进入空间的入口比较隐晦和神秘,与侧边窄长的窗户,同样采用了“缝隙”的概念,感觉就是从树干上的裂缝,进入“树内空间”。冥想室就这样形成,它是一个小而安静的地方,作者去除多余元素设计至简意在突出核心概念。
如果仅从功能方面考虑,由于需要有一个安静独立的空间供人冥想,作者选择拆分和重组功能。住宿空间、辅助空间以及冥想空间分别是独立的建筑单元。这三个建筑体均放置在统一的木制平台上,各功能空间通过这活动平台互相联系,统一为整体。这个室外平台自然是建筑的户外公共空间,也就是像那些原始聚落,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
参考案例:Monolith——Studio Pare
案例链接:
/competition/observatory-houses
巨石,一种竖立在异域历史中用于仪式和记录的载体,古人试图通过它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本设计的灵感正来源于此,作者将古人依托于巨石表达出对宇宙的崇拜转化为一个个独立的方碑,每个方碑之下都藏着一个房间,为天文爱好者提供提供户外的生活、学习空间。生活空间的部分埋藏于地下,这使得生活产生的光污染不会影响到星空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地上的方碑的部分作为地下空间的天窗白天可以增加室内的采光,到了夜晚竖井直通星海,将无垠的太空汇聚在方寸之间提高了参观者的注意力。
1.3 具象元素抽象化
此方法的设计元素与概念转化相同取自于具象的事物,而区别在于设计思路与最终呈现结果的不同。它非常依赖于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将具象的事物通过变形、替换等方式转化为抽象的概念,最终的表现往往更加艺术化。
参考案例:光之森林——藤本壮介
作者通过一根根的聚光束替代林木来表达出森林的生长的律动,将森林与光束的特点融合在一个装置中,使用替换的介质的方法将森林将自然规律抽象化,配合声音、镜子和不易察觉的烟雾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想象的森林。在装置设计中科技同样是关键因素,作者在空间内各处安置的传感器是得观者能以多种方式与装置进行互动。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空间就有越多变化。声效也是如此,当传感器察觉到空间中有人移动时,声效就会与亮度一起做出反应。最终呈现出变幻莫测的场景,为参观者创造出奇幻的交互体验。
藤本壮介:“这座森林光线悸动,经历短暂的稳定和流动。人们将在这座森林中穿行,受到光线魅力的指引。光线和人们互相交互,成为了互相之间的过渡。”
1.4 抽象元素具象化
参考案例:Resonance, memory——2012年VELUX竞赛一等奖作品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团队
案例链接:
/Upload/File/201811/22_
此作品的背景基于假设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泥石流埋葬了一个小村庄。作者将对村庄的记忆转化为光的形式存在。为了恢复重建这个定居点的记忆,作者提出在泥土中引入超过700个丙烯酸棒。从地面上看,其形状诗人回忆起瑞士的经典农村房屋。同时有机玻璃棒从地上引入的日光将使地下孔洞中再出现同样的房屋形状。
参考案例:Emergence——Durch Architecture Office
案例链接:
/competition/seduction-pavilion
本设计是一个展示上世纪一些没有名气的女性明星照片的装置。照片的图像投影到由女性内衣带构成的幕帘上,作者认为模糊的影像更开放、更能激发参观者的想象力,使参观者可以胡烈她们的美貌从而领会她们的精神。装置的形态以烟雾为灵感围合出一个个半私密的正负空间表达出女性性感而神秘的诱惑。作者试图用优雅而有力的、真实而梦幻的、敏感而坚定的风格来呈现这些女性,不仅清晰地展示了图像更传达了其背后的精神。
02
解决问题
方向依赖深度调研,需要我们时常注意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身边设计不合理的细节,并调查背景信息分析问题成因,调研内容的详细程度与深度往往直接决定了设计的深度。该类选题可用于场地或社会背景具有问题突出的案例,例如恢复地摊经济、胡同改造、老旧场地激活等等,设计要大胆方法要巧妙,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注意!许多场地都会同时存在许多问题,面对这些场地时不要企图做出一个“完美的设计”根治所有问题,重点围绕突出的一到两个问题进行设计即可。
2.1 设计装置
此方法往往体量较小甚至可以不形成空间,仅以辅助空间的形式存在。可通过设计一个装置或系统的方法改良对应的社会常见问题或有针对性的解决个体问题。此方法注重与人的互动关系,创造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参考案例:Drift——Thomas Gössler
案例链接:
/competition/kiribati-floating-houses
太平洋国家基里巴斯,这个岛国被无边的海水包围,目前岛上最高海拔仅高于海平面两米,很可能在下个世纪这个国家将被海水彻底淹没。本设计旨在提供一种选择,作者设计出一个自给自足的浮动房屋网络,既可以容纳当地人也可以接纳游客。
在宏观尺度上,作者规划处一个保护海湾和小建筑面授暴风雨和巨浪侵袭的环以结构以及内部主要的交通网络,再以摩天楼为市中心,其中包括酒店、学校等公共空间。
在微观尺度上,作者将每个私人住宅都设计成可以自给自足的独立单元,每个单元都带有小型的耕种平台、潮汐发电机和雨水收集装置,三层楼的结构提供的15-30人的生活空间。此外还有度假单元、休闲单元、船泊位和耕种单元等等,并使其在网络中自由排列,由人行浮桥相连这些浮桥进而产生了新的社交空间。
作者希望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并能激活经济的系统从而解决基里巴斯土地面积减少和人口流失的问题。
2.2 设置问题
此类选题可用于已有场地但场地缺少突出特点的案例,可围绕案例的功能或场地的已知信息提出带一个带有“矛盾点”的问题,为设计增加话题性,注意问题要有一定讨论的价值,矛盾点要突出,化解矛盾点、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趣甚至可以艺术化或抽象化,该类选题中设计的过程既是化解矛盾的过程。
参考案例:雾气酒吧——Bompas and Parr
在大多数的空间设计中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几乎均来自于视觉,而作者在此次设计中带入了人的多重感官体验,本案例的作者是两位餐饮设计是,他们将酒与水混合打散成雾状后喷洒在室内空间中,将饮酒变成“吸酒”,进而打破了人们常规的行为方式。通过加强对嗅觉感官的刺激使人们在感受空间时可以有多维度的体验。
参考案例:Light and Wind——2012年VELUX竞赛荣誉奖作品 丹麦奥尔胡斯建筑学院团队
案例链接:
/Upload/File/201811/22_
本方案的灵感来源于风略过麦田形成的麦浪,作者将水滴状中空的玻璃器皿嵌入穿孔的墙面中且留有活动的空间,使其末端朝外,这些玻璃器皿就像显示器中的像素组成的建筑的外墙。当风略过墙面时玻璃器皿开始倾斜,并在它们的孔中旋转。由于玻璃梯度的不同,在器皿运动的过程中室内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风将在空间内部以光波和阴影的形式得以体现。
作者希望设计一个动态的展示过程,用风和光构筑一场视觉的交响乐。
2.3 改造案例
此方案是最典型的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通常以对个体空间进行改造为主,针对单体建筑或建筑群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量身打造设计方案例如:废弃工厂、老旧建筑、街区改造等。激活或改变空间原有属性,赋予空间新的生命力。
参考案例: Crossing the boundaries——D-D-D
案例链接:
/competition/common-ruins
作者将废弃的Mothe Chandeniers城堡改造为环形的酒店建筑群。围绕城堡外的圆形水系建立环形的半地下酒店,参观者可以从环绕水边的走廊看到城堡的全景,给了人们一个观赏遗址的新角度。同时作者将城堡设计成酒店的大门,参观者必须穿过城堡,在近距离欣赏它之后“走进”湖中,缓缓向下进入酒店。
作者希望这个设计可以将历史、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赋予废墟一个新的价值。
大家在以往的设计经历中会发现也许设计有分类但设计之间不会有清晰的界限,本篇中小编想为大家提供的是选题方向以及设计思路的参考,目的是带着大家思考空间设计可以如何开始,实际设计时千万不要被方法所局限,更不要以结果为导向,如果一开始就给方案定了结果同时也会给思维定下局限性。在有了开始有了核心概念之后应该注重设计的发展过程,它就像一棵树的生长过程,概念是种子,如果连概念都没有那就不可能生长了;调研是养分,调研太麻烦没有调研行不行?凑活吧!但没有养分的树长不大,同理没有调研设计也做不深。此外我们还要让设计按照我们的思路去生长,同一个核心概念下也会像树枝一样发展出不同的方向甚至我们还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结果。作品集不是标书,它要展示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更多的是展示出我们自己的综合实力,这些不同方向的不同结果都可以保留在作品集当中让我们的作品集更加清晰的体现出这颗“树”的长势。
本文发布于:2023-08-08 13:5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99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