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收复南海史记

更新时间:2025-05-07 22:03:09 阅读: 评论:0

2023年8月8日发(作者:郎如贽)

DJ阿圣-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收复南海史记


中国南海诸岛

谢谢史友达瓦里氏的建议。本文将依据权威史料,讲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海军收复南海的历史。另外,1213之后将发布两蒋维护南海主权史。

欢迎转载!请支持原创,转载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一.史料来源

苏小东:《中国海军抗日战史》,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17年版

注:苏小东大校为中国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海军史研究所所长

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新闻部:《中国海军之过去与现在》,《中国海军月刊》第6,7期合刊1947年

张君然:《收复南疆,重归版图—抗战胜利后我国海军进驻西沙,南沙群岛纪要》,上海市长宁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长宁文史资料》第12期,1996年11月

注:时任收复西沙,南沙行动参谋

麦蕴瑜:《我曾是接收南沙群岛专员》,《长宁文史资料》第12辑,1996年11月

注:时任接收南沙群岛专员

贾健:《我曾参加收复南沙群岛》,《长宁文史资料》第12辑,1996年11月

注:贾健时任“太平”舰通信官

李敦谦:《进驻南沙群岛纪实》,《长宁文史资料》第12辑,1996年11月

中国南海诸群岛文献汇编之九《海军巡弋南沙海疆经过》,中国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再版

[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寿生:《论中美海军协定》,《中国海军月刊》第8期 1948年1月

中国台湾“海军总司令”编著:《海军舰队发展史》(一)

张力:《从“四海”到“一家”:国民政府统一海军的再尝试,1937-194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6期,1996年12月

中国台湾“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外交部南海诸岛档案汇编》上,下册,1995年编印

赵焕庭主编:《接收南沙群岛—卓振雄和麦蕴瑜论著集》,海洋出版社2012年版

杨秀静编著:《海军进驻之南海诸岛》,海军总司令政工处1948年编印

何炳材:《收复南海群岛》,《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6册

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编:《海军大事记》下卷

欢迎转载!请支持原创,转载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江阴海战英勇战斗的中国海军

二.中国海军窘境被迫暂时搁置收复南海诸岛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海军迅速完成了大陆及台澎各区的受降,接受。但是由于战时受损严重,中国海军短时间内无力收复曾被日军占领的南海诸岛。

当时,中国海军仅有残余舰艇15艘,其中炮舰“楚同”“楚观”“楚谦”“民权”“永绥”“江元”号,炮艇“威宁”“义宁”号,鱼雷艇”湖隹“号,运输舰“克安”号;以及战时英,美,法三国赠送的浅水炮舰“英德”“英山”“英豪”“美原”“法库”。这些均是小型舰艇多已破旧不堪,故不久“楚谦”“英豪”“美原”“法库””湖隹“5艘舰艇停役和报废,仍勉强服役的10艘舰艇连远航能力都没有;更别提收复南海诸岛。


侵占中国东沙岛的日本商人西泽吉次

 三.近代南海诸岛反侵略史

南海诸岛由四大群岛组成,依其地理位置分别为东沙群岛,中沙群岛(旧名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旧名团沙群岛),共200多个岛礁;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从发现,命令,开发,经营已延绵2000余年,并详载于中国史籍和中外地图,海图,航海志中。

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不断受到外敌觊觎和侵蚀,先是1907年至1909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纠众占据东沙岛,后经交涉由晚清政府收回;民国建立后开始由海军和海关分别在该岛建立观象台和灯塔,并由海军驻防。1932年,法国又侵占西沙武德岛(即林岛,多树岛)和1933年侵占南沙九小岛事件,经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严正抗议后,法国被迫退出西沙;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再退出南沙,并承认其主权属于中国。

但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1938年12月,日军将南沙群岛侵占,还更名为“新南群岛”。1939年2月28日,日军攻陷海南岛,3月1日进占西沙群岛,4月9又以官报发表占领南沙群岛,并将东沙,西沙,南沙群岛一并划为所谓的“日台总督府高雄州”管辖,试图以南海诸岛作为其“南进”政策的基地。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军才于同年8月26日全部退出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中东沙群岛位居最北,由东沙岛,东沙礁和南卫滩,北卫滩等组织,主岛为东沙岛,面积约1.8平方公里,是东沙群岛唯一露出海面的珊瑚岛。中沙群岛位居南海诸岛中部,由中沙大环礁,黄岩石岛(亦称民主礁)和几个独立的暗沙组成。西沙群岛南海诸岛正面,由宣德,永乐两群岛及邻近之岛礁组成;是南海诸岛中露出海面最多的一个群岛,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岛屿为永兴岛。而南沙群岛(日人称新南群岛)居南海诸岛最南端,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群岛,其最南点为曾母暗沙,最大岛屿是位于群岛中央的太平岛(日人称长岛)。

 

维护南海主权的英雄舰—太平号

四.国民政府向美英借舰,重组中国海军

抗战胜利之初,南海诸岛暂由光复后的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管辖,故台湾省气象局曾于1945年12月8日派员自高雄乘“成田”号机帆船出发巡视西沙,先后登上林康岛(即东岛),林岛(即多树岛)等处,并于事后写出巡视报告。国民政府行政院根据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报告,决定将南海诸岛仍旧划归广东省管辖,并尽快完成全面接收。但此时,国民政府海军无力接收,导致了南海诸岛在短时间内未实现真正的收复。

蒋介石和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着眼于战后收复南海诸岛问题。早在1944年5月,国民政府根据美国国会1941年3月通过的“租借法案”,以参与太平洋海战为名正式向美国提出租借4艘驱逐舰或护航驱逐舰以及4艘扫雷舰。美国同意中国“借舰参战”,并最终于1945年8月28日依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将8艘军舰移交中国,其中护航驱逐舰2艘,排水量均为1415吨,命名为“太康”“太平”;驱潜舰2艘,排水量均为834吨,命名为“永泰”“永兴”;扫雷舰4艘,排水量均为815吨,命名为“永胜”“永顺”“永定”“永宁”。

此时日本已经战败投降,美国不仅继续移交这8艘军舰;而且因二战结束后有大批舰艇退役,美海军部队福莱斯特又提议赠与中国一批舰艇,但不含主力舰,航空母舰,驱逐舰,潜艇。1946年7月16日,美国第79届国会根据福莱斯特提议通过了“援华海军法案”(即“512法案”),规定美国可将海军剩余舰艇无偿转让中国,其数量不得逾271艘。因此中国以租借名将在美国接收的8舰于1946年7月21日抵达南京后,同时来华的1.5万吨运油补给舰“妈咪”号亦在青岛移交中国,更名为“峨眉“号。同年12月8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正式签署”中美转让舰艇协定“,其中除转让舰艇外,还派遣海军顾问团协助中国海军训练。

1946年5月至1947年4月,美国又先后在青岛移交登陆舰艇34艘,分别以“中美联合“4字为首字命名。其中战车登陆舰10艘,排水量均为4080吨,分别命令为“中海”“中权”“中鼎”“中训”“中建”“中业”“中基”“中程”“中练”;中型登陆舰8艘,排水量均为912吨,分别命名为“美珍”“美颂”“美乐”“美益”“美朋”“美盛”“美亨”“美宏”;步兵登陆艇8艘,排水量均为380吨,分别命令为“联珍”“联壁”“联光”“联光”“联胜”“联铮”“联荣”;坦克登陆艇8艘,排水量均为279吨,分别命名为“合群”“合众”“合坚”“合永”“合城”“合彰”“合忠”“合贞”。

中国海军参加伦敦盟军胜利大游行

在美国借予中国之后,英国也根据中方请求同意借舰甚至赠舰。最终于1945年底决定赠借中国舰艇13艘,包括1艘巡洋舰,护航驱逐舰2艘,潜艇2艘及海岸巡防艇8艘。1946年6月8日,中国海军赴英接舰官兵,还受邀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盟军胜利大游行;紧随美国方队出场的第二方队,就是中国海军代表队;这也是二战胜利后,中国海军首次亮相国际舞台。

1946年12月14日,首艘英舰护航驱逐舰“牵牛花”号,排水量925吨抵达南京,更名为“伏波”号。翌年,英国赠送中国的8艘海岸巡防艇,排水量均为45吨,分批由商轮装运来华,并按各艇到达先后顺序依次编为“防1”至“防8”。至于借予中国的排水量5270吨的巡洋舰“曙光女神”号和另一艘排水量940吨护航驱逐舰“孟迪甫”号,于1948年移交;分别更名为“重庆”号,“灵甫”号(1949年5月27日被英国强行收回)。但英国中止了2艘潜艇的移交。

在接收美英军舰的同时,国民政府海军领导机构也进行了改组。1945年9月1日,军政部海军处成立,由军政部长陈诚兼任,调海军少壮派军官,驻英学员领队周宪章任副处长。12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会长蒋介石突然下令,海军总司令陈绍宽辞职照准,海军总司令部于12月31日正式撤销,由军政部海军处接收,并限一个月内交接完毕。

1946年3月5日,海军处扩编为海军署,仍由陈诚兼署长,周宪章任副署长。6月1日,国民政府国防体系改组,军事委员会撤销,成立国防部。7月1日,军政部海军署改编为隶属国防部的海军总司令部,由参谋总长陈诚兼任海军总司令,周宪章任参谋长。9月7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调回驻德军事代表团长,原留德学员桂永清,任命为海军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至此,民国海军闽系时代结束;由于招揽了大批东北系,电雷系,粤系海军人员乃至陆军人员,国民政府海军领导机构实现了重组,完成了“一家”的改造。

接收西沙群岛指挥官林遵与内政部长方域司地理科长郑资约等在“太平”舰上合影(1946年11月)

五.维护南海主权,中国海军先收复东沙群岛

收复南海诸岛也于1946年中期提上议事议程,此时法国开始觊觎。国民政府遂于是年8月1日由行政院训令外交部令饬广东省政府,暂行接收东沙,西沙,南沙,团沙各群岛。9月2日,行政院又发出训令,要求外交部与内政部,国防部会商对策,协助广东省政府进行接收。9月12日,海军即派“中程”号战车登陆舰运送观象台及陆军整编第64师第159旅步兵1个排,首先进驻距大陆最近的东沙群岛,重新竖立国碑。

9月25日,奉行政院令,外交部代表沈默,国防部代表马定波,海军总司令部代表,时任海军总司令部第二署海事处科长姚汝钰,内政部代表,时任内政部方域司长傅角今等在内政部会商“协助接收南海诸岛案”,会议由傅角今主持。决议主要事项:(一)关于接收南海诸岛范围,依照内政部拟制之“南海诸岛位置略图”所示,呈由行政院核定,令广东省政府遵照办理;

(二)关于南海各岛礁滩沙之称,暂照西图译名由内政部制为详图备供依据,接收后再由内政部重予拟定名称公布周知。

(三)接收军舰由国防部迅予派定;

(四)于出发接收前,由广东省政府预制石碑,以备竖立于团沙群岛之长岛,双子岛(即二子岛),斯普拉特岛等处及其他适当岛上,俾显示为我国领土,并将石碑竖立地点,式样及碑文等函内政部备查。

1946年10月9日,国防部主持召开内政部,外交部,军务局,广州行辕,海军总部,空军总部,联勤总部派代表参加进驻南海诸岛会议会上,海军代表丁其璋(时任海军总司令部第二署海事处长),姚汝钰报告了关于各群岛之历史名称资料暨情形及目前粮食补给困难状况,内政部报告了接收后通知各国之方式及南海诸岛概况与名称。会议最后作出如下决议:(一)遵照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指示,对南沙,西沙及团沙等三群岛应在10月13日前后进驻与侦察同时实施;

(二)初进进驻计划由海军总部拟定实施具报,并由内政部,空军总部,联勤总部,广州行辕等机关派所要人员协助进驻,惟对3个群岛以同时上陆为原则,务于1个月内(11月7日前)完成进驻工作,进驻部队由海军总部自行编派,至各项人员之参加及一切设备均由海军总部酌量决定之;

(三)永久建设计划俟进驻完成,了解当地实际状况后,由海军总部,内政部与广东省政府会同拟订之;

(四)由外交部办理主权问题;

(五)尔后各群岛之军事暂归广州行营指挥。

海军进驻西沙,南沙群岛的筹备工作由海军总司令第二署海事处负责。经研究决定,由海军派兵进驻西沙主岛林岛(即武德岛)和沙主岛长岛(即黄山马峙),两岛各设海军电台1座,各驻海军陆战队1个独立排,各有在编人员59名;各配250瓦发报机组3套,25毫米机关炮9门等,以及各必要的生活物资。

此外,为执行进驻任务,海军总司令部特抽调“太平”号护航驱逐舰,“永兴”号驱潜舰及“中业”“中建”号战车登陆舰组成接收,进驻西,南沙舰队,以海军总司令部附员林遵为指挥官,第二署海军处科长姚汝钰为副指挥官。为争取同时进驻西沙,南沙两群岛,任务编组为两队;指挥官林遵偕参谋林焕章率“太平”“中业”两舰为一队,运送海军陆战队独立第2排及电台,物资进驻南沙群岛;副指挥官姚汝钰偕参谋张君然率“永兴”“中建”两舰为一队,运送独立第1排及电台,物资进驻西沙群岛。

海军进驻两群岛筹备工作就绪后,国民政府内政部即于10月23日致电广东省政府,准备协助进驻事宜。广东省民政府厅具体落实措施。

 

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六.光复南海主权

1946年10月29日,集结于上海的“太平”“中业”“永兴”“中建”4舰艇驶出吴淞口,开始接收南海诸岛。11月2日,舰队进抵广东虎门。广东省政府派定省府委员萧次尹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技术顾问麦蕴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并有测量,农业,水产,气象,医疗等方面人员及测工,石匠;每岛编组16人,分别登乘“中建”“中业”两舰。

11月6日,舰队驶离虎门,于8日进抵海南岛榆林港。但由于天气原因,原计划两港同时进驻;改为先进驻较近的西沙群岛。11月23日,海上风浪稍减,副指挥官姚汝钰即率“永兴”“中建”两舰自榆林港起航,于24日凌晨到达西沙群岛海域。两舰在礁环外深水区抛锚,先由参谋张君然率战斗组乘汽艇登岛观察,未见异常后,“中业”舰随即放下交通艇运送进驻人员和物资,登岛后发现日人遗留黄牛2头,猪3头和德国犬2只。岛内还建有轻便铁轨,但已损坏。岛上遗留有日人所建库房8所,气象台1所,大型水池3个,小型水池3个,水井3口,也都有不同程度损坏。嗣因刮起7级大风,进驻人员在恶劣的天气中抢运物资,修改营房,构筑工事,修建炮位,奋战5昼夜终于大体就绪,并完成了测量勘察。

11月29日上午,中央各部代表,广东省接收人员和驻岛人员在姚汝钰副指挥官主持下举行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仪式,并鸣炮升旗。纪念碑上正面刻有“卫我南疆”4个大字,背面刻有“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同时将林岛(即武德岛)改名为永兴岛。随后,”永兴”舰即前往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考察,越过琛航岛和广金岛,发现珊瑚岛有电台,灯塔遗址及房屋,甘泉岛有小型炮垒遗迹。

1946年12月9日,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第三次自榆林港起航,驶向南沙群岛。在狂风巨浪中,经3昼夜航行,于12日抵达南沙长岛西南海面。“太平”“中业”两舰在距岛一远一近处抛锚,先由“太平”舰副长何炳材率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各一班分乘小艇登岛搜索,发现无异常后,“中业”舰即开始用小艇运送进入人员和物资。指挥官林遵,“太平”舰长麦士尧,“中业”舰长李敦谦与中央各部和广东省代表亦登岛视察,内政部方域司地理科长郑资约和广东省接收南沙群岛专员麦蕴瑜对全岛进行测量画图。岛内南侧有长约四五十米的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防浪堤,西约百米处有码头栈桥,上辅轻轨,但尚未完工。岛两端各有建筑物数幢,西端似为营房,办公处所在,东端有仓库,发电厂,修理厂等。不过这些设施均被盟军飞机炸毁。这不过岛上有7口水井,均为淡火;是南海诸岛中唯一有淡水的岛屿。

在太平岛主权碑前举行收复南沙群岛升旗典礼(前排左四为内政部接收代表郑资约,前排左五为舰队指挥官林遵,前排右四为广东省接收代表麦蕴瑜)


现在太平岛副碑(原碑已损失)

岛之西南隅码头前有日人所建石碑;中国接收及进驻人员登岛后首先将其捣毁,并在原址重竖国碑,碑长方扁形,高1.5公尺,宽0.9公尺,厚0.3公尺;碑座两层,上层长1.4公尺,宽0.8公尺,厚0.4公尺;下层长2公尺,宽1.4公尺,厚0.3公尺。碑文前面上为青天白日国徽,下为“太平岛”三字顺列;后面刻“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字样,排为双行;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另在岛之东端沙滩稍上方处竖一小碑。并将该岛改名为太平岛。

当时岛上留下的人员有海军陆战队一个排以及气象员、无线电员、修理人员、医务人员等共约60余人,还留下一批武器弹药、医疗器械和药物、生活用具(包括捕鱼网具、钓具等)和足够半年用的燃料和粮食。至此,收复南海诸岛行动接近尾声。

1946年12月25日,太平舰等返回广州港白鹅潭锚地,受到广东军政当局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国民政府南京海军总司令部立即传电嘉奖。林遵随后举行记者招待会,各报争相向全国和世界报道我国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新闻。此后,进驻舰队留广州,由姚汝钰负责就近处理两群岛事宜。



新疆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28例-

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收复南海史记

本文发布于:2023-08-08 14:5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699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