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9日发(作者:邹显文)
然吾少多疾病,身体孱弱,常与药为伴。家父家母甚爱怜之,亦辛劳之。吾暗下决心,待吾有所成时,定加倍报答养育之恩。
余幼时即嗜学,好读书。余喜诗词,尚孔孟之道,羡古人之胸怀,慕先人之才情,然岂吾辈之所能望其项背乎?素日吾以书为友,亦乐在其中。自吾七岁始受庠序之教,绩素优,及至高中,不知何故,不通理科,绩稍降,吾甚忧之。师亦问之,继而怪之,余甚伤心悲,痛哭流涕,非吾不学,是吾尽力耳,恐吾不敏也。后余选文,欲加发奋图强,假高考之渠,幸入浙师大学府,蒙良师之教,习汉教之技至今,承传播中华文化之使命,弘华夏璀璨文明之瑰宝。
余自幼性情刚直,不喜迂回,少时初读《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深以为然。余亦豁达乐观,纵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亦从容对之。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属高远境界,可学东坡之“一蓑烟雨任平生”,须知人生大事,唯生死尔。
吾不才,幸喜作画,尤以水墨山水画为长,仍喜书,然读书欲多,欲觉无知,故而埋首苦读,此生不曾抛弃片刻;及暇,与好友以丝竹自娱,偶习丹青书法之术,沉醉其中,常欣然忘食,然胸无点墨,实乃消遣之举耳,恐不堪入目者也。
余欲深造,遂勤勉以至硕士,业毕回乡,余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传道受业于中学,孜孜不倦至白发苍苍,桃李满天下。吾生性自由,喜山水,好广阔天地,所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岂不快哉!吾事业有成,常携亲友一同游玩。而立之年终遇良人,心意相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伴余生。
吾此生无大憾大悔,无大病大灾,实乃幸也,虽平常稀疏,亦乐在其中。
谨以斯文寄吾情,明吾志,以慰余心。
《灵泽传》
2陈孟杰
吾,陈氏孟杰,浙江宁波人士,自号灵泽散人。闻今日暖阳正好,适宅边老槐旁,行而见叶绿花生,忽感逝者如斯。念吾之一生,无黄河天来之势,无西湖钟灵之秀,虽然,尤如山泉泠泠,润物而无声。
忆吾年幼时,聪颖过群童,长者赞曰:“先生之命也!”及稍长,始入学,颇喜读书,尤爱志怪稗史,偶舞笔墨,浑然天成,无雕琢之气,童趣盎然,今不复也。及舞象,得遇佳人,如雨中观花,欢喜非常。然适时,情窦初开,羞叙胸臆。待得分别,徒呼奈何!偶联系之,终究难忘,遂书信一封以告,不想流水有情,落花有意。时至今日,细细数来,竟然一甲子。
吾无鸿鹄之志,惟愿平淡顺遂。为师四十载,鞠躬尽瘁,三尺讲台之下,已是桃李成林,又有知己二三、好友十数,每有佳节,或携妻子游于山川,或与朋友相约,遍访故地,叹一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诸多老友,还剩几人?
吾年七十又六矣,阅尽红尘滚滚,看破人间哀乐,奈何肌松骨疏,步履蹒跚,回首望去,青衫早湿。
可叹盖世英雄,千古皇帝,终究黄土一抔。千人千命,自有缘法。吾,不悔一生。
《陈汪洋传》
2陈汪洋
陈汪洋,字涂月,云南玉溪江川人,生于共和国五十三年。
少好文,能作诗,常阅览儒家经典。共和国以来,皇权不复,地主渐无,时代如潮,历史如流,古今不可同日而语。既已步入大学,人事渐繁,阅历愈深,颇为所扰,故陷于两难之窘境,入世而力不足,出则心未定。间其中,进退不能,苦不堪言。大学者,前路尚未可知也,且静观其变,他日,或能游刃有余,行于二者之中,然时机未达也。
已而肄业,为师,教授于昆明,娶妻张氏,名琪儿,亦为先生。长居西山脚下,滇池北岸。授业不繁,交友甚稀,授毕,常携其妻于海埂观坐,西山登临。至于星河映水,灯疏影散,则把盏言欢,相叙其事,银勾入西,烛火且尽,方息。涂月与其妻,皆好游历四方,甚者,可达东洋与西洋也。
共和国一百五十四年阳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西去,享年一百零四。涂月生性散满,不善人事,放浪不羁,终生无子。授业十余年,终有一悟,曰:“出入皆由己”。著有《涂月文集》,研究他族语言文字,成集,名为《滇中民族语言解析》。
《沁之先生传》
2范馨予
范氏馨予,字沁之,生于壬寅马年五月廿八,云南昆明人也。生性内敛而喜静,且常能与他人共情,故致力于国教育之事业。
馨予原名路遥,父母原为马即远行之意,后更改为现名。名改矣,而义未更。家父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吾一以贯之。上北京,去山东,向郑州,进西藏,往来于缅越泰。于高考后,更择浙江婺城,愿感受浙中清秀之风光、严谨之学风,以提高自身之能力乎。于国际学院中,读古今中外之名著,晓人文地理之识,收获颇丰。
忆及初中之时,每每念“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心中不免感叹赵普此人之形象。私以为,吾性格与赵普有诸多相似,固有缺点,却心系国家。自初中起,吾常阅读中国近代各类书籍,愤恨侵略者之残暴,深感吾之幸运,更对当时的国家人民致以同情,立志于为国教育之事业而读书。于大学中,吾更察教育于一国家、一民族、一地区之重要性,择西南之学校读研,并于读研中持续关注故乡之教育发展状况,并试图以吾之学识促成其发展。经吾了解,吾家乡有无数文化之瑰宝尚待挖掘,吾愿让吾国乃至世界人民均看见此宝地之价值。
高中之时,老师引用张载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给吾以深刻之印象。每每放纵之时,想起此豪迈大义之言,吾便改正自己之不足。而逢困难而陷入困境之时,吾忆及“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便觉自身意志之薄弱,更觉应奋发向上,摆脱冷气。吾于研究生结束后出国学习,既为专业之需要,也为自身之需要,固有层层困难,吾既克服矣。
大学之时,常读民国之名士传记,叹于世界之大和人之渺小,愿追随名人之步伐,为国鞠躬尽瘁。吾学业结束后致力于语言教学,吾学生乃居于中国的外国人以及希望出国求学的中国人,吾将毕生之所学教与其,致中国之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之世界每一角落。吾爱吾国,吾爱吾民,吾愿吾国之民众傲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吾愿吾国之文化为他国人民所了解。吾以耐心和丰富之知识使学生在受教育阶段获自然人文之理,吾无愧于三尺讲台,学生也愿称吾沁之先生,此吾之价值也。吾以吾之所学教学生,以吾之力报效国家,吾无愧于世也。
至于家庭等,吾以为,与人交往之事并非一人之愿也,吾孝敬父母,珍重每一缘分,而不做过多强求,只求无愧于心。
沁之先生早年波折,常因思绪之不稳而迷失,而吾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书始终是吾一生之友。吾越久存于世上,吾越觉世间之大,人之渺小,吾所能决定者,仅吾一人罢。也罢,也罢,吾尽己所能度过此生,沁之无憾也。
《自传》
2高雪婷
吾生于零二年二月,姓高名雪婷,无字,生于华北之地。昔父母愿冰雪聪明亭亭独立,故取名。或豪爽跳脱,或沉静内敛,乐行善事,人缘甚善。
少时性明朗而不萦心,聪慧伶俐,见者皆爱而近之。常与村间小伴戏于林中,比暮村烟四起,遂与小伴别归家。尝以顽皮,乘小车触大木,其面遗其清。受业于镇中一小学,于嬉戏中得善绩。
及笄之年,于县最为学毕业,中考为超常,考入市重点学府,受三年衡水之教,从良师,结益友,培良习,学多荣美,留最美者忆,以吾和为固也。高考之时,病生太平无度,幸考入浙师,跋涉千里,于浙求学。然意稍怠,学浅计不及,身得补阙,不使悔己。职奉公,获其识可,豪也。
吾有一愿:使世益美。多以善意传之。今之力未能足,我信未来,当之者可也。今已至桃李之年,愿将挟欲前行,乐身怡境上,岂不美哉!
《自传》
2韩潇
自吾幼时,吾不以为吾智,然我亦不为智害,吾以为自身素“不离众稍智”,故予或云“二等弟子”,然而卒并“二等”难也。
于此则欲畏变而愈长,故吾友固常在左右数人耳,明彻更自,便可为社矣。始入大学之半岁,至一岁之间,予之左右,能独断之事者过于予,予之当时若一无法受电子之后者,车无与,周末上午,不知何故遽之,吾之生与毕业前无别也。
吾能幸于此者甚幸也,左右学生率多慧于吾者,则今为状而言,吾大后于人也,然虽颇迁远,吾心亦不舍,吾犹记之,亦高中等,吾实以全校倾数之入学矣,虽吾为保送,而吾中考功实繁于正分者多矣,始尽一试,第二等试之,吾为第二,第二等绩亦惟中游平,而我卒以第十四善毕业。虽未入年前十级,私认为可谓之一等矣,得以入吾今之所存者大学,念高二毕,犹仅睹其所大学之手书而苦笑。词可以为吾一生仅有之所成也。
余曰:“高中事迹,其为要也,以我忆其生时谁之刻为深,即为高中,其详者,是高三也,吾仍记一高三之夜,予读一目为《十路口》东瀛小说,此本小说所书乃是科举,二主角皆有简朴之愿,“其人欲远出,虑远求。”此未正多当代少年冲深之愿,固当及我,其人皆力有余,连其愿如有可止之实,始与友人论大道,此或高考超越往之试。
如何则是昔日荣光,不得不谢我今大学之形不善,尚须太多之宜作易,昔日之荣光仅为勉励尔,为我之继下之望。
臣昏其脑生如此其大,本在束发,须臾已成弱冠,而渐解责之重,然居然未就人任,但方今未关,大学所以为备,比就学者前,愚已勇,习之多,则又深入俗以为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汝为之备,则败不复觅也。
若谓余后欲为甚,则为师,一安稳之事,若卿问余后所欲为,则我当言之,吾欲为文,撰余所欲,此意自吾读,吾读东瀛小说尤其多,其所遣长作意,吾读诸小说,事皆发于岛或某乡,若吾猎何忧?自作者之文,吾能读异俗,或有宗教,而吾欲求乡土气,在当道,吾似不见其中有小说矣。非谓所求艺术,诣我欲记属于事,且自善其最。
顾之身,犯我过差,又尝令不少乡邻失望,而我不欲再失之,虽大恨小悔,然吾犹乐次日,虽非大恨存意,吾将渐改,如吾又酌往之。
《胡雪琳传》
2胡雪琳
余生于壬午年,姓x名x,未有字,亦无号,蜀地人士也。闲静少言,不慕名利,耿直忠良,坦诚待人。虽无闭月羞花之貌,无诸葛孔明之才,然喜读书,常以书解惑,以求明志。
吾生于乡村,长于畎亩,本性嗜玩,多嬉戏于田间,乱穿于山林,寻世间瑰怪之现象,以得游乐。其后入学堂,功课日繁,遂咸出。故而博涉名著,渐畅游其中,了然天下事矣。双亲知余如此,馈书予我,得父母助之,此乃吾之大幸也。
至及笄之年,学业俞繁而难承其重也。而吾天资有所不足,课业亦有所不明,且欲与聪慧者等不可得,便舍课外之书籍,涤除杂念,奋发苦读。尝逐于师后而解其惑矣,三省吾过而改之,方不致于人后耳。
高中之时,同窗皆钟灵毓秀之辈,亦勤勉坚毅可赞也。吾自卑而不可为,嗜玩而失本心,此乃苦煞人也。悲兮其基未固,哀兮其心不静。而翻书获先贤之言:“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故静浮躁之心,求所学为何,所志为何?学以善己,志在修身。知夫苟中心图学,智虽不及,必将蟾宫折桂于六月焉。其后穷且益坚,毋湎于功名利禄,且遇良师益友,乃入大学,幸哉!
夫余大学,其地甚远,每逢返校,离愁别绪万千。而大学事务繁多,学业亦重,不可贰也,是以离绪渐消,周而复始而惯之也。余虽怀赤诚之心,因寡言,交友甚少,遂望善吾语叙之能,精言语之术。而古人曰:“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舍余安逸焉,坚乎其本心,曾益余所不能也。结友如此,求学亦如此。
此余前二十载,平淡无奇,偶有蜿蜒曲折之势,具渡之。吾孜孜以读书,悦然以交友,劳吾筋骨,坚吾本心,以冀就吾之志也。
《自传》
2黄滢梦
余乃黄氏女滢梦,生于建国五十三年冬,浙江诸暨人也,今已耄耋。余一生未曾建功立业,守一方天地,勤勤恳恳育人三十余载。前数日与友闲话,曰:“何不以生平所书遗后?”故作此传。
余字濯缨,缘“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及笄之年,余读屈原之《渔夫》,虽叹屈原报国之志,更感渔夫之豁达,遂取字“濯缨”。
余幼时坎坷,尚在腹中便常有不保之迹,是以家中亲长爱余甚于旁人矣。因无人看顾,余二岁即入学,与庠序之缘盖自此始矣。家母常赞吾聪慧,二三岁时便能识字数百。而观如今,颇有伤仲永之感。人幼时,褒之甚易;及年长,则所求益察。然则人之一世,惊天地泣鬼神者少有,能如清溪般泠泠流淌不绝已属不易,何必强求。
少时无大志,惟愿平安度日,学有所成后返乡,于浦阳江畔做一教书先生。及退休,养花弄草,品茗赏景,亦快哉。是时无案牍劳形,无房贷车贷,无儿女烦心,有三两闲钱便与好友遍览河山,圆壮年之愿。
今垂垂老矣,所幸身体康健,居于敬老院,与众老妪闲话家常,时有家中子侄前来探望,亦享天伦之乐。回首此生,向来波折,失意有之,忘形有之,然置于笔下则觉其寻常,此何故?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后人览吾传者,当思己之生活难否?困否?然终究如过眼云烟,待将死之时回望之,皆是寻常。
《自传》
2焦焱
吾生于建国五十二年,辛巳年,生肖属蛇,乙未月,庚子日。姓焦名焱,字恩慧。余性闲静而淡泊,不习锱铢,不吝得失,与人相交皆以真心示之。故所结皆良友,不图功名就。
余幼好诗书,虽不求甚解,然亦神仰于古人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之文风;心倾于前人文以载道,绣口盛唐之豪情。遂立修齐治平之志,欲先扫一屋,后扫天下,奈何国富民强,盛世如烹。余黯然神伤,恨无用武之地耳,望河山大好,又起归隐之心矣。
余自幼习舞,甚喜歌舞,舞常为我知所以自乐也。余亦好奕棋,常从奕悟。“人如棋子,落子无悔。”闲时,余亦能闲书,则可以养性静心也。
余入世讫今,算来二十一年有余矣。前六载幼小,后十年寒窗。时光如梭,高中时日如白驹过隙,终不负众望,夏秋交替之时,发榜,中浙江师范大学。学一年有余,吾得其志趣所在,欲转业至汉语国际教育,立志从教。余自知愚钝,唯勤也,专也,能吃苦也,方能成大器。“玉经琢磨多成器”,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传》
2厉奕宏
鄙人姓厉,名奕宏,年芳二十,尚在学。自幼嗜画,视书画之物为世珍宝,日夜痴迷,常一日绘九时,不能自拔。今为大学生,亦喜绘,凡休憩,便挥笔作画,心旷神怡。所绘画作,皆受父母吹捧,友人赞之,遂以其为目前求生之道,每日必绘,为金库添砖加瓦。
幼时家居永康,家经商,父母常远行,乃每日寝于私塾,至高中。高中读于另地,曰金华,乃人杰地灵之地,家遂迁至金华,定居也。为人独立自主,常遐思些许,思定将来欲为师。大学亦读于金华,乃曰浙师大,浙江之名校也。闲暇之余,常作画,贱卖之,赚金以日用。喜妆,亦喜买妆品,尤为眼妆,一月必购六盘有余。常思生计之事,欲为师,再为画者,两份兼得。故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又曰败而胜之母,遂欲奋力尝试,若未成,便另寻道路。
自幼喜猫,布偶缅因均为宝物,爱不释手,常欲薅其毛而吻其颊,心觉欢喜。待毕业,必养猫,为达自身梦想也。除绘外,亦喜书法,最喜行书,高中常于课间习之,于书法之境流连忘返,修身养性。另对佛颇有兴趣,欲了解之,却因慧根尚浅,久久不能悟道,遂放弃,转为看他人修行。另好歌,沐浴唱歌,走常歌,就寝常歌,父对其赞之。
《自传》
刘牧 2
刘牧,金城郡人。生乎癸未年己未月癸未日,以生辰中有三“未”字,故自号曰“三未”。牧一世终未娶,未立家业,未育一儿半女,此亦“三未”也。
牧幼时聪敏甚,习诗书,精对课,家人皆奇之。奈何生性懒惰,不思进取,无有大志,恃才放旷。及年十六,少时才气已湮没尽。于学校屡不毕功课,数犯师长,为其师所逐。既返家中,父盛怒,亦逐之。
既离学校,又无一计以谋生,牧终日惶惶,独与酒为伴,久之心肝俱病。少时尝习得西洋乐器,甚喜音律,修习良久,卒有一技之长也。鼓琴瑟于酒肆,和而歌,以愉宾客,赚得碎银二三两,方得以维持生计,如此又一十六年矣。庚申年暑月,一日,牧游于河湖之间,偶逢一女子。观其人,半倚窗儿,娇嗔可爱,眉目相对间,未曾开言,情意传焉。二人相交甚欢,遂生情愫,相伴数月,益难舍难分,每日相与步于月下,两情相悦处,说尽世间无限话。本以为此间终得以安定也,怎奈鸳鸯易老,世事难料。某日,牧独酌于居所,及夜半时分,忽觉心痛难耐,遂步往寻医。行经一湖间,足虚弱,神不清,失足坠湖中,呼救然莫之应,溺毙于湖。是湖,正乃其日逢女子之处。牧死之时,年止三十七岁。
后人有诗叹曰:
月下谁念西风凉,
断弦残歌惊酒狂。
玉钗罗裙牵不住,
只道无常亦如常。
《轻舟传》
2娄唯一
至是,余亦将步终,坐于庭深树下,回顾一生,觉甚平,大抵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余名唯一,小也以父母和离为一大不得之山。吾成绩优异,每逢考试均名列前茅,故师长爱吾甚深,委吾以重任。参者重事,亦皆幸成善,当此之时为己豪。但亲姻之败,令吾卑,自此徐隐藏,复自敛,亦不敢使人知困。余渐长,步入中学,出困,不断自进。而青春期忽未定,学业之迫,亦如前山。投于学,予学于孔孟之心,亦知天下之大事也。及大学之时,务自追喜。尽释其性,多所知,结友虽多,曾不能知后之所在。当此之时,得可之事,为最要之事。
虽遇众难逾高山,皆拒之于前路。而待吾为资深者师,听诸生琅琅之音;遇一人携手同度余生,以幸福美满之家;养一狗,伴吾度数十年。落日红澄天,吾之轻舟已过不尽山,终至桃源。故言人生一等所须,历其所最为大。
《仲文传》
2麻云邑
云邑,字仲文,浙江丽水人也。生于壬午年九月二十五日。顷之已暮,年已九十余,念吾一生,多遇贵人,无疾缠身,桃李天下,美哉美哉。
余幼时性静,好读书,又逢良师,故学业颇顺,考入缙云中学。然高中之时,以不善算术,分至陋,故无心向学。每遇师之授业,多昏昏欲睡,自娱于堂上。庚子年,楚地大疫,众白衣,死战不退,保我华夏。吾感慨万千,立志向学,为华夏复兴尽绵薄之力,遂重拾书本,挑灯苦读,与日俱进,终入浙江师范大学以精进学术。大学之时,复遇诸多良师,每有习得,亦多有感触,时觉才疏学浅,辄常读书置疑,以求有所进益。及博士,始为人师。
人常言:成家立业。穷予一生,无不求平安顺遂,至于伴侣家庭,则未曾趋之。有好友相伴左右,则此生足矣。
晚年居于长寿之乡,朝伴晨露,暮随晚霞,以身体康健游乐于山水之间,琴棋书画,无憾矣!
《子辛传》
2毛子辛
予者毛氏女,名子辛,生于癸未寒冬,浙江宁波人士也。予生大雪之时,吾父念母之怀胎十月甚苦,故名曰子辛,取养亲知孝之意也。父常年在外,惟吾母一人治家。家有小妹,玲珑可爱,聪明审察,与予甚亲。
自幼起,予遂为母作家事,不负吾父取此名也。亲戚见予,皆甚爱之,称子生性颖达,又谓子蕙心兰质。少时虽不为富贵,亦居无忧虑,不愁衣食。然余幼时,无所求于道,亦无所求于业,愿得平安一生而已矣。
及年十二,家中有变,予独居,星为伴。自是起也,予性转孤僻,不欲与人往来。每遇难处,宁求诸己,不求诸人。每逢佳节,愈感孤寂,常倚高层楼,下看万家火。然久之独处亦多有利,遗予益思之时。常自埋于书海中,益进学,求诸道。欲与古人对语,纾解心中苦闷。予身为女,虽无昭君落雁之姿,亦无道韫咏絮之才。然予托志于竹,惟愿傲然独立于世间,终以守节。
古人云:勤能补拙。年及十五,予为保送并攻读文科。初入高中,学业繁剧,少有闲时。幸得良友二三,忙里偷闲之际,常谈天说地,或聊家邦大事,或谈人生节度。彼时年少,常携稚目视万物。虽无用,亦善矣。及予耄耋之际,年色衰老,回望此稍狂,亦至臻至贵。
青春之美,在少时所遇之人。明眸皓齿,清风俊朗,惟此一眼,我自难忘。然世间总无万全事,男友胸怀家国,待到舞象之年,择为士兵。倚仗书信相系,至今四年有余。其常启予,助予渐出阴郁。予亦开心结,而愿与人交,不在执念而往,坦然自得耳。此生得良人如此,予幸甚。
及升大学,予多见良师益友。每每学之遇难,常慷慨授予大辅。受良师指引,余生将有志于学,感其道,亦苦其业。欲求深为,以成国家。回望半生,虽终有坎忧,然幸皆当安度。予再思父母命名,亦得二三深悟。子辛子辛,何以报子,唯励唯辛。
《自传》
2潘佳君
我未生,家贫,双亲漂泊他乡攒得些许钱财。后二人还乡嘉兴海盐,吾生于癸未七月,外祖母为名潘佳君,取君子兰之意。比年之童子定与学为伴。至我一岁有余,母随父入县佣,留我与祖父母为伴。忆儿时如浮光掠影,或曰吾无师自通画柳叶而非圆。稍长,父与母空手套白狼置宅于县,赍我入县进学,学而通。是年余,学乐、画、书,终定之爱画,实有天在。然业于中学遭挫,吾常落后。幸有善学陪伴在侧,至亲支持在后,爱画亦如之。瞬则至高中。时我复得学之道,学而不劳。但惜重业,十之有九未暇,终于弃画。今入大学,不时取画笔,然为眼高手低之辈,儿之资已竭,可谓“泯然众人矣”。大学一年初识书。大学二年,进之学院书工作室,与同伴共承字之美,书画同源,亦不负儿谓图画之好,愿吾固。未来一切皆未定。
《自传》
2裴彤
裴氏有一女,名彤,无字,广西防城港人。年二十,好高句丽国流行歌舞,惜舞艺不精,未尝舞毕一曲。于乙未年至钦州求学,吾自求学以来,累绩不为差,虽不为出挑,亦有良师益友相伴,中考超常,考入钦州重点学府,受三年钦二之教,头悬梁,锥刺股,故而高考气运颇好,就读于金华浙师。后考研至帝都,学成后,归八桂大地,传道授业解惑三十余载。自知无德才,不及武之一分,便不如心怀天下,生有热烈不藏于俗常。吾一生未嫁,与一挚友同居沿海四十九平小屋,两人一狗,不亦快哉。
吾日三省吾身,爱生活否?敬长辈否?怀天下否?三者皆不可少,此为吾半生箴言也。吾心向阳,吾思见章,吾志示同窗,吾立身于东方。祈愿岁平安,万望皆胜意。
《意念传》
2钱意念
吾生于零三年八月,姓钱名意念,未有字。吾乡在川州古蔺县,远邑也。此地芳草鲜美,山水胜气,有崇山峻岭,甚是仙都。吾少时,以吾灵动可爱,邻里好来就吾家共戏。 及吾始读小学,颇好读书,每有不识之字,辄以访于父,而父亦以其心解之,教我字典。而母见吾好书如此,遂为余市得书甚多,在家无聊,辄观书室中,时时忘日,如此,则吾更若龄子所知。
既读中学,性益开朗,好与交游。常与同伴共事。一日,师言曰:学校将一趋会,诸生乐之者可与。 吾吾与友甚勤为之。 以人之所备,每事克捷,然后为优。当此之时,吾性而转顽,好与父母喧,目无长幼,游处无度,以是数犯亲怒,而父未尝犯我也。吾年少材武,而又气盛,所做之劣事未能善处,多是亲师相助。恩师耐教,教以静人,减意气,又教以正事,改陋习。吾今忆之,多为感激。从而感慨,师者,不独传道授业,又教以为人也。
至于高中,学业繁,吾少与同游,性闲静而隐忧,喜独处,待人以随和,行事以斟酌。不斤斤于得失,不争争于屑小。阅愈属籍,广其视野,益其心悟。 虽不群而日乐,并肩而得同,吾之幸也。高三年之学,人人学于勤。师之所言,数遍习之,皆知温故而知新之理也。 尤及此高三时,每旦六起,至教室晨读,十点而晚习,退舍已夜十一矣。师常语同学,时似海绵里水,需有勇心。间时或有倦惑,力不从心,但见傍生并力,吾心知需坚守以成梦,砺而前,无所畏惧。
幸吾勤而好学,后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学在金华市,广袤甚广。 学舍鲜丽,花草树木,无一不美丽动人。有数湖,湖清可见鱼,湖中鸭子,黑天鹅时嬉戏玩乐。每至未课,皆入初阳湖侧观黑天鹅,闲暇凝神。 舍有四人,来自异乡,交谈甚欢,余亦欢喜得遇异人同学,共分桑梓趣。每至周六周日,辄往书社肆读书。 自惟人生不离于读书,虽未能尽知世界,但能于书中一窥世界之奇妙;虽不能自究深识,而可自得于书中耳。大学之于我,即学问之地也。 既得厚利,又有硕师所与同好,自得其长也。吾愿有所进,而能有为也,庶不负家国所期。
《自传》
2田宇婧
田氏宇婧,浙江金华人氏。余幼时即好学,父母皆从医,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三岁观戏,初梁祝,嵊州越剧也,美之,以为妙绝,“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日三看,周而复始,何厌之有?七岁读于永康人民小学,习胡琴、书法、民族舞、跆拳道。吾十有五得一幼弟,甚爱之。后读于永康市第一中学。
余幼时无忧无虑,高中始思“人生之意义”,百思不得其解,三年后遂得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苟日新,日日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身养性,余志于此。自大学,重操所爱,始学琵琶,闲时听戏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心向往之。
《自传》
2杨天麟
吾生于零三年二月末,姓杨名天麟,未有字,其姓甚广,其名甚罕见,母据“天仙送来麒麟子,金榜题名状元郎。”望之如麟,与人为善之瑞心,仁君子之谦风,博学智者之才能。母心系子如此,好不欢喜,感念非常。
余入世迄今,算来恰足二十年矣。前六载幼小,后数年寒窗,求学于翰墨学堂,受荫于名师贤人,孜孜以向学。性情时而娴静喜读书,时而欢脱善言辞。待人以随和,行事以斟酌。不斤斤于得失,不争争于屑小。行事善,人缘佳,固群友以喜余。
吾往二十年人生历程训曰:其实无高峰之缩,盖为我处一意之时,或时觉自溃矣,不可复振,又或开心不能自喜,觉无复骄之事,然后行之自然破也。故吾于已请则:勿自以为本于定义,每事一举,随标举高卑谷之检,无论此时皆用,非关上之臧否也。
观身二十余年,余私以己为身者,其大者吾能识之,不妄发人之足也。余常闻朋友之苦,若无意知与人等,花等以一时,作一事而无成于人好,故生卑而若为人质疑有自疑之心。如此者全从其节,失其自权。而余知性有异,故于一事受其等,知能不同,故终以时变其常,合于身而实喻。
《自传》
2尤心怡
吾姓尤,名心怡,生于壬午年秋月,年二十有一,钱塘人也。吾乃家中长女,性温和,娴静少言,诚以待人,虽无倾国倾城之貌,经世治国之才,却怀鸿鹄之志,因好读《诗经》,遂自字“静姝”。
吾幼时,母常与吾共读书。三岁时,《三字经》倒背如流。八岁入学堂,勤学知礼,常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励,课余常阅读诗书,落得充实,是以父母先生多称之。吾喜国学,好诗书,李太白《将进酒》之豪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哲思,为我深爱。
吾师陈先生尝见吾善书,日亲教颜体,进步甚速,至今已十二年未曾断书。吾相貌平普无奇,却好风雅之事。平生爱好音律,年十二,因慕表姊习二胡,吾母寻得一师教弹筝。吾甚悦,日习筝于室,茶饭不思,未期年便弹得《渔舟唱晚》之属。后课业日繁,过十级而不复学筝。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今世得为女儿身,窃不以为然。吾学筝之师臧女士,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见识之广博远甚于一般男子。虽止,吾愿随之效之,不求外之美,而求内之秀,励志读书,以期博古通今。他日,吾当效先生之业,立杏坛而为师,教书育人,岂不乐哉?
吾入大学府一年有余,人事相关,往来复杂。吾自幼生于农村,常读书于室,不善交际。幸得三两知己,知余性情,晓余心事,通理解惑,安暖相守。每忆于此,心悦不已。
余苟存于世二十有一年矣。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溪流以成江海,厚积于此,正待薄发。
《自传》
2余玉晶
吾名余玉晶,无字,生于辛巳年。顷之已暮,年已七十余,念我终身,而云淡且好。
予生乎浙江者小乡,自幼嬉戏于野间。自七岁始受教,至于大学本科毕业,凡读十六年书。既受业,回乡里,为一师,至致仕。居职之中,吾教之语文,育之于育者,吾于时中得善地之欢心,与其学生乖谬,使受之于快乐。数十年之后,余以私积聚给所在市房,自是有一家。家有以乐为乐者,以家为乐;既养一德牧,罢吾乐而存吾家。其后三十而余未选婚者,予觉一人甚乐,故至于今,犹为孤身一人。虽时孤贫,如在数十年之乐,孤弱何也。我一生都在平中度,此时忆不以为恨。
《璟之自传》
2俞涵瑜
吾生于零二年腊月,姓俞名涵瑜,字璟之。乃浙江会稽人氏。性闲静而隐忧。待人以随和,行事以斟酌。常好读书,作小诗,少求学于会稽、婺州、临安、金陵。为学,吾常朝七点盥漱,夕九点归休,严设其作息时间。故人邀吾游山,吾亦不往,惟以多看书。吾虽不才,但亦盼成大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求学二十余载,终志!吾亦有落榜,其间中,郁郁茶饭不思寐。然吾尝以为可行,宜求益者也。吾不苦、不劳、不饿,如何成大器?君不见阳明之事乎?吾却不肯为碌碌之辈,此生可成功否?将失败否?遂复振善书。
及长,于临安传道受业。其始也,吾不得其法,弟子之功亦后于人。吾始疑之,此事不宜。何去何从,谁人自知?知人易,自知难。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处用之,非我所知;偶有知者,亦难脱世之纷扰,碌碌以求生,天赋之才囚于笼箧,日久蒙尘,再无光泽可鉴,兹不悲乎?日来颇有所感,习此道益久,觉心途亦殊,忧从中来,不能自已。视弟子认真读书,念吾学之艰。吾决为师,必助之擢第。吾终及矣。在学,吾见异人之异简,感其简之异。吾谓世重大事有所见。三十年矣,多得意门生。终身不婚,无子。吾不汲汲于富贵,平生惟自得可爱。五十五始周游世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五年间凭数年积聚,感异地之民风。
生后数十年,吾市庐于故土,终余年。悦群友与行游,乐琴书以消忧。常与故友出游,或舞或步。见苍面有伤,弦以调心。吾性益平,重他人之陈见,不郁郁于琐事。独行悦己心涅凤,逍遥游里自消忧。吾闲而好诗。此吾之所作也。
《醉太平·浣花叟》(词林正韵)
黍离麦秀,苍台雨漏,草堂春望浣花叟,十年尘梦久。
醒时诗骨尤寒瘦。曾记否,襄阳友。岁饮诗书始无咎,少陵谁病酒。
注:
黍离:《诗经·王风》中《黍离》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麦秀:《史记.宋微子世家》中《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浣花叟:指杜甫。杜甫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其诗《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言:“成都乱罢气萧索,浣花草堂亦何有。”
襄阳友:指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言:“试觅姓庞人。”
人问吾终身不娶,无子,劳否?吾曰不劳,不娶以为夫人亦甚喜。至于子,吾与诸弟子间有往来,此亦我儿,遂不孤。吾寿七十又五。
《自传》
2俞金悦
某姓俞,名金悦,无字,浙江会稽人也,某祖驾舟自会稽至嘉禾,乃今居嘉兴。嘉兴,党之诞生地也。黄龙三年,此地野稻自生,孙仲谋以为祥瑞,故称之为嘉禾。此地颇具越韵吴风,水乡绿城,地跨吴越,处苏杭沪相交之地,风景秀美,交通便利,旅游之胜地也。
某生于壬午年,虚度于世二十有一矣。自幼学书弄文,但冀一朝而高举,故勤勉学业,不敢怠于懈。然天意弄人,与吾愿交一臂而失之。而经此一役,某反益释然,人生无千日好,所求皆如愿者,为谬论。前路漫漫,世道坎坷,唯笃学不怠,是以某自号常与。常与相伴枕边书,常与珍取眼前人,好高骛远为妄,无花堪折为执,安然如故,方得长久。
某无琴棋书画之才,更非娴雅淑静之女,生于乡间,长于田野,愿为纸鸢,翱翔展翅。而总角之年,初识句读,为书所迷,手不释卷,方觉明月已与霜天高。自此,书海遨游十余载,仍觉学识浅薄,比之古人,某惶然自愧矣。凿壁以偷光,悬梁而刺骨,某皆不如矣,何谈勤学?子韦编三绝,惠学富五车,某皆未至矣,何谈读书?某虽不才,著文章以自娱,文笔疏陋,予人一笑而已。年岁渐长,某心向之,立三尺讲坛,执粉末之笔,予人以学识,报某之欢愉,可谓是人间至乐矣。
《自传》
2俞琦
俞某,生于壬午岁正月癸亥。家慈遍群书,取美玉之意,名予谓琦。
然则予自愧其名,琦者,谓君子如玉,宜温而雨之。而予冲龄贪弄,好山薮游戏,读书不衷,课以必信,今谅甚愧之,欲用大惭。
所赖亲长远识,效孟母三迁,劳心为觅一书塾,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此际得遇教训之师,传道授业,遂于及笄之年立根本,履正道,愤读书。亦以此时,名位常忝列三甲,吾亦渐有志焉。读书愈深,多所同志,于是时与三五友偕学,或闲语二三,或共相要游。
时以课业自得,梦想异世,虽复有志,犹恨岁寒,今复视之,长叹实乃年少不识愁味,如井蛙自怡,未灼然自晓。
登科题名后,予学于浙江师范大学,深觉人才济济,遂加勉倍力,勤学不缀。卒得师资于此,以教书育人、春风化雨为笃志,以一分之命,卑贱之躯,摩顶放踵,蜡炬成灰,求得为家国启一生,为诸生开一知,自觉不负此生哉!
《云山先生传》
2俞智诚
云山先生者,忘其姓字,会稽余姚人。癸未仲春卯时,会天光乍现,诞于武夷山阳之建阳。及垂髫,返余姚,于东南最名邑,读古之圣贤书。同乡者,隐士严光,鸿儒南雷,东渡扶桑之舜水,始创心学之阳明。每念之,未尝不慕圣人之道,思才学之疏,举目扼腕,颇感时不我待。人生须臾,立德立言,当争朝夕,岂敢驱车策马,游戏宛洛。“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文正公之赞严子陵也。遂撷云山二字,自以为号,亦自勉之。
先生好读书,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虽未饱学,亦有涉猎。书者,不过薄纸数张,油墨几点,然足可览春花秋月之景,见往古来今之事,察名家圣贤之言,承慷慨报国之志。天地浩然正气,发自纸间,荡于心头。先生所冀,莫过以身铸笔,着片墨于青史,使后人观之而复起风云之志。其姓字非能忘也,尚未垂乎后世耳。
先生自号云山,亦喜游于云山。寻古迹,访名刹,听潮涌,泛孤舟,五岳奇伟,东海浩荡,先生漫行山河千里,所见种种,得之心也。他日功成,当遍涉四海九州,以觅心所安处。
呜呼,一世俯仰,古人伤之,故作李广难封之叹。然世事多艰,时运不济,不可易也。今我生逢时,使无所成而入黄土,足以见笑于古人并来者,岂不愧哉?
《自传》
2虞晨悦
吾于壬午年七月七日生于浙江宁波,母为小学语文教师,父任职于热电厂。童园之忆已淡,记事恐源自小学。彼时,吾就读于母亲任职之校。家尚读书之风,又精于课业,便多闲暇,遂与各社团以实自身,亦学筝、舞、歌、画、球类运动,吾爱艺之心发轫于此。至于初三,吾家亦秉假期出游之习。若非考学、疫情之故,共赴环球之旅亦不为过。
除此之外,初高中备考之时日于吾心中记忆犹新。六载辛勤付出,看似静者,在吾心则为宕险之历也。苦心人,天不负。吾入佳校,高考小有不利,而家中咸喜。然,吾心之所向与所规道路有相悖之处也。
深造者,所规之道也。涵泳优游,静心沉淀,方得始终。此或承古人三不朽之思。然吾心之所向,在艺术之域也。愿不负青衿之志,使文采表于后。二道或不能相敌,则吾重前者,亦不废后者。至若来日,忙碌与否,常伴家人左右,期阖家团圞乐,美满同堂聚。
《自传》
2袁梦娇
余姓袁名梦娇,生于浙江宁波。季幼而顽,虽体法小娇,辄调皮好动,不受治,令家老高命甚苦,常叹“汝胜男尚顽皮!” 长大数岁而性渐沉安,学中有精听。善学者,归则助亲为家务,倾亦有识。入高中,予喜闲书,尤爱莫言文学,高科溺其小说不可自拔,至于课间回味,致学落干丈。及浙江师范,余平时待人随和,性内外敛,与三五友善。学绩亦高不成下。闲时学馆,或与友打羽球,甚有滋味。在大学三年如困笼中鸟矣,幸来化驰,望可游四方,玩好之景。平生无大志,惟愿人生如水,淡且自然。
《自传》
2张慧娟
张慧娟,字娴明,豫章瑞州人也。耕种之家,祖辈皆务农。吾本顽童,生于乡野,加之父母离家少教典,性坚韧,乖巧伶俐,长辈溺爱。幼时极喜玩乐。余幼时家为商肆,恒有零食啖,呼朋唤友,大快也。国礼六岁入小学,触至文学,始识知之妙处,与文学之缘亦从此始矣。此时学而不累,亦是此生至乐之时也,益多日之感天地自然也。
经试入中学,母忧吾学业,遂归家日夜照料。学业日繁,鸡鸣晨起狗吠入睡,长此以往,心中甚是苦闷,无以向外人道矣。然母知吾心中苦闷,未尝多言,但曰:“一切善处。”此言亦养吾心。学业上,亦幸遇良师。适时成绩暴跌,而无所自得之故,甚生厌学之心,然夫子犹信且鼓之也。吾尤记师呼吾至办公室,先令余自论之缘由,然几不能言。既而令自于善而稍稍进。正因此言余才能终其学且以为己长。此后成绩仍偶有下降,然不再迷茫,愈挫愈勇。中学亦幸遇益友。小学入中学亦村学入县学。新境恒使人亵慢。学期伊始,余时常形单影只,望月为伴。幸同舍生皆善,邀余同乐,且相与论题于课外,共同进步。文理分科之时,凭文学之好,毅然择文。适时成绩较好,亦不敢松懈,仍攻苦食淡,夜深乃眠。纵观中学时,余心性初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性娴静且明礼,不好争斗,量己力而助人,且行事善,人缘佳,人皆称之。
经由高考,余幸不辱母望女成凤之愿,入大学。入大学乃知天地之至高至远如此,知识之至深至奥如此,活动之至繁至多如此。由此可知大学生活之充实。校园广袤,初阳湖畔,绿柳飘飘,藏书阁内书声朗朗,北山坡上花香悠悠。闲暇之时,阅读书籍,增长见识;练习书法,陶冶情操。入图书馆始觉书海浩瀚,手不释卷。在校期间亦不断考取证书,提升能力,此外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扩大交际圈层。肆业仍不断深造,不断精进学业之能,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研究生肆业后,余入中学为语文教师,此乃吾幼时之志向,亦是吾考入师范院校之缘由。教学期间亦有苦楚,似学生顽劣,顶撞老师,课堂吵闹……然随日进,余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幸甚至哉,常有学生探望,言及吾之敦敦教诲使之受益至今,吾常心中窃喜。余亦常自问,缘何为师。思及此常想教学时望孩童眼眸闪闪似星光,渴知识之愿满至溢,此乃为师之故。
回首一生,垂髫幼童至耄耋老人,真乃岁月不饶人。余此生皆在学堂,幼时师心教于余,成时余亦勤教诸生。目学生渐次远走,心中不免感伤,亦体会师之用心良苦。此生求学,其中常有苦楚,偶有怨,然无悔!余必将长立于三尺讲堂至力不能逮之际。
《自传》
2张晋豪
老翁自言:晋豪,浙江青田人。今年九十有九。为顾身生,援笔作传。
余乡青田,人皆道“九山半水半分田”。穷则思变,乡人好谋于外国、侨居于他乡,故又有“华侨之乡”之称。余家亦例外作。祖世皆贫农,家贫,少居无定所,每僦直狭阴室。母刚勇,不乐其子生于斯、长于斯也,故生於吾者十岁而孤身往巴西国。时母无知于葡萄牙语。然十余年辛苦,余家渐富。
凡俱有二。余父母贾虽贫家富,然余少为留守,乏父母恤教,性详顽,与父母偕生。此至吾弱冠而渐改也。
余小学因读余乡之城东实验小学,初中因读明州之蛟川书院,高中遂读浙镇海中学,从辛丑年高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大造。学道虽学不出,而交结多终身。
母本安土重迁,不意竟货殖民外邦,致此生颠沛,故愿吾业安稳。余亦从母意,为中学语文师。
后数十年,桃李满天下,于教坛上小有成,然亦不足为外人道也。
致仕后闲住。余少好蹴鞠,故此间数年旅于英、西、意、德、法诸国,观各国蹴鞠术。
明日,吾之期颐寿诞。是时家中儿孙满堂,五世同居,此生快哉,足已。
《自传》
2张李雅
小女不才,浙江青田人士也。吾姓张,名李雅,生于壬午年,农历三月初一,于世虚度二十二春秋是也。吾之双亲,操劳半世,身体康健,家之大幸。吾上有长姊,今在杭州。余性温和,娴静少言,诚以待人,虽貌不及徐公,才不及孔明,然好读书。
吾自幼长于乡野,年四岁时,吾父送吾于城邑入学堂启蒙。后吾父及吾母改业迁址于青田,自是之后,吾家在城邑。年又年,时过时,亦是高考之期,十二年寒窗,终到节选之日,而吾名落孙山。吾不甘,志复一年。经一岁辛苦,遂得大学。今者,我于金华入大学,功于文,习何为师。
吾不求贫亦不求富,亦非隐身于世,古人云:"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余生为女子,才不堪于大任,力不足举鼎,但亦欲以一己之力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望诸君亦能得己之道,顺之以理,乐福天命复奚疑?
《自传》
2赵晨露
余姓赵名晨露。钱塘人氏,生于癸未年庚申月。晨露,朝气也,为祖父所取,唯愿余乐观向上,终不负期待,自幼时开朗良善,然不善与人交谈,默而无闻。
余幼时从文,踏实恭顺,为人好静恶动。师曾曰:晨露敏,故绩优且悠然自得也。不然,实以余性静也。祖母曾戏言:猛虎追于尾后,晨露亦面不改色。余三岁启蒙,安于寒窗十数载。历经百劫,苦尽甘来,今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
懵懵间余入世讫今,算来近二十年矣,吾自思无颜对天地,胸无五车之学富,身无一技之长物。然人固有鸿鹄之志,盼他日成大器。是以余痛定思痛,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终为有志之士!
《自传》
2郑宇
吾生于癸未年三月,适春雨绵绵,家父家母初为父母,心中欢喜,名吾为宇,未有字,乃冀州衡阳人氏也。初学于乡学,后益慕圣贤之道,则求学于县邑,师皆爱之,半月当还家。复豆蔻年华,入中学,求学于他县,于月末归家。现求学于江浙一带,半岁而归,常思故乡。人见吾求学于书香高校,受荫于名师贤人,孜孜以向学,固备受赞誉。
予性闲静而隐忧,待人以随和。然行事多彷徨而少决断,时败事矣。重他人之陈见,失一己之主见,岂不为过欤?为人略偏激,时纠结于凡事而不得开怀者,性之使然也。
余无凌云之志,不望闻达于诸侯,亦不汲汲于富贵,惟愿亲戚安康,惟求安逸于现世,常乐予今生。
本文发布于:2023-08-09 02:2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04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