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 (伊米·洛 著)

更新时间:2025-05-06 10:14:22 阅读: 评论:0

2023年8月9日发(作者:茹瑺)

培训机构违规被点名-

读书笔记《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 (伊米·洛 著)

>> 托马斯·博伊斯(Thomas Boyce)提出了“兰花与蒲公英”理论。博伊斯发现80%的儿童都是相对不敏感的,就像野外的蒲公英,能在大多数环境中生存下来。而其余的20%就像兰花,他们对环境极其敏感,面对逆境非常脆弱。这项研究中体现的80∶20比例与阿伦对高敏感人群的研究大致相同。

 

>> 高敏感性本身并不是坏事,而更像是一种“高杠杆化的进化赌注”,它同时具有高风险和较高的潜在回报。

 

>> 当你不得不与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打交道时,你会变得非常注意他们的能量水平、面部表情和语音语调的微小变化。不经意间,你会训练自己去捕捉他们愤怒时或是即将展开攻击前的最早、最微小的信号。

 

>> 作为一个高敏感者,正是由于明知事情可以变得更好,你会痛苦地意识到这个世界、人、机构和制度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你对这个世界的虚伪、无常和功能性障碍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有时会令你陷入孤独、失意和绝望。

 

>> 我们的天性中都有原始的、部落化的一面,这一面让人类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一切。

 

>> 尽管被人疏远真的让你很受伤,但这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或者你自身存在什么根本性的问题。无论多么想要融入,都不值得你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直。你的羞耻感可能已经内化了,但这是错的。

 

>> 为人父母让我们突然与一个陌生的人建立了永久的关系。”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照顾者,需要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对其做出反应。这是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他们未来的情商和自我调节能力。天生情绪强烈且敏感的孩子会有更高的情感需求,因为他们有一个“敏锐的雷达”,可以直观地捕捉周围发生的事,他们可以从微表情或非语言暗示中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忽视。由于他们自身感官的敏锐度,他们需要额外的自我调节支持,才能不被周遭环境的持续刺激压垮。

 

>> 正是一个人为了在不适合自己的家庭中生存下来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塑造了他的个性。

 

>> 研究表明,当人们嫉妒某人时,会在社交上压制他(她)

 

>> 如果每当你表现突出,你就会被压制、被批评,那么你最终会内化这种压迫。成年后,这可能表现为自我破坏行为(例如拒绝升职,放弃一个需要你大声表达自我的机会),或是极端的自我意识或社交焦虑。你原本的个性隐藏在层层焦虑之下。

 

>>一 件事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受欢迎的。

 

>> 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等着和你产生联结,等着发现还有和他们一样的人,等着被你说的话拯救。你若是让那些轻慢你的人蒙暗了你的光,那便是从那些希望接收你的信息的人手中夺走了他们的权利。

 

>> 你可能认为离开意味着背叛,而放手意味着自私。但你要知道,放手让你感到痛苦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什么。你要怀抱着自我同情

 

>> 从内疚、羞耻或拯救他人的冲动中解脱出来。要相信你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要你的意图是真诚的,行为是正直的,这个过程就会自动解决它的问题。

 

>> 走一条传统的道路可以让你轻松融入一个现成的社群,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则可能需要努力寻找联结和亲密关系。如果这太过困难,你或许就会被迫放弃你心目中的真实需求,选择一条符合社会一般规范的道路。然而,你真正的欲望并不会就这么消失。在某个时刻,你会听到来自你灵魂深处的召唤,召唤你遵从内心的真实声音。

 

>> 一项又一项的研究都发现,被社会排斥会导致身体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而不是增加。在动物世界中也有同样的发现:动物研究表明,各种动物对社会孤立的反应,都包括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这种对痛觉的麻木可以延伸到情感层面,所以或许能帮助你在开始阶段暂时摆脱找不到归属的痛苦,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导致你处于一种长期的社交分离状态,令你感到昏昏欲睡、空虚、缺乏活力。

 

>> 你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磨炼出在别人的批判中生存的能力。你需要学会坚定地爱自己,坚定你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并拥有一个由能够看懂你和接受你的人组成的核心社交圈。

 

>> 可能你真正的“家”不是你出生的那个家,不是你成长的小镇,也不是你现在生活的大城市。你真正的“家”不是某个特定的人,不是某个团体,也不是某个地方,而是你在智力、情感和精神上联结的“会面时刻”。它超越了物理的、生物的或者你所能看到的。

 

>> 仅仅活成配偶、父母、朋友或社会认可及期待的样子是不够的,你必须找回你灵魂中极富直觉和共情力的部分。

 

>> 就像一条鱼因为待在水里而看不见水,你也无法辨别自己潜意识中那些支配生活的价值观、各种信条和文化规则。

 

>>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在其开创性著作《千面英雄》(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中指出,世界上所有伟大的神话都有非常相似的情节主线,他将之总结为“英雄之旅”。所有的英雄在追求深刻意义的旅程中,首先都要离开他们熟悉的世界。在他们的故事中,有一个关键的时刻,让他们处在孤独中。他们也许起初被排斥或拒绝,但最终,正是他们强烈的反抗意愿,治愈了这个世界集体性的病态、麻木和盲目。

 

>> 我们鼓励你去思考自己的死亡,这将让你能够专注和利用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生命的馈赠。

 

>>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意识到,痛苦不是来自情绪痛苦的体验本身,而是来自我们想要避免它的尝试。

 

>> 你的任务不是摆脱你的情绪,而是为它们腾出空间,让自然的生理-心理过程在不受太多干扰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发生。

 

>> 每种情绪都有其独特之处,有其各自的功能,在不同地方给予你指引和疗愈的机会。就以愤怒为例,在一段感情中,若我们允许分歧的出现,可以公开讨论遇到的挫败,冲突以一种健康和成熟的方式被释放,这段关系就会充满活力,也显得真实。愤怒不会抵消爱,它可以成为爱的一部分。

 

>> 当你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情绪在体内浮现时,慢下来,深呼吸10次,如果可以的话,退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如卧室或浴室。

 

>> 当你反应过度时,表现不好的并不是成年的你,而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因此,尽可能温柔地对待自己,就像对待一个受伤的孩子那样。

 

>> 直面你自己的情绪,其目标不是让它们消失,而是让自己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保持镇定。

 

>> 通常,伤人的并不是那些说出口的话,而是本该说的却没有说——那些积极的反馈、鼓励和肯定。伤人的不是家庭关系中有什么,而是缺少了什么——比如优质的相处时间、耐心、智力上的刺激、有意义的对话、家庭的小仪式、一起玩耍和开玩笑的时间等。

 

>> 投射性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策略,在这种策略中,一个人将自己不想要的情感和品质释放到其他人的身上。当你的一个或多个家庭成员与某种令他们害怕或排斥的情绪搏斗时——比如无助、嫉妒或自我憎恨——他们会尽其所能地否认自己身上的这一部分,然后将其植入你的体内,让你体验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而你作为接收者,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策略,还认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例如,你的兄弟姐妹内心有着很深的羞耻感,他(她)可能会“剥离”自己的那一部分,并把它转嫁到你的身上。他(她)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强势的姿态,通过欺负你或是在言语上贬低你,让你感到自卑,这样他(她)就让你消化了他(她)的羞耻感。

 

>> 他们担心过度或是保护过度,而在这个过程中遵循的规则是出于他们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 我们疗愈的目标,是在你开始取悦他人之前,先考虑自己的需求

 

>> 父母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但这不能抵消他们有时会对养育孩子感到沮丧。随着你父母年龄的增长,他们壮志未酬的生命逐渐流逝,而你却能够得到他们原本想要的资源和机会,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心理健康的父母能够承认他们复杂的情感,但情感上不成熟的父母则会以挖苦的赞美、微妙的贬低或明确的蔑视等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 如果你的父母只会表扬你所做的事,而不是你这个人本身,你将学会依赖外在成就看到自己的价值。

 

>> 为了生存你或许选择了遗忘,但从长期来看,这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当你否认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时,创伤便滞留在了你的身体里,迫使你与一部分的自己分离。这样的分离会让你更加不善于和其他人打交道,让你变得抑郁,受困于生活,受困于每一段人际关系,受困于心理治疗。

 

>> 你甚至还可以试试心理学家口中的“意象重构”(imagery rescripting),想象以一个睿智的成年人的身份进入你的过去,为当时脆弱、无助的“小时候的自己”挺身而出。我们大脑中的神经网络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运作,尽管你不能改变历史,但研究发现,仅仅通过在脑海中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就能体验到强大的治疗效果。

 

>> 自我责备让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难以忍受的不公找到了一个解释,在那一刻,它是更容易忍受的方式。

 

>> 有人违背了你的价值观,或越过了你的底线,愤怒是一种自然的反应。愤怒的本质是寻求帮助。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愤怒背后是悲伤,那悲伤中有深深的痛苦,等待被治愈,等待被放下。只要你能这样看待它,愤怒就是一种健康的情绪,只有当你将其变成一种对付自己或别人的武器时,它才具有破坏性。

 

>> 父母的行为是源自他们曾经受到的创伤,你就不必认为他们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是针对你的。

 

>> 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在如何为人父母这件事上给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建议: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的儿女。他们通过你而来,但不是从你而来,

他们虽在你们身边,却不属于你们。”

 

>> 一个人成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接受现实本身并从中获得滋养,不再总是想着要满足一己之私。

 

>> 世界上总有和你一样的人正在寻找你,只有当你以真实的样子出现时,他们才能找到你。

 

>> 你接收到的爱反复无常,就有可能造成对于被抛弃的恐惧。或许在童年时期,你的照顾者前一天还对你很好,第二天却突然变得很残酷,前一天还很温暖,第二天又变得很冷酷。

 

>> 焦虑的父母与公然虐待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他们并不是想要吓唬自己的孩子,但他们自己也曾经是被吓坏的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焦躁和小题大做的倾向,向孩子灌输了这样的信息:“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别人都不值得信任”。

 

>> 客体永久性主要针对的是物质意义上的客体,客体恒常性则是你在脑海中确认其他人的存在,并相信他们即使暂时不在你身边,即使暂时与你发生了冲突,你也依然存在于他们心中。

 

>>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客体恒常性才能享受一段恋情,并从中得到满足。有了客体恒常性,即便你所爱的人不在你身边,只要他们告诉你他们在哪里,让你放心,你就依然能感受到与他们的联结,因为你相信你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位置。

 

>> 我们常常希望借由当下的恋情来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处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渴望,填补心中的缺口,治愈我们的伤痛——尽管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在精神分析中,这被称为“移情”,我们想从亲密的人那里得到我们童年被剥夺的东西,通常是被我们的原生家庭所剥夺的东西。我们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但暗地里希望能够有不同的结局。

 

>> 成年人之间的恋情承载不了你那不为人知的希望和曾经失去的童年。为了向前看,你必须哀悼你那没能享受的童年,再以成年人的身份与你的伴侣交流。

 

>> 如果你能接受自己和别人身上都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这一事实,你就不必诉诸两极对立的、非黑即白的原始防御的思维方式。你不需要因为对方曾让你失望而不断考验他(她)对你的爱,也无须贬低你的伴侣。

 

>> 如果你只专注于两人在一起的时光,而忽略掉空白的时间,你就会扼杀掉这些节奏与律动,将你们之间的爱生生挥霍。

 

>> 当你注意到一场情绪风暴即将来临时,拿出这个盒子里的东西来安慰你自己,来打破消极的思维链条。

 

>> 童年时期,我们需要照顾者通过一个叫作“镜像”的过程来确认我们的价值感。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你的父母确认你的感受,给你反馈,帮助你调节痛苦。当你微笑时,他们也对你微笑;当你焦虑时,他们与你共情,同时表现出一种平静的存在感。正是通过这种反复的过程,你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获得了自我价值感。

 

>> 的父母可能没有给你上述情感反应。他们没有向你提供必要的镜像,而是对你冷漠、挑剔或轻视。当你寻求关注时,他们会回避你,避免与你接触、和你玩闹。或者,他们在场,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情感。

 

>> 从长远来看,反依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相互依存的世界,这是现实,自我完全掌控或者自主只是一种幻想。在情感上自我控制本身是健康的,但防御性地否认我们的归属需求就不是了。成熟的独立,是在自给自足的同时不否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不回避我们与其他人之间要产生不可避免的联系这一事实。

 

>> 作为一个成年人,信任和爱的能力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在于你自己的韧性。是的,人们可能会激怒你,可能会让你失望,会背叛你,但你不必为这些而受伤。你可以哀伤,生气,熬过心痛,然后恢复。你不需要对现实不断变化的本质视而不见,更不必假装人性不会有黑暗面,但你依然可以足够勇敢地投入生活本身。

 

>> 生活中每一段关系都有不确定性,关系越亲密,你就越会觉得脆弱。但这脆弱并不是软弱,而是勇气的象征。

 

>> 你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高声呼喊“生活不公平”,而实际上,生活从来就没有承诺过它会是公平的。生活能够给你的承诺是:你将在成长为真正的自己的过程中找到快乐与满足。

 

>> 如果你满足于得到别人的容忍,而不是去寻找一个能够真正欣赏你的地方,大概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真正“融入”了的只有那个表象的你而已。

 

>> 当你感受到爱、自信和尊严的时候,花5秒到10秒(或者更多)的时间来保护和维持住这样的体验,加强积极神经通路。你可以有意地延长和强化它们,并试着记住它们给你带来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感觉。这样的感觉越是被强化,你的大脑中就被写入了越多的内在力量,它们会成为你自我依赖、情绪平衡和自信的源泉。

 

>> 你还可以设计一些仪式,来强调“真实的自己”和“工作的自己”之间的角色切换。例如,当你早上穿衣服时,想象穿上一套盔甲。你将成为一名演员,在工作场所扮演某种角色。这样,不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于任何针对你的投射或是批评,你都可以想象它们并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当你下班回家后,你可以取下护具,你的“真实的自我”依然完好无缺。

 

>> 然而有时候,唯一向前进的方法就是离开一段关系。无论过去有多少对你特别重要的人和事,在你的新生活中,他们大概都不再有同样的位置了。

 

>> 你过去的关系是你成长过程中的基石,是它们塑造了今天的你,把你带到眼前这个关键的时刻。对于那些与你同行的人,最好的尊重不是抓住不放,而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放开手。

 

>> 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祝贺你的美好,你的成功,你的荣耀。


(End)

雪怎么画-

读书笔记《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赋》 (伊米·洛 著)

本文发布于:2023-08-09 11:1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069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