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乎所以【发音】wàng hū suǒ yǐ【释义】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周围一切。【出处】汉 ·张衡《东京赋》:“朝罢(疲)夕倦,夺气褫魄之为者,忘其所以为谈,失自所以为夸;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近义词】得意忘形、洋洋得意、目中无人【反义词】谦虚谨慎【例句】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义愤填膺【拼音】yì fèn tián yīng【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膛。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发于正义的愤怒充满胸中。形容十分愤怒。【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天怒人怨、满腔义愤、 愤愤不平。【反义词】麻木不仁、卑躬屈膝 。【出处】1.南朝·梁·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2.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3.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选自《济南文艺》)。【示例】①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歹徒残忍的杀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的时候,顿时义愤填膺。②他时而激动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选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戛然而止【成语拼音】jiá rán ér zhǐ【成语解释】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戛:拟声词。戛然:突然停止的样子。)【成语用法】主谓式;作状语;形容突然终止。【成语性质】中性词【近义词】如丘而止、中道而止【反义词】滔滔不绝【成语出处】1.高阳《玉座珠帘》:下册就这一句,戛然而止,听来格外令人注意。2.李昌祺《剪灯余话.五.贾云华还魂记》:“娉娉收杯,至夫人前,沥余酒于案曰:‘才为兄妹,便钟友爱之情,郎君岂得戛然乎?’边妪亦从傍更相助,生乃尽饮。”3.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叹为观止 【拼音】 tàn wéi guān zhǐ 详细解释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也说“叹观止矣”。词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词语用法连动式: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注意点: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要加。【近义词】拍案叫绝、击节叹赏【反义词】平淡无奇参 差 不 齐cēn cī bù qí释义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出处出自汉·扬雄《法言·序目》:“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犬牙交错 整齐划一 可用来形容事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变幻多姿【读音】biàn huàn duō zī【释义】多指舞姿反复变换,姿态优美。 形容变化之奇异和繁多。【出自】冰心的《观舞记》。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第134页第2段的第2行,【例句】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sss。——《观舞记》冰心。本色当行读音běn sè dāng háng解释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本色:物品原来的颜色; 当:【助动词】应当;行:háng【动】连续贯穿形容应当保持原来的本色,现在也用来指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举例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错误举例在公安干警的审讯下,这个犯人终于露出了本色当行,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错误解析“本色当行”是个褒义词,不是贬义词。出处冰心《观舞记》: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来阐述印度舞蹈的历史和派别,来说明她们所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离合悲欢【拼音】lí hé bēi huān【释义】悲:伤心,悲哀; 欢:欢快,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例句】冰心《观舞记》:“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聚散心情。【近义词】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反义词】平淡无奇低回婉转【读音】dī huí wǎn zhuǎn【解释】低回是指曲子回旋起伏,指曲子轻柔悦耳,曲调多变,也作“低徊”。婉转也作“宛转”。这里用来形容歌声抑扬动听。也形容乐曲这种回环变化之美妙。【造句】马头琴是天底下最美的乐器,它有着低回婉转的旋律。【出处】 冰心《观舞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叱咤风云【发音】chì zhà fēng yún 【释义】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出自】:《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晋书》载记第二十五,乞伏炽磐传:“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牢笼俊杰,决胜多奇。”【示例】1.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2. 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老舍《四世同堂》九)3.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冰心《观舞记》4.冰心的观舞记 七年级下册第19课【故事】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高宗李治立她为皇后。中宗李显即位后,武则天临朝参政,后来废中宗、睿宗,自己登基,改国号周。李敬业等率军讨伐武则天,请骆宾王写《讨武檄文》:“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经”【用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气壮山河、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反义词】心平气和
参差不齐能形容质量吗引人注目不应用于贬义,参差不齐:参差:长短、大小不齐.有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不用于时间等.意见更不能用这个成语.
错落有致是不是褒义词是褒义词。错落发朋友圈吸引客人找我: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高考易考易错成语1.不孚众望:孚,不使群众信服。(注意区分“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2.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形容商品。3.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可用于老友见面。4.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5.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6.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不用于知识。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8.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10.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1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对待别人。12.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如“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13.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14.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注意“振”的写法,不能误写成“震”。15.螳臂当车,也可以写成“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多指逆潮流而动。16.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像冰一样完全消除。(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用于消除烦恼。)17.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注意“炙”的写法,这个字取意“肉在火上烤”。18.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19.耿耿于怀,习惯用于不能忘怀与别人的芥蒂。20.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21.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22.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形容个性鲜明。23.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24.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25.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26.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28.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不用于表示言行不一27.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29.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30.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31.条分缕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褒义。32.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33.一文不名,同“不名一钱”“不名一文”,意思是一个钱都没有。名,占有。34.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35.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36.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37.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38.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正,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指环境非常清洁。39.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贬义。40.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41. 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42.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43.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不能用来形容官僚作风。)44.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良莠不齐”和“参差不齐”都有不整齐的意思。但良莠不齐是指好人坏人都有,或者水平有高有低;混在一起;“参差不齐”是指长短高低大小不一;当时是指水平不一。45.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46.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注意区分“拭目以待”,意思是擦亮眼睛等待,或等待事情的实现。47.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48.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49.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不表示无中生有。50.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51.侧目而视,又恨又怕地看着。不能形容骄傲自满。53.人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52.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54.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它。不比喻言行不一。55.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常讽刺不坚持原则。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56.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57.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58.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59.洞若观火,形容有敏锐的观察力,非常清楚地看出事物的本质,好象看火一样。60.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61.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校62.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63.不吝赐教,客气话,希望对方指教。不能用于自己。64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65.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66.有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褒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67.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往往用在消息等方面。(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68.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褒义。69.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营销故事贬义。70.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71.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72.有口皆碑,比喻高尚行为人人称赞。73.叹为观止,春秋时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观止矣),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以后这个成语用来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74.“擢”音zhuó,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像头发一样,数也数不清。与“罄竹难书”近义,罄竹难书:把竹子写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75.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蛮干。贬义。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渡河。“冯”读píng。)76.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形容变化莫测。77.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只能形容人的态度,不能形容事情的性质;只表示痛恨,不表示痛心。78.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79.胸有成竹,指做事很有把握。不表示对情况很了解。80.与人为善,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不指“文明礼貌,和气待人”。81.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不能形容瀑布。82.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83.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84.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注意区分“络绎不绝”。)85.世代相承,侧重“继承”。86.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87.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88.口传心授,口头传授技艺。不表示读和想。89.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90.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贬义。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91.无为而治,道家哲学,指统治者什么也不做却使天下大治。92.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93.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94.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尽。95.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不能形容孩子与父母的关系。96.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用于表扬人。不能用于赞美景物。97.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注意“置若罔闻”指的是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红绿灯的图片;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9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99.反戈一击,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100.振振有词,说得似乎理直气壮,贬义。不能理解为理直气壮。 101.坐如春风,比喻听了长辈教导,像是沐浴着和煦的春风。102.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固执或愚蠢。103.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104.不以为然,不认为正确。105.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106.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107.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108.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指跟着干坏事。贬义。 109.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不用于躲避灾难。110.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不是加在中间。111.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拿不定主意。112.不瘟不火,戏剧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能形容股票走势或商品销售形势。113.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注意“望尘莫及”,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114.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费尽心思。贬义。(注意“殚精竭虑”。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115.“难言之隐”的“隐”就是“苦衷”。116.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不用于平等的磋商。117.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语言。贬义。11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119.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有意不把话说明白。120.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不能用于别人。注意,不少成语是专用于谦敬的。如:篷荜生辉,别人的来到使自己感到荣幸。鼎力相助,别人的大力相助。一言九鼎,别人说话顶用,受到大家尊重。121.集思广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122.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不能形容人。/补充: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123.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不表示旧貌换新颜。124.接踵而至”形容一个接一个来到,虽有人多的意思,125.“青出于蓝”意思是学生超过老师。126.“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相连,侧重同甘共苦。表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用“息息相关”。127.沸沸扬扬,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不形容场面热闹。128.“身临其境”前面要加“有如”。/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不指自救。)129.俯首贴耳,十分听话,奴气十足。灰心丧气:遇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补充: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130.临渊羡鱼,语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来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131.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不形容文章动人。132.一触即发,比喻形势紧张,马上要发生严重的事件。133.“陈陈相因”是贬义词,意思是“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134.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1介绍元宵节35.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贬义136.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137.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138.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应换为“设身处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遭遇中。139.“出奇制胜”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不能带宾语。140.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常与“草木皆兵”连用。不能用来形容战斗激烈。141.感同身受,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专用于代替别人表示感谢。142.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143.“慷慨解囊”是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144.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不用于绘画作品。145.野花吉他谱“罪不容诛”说的是罪过大,非杀不可。146.气宇轩昂,形容人很有气概。不能形容建筑物147.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8.指手划脚,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轻率地指点、批评。149.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150.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151.门户之见,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152.漫不经心,指人对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153.瑟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154.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例如:“身上刚剥下来的棉衣,或者预备秋天嫁女儿的几丈土布,再不然——那是绝无仅有了。”)155.是可忍孰不可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156.念念:时刻思念着。念念不忘形容牢记心上,时刻不忘。一般不用于不幸和痛苦的事情。157.一笔抹杀,指把成绩、优点全部勾销或全盘否定,一般不用于否定错误或罪行。158.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159.敷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指随便应付一下,就算把事办了。用于对事。160.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161.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162.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常指笑容。姹紫嫣红,形容各色娇艳的花,不能单用于某一种花163.喧宾夺主,喧:大声吵嚷。喧宾夺养花记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164.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一蹴而就,踏一脚就成功,形容轻而易举。165.放诸四海而皆准,一般指友谊、团结等牢不可破。166.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一般指对事。167.舍本逐末,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生活不存在本末关系,只有因果关系。168.衷:内心。无动于衷,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169.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170.改弦易辙,(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改弦易辙,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171.陈词滥调,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注意:“陈词滥调”的“滥”不能写成“烂”。172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173.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174.(衷;折衷。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看法或主张,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一般用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好。)175.豆蔻年华(唐杜牧有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176.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形容马的飞驰。飞黄腾达,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177.痛心疾首(痛心:指悲愤到极点;疾首:头疼。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会悲痛,并无气愤可言。)178.维妙维肖。(维:语气助词,维妙维肖,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自然界的事物不能称维妙维肖。)179.游刃有余。(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游刃有余,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180.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181.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182.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183.运斤成风(斤:斧头。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184.从长计议,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185.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186.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没有轻而易举的意思。187.杳无音讯(杳:幽暗。杳无音讯,见不到踪影,形容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句中可用“无影无踪”。)188.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里说,周昌口吃,一说话总要重复说“期期”。《世说新语•言语》里说,邓艾口吃,一开口就要说“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189.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190.首当其冲(冲:要冲,交通要道。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并非指冲在最前面。)191.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192.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193.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与“造诣深”无关。194.犯而不校(校:计较。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195.淋漓尽致(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可改为“体无完肤”。体无完肤:比喻论点全部被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196.名不虚传,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197.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198.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通。199.为虎作伥(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200.不胜枚举。(枚:个。不胜枚举,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星辰“无数”,不同于“为数多”,“不胜枚举”不足以表示“无数”。)201.视而不见,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203.醍醐灌顶(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醍醐灌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204.不足为训(训:法则。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205.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206.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不能用“一位”修饰。)207.万人空巷(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热闹情景。)208.火中取栗(栗:栗子。寓言《猴子和猫》里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209.差强人意(差:稍微,比较;强:振奋。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可改为“强人所难”。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210.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见解。不是指某种特点。211.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212.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语请人帮助的客气话。这是个敬词,一般用在请托或感谢对方的场合,如“请(你)鼎力相助”、“感谢你的鼎力相助”。213.“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分辨不清;悟:觉悟。坚持错误,不知觉悟。214.“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215.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216.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217.“半斤八两”,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各有千秋”:各有特长。218.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219.“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笑。220.遐迩闻名: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221.先斩后奏,斩:砍头;奏:进,上,包括进言、上书、呈进财务等,通常指臣子对皇帝的报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222.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参差不齐的差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释义】: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近义词】:参差错落、良莠不齐
【反义词】: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扩展资料:年轻姐姐
近iphone闹钟义词释义:
一、参差错落
【解释】: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出自】:《古文观止》注:“上云,一斗一石,此又添二斗、五六斗,八斗,参差错落。”
【译文】:皇上说,一斗为一石,这又添两斗、五六斗,八斗,各种不同的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交错不齐
二、良莠不齐
【解释】: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译文】:再说当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反义词释义:
一、井然有序
【解释】: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第二十六卷:“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国也》章文,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译文】:就像尤公方瑛《我对于我的国家的章》的文章,以生产、重视农业、救荒分成三件事……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二、错落有致
【解释】:错落:参差不齐。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自】: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遍山皆青皮古松,不下数百株,太湖石亦高低错落有致,异鸟飞翔,哢音木杪,真蓬莱仙境也。”
【译文】:满山都是皮古松,数量很多,不下数百株,太湖石也高低错落有致,各种鸟在天空飞翔似的造句子,在树上休息,真是人间仙境啊。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指事物布局合理可爱
C开头的褒义词和贬义词有哪些褒义词:承前启后、沉鱼落雁、成事在人、赤胆忠心、长远规划、成就辉煌、成人之美、成功之路、从容不迫、聪慧过人、聪明能干、层出不穷、长远打算、此起彼伏、崇山峻岭、长命百岁、持之以恒、车水马龙、成千上万、成熟稳重、策略、冲锋、成就、持续、储蓄、促进、创建、创建、灿烂、成熟............ 贬义词:长吁短叹、沉默寡言、参差不齐、踌躇不前、车毁人亡、残酷、残忍、策反、臭美、仇敌、出轨、臭骂、脆弱、丑样、错误、残缺、残暴、吹牛、臭骂、嘲笑、挫折、猖狂、猖獗、逞强...............
参差不齐和良莠不齐的区别是什么一、意思不同
1、参差不齐: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2、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比喻坏人。
二、出处不同
1、参差不齐:汉·扬雄《法言·序目》:“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白话译文:水平不一,都说是圣人。
2、良莠不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
白话译文:我们这帮人,好看的长得丑的都不相同,就像人性之中,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
参差不齐的近义词:
七零八落
七零八落,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líng bā luò,是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出自《建中靖国续灯录》。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出处:一个小小家当,弄得七零八落。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
参差不齐却别有情趣的成语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 【成语解释】: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成语简拼】:ccbq【成语字数】:4个字【感情色彩】:参差不齐是褒义词【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示例】:这些树很久没有修剪了,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近义词】:良莠不齐、犬牙交错【反义词】:整齐划一【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表示不整齐
引人注目褒义还是贬义,还有参差不齐可不可以形容意见引人注目不应用于贬义,参差不齐: 参差:长短、大小不齐。有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不用于时间等。意见更不能用这个成语。
本文发布于:2023-08-03 12:2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191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