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惊胆战,汉语成语,拼音是x丝瓜简笔画īnjīngdǎnzhàn,释义是形容十分害怕。2和老师、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四更左侧,赶到箕山下,大叫:“车驾休行!李_、郭汜在此!”吓得献帝心惊胆战。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心惊胆战是不是表现心理活动的词语胆战心惊【拼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123【含义】战:发抖。形容十分害怕。【解析】见“毛骨悚然”。【示例】巴金《秋》二六:“枚少年一步一步地走到周老太太的面前,他胆战心惊地看了他的祖母一眼。”【出处】①《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闻说便胆战心惊,岂得交吾曹为使。”②元·高文秀《双献功》第一折骨瓷餐具十大排名:“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唬他一个痴挣,唬得荆棘律的胆战心惊。”【近义词】①心惊肉跳②毛骨悚然【反义词】①泰然自若②面不改色【另见】①胆颤心惊 ②心惊胆战③心惊胆颤
心惊胆战什么意思心惊胆战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十低血压是多少分害怕的样子。
一、拼音
心惊胆战
二、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释义:
不由得我不害怕,索性陪着笑跟前跟后的走着。
三、例句
1、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2、金兵一听到领军的人是岳飞,就心惊胆战,望风而逃。
扩展资料一、近义词:
大惊失色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翻译:突然看到曹操佩剑进入皇宫,脸上有怒气,皇帝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二、反义词:
坦然自若
释义: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西半球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翻译:薛宝钗本来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却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心惊胆战和喜不自胜是什么描写心惊胆战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形容非常害怕。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73年属什么的笑脸儿褪后趋前。”喜不自胜是是描写神态的描写,表示高兴得自己都觉得受不了。形容喜悦到了极点。
描写人内心心惊胆战的词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 脸部皮炎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 释 战:通“颤”,发抖。惊 :惊恐 总解释: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 出 处 1.元•学生自己写书怎么出版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飞霞山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2.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 示 例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三章:“霎时间,森林里传来让人~的吼声。” 近义词 提心吊胆、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惊恐万状 反义词 泰然自若、坦然自若 歇后语 大雪天过独木桥
心惊胆战(表示害怕的四字词语)表示害怕的四字词语:惊心动魄、胆颤心惊、魂飞魄散、大惊失色、不寒而立、心有余悸、惶安身立命是什么意思恐不安。
本文发布于:2023-08-03 13:5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19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