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诗歌风格(岑参诗词有怎样的特色)

更新时间:2025-05-05 19:26:36 阅读: 评论:0

<a href=http://www.ranqi119.com/ge/78/728962.html style=岑参的诗歌风格(岑参诗词有怎样的特色)"/>

岑参的诗歌风格(岑参诗词有怎样的特色)

本文目录
  • 岑参诗词有怎样的特色
  • 岑参诗歌语言特点
  • 岑参的诗歌风格
  • 岑参的诗歌创作风格
  • 唐朝诗人岑参的诗有何风格
  • 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古代文学
  • 岑参诗的特点 岑参的诗有哪些特点
  • 著名诗人岑参的诗歌有哪些特色及其代表作
  • 岑参的诗歌特色
  • 岑参的诗特点 岑参的诗有哪些特点
岑参诗词有怎样的特色

岑参(约715年—770年),荆州江陵人,一说南阳人,后徙居江陵,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那么网友们知道岑参诗词有怎样的特色吗?下面就跟随我来了解一下吧。 1、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 2、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3、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网友用英语怎么说,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岑参诗词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

岑参诗歌语言特点

 岑参的诗“清新俊逸”、“语多造奇”。唐杜确《岑嘉州集序》中说:“每一篇绝三月三广西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边塞的壮丽风光、风俗人情、征战场景、壮志雄心。这种传奇式的边塞从军生活、神异奇特的西域风光,是形成岑诗新奇峭丽风格的客观基础。而好奇的本性又是形成岑诗风格特色的主观条件。因此,“新承诺歌曲奇、峭丽”是岑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杜确称其诗:“属辟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指出了岑诗立意构思、遣词造境具有新奇、峭丽的特色。  一、与李白、李贺诗的比较  诗歌中言事之奇当推屈原,他的诗上天入地,役使万物,所言甚奇。受此影响,在唐诗中,李白的诗、李贺的诗都以奇闻名。岑参也受到屈原诗歌的影响,以新奇著称,但其诗的格调与二李大不相同。李白的诗奇而伟:“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于上青天。”这里主要应用了夸张,把本来雄伟的事物再加以夸张,构成一种逼人的气势和意境,风格奇伟。李贺的诗奇而诡。“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主要应用了想象,把本来难以体现的事物想象为某种形象,构成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风格奇诡。岑参边塞诗中言事之奇,虽也运用了夸张和想象,但却根植于生活现实的土壤中,是边塞生活的’真实表现。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都是客观存在的,是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洪亮吉《北江诗话》中说:“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去奇而不入理者矣。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此所谓“入理”也就是符合实际情形,可以说抓住了岑诗的特点,但说李贺的诗“奇而不如理”是不正确的,他们自显另一种奇,是与岑参不同的风格。  二、与高适边塞诗的比较  岑参、高适同为边塞诗人的卓越代表。他们有相同的出身和志趣,都有长期生活的经历。因此,他们的边塞诗都表现出了“悲壮”的共同特色,但也各有不同,从题材上看:高诗思想情深;岑诗生活面广。从格调上看:高诗是在沉郁顿挫中见豪迈,气势内蕴;岑诗则是在骏爽流畅中见奔放,气势外露。从叙述方式上看,高诗是夹叙夹议,直抒胸臆;而岑诗则显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从写景方法上看:高诗轻貌重情;岑诗则重貌显情。从继承文学遗产上看;高诗轻貌特点比较明显;岑诗则较多熔铸六朝近体诗的成就。所有这此,古人多有评论。下面就《燕歌行》与《走马川行》二诗作些粗略的比较:  《燕歌行》围绕边战争这条主线,多方面展示唐代的征战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特别着意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军中官兵尖锐的阶段对立;《走马川行》内容比较单一,写了一次夜出师,意在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以环境的险恶来烘托边塞的艰辛。在艺术风格上,《燕歌行》以旷远凄凉的衰败景色,暗示战斗失利,战士的辛劳和牺牲,着意渲染悲壮场面;《走马川行》则用夸张的语言描绘边疆的奇异景象,气势不凡。在写作手法上,《燕歌行》着力运用对比手法;《走马川行》运用了典型环境中的细节描写。在体式上,高诗沿用旧题,别铸新意;岑诗破偶为奇,句之押韵,三句一转,音调豪壮激越,节奏鲜明急促。总之,《燕歌行》于豪迈雄壮中显示厚重深沉,以现实主义见长;《走马川行》于豪迈雄壮中,显示奇丽峻拔,以浪漫主义显优,从而看出岑诗新奇峭丽的特点。  江南的清风明月,草长莺飞,固然是孕育诗情的旖旌风光;塞外的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又何尝不是滋润诗情的苍凉画面。岑参以其边塞的生活经历和“好奇”的本性,开拓了边塞诗的境界,发展了边塞诗的题材,为诗歌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新的天地。

岑参的诗歌风格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

岑参的诗歌创作风格

浅析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代表了盛唐诗歌的现实主义主流特色。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以引发创作的兴致。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就产生了。高适、岑参就是“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以一种鲜活的人生内容和靓丽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着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现在所说的唐边塞诗,是以盛唐为界按照题材分类的一种称呼。其中以高适、岑参的成逃避现实的句子就最高(又称高岑诗派),边塞诗不仅在唐诗中有很高的成就,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真实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历史事实——民族矛盾及在民族矛盾下发生的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和融合的过程。“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评价岑参当之无愧。盛唐以来一百多年,由于民族矛盾,扩充疆土,因此边境战争频繁发生;加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诗人开始目光投向边塞生活,特别是一部分仕途失意的读书人,更是把边塞当作立功求取仕途功名的捷径,在这种条件下,就不断有“边塞诗人”应运而生。其中岑参就是当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岑参的边塞诗总的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边塞战争或是与战争有关的军旅生活、将士矛盾、离别愁绪、思亲怀故,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玉门关盖将军歌》,这些作品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思想内容非常的深刻;二是描写边塞风光、自然景物,如《经火山》、《题铁门关楼》、《登凉州尹台诗》,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再现边塞风光、景物,思想内容不如前一种,但从艺术风格表现上来说,在边塞诗中具在代表性;三是描写边塞民族交往和风土人情的,如《胡歌》、《戏问花门酒家翁》、《轮台即事》,这些作品内容新鲜,对于了解边地民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当时民族交往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宋严羽认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唐殷璠也认为: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明胡应麟认为: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盛唐高适之浑,岑参之丽……”,“岑句格壮丽,高情致缠绵”.因此,悲壮奇丽是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悲壮的体现悲壮慷慨昂扬,是先秦汉魏以来描写行役、战争的传统风格,岑参诗歌的悲壮,就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悲壮”有两种格调,一种是感慨而苍凉的格调,如曹操的《苦寒行》;第二种是昂扬慷慨的格调,如屈原的《国殇》,岑参边塞诗所体现的悲壮二都兼有。一方面岑参边塞诗中描写的“黄沙漫漫,风吹草低、走马万里,仰望故乡的朝日与明月所产生的乡思之情”表现了战士跋涉之苦和思恋之苦,格调悲壮而苍凉;另一方面描写征人鼓而雪海涌,三军呼而阴山动的战争场面和战士勇往直前时,则体现了战士的豪情壮志,格调悲壮昂扬。但是岑参的边塞诗歌在反映行役、战争的苦难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将士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因此岑参边塞诗歌的主旋律是悲壮慷慨昂扬。由于岑参边塞诗歌所体现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得他的边塞诗具有一种雄伟的壮美,这种壮美不是由于敌人力量而体现,它是由将士的献身精神所体现的,即使是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直入天际的漫漫黄沙、高耸入云的雪山、冻断宝刀的奇寒。这些,在将士面前都如敌人一样的倒在了脚下,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在将士的面前人的力量显然战胜了自然的力量,这是人在和雄伟的自然做斗争,人压倒了自然,这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是将士英雄气概的赞歌,在我们今天看来则显现为雄伟的壮美。因此,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岑参的边塞诗歌的悲壮风格形成一种磅礴的力量,这是岑参区别于其他边塞诗人的地方。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一)、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所有这些,岑参给我们展现了一副边关神奇雄浑的巨幅画卷,令我们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但它又是边关生活的真实再现,与屈原的上天入地,驰骋天地的想象不同,岑参所言,都是现实生活的事物,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银山碛口风似箭,……飒飒胡沙迸人面。(《银山碛西馆》);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轮台路上马蹄滑。(《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赵将军歌》);还家剑锋尺,出塞马蹄穿。(《送张都尉东归》)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十月过沙碛,终朝风不休。走马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茫茫沙海,巍峨雪山,风沙迸面,乱石飞奔、利如刀,走马蹄脱、血流……奇冷、奇险、奇苦的景象,风云变幻、冰天雪地,风刀霜剑散入,艰苦异常的环境,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奇异无比,使人惊叹不已的世界!元朝人辛文房称岑参来往于“鞍马烽尘间,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他不称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而重在肯定其诗调之“高”。辛氏认为岑参边塞诗是唐兴以来“罕见”之作,是和岑参的边塞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首先得边塞奇异瑰丽的山川景物之助,其诗作中某些新颖的警句和奇特的意境,并非诗人主观臆想凭空创造。由此可见,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其内在生命在于——真实岑参边塞诗中写实之“奇丽”,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边塞山川景物的独特的审美情趣。面对飞沙走石、冰天雪地、严寒酷热的边塞环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诗人岑参怀着追求仕途功业而从军出塞,在边塞的生活和征程中岑参以宽广心胸去适应它,以昂扬的热情去审视它、感受它,因此严酷的自然在他面前显示出雄奇瑰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塞外早寒,风云变幻无常,当飞雪随北风铺天盖地而来,奇寒难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时。面对千树万树雪压枝头的山原,诗人以梨花盛开的春色比喻,在广阔无垠天寒地冻的边地,展现出江南盛春梨花似海的绚丽春光,令人忘却冰雪奇寒。这雄奇瑰丽的美,是天寒地冻、风雪狂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水乳交融的,当中包含盛唐时代蓬勃向上精神,岑参“也知寒垣苦”(《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但他怀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信念,面对边地严严酷的自然环境他却毅然前行。由于有这种信念,他面对边塞的山川景物,生活,自然就由陌生、好奇到熟谙热爱,然后诗人以无畏的热情去克服思乡愁绪,去看待严酷的自然条件,去赞美艰苦卓绝的征战生涯,进而以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边地各种各样奇丽的美。如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环境中孕育而成。风雪狂虐,大自然呈现出来的严酷和残暴本身不美,也不可爱;但是在诗人眼中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它时,却化出诗人笔下雄奇瑰丽的美,让人感受到春意暖暖。又如岑参边塞诗中描写边地官兵冬夜急行军的情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这样的急行军是在冬天北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条件下进行的,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绝不是江南花前月下的景象可比。这种飞沙走石的景象并不美,但把它写出来表现了战士面对严酷自然无畏之情,也能显示出动人的美来。风格之奇在岑参的边塞诗里,也是写实的,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两句诗,第一,写出诗人的的内心真切感受,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好像雪浪在边关的鼓声的汹涌澎湃,连阴山也在战士的呐喊中颤抖,鼓声和呐喊声惊天动地,这是诗人的真实感受。第二,鼓声和呐感声也传递了化的余动,引起其他物体的连动,做为那个时代的诗人,岑参现感觉到了这一点。至于草木、朔风、雪海、火山、漫天飞舞的黄沙,扑天盖地的白雪,这些也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岑参把它们都写进了诗中,对于诗人本身来讲是无意为之。然而对于不了解、不熟悉边地风光、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些事物又都是新鲜的,充满神密的,岑参无意求奇,却又奇在其中,这也是他的特点。(二)、岑参边塞诗中艺术色调的“奇丽”艺术色调的奇丽在岑参的边塞诗中,则体现于对边地风光的描写,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主体体现的是奇冷、奇寒,这也是边地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诗人却以奇丽的风格表现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不是春花,却胜似春花,是一种多么美丽的精神境界,在奇冷、奇寒中透露春的讯息,这讯息不是真实的季节物候之变,应该来讲是诗人美丽心境外延。诗人将雪花看作将开的梨花,在奇寒的边地中吹来的一丝的暖风,这种美丽的心境,连贯全诗。所以面对冰冻、愁云、白雪、胡琴、琵琶,这些看了令人心冷,听了令人幽怨的声音,在这样严酷的自然面前,诗人的心中却是美丽的,从这些我们看出诗人美好的情怀及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又如在《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这首诗中,寒风怒吼,积雪奇厚,寒冷到“都护宝刀冻欲断”的地步,然而岑参的诗中却忽然出现“青青松枝”。美丽的生命在寒冷中傲然挺立。所以说岑参的这些诗,是对生命的讴歌,对美的追求,诗的风格之丽,无与论比。(三)、岑参边塞诗中的语言风格之“奇丽”岑参边塞诗中的语言的运用上平谈而奇丽,如“剑河风急雪片阔”句,以一“阔”字,描写剑河雪片之大,写出了雪片极其迅猛,也写出雪片厚而重,是写实,既不同于谢道韫“末若柳絮因风起”,状江南雪花之轻盈,也不同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之夸张;又如“平沙莽莽黄入天”,以“莽莽”二字描写沙海无垠、天低野旷,整体景物雄浑。“莽莽”二字看似平处女和双鱼淡无奇,但其精确,精确而体现为奇丽;再如“飒飒胡沙迸人面”句,以一“迸”字,描写飞沙走石扑面而来的威力,逼真传神,然“迸”字也属平淡无奇的动词,但感之却使人如入幻境;诸如“轮台九月风夜吼”的“吼”字,“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割”字,“衣裘脆边风”的“脆”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名句,读之也使人感觉字句真切自然,描写诗人见闻感受,均无夸张之痕迹,又有新鲜奇丽之妙,将人们未曾领略过的边地风光或逼真地描摹、或精确生动地比喻。岑参边塞诗中于塞外山川风光景秀,于如实描摹中自然奇丽,妙语警句,有似方外飞来自然浑成。如前所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是一例。又如“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亦可谓意境奇峻,然而语言表现,却极平淡。由北庭前往安西,必须越过天山,骑马上天山,的确如上云端。诗的题目为“醉里”,然其描写行人走马上天山的景象却如此逼真,绝非醉后狂言。(四)、岑参边塞诗中的“奇丽”的特点,还表现在他的诗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响亮的音调和明显的节奏如《走马山行》这首诗中,草是黄的,沙是黄的,金甲本是黑的,但都看成黄的,雪是白的,烟尘是黑的。岑参大概无心特意突出这些颜色,却是自然而然地把这些颜色摄入他的诗中。又如《胡笳歌》中,胡人的胡须是紫的,眼睛是绿的,可见岑参对色彩非常敏感。再者《走马山行》三句一韵,节奏快而有力,《胡笳歌》两句一韵,节奏快而短促,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有这样几句“弯弯的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潇潇今夜深深。”,诗中头一句的结尾,是第二句的开头,就象一条丝线把珍珠串起来,这样就像给“奇丽”的风格添加了色、香、味,令人叫绝。

唐朝诗人岑参的诗有何风格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古代文学

“雄奇瑰丽”为其突出特点,还有生动夸张、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的特点。

对岑参边塞诗的风格评价,历代都离不开“奇丽”二字。奇丽的艺术的风格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瑰丽奇伟,骋翔天地。屈原的奇,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更是得到普遍的体现。

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

岑参边塞诗中艺术色调的“奇丽”。艺术色调的奇丽在岑参的边塞诗中,则体现于对边地风光的描写,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主体体现的为奇冷、奇寒,这也是边地生活的真实写照,但为诗人却以奇丽的风格表现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不为春花,却胜似春花,为一种多么美丽的精神境界。

扩展资料: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清幽之境:早年,岑参处于享受山水之乐的创作心境之下,因而多选取淡雅的暖色调景物来构造山林的清丽,同时还大力营造山林的幽静,创作出的诗歌明白如话,发于天然,能以简净明快的语言表现出山明水秀的直观印象,境界清朗爽目,旷远幽深。虢州长史时期,岑参在写景诗风格方面曾经有过短暂的向嵩阳写景诗的回归,而回归的主题便回归于清幽之境。

岑参诗的特点 岑参的诗有哪些特点

1、岑参的诗的特点是雄奇瑰丽、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岑参的诗歌中最为出色的属于边塞诗,而这些边塞诗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雄奇的塞外景色、慷慨激昂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三者结合之后,呈现出一种奇伟壮丽的美感。 2、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总是充满了慷慨报国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例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环境的艰险,例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极尽渲染边关环境之恶劣,而后描写出英勇无敌的军人形象,展现出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表达了边关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著名诗人岑参的诗歌有哪些特色及其代表作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因此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下面是这位著名的诗人岑参作者简介及作品欣赏,欢迎大家阅读。岑参简介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爱不释手的反义词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岑参作者的生平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家世背景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早年经历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仕宦生涯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岑参的代表作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轮台梦醒了歌词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3、《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5、《和贾舍人早朝》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6、《北庭贻宗学士道别》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仑东。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平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四月犹自寒,天山雪蒙蒙。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7、《失题》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8、《送王着作赴淮西幕府》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9、《送祁乐归河东》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床头苍梧云,帘下天台松。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新月河上出,清光满关中。置酒灞亭别,高歌披心胸。君到故山时,为谢五老翁。10、《范公丛竹歌》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三黄鸡怎么做好吃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11、《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12、《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着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岑参名言名句1、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2、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3、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知音难再逢,惜君方老年。4、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5、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6、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7、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8、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9、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10、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2、风头如刀面如割。1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4、水云低锦席,岸柳拂金盘。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15、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岑参的诗歌特色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岑参的诗歌特色,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诗文特色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峻壮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不可否认,岑参的诗的确极富感染力。

诗词评价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唐人杜确编有《岑嘉州诗集》,后人集据此演变。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有《岑参集校注》。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从中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可是他出生在这样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对他一生的生活、思想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历代的评论家认为岑诗俊逸悲壮,我们对这四个字反复玩味,其实就是热衷功名,勇于进取,和全身远祸,遁踪山林这两种思想矛盾在诗歌创作上的反映。这一对矛盾自始至终地贯穿在诗人岑参的一生中。这种江湖魏阙的思想矛盾,在唐代诗人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超逸豪迈爱国主义影片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亦不例外,他一方面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而另一方面却多次上书州官,以毛遂自比,《与韩荆州书》说:“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岑参在诗歌中反映出来的心情,不仅受家庭影响,亦有其社会基础。

岑参的诗特点 岑参的诗有哪些特点

1、岑参的诗的特点风格是雄奇瑰丽、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岑参的诗歌中最为出色的属于边塞诗,而这些边塞诗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雄奇的塞外景色、慷慨激昂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三者结合之后,呈现出一种奇伟壮丽的美感。 2、岑参,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本文发布于:2023-08-04 07:3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266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岑参   诗词   诗歌   风格   特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