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6分)题乌江亭 &)"/>
小题1:七言绝句,咏史(2分)小题1: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知。(4分)
小题1:诗歌的文体知识。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阅读邮件营销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小题(4分)【答案】【小题1】遗憾,惋惜;赞扬,肯定(2分)【小题2】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意近即可)(2分)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首中的关键语句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现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第二首中的关键语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对他行为的肯定,钦佩。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点评:整体感知诗歌,抓住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体会人物的感情,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及对历史人物故事的了解可知,第一首诗中作者的战争观是:胜败是常事,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我放弃,应重整旗鼓,等待机遇。而第二首更强调遇到败事之时的气节,即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能力。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考虑作者写了些什么,对待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态度,看法有什么不同,从比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篮球资料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问题 题乌江亭 杜 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1.杜诗:兵家胜败是不能预期的,项羽虽然兵败,但江东子弟还有不少人才,卷土重来,说不定还可以转败为胜。王诗:项羽兵败势难挽回,虽然江东还有很多子弟,但也没有人肯跟他再干了。(意思对即可) 2.杜诗主张百折不挠、败不气馁的精神,这点值得肯定。王诗指出项羽兵败在于失去民心,警世作用更为深刻。(言之有理即可)
题乌江亭阅读答案诗歌末句用反问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主题战争胜败的事是很难预料的,不怕挫折能经受失败打击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江东这个地方人才很多,若能吸取教训,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艺术手法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6分)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③第一首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无这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鉴赏题,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均可得到相应的分数,这也符合国家教育部命题中心的有关文件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
小题1:B小题2:B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小题1:试题分析:“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能“包羞忍耻”才“是男儿”,而项羽自刎,不能“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包羞忍耻”,所以,“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错。小题2:试题分析:从诗歌的意思看诗人是说项羽如果不自刎,则可能“卷女生好看的头像图片土重来”,所以对项羽的自刎是持否定态度的。此题命制得不好,答案必在A B中选,使得CD项成为无用题肢。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题乌江亭 &nb
小题1:七言绝句、咏史(怀古)小题2: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知。(6分黑米豆浆,各个观点2分,结合原诗句分析各1分)
小题1:试题分析:“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本诗属于七言绝句,内容上与历史人物项羽有关,所以是咏史诗。小题2:试题分析:杜牧《题乌江亭》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惋惜他负气自刎,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则不难看出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知,王安石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寿县孔庙势难回。
本文发布于:2023-08-04 11:4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282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