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米字格中的颜体写法见图:
清明诗句 古诗书法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此生谁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8、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9、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0、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1、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坐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3、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法式美甲图片大全清明即事》 15、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16、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7、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8、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9、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0、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路由协议—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1、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2、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23、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25、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6、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7、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8、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有木有苏轼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史上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吟咏佳作,这其中也有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身影。比如下面这首:
《徐使君分新火》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室,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宋时期,寒食节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杜甫《清明》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说的便是这种习俗。 清明节这天,黄州知州徐君猷将子夜采得的新火遣人送到苏轼家中,徐君猷是个文人,对苏轼也非常敬仰,苏轼遂作《徐使君分新火》表示谢意。
从这首清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久病且贫的窘境,也看出他与徐君猷好词好句之间的深厚感情。
贬官黄州期间,苏轼的许多亲友都和他渐渐疏远,甚至断了书信,苏轼内心的失望与落寞可以想象。徐君猷的友情,给了苏轼很大的慰藉,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始谪黄州秋天到了作文,举目无亲。
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
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的苏轼,更能懂得雪中送炭的可贵,这年九月初九,徐君猷即将离任赴湘,苏轼约他登高饮酒,以一首《醉蓬莱 重九上君猷》为其饯行。但令人叹惜的是,徐君猷到湖南任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苏轼闻讯专门作诗悼念——当然,这是后话了。
赵朴初的清明节诗句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与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火花塞坏了有什么症状表。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诗词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墨字开头的成语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弹尽粮绝不能继续赶路,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忘了赏赐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他却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未果。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商丘南湖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5、清明节融合寒食节
到唐代时,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数学小报五年级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本文发布于:2023-08-04 21:4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78/7321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