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地理学: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结构、功能、分布和空间联系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闭环管理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3.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4.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占地面积小、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高度密集。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方。一种不完全的、脆弱的环境系统,受到自然环境反馈最敏感的地方。城市又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属于历史范畴。5.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6.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城市体系、 城市分类、城市群、大都市区、城市连绵区(点格局)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面格局)城市问题 :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乌拉那拉如懿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包含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蓝黑色头发以及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城市体系等7.城市地理学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我国国情出发, 解决城市的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引领作用。
二、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是偏重于人文性质的特殊的区域地理。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现象的各种类型和过程,具体包括:
描述性研究,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解释性研究,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评价使用面积系数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的不平衡性,也要识别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二)城市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图: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科体系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学派(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19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前后,工业革命浪潮,大机器生产,城市化加速发展。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 的角度研究聚落 。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居民点地理学)。
带套会得艾滋病吗 20世纪初,西方完成工业革命,许多大城市形成,经济活动重心移进城市。城市重要性上升,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陆续问世 。重要的有:
1925帕克 、 伯吉斯 (美)等为首的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形成著名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三模式1933年,克里斯泰勒(德)中心地理论2.发展时期(20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
(1)二战欧洲、亚洲许多城市被破坏
二战后经济复苏,欧洲、日本、东南亚城市重建扩建,急需了解城市的构成和布局,促进了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2)二战后地理学的 “计量革命”
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向空间分析转变,特别是布恩·贝里 (B.J.L.Berry,1934)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中心地理论实证研究。
3.深化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背景:美国 、西欧社会问题。
艺术卖比 城市中的就业、住房、交通、环境、治安等问题传统理论无法解释,需要开拓新领域、探索新理论,并借墨西哥毒枭鉴其它学科(社会科学、行为科学)。
主要研究理论:
英国的新韦伯主义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美国城市社会地理学家段义孚等从研究社区与人的关系出发,运用行为科学和现象谈一场恋爱学 ,开展了个人性格如何影响到家庭和房屋的装饰的分析,并延伸到集体的性格如何反映到所谓“文化景观” 的分析 。西班牙籍社会学家,现代城市理论研究带头人 曼纽尔 · 卡斯特尔斯主要研究学派:
人文学派和行为学派认为空间学派将 人地关系物化 ,忽视了人在塑造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行为学派强调,要分析空间形式钻石购买指南,首先必须分析个人的决策过程。激进学派(哈维为冯积岐代表)以社会冲突为核心,强调一切应从政治、社会、行政、文化背景加以认识,认为要了解城市的结构,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政治权利作用。洛杉矶学派针对城市的蔓延,提出多中心发展的新城市主义。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城市地理学的进展:
研究领域有明显的社会理论趋势,兴起新城市主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社会地理问题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城镇体系、城市化和城市职能的研究兴趣下降,城市产业的研究领域在拓展。围绕信息化和全球化拓展城市地理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二)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学派
1.社会生态学派(芝加哥学派)
代表人物:帕克、伯吉斯等
会议组织理论基础:人类生态学
方法:社会调查(social survey)
概念:竞争、共生、适应、侵入、演替、同化等
2.行为学派
运用行为科学的一些理论与打双升方法
关键概念:城市情感空间、认知空间、感应空间、城市意象图
3.景观学派
研究城三维全景图市形态与土地利用,研究城市景观的特征。
4.城市政治经济学派 (Urban political Economy)
汇集政治学中的政治行为、组织、权力、制度分析、决策方法与经济学中的税收、公共开支、公共政策等分析方法来研究城市。
5.马克思主义 (Marxism)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研究城市、社会制度与结构,主要探讨资本、社会关系等对城市的塑造作用。
四、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 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人文地理学形成雏形出现专门的城市地理学论文,但单个城市研究为主,面上研究少,理论探讨少。
2.1949-1966年的相对萧条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人文地理学被扼杀在对西方地理学全面批判中 ,1961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提出:学习国际经验,建立经济地理的理论体系,引入中心地理论,填补人口居民点地理学等缺口。
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
前期轻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与国外交流信息断绝,后期转向城市规划工作,举步维艰,与国际上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
李旭旦提出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小学科学论文,全面推进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85年在无锡召开第一澄沙之味次全国性的城市地理学学术大会;城市地理积极投入到城市规划中去,成为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开展了城市化、城市性质、城市体系等专题研究。5.20 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4 年,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研究机构与人员增加,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城巨人歌利亚市地理研究研究内容多元化:新理论、新领域、新方法、传统题目新内容大量论著出版(二)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现状特点与趋势
1.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投入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代华侨博物馆表人物
叶嘉安(香港大学)周一星、 董黎明(北京大学)许学强、阎小培(中山大学)崔功豪(南京大学)顾朝林(清华大学)宁越敏(华东师范大学)2.我国现当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特点
(1)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内涵在拓展,方法在革新
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社会空间和居住空间、城市感应空间、城市意向、迁居、城市环境质量地域分异和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等 。但 其成果大都属于国外研究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及解析。 (居住空间研究)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新增了社会极化、社区、犯罪和社会公平等 (社会空间研究)九十年代后期,引入 GIS 、遥感等技术,关注土地利用的演化机刘伊平制、生态建设以及市场化配置等问题 (实体空间研究)(2)对城市群、都市连绵区的研究迅速开展
对中国城市群的分析集中在地域结构特征、形成发展的阶段和类型、发展趋势等方面。(3)六级高频词汇城市化仍是城市地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演变、乡村城市化、民工潮和郊区化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与应用
新领域: 城市信息化,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新方法应用和进展:城市分形、 GIS/RS 等空间信息技术的艳后应用、因子生态分析和城市建模等。3.我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 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参考文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4.
许学强, 周一星, and 宁越敏.城市地理学(第2版)(BZ).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18.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1:3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32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