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帝国铁锤-苏联海军导弹巡洋舰简史

更新时间:2025-05-12 12:14:38 阅读: 评论:0

说起俄罗斯海军,除了那“冒黑烟”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外,恐怕印象最深的就属那威武壮观的“基洛夫”级巡洋舰了。然而又有谁能想到,如此巨舰竟发端于一艘体型娇小、排水量4000余吨的“小船”。本期开始,我们就来探寻一番特立独行的苏联导弹巡洋舰发展之路。

苏联导弹巡洋舰之路(上)www.zhihu/video/1007571790033448960

苏联导弹巡洋舰之路(下)www.zhihu/video/1007571860703293440

钢铁时代的落幕

话说上世纪50年代,随着斯大林时代的落幕,不少苏联人都在暗自神伤。而另一边的船厂里,也同样是一番愁云苦雨的景象。在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赫鲁晓夫眼中,“导弹”和“蘑菇弹”才是新时代的宠儿,至于斯大林留下的舰娘们,完全是群“铁棺材”,是中看不中用的靶子。

赫鲁晓夫不仅爱玉米,也十分热爱导弹和蘑菇弹

他不仅结束了斯大林一手推动的“大舰队计划”,下令停工在建的大型水面舰艇,连一些已经服役的战舰,也面临被退役、被拆解的命运。为阻止这种剁手败家的行为,打造一支平衡海军。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没少跟赫鲁晓夫吵架。但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库兹涅佐夫不仅没能保住舰娘们,自己也因故被贬。

黑海舰队的“新罗西斯克”号(意大利海军的“凯撒”号,战后赔给苏联),其一度是苏联海军最大的舰艇。1955年在萨瓦斯托波尔爆炸沉没,是库氏遭贬退役的原因之一开山之作——肯达级

相较之下,他的继任者戈尔什科夫,就圆滑的多。觉着船太大不好?那就造个小点儿的!想用导弹怼美帝的航母?那就装!1956年12月新舰正式开始研发,1959年完成设计工作,次年正式大建,这便是苏联第一型导弹巡洋舰——58型,北约称之为肯达级。

有“红色马汉”之称的戈尔什科夫,其执掌苏联海军近30年,是公认的“苏联远洋海军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使用“巡洋舰”这种大型舰艇词汇,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赫鲁晓夫等人并不喜欢巡洋舰这样的字眼)。“肯达级”最初一直使用着“导弹武器载舰”的称呼,这和后来苏联航母被称为“载机巡洋舰”简直如出一辙。

冒黑烟的“库兹涅佐夫”号,其实被称为“重型载机巡洋舰”空前强大的反舰火力

从外观来看,“肯达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分别屹立于舰艏和舰艉的两座“SM-70型”导弹发射装置,内装8枚P-35反舰导弹(SS-N-3型)。该型导弹体长9.8米,发射重量5.3吨,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可携带约1吨重的高爆战斗部,或者直接携带核弹头。

“肯达级”巡洋舰上体积硕大的SM-70导弹发射装置

肯达级在上层建筑中,还设计有专门的贮弹库。库中另备有额外8枚(前4后4)P-35反舰导弹。这样一来全舰共配备16枚。此外,肯达级另装备有一套“SA-N-1舰空导弹”、两座AK-726型双联装76mm舰炮、两组 RBU-6000型反潜深弹系统、两组三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可谓反舰、防空、反潜样样齐全。

58型肯达级巡洋舰,其舰炮全部位于舰尾,舰艏则装备有一座双联装SA-N-1防空导弹

与强大的火力相比,“肯达级”的体型就相对弱鸡了。其标准排水量仅4340吨(满载:5570吨),比我们今天的054A型护卫舰大不了多少,比老前辈“斯维尔德洛夫”级的13600吨,就差的更远了。以至于当时就有人指出:这根本就是个排水量稍大的驱逐舰。事实也确实如此,58型原本与56和57型一样,最早是顶着驱逐舰名头开发的(二级舰)。

肯达级首舰“威严”号,其名字就采用传统的形容词命名(多用于二级舰命名)娇小的缺点

如此小的身板,再加上舰上堆满了各式武器,使得本就狭小的空间更加捉襟见肘。因此,其自持力仅有3000吨驱逐舰的水平,横向稳定性也不足,就连舰上水兵住宿条件也是惨不忍睹。被认为是红海军中适航性最差的远洋作战舰艇!

高昂着“导弹发射装置”的肯达级

1962年12月30日,苏联导弹巡洋舰的开山之作——肯达级,终于如愿的被交到了苏联海军手中,并于次年服役于北方舰队。而就在两个月之前的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被啪啪打脸。而美帝所使用的工具,正被那些“让他嗤之以鼻的水上棺材——美国航母舰队”。

参与过古巴导弹危机的“伦道夫”号航母

好在肯达级的入役,为尝尽苦果的苏联人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苏联海军很快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由于肯达级的身躯过于娇小,在北方舰队的活动海域中,一遇风浪就各种左摇右晃、难以适应。后来该舰很快就被调往其他舰队服役,因为在黑海和波罗的海并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显然,苏联海军还需要更多、更大的战舰。

肯达级“瓦良格”号与P-3的合影,拍摄于1974年

可以说“肯达级”的出现,配合同期装备的“回声I型”和“回声II型”巡航导弹潜艇,使苏联海军初具怒怼美国航母舰队的实力。以至于在和一支苏联舰队的对峙中,美军曾在肯达级巡洋舰面前,惊恐地说:这里到处是苏联军舰。

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北约称之为“回声II”

但美国海军不止海面上有宏伟雄壮的航母舰队,水下鬼魅的战斗力也是毫不逊色。于是,在持续走向远洋的背景下,拥有强大反潜战力的1134型“克列斯塔I”级巡洋小米台灯舰即将如约而至。

为“捕鱼”而生的“金雕”

如之前所言,58型“肯达级”拥有着冠绝群雄的“反舰火力”,这些全部都是为了怼美国航母而设计的。但时过境迁,随着核潜艇技术和潜射导弹技术的发展,从1961年开始,美国陆续建造了31艘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由于技术改进问题美国官方将它们分为拉斐特级和富兰克林级)。自此美国海军将庞大的航母混编舰队改为二线突击力量,开始以水下核打击力量为先锋。“反潜”的重要性被大大提高,成了一项“战略性任务”。

拉斐特号(616)战略核潜艇,该级及其改进型“富兰克林”级建造数量高达31艘

1961年12月30日,苏联第二型导弹巡洋舰的凯迪拉克野兽设计建造工作被正式批准,工程编号1134,设计代号“金雕”,北约则称之为“克列斯塔I”。与之前的“肯达级”相比,克列斯塔I级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其标准排水量为5335吨,满载排水量达到7125吨,体型与我们今天的052D型驱逐舰相差无几。

克列斯塔I级巡洋舰

克列斯塔I级被赋予的主要任务是防空与反潜。因而改型战舰重点强化了防空与反潜能力。其配备了两套SA-N-1舰空导弹而非“肯达级”的一套。另外还改进了舰上的贮弹库,使得全舰共携带64枚舰空导弹,之前的“肯达级”仅仅松下整体厨房备有16枚。

SA-N-1舰空导弹发射图,其对应的陆基型号就是S-125“伯朝拉”

其实,海军最开始中意的并非SA-N-1,而是SA-N-3。只不过该型导弹研发严重滞后,因而“克列斯塔I级”上使用的仍是“肯达级”的SA-N-1舰空导弹。事实上,SA-N-3导弹一直到1969年才开始服役,这一年“克列斯塔I”级的末舰都已建成了。当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另一种导弹(反潜/反舰导弹)身上。

发射中的SA-N-3舰空导弹

在反潜火力上,“克列斯塔I”级最初计划将SS-N-14“石英”反潜导弹(URPK-3)作为其最重要的反潜武器。然而在该型导弹的设计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工程一再跳票,苏联海军不得已又搬来了与“肯达级”同款的SS-N-3反舰导弹(P-35)。而且还仅有发射筒中的4枚,无额外备弹。离“肯达”级全舰16枚的数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URPK-3基础上发展而来的URK-5,该型导弹上部为运载器,下部为战斗部

至于其他反潜装备,“克列斯塔I”除“肯达”级上的两组 RBU-6000型反潜深弹系统外,还装备了两组 RBU-1000型反潜深弹系统。此外,增加了鱼雷发射管数量(克列斯塔I为2X5联装,肯达级为2X3联装),可以混合布置SET-65型反潜鱼雷和53-65型反舰鱼雷。还配备有一架卡-25型反潜直升机。

RBU-6000型反潜深弹系统,该系列是俄系反潜装备中的经典名实相符的反潜舰—graph—1134A

想想身为“反潜舰”居然没有反潜导弹,传出去岂不尴尬?于是,1964年8月,改装命令下达。次年1月,苏联海军和国家造船委员会决定,只建造4艘克列斯塔I级。并委托第53中央设计局着手改进,随之而来的就是改进版——1134A型(克列斯塔II)。

克列斯塔II级4号舰:马卡罗夫海军上将号,属北方舰队

与“克列斯塔I”型相比,“克列斯塔II”的体重变化不大,仅上扬了几百吨(标准排水量:5640,满载排水量:7575吨)。但这一次,“克列斯塔II”却如愿以偿的装上了SS-N-14“石英”反潜导弹,而且发射装置换装了“田”字型发射箱,导弹数量从4枚提高到了8枚。

可见其舰桥两侧的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

此外顾佳,另一款跳票的装备“SA-N-3”舰空导弹也如愿的出现在了“克列斯塔II”的甲板上,数量上仍是两套,只是备弹数量略少为48枚,不过射程却提高到33.5千米(克列斯塔I的SA-N-1是64枚,射程15千米)。其它武器方面,II型与I型基本相同。只不过从第五艘克列斯塔II级开始,舰上装备了我们所熟悉的AK-630系列近防炮。

基辅级航母(载机巡洋舰)上的SA-N-3舰空导弹发射架

1966年,苏联正式将“克列斯塔I”级和“克列斯塔II”级划分为“大型反潜舰”。值得一提的是“克列斯塔I”的舰种分类: 其曾经是“大型导弹舰”,1966-1967的大规模改制中,其被划归“大型反潜舰”。1977年的改制时,它又变成了“导弹巡洋舰”。所以,按照江湖行规,我们更习惯称之为“巡洋舰”。

说到“大型反潜舰”,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1155型“无畏级”

正是从“克列斯塔”级开始,苏联海军的作战范围开始扩大到全球各个海域。不仅能够频繁出没于加勒比海,为小弟discovery探索频道撑腰(古巴),在大洋上与美国海军“指点江山”,也能有效的保护北太平洋上的苏联商船、南大西洋上的渔船,使之免受骚扰。1966-1975年间,克列斯塔II级一共建造10艘,虽然性能上仍有些许缺憾,但仍能看得出,苏联对它是比较满意的。

克列斯塔II级: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终极版金雕——1134B“喀拉级”

上世纪60年代,卡辛级(61型驱逐舰)的出现,充分展现了燃气轮机功率大、结构紧凑、加速性号的特点,标志着水面舰艇发展进入了燃气轮机时代。相较之下,其他舰艇装备的“蒸汽轮机”简直弱爆了。1964年10月,苏联海军即要求第53中央设计局研究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新舰,次年10月,苏联正式批准,在1134A的基础上,继续研发1143B,设计代号“金雕B”,北约称之为“喀拉”。

卡辛级:该级舰是世界上首级完全依靠燃气轮机推进的战舰

与克列斯塔II那种小打小闹的修改不同。“喀拉”级的吨位上涨了千余吨,标准排水量增长到了6700吨,满载排水量8500吨。因动力系统上选用了更加紧凑轻便全燃联合动力,舰体空间利用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为安放更多的武器设备提供了可能。

喀拉级两视图

“喀拉”级虽然在编号上依然承袭1134,但动力系统脱胎换骨的变化,加上“喀拉”级的建造地点改到了位于尼古拉耶夫的“61个公社社员造船厂”(尼古拉耶夫拥有当时苏联唯一的燃气轮机制造厂:南方燃气轮机厂)。喀拉级已经可以视为一型全新的战舰。因此,在西方眼中1134B被单独列为“喀拉”级。

航行在1986年的喀拉级

在苏联海军眼里,“喀拉”级就是其“猎杀集团”的中流砥柱,专职负责反潜和防空,在遥远的大洋追踪和摧毁敌方战略核潜艇。在反潜装备上,“喀拉”级基本承袭了“克列斯塔II”的装备,包括SS-N-14“石英”反潜导弹、RBU系列反潜深弹、533mm鱼雷发射管和反潜直升机。

卡-25型直升机

但在防空武器上,“喀拉”级有所加强,除原有的两套SA-N-3舰空导弹外,又增加了两组SA-N-4舰空导弹(最大射程10千米,属近程舰空导弹),以强化其防空能力。此外,AK-725型57毫米舰炮也被AK-726型76毫米舰炮所取代。转来转肋骨外翻图片去又转回来了,果然...管子还是粗的好。

SA-N-4舰空导弹3D示意图,其在不使用时学新网可以缩回到甲板下方

“喀拉”级诞生后共建造7艘,在苏联海军内部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红海军各舰队争相要求将“喀拉”级配属给自己。特别是太平洋舰队,他们强烈要求将所有的“喀拉”级都配属给自己的舰队。此举自然招致了其他舰队的反对。不过1981年2月7日的一次空难中,太平洋舰队司令罹难。“喀拉”级的重新部署工作不了了之,黑海舰队保住了他们的“喀拉”。

活到最后的喀拉级,黑海舰队的“刻赤”号

“喀拉”级不仅可以猎杀敌方战略潜艇,也能有效的阻止敌方攻击型潜艇的活动。“喀拉”级连同1134系列一起,堪称苏联导弹巡洋舰最大家族,为冷战时期苏联的海上争霸,提供了宝贵的战力。当然这还不是苏联导弹巡洋舰之路的重点,因为日后的“基洛夫”才是巅峰!

巅峰之作——基洛夫

上世纪60年代,苏联海军将“反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看待,整个水面舰艇部队的矛头,都直接指向美国的战略核潜艇。由此催生了专业“捕鱼”的1134型家族,以及“基洛夫”级的前身——核动力反潜舰计划,毕竟追踪核潜艇的反潜舰,还是核动力的好。

没错...就是基洛夫(图片源自网络,感谢作者)论面子的重要性

早年间,苏联海军发展的重点在核潜艇身上,水面战舰的发展并不受重视。所以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期间,苏联海军所尝试的63型、81型、1极限明信片126型等多种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统统在“草案”阶段即告夭折。

63型核动力巡洋舰概念图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帝正在铆足了劲大建核动力战舰,特别是1961年美帝“长滩号”的出现已经夺走了“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的桂冠。这一切都使得苏联海军的核动力水面战舰备受关注,冥冥之中也注定了其除了反潜之外的另一项使命——挽回面子。毕竟作为冷战两极之一,此时再不有点反应,岂不让人耻笑?

世界上第一型“核动力巡洋舰”——摇摇欲坠的长滩号

似曾相识的两舰战术

1969年“北方”设计局正式担负起1144型反潜舰的设计任务。虽然工程编号与后来的“基洛夫”相同,实际上却完全不是一回事。此时的1144型与同时期的“喀拉”级导弹巡洋舰相似,以反潜为主业,排水量也仅有9000吨左右,只不过搭载了核动力装置而已。

早期1144工程的设计概念,与后来的1144“基洛夫”截然不同

鉴于核动力反潜舰的防空能力很成问题。海军又提出了建造1165型核动力巡洋舰的计划。该型舰排水量约10000吨上下,配备强大的防空和反舰能力,用以保护1144型。这即是所谓的“两舰战术”:将防空与反潜能力分别搭载在两艘战舰上,作战时两舰相互配合,联合制敌。

类似的还有无畏级(上)与现代级(下)的搭配

或许是由于苏联海军自己都没想好,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战舰。导致了战舰的设计方案种类迭出,一改再改。直到1970年才初步确认了1144型反潜舰的主要武器(SS-N-14和SA-N-6)。至于1165型巡洋舰则随着反舰导弹的发展不断变动,从P-500(SS-N-12)到P-700(SS-N-19)各式方案都有。而且两计划也渐有超越马背上“本职任务”向“全能”发展的趋势。

1165型核动力巡洋舰的概念图巨舰的诞生

这样的方案并不能令人满意的,不仅仅是舰艇设计上的问题,更是因为当时的苏联高层明显更偏爱大鼻梁号“御姐”而非小“萝莉”。此时,距离苏联开发核动力巡洋舰,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有余。对面美帝的第三代核动力巡洋舰“加利福尼亚”级都开建了,而自己依旧在纸上谈兵,想想心里都着急。毕竟,自从美国的“长滩”号诞生后,苏联的核动力水面战舰研发,就一直备受各方关注。

“加利福尼亚”级是美国第三代的动力巡洋舰,也是一款多用途巡洋舰

几经讨论,为彰显“与美帝角逐大洋”的决心,苏联将1144工程和1156工程合并,工程编号仍沿用1怎么卸载迈克菲144。1971年5月25日,1144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正式被批准。我们所熟知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就此诞生。“新版”1144工程仍由“北方”设计局负责,总设计师为库平斯基,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亲自监督设计,并将个人意见融入了设计方案中。比如,在核动力装置之外,增加备份的蒸汽锅炉的提议,就是他提出来的。

向你驶来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后边跟着的应当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这在当初搞的西方人是满头问号,核动力巡洋舰上怎么会有烟囱?难道又是苏联人的黑科技?在几经印证,确认其确为“核动力巡洋舰”后。西方给这套“独树一帜”的动力系统单独设立了一个类别——核蒸联合装置(CONAS),这大概是仅属于“基洛夫”的“殊荣”了。

45型驱逐舰和基洛夫级巡洋舰

在海军司令的亲自监督下,世界最大导弹巡洋舰——基洛夫跃然纸上。这里解释一下,基洛夫级只能算是最大的“导弹巡洋舰”而非最大的“巡洋舰”。因为,除了那“载机巡洋舰”(航母),二战期间美帝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4000吨,已然是战巡身板了,却硬要叫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美国称之为“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s),分类为CB

“基洛夫”级全长250.1米,比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级的263米仅短了13米左右。宽25.8米,排水量达到24300吨。采用2台KN-3型反应堆,关键部位还铺设有装甲,是个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彼得大帝号与大和号:二者舰长相差无几,只是舰宽差距较多真正的苏式残暴

火力上,“基洛夫”级不负武库舰之称,在反舰火力上,基洛夫的前甲板排列有20枚P-7辽宁旅游00型反舰导弹,北约称之为SS-N-19“海难”。可以搭载75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或5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无论对手是谁,一发入魂不是梦!值得一提的是,基洛夫级的反舰导弹虽然也“隐藏”于甲板之下,却是呈70度角(一说60度)而非“垂直”布置的。这一点主要是由技术和造价所决定的。

基洛夫级发射P-700(SS-N-19)的示意图

反潜装备上,基洛夫级首舰在舰艏处装备有一组双联装SS-N-14反潜导弹。但在后续舰上,舰艏双联装发射装置被取消,导弹改用SS-N-15型,由鱼雷发射管发射。近程反潜主要由RBU系列反潜深弹和反潜鱼雷负责。此外,基洛夫庞大的身躯还可以容纳3架卡-27直升机。

基洛夫级首舰“基洛夫”号舰艏特写,与其他各舰不同的是,其装备有一组双联装SS-N-14反潜导弹

防空火力上,基洛夫前甲板下方装备有12组SA-N-6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每组备弹8枚,全舰共备96枚。舰体两侧还各装备有一组SA-N-4双联装舰空导弹系统(4号舰没有此系统),共备弹40枚。从基洛夫级二号舰开始,随着双联装SS-N-14反潜导弹被去掉,舰艏处增加了8组8联装SA-N-9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加上舰尾处的8组,全舰共备弹128发。

同样的舰艏特写行列式展开,基洛夫级后续舰的舰艏已换装SA-N-9近程防空导弹

此外,伴随着基洛夫级的边建边改,舰上的单管100毫米舰炮也变为我们所熟悉的AK-130双管舰炮。AK-630M近防炮也逐渐变成了“卡什坦”。可以说,基洛夫级在火力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防空、反舰、反潜样样精通。以致其一直被西方称为 “战列巡洋舰”。

基洛夫号(右)装备的是两座单管100mm舰炮,而后续舰则装备的是130mm双联装舰炮披甲的巨兽

此处着重提一下基洛夫级的防御问题。众所周知,现代战舰并没有过去“战列舰”的厚重装甲,反而更加形似裸奔。但基洛夫级是个例外,为让这些昂贵的核动力战舰有更好的生存能力,苏联人为其设计了装甲保护。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设计师中已经难以找到“舰艇装甲”方面的专家。设计师们只得参考了“斯维尔德洛夫”级甚至更早的23型战列舰(苏联级)的装甲设计。

23型“苏联”级战列舰是苏联二战前的一个战列舰计划

如此,基洛夫级的核反应堆被装甲围成了“箱式”结构,附以100毫米(侧舷)和70毫米(隔层)的装甲进行保护。而舰艏处P-700反舰导弹(SS-N-19)同样以100毫米(水线以上侧舷)和70毫米(水线下)的装甲进行保护。SA-N-6舰空导弹则装备有35毫米厚的装甲舱门。此外,舰桥、指挥中心、直升机机库等部位也配备以不同厚度的装甲。

论基洛夫究竟有多少层楼高?巨人的末日

从1974年3月首舰开工建造,至1989年4月末舰下水,前后长达15年时间,共四艘。它电炉配料们见证了苏联由巨大的帝国滑入分裂深渊的过程,也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其首舰基洛夫号自1980年服役后,故障频发,甚至还经历过两次“伤筋动骨”(切割舰体)的维修。连苏联军事总检察官也为此向国防部长发过牢骚。

垂垂老矣,光荣不再的基洛夫号

末舰尤里·安德罗波夫号,也就是后来的彼得大帝号,则直至苏联分崩离析的7年后才完工服役,但依然成为了如今俄罗斯海上力量的象征之一。无论如何,基洛夫级以其残暴的火力和巨大的舰体,无疑成为了苏系巡洋舰的典范,为后世军迷所津津乐道。

未竟的光荣

如之前所提,整个60年代“反潜作战”都倍受苏联海军的重视。期间诞生的“克列斯塔II”和“喀拉”级为苏联海军提供了首屈一指的远洋反潜能力。 但就在“反潜战力”突飞猛进之时,巡洋舰“反舰”的短板又暴露了出来(1134家族的三型战舰都是以“反潜”为目的设计的)。

肯达级全舰共备有16枚反舰导弹,还可搭载核弹头,反舰火力可谓相当凶猛

此时苏联海军的水面战舰中,能够扛起怒怼美帝航母重任的,只有4艘“肯达级”和4艘“克列斯塔I”。前者虽然反舰火力凶猛,但体型娇小。而后者则是一款扛着“反舰导弹”的反潜舰,而且反舰火力甚至还不如前者。靠这些与美帝规模庞大的航母舰群硬刚,显然是远远不够。

多变的“克列斯塔I”,该型舰先后被归于:“大型导弹舰”、“大型反潜舰”、“导弹巡洋舰”等多种类别打造一支平衡的海军

1969年,苏联正式提出了以构建平衡舰队为目标的《海军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苏联海军的努力方向共有四点:

▐ 常备战略系统(战略核潜艇)

▐ 常备反潜系统

▐ 由舰艇、潜艇、飞机组成的攻击队

▐ 充实支援部队实力

在此背景之下,苏联海军将分别打造满足上述需要的各类舰艇。这就是为怼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美帝航母而生的“光荣”级的诞生契机。

1971年,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向“北方”设计局提议,在“喀拉”级的基础上,设计一款搭载反舰导弹的巡洋舰。不过到了1972年4月,苏联海军还是放弃了“喀拉”级的改造计划,狠下决心建造新舰。这就是工程编号1164的“光荣”级。

不同于方案几经修改、曲折之中走来的“基洛夫”级。“光荣”级的定位十分明确,就是要在远洋作战中,为己方舰队提供掩护,歼灭敌人的大型战舰。加上设计局准备充足,所以“光荣”级的设计进度堪称神速,1972年底便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

在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核时,海军又要求在方案的基础上,增加4枚P-500反舰导弹(SS-N-12),以满足2次8枚齐射的需求(原来是2次6枚齐射,共12枚)。此外,还将两门100毫米舰炮替换成了一门AK-130双联装舰炮。

光荣级首舰光荣号(现莫斯科号)

值得一提的是,光荣级并不像“基洛夫”那样配有装甲保护,这与“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思想不无关系。不过考虑到使用年限问题,“光荣”级的舰体外壳的厚度还是被增加至8毫米。这一无比正确的决定,对如今的俄罗斯海军居功至伟。毕竟如果今天没了“光荣”级,俄罗斯海军嘛,只能呵呵了...如此,图纸上浮现的是一艘,长186.4米、宽20.8米,标准排水量9380吨,满载排水量11720吨的战舰。

从外观来看,“光荣”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整齐排列在舰体两侧的8座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内装16枚P-500“玄武岩”反舰导弹。北约称之为SS-N-12“沙箱”。事实上,光荣级3号舰“瓦良格”号(原名:红色乌克兰)号,装备的是P-500的改进型P-1000型“火山”反舰导弹。只不过由于二者外观很像,所以北约仍称之为“沙箱”。

“瓦良格”号发射反舰导弹发射情景

这款导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其11.7米的长度和6吨的发射重量,是苏联实际装备的反舰导弹中个头最大的。而且其速度超过2马赫,配合35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是名副其实的航母杀手。如果16枚悉数装备装备核弹头(通常只有1/4是核弹头),其当量相当于广岛“小男孩”的280倍。

P-500(SS-N-12)在光荣级上的位置

防空上,为“光荣”级撑起远程保护伞的是,位于后部甲板上的8组8联装SA-N-6防空导弹系统。同样的导弹我们在“基洛夫”级上也见过,但“光荣”级的体格显然没有“基洛夫”级那样硕大,所以使用的发射系统也是简化的——没有装甲防护结构。负责近程“补漏”的则是SA-N-4防空导弹和AK-630M近防炮。

光荣级的SA-N-6舰空导弹属于简化版本,没了基洛夫级上的防护结构SA-N-6发射舱盖依次打开

作为“航母杀手”反潜并非重点,但“光荣”级仍有两层“水下屏障”。其中,外层由反潜鱼雷负责,内层则由经典的RBU系列反潜深弹负责。至于舰炮火力,则选择了与“基洛夫”级和“现代”级同款的AK-130型舰炮,拥有每分钟近3吨的火力投射量。

AK-130舰炮性能优异,但受限于结构和体重原因。所以多装备于“基洛夫”、“现代”、“光荣”级等大型舰艇上,其双管最大射速可达90发/分暴风雨前夜的大建

前面我们说到,“光荣”级的设计方案早在1974年就已被批准,但建造工作却硬是被拖到了两年后的1976年11月5日。至于拖更的借口嘛,主要是由于造船厂船帕尔马音乐学院台数量紧张,且配套诸多武器装备开发进度缓慢(其中P-500是1975年才开始服役的,AK-130舰炮直至1976年才生产了原型炮)。但不管怎么说“光荣”总算动工了。

SA-N-6舰空导弹其实也属于“拖更”的装备之一

基于每艘“基洛夫”级各搭配两艘“光荣”级来计算,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各需配属“光荣”级。另外还会为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各分配一艘作为旗舰使用。如此光荣级的总量将达到10艘。不过设想终究只是设想,80年修炼功法代虽然是苏联海军的造舰高峰期,却也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夜。随着大厦轰然倒塌,苏联海军的“光荣”也戛然而止。

基洛夫与光荣合影,设想的“搭档”如今成了“难兄难弟”命途多舛的光荣

此时,率先完工的前3艘“光荣”级,作为宝贵的“遗产”,继续捍卫着早已暗淡的俄罗斯荣光。至于姗姗来迟的4号舰“乌克兰”号(原名:共青团员号),就显的命途多舛了,其离完工仅咫尺之遥,却也永远也等不来那一天。

“光荣”级4号舰现状,其工程进度已经达到了95%,却只能永远止步于此

苏联分崩离析之后,乌克兰曾想建完自用,却终因兜里没钱而作罢。俄罗斯多次表示想“接手”,却是光动嘴不动手。再后来还一度传出该舰要“远嫁”中国的消息,曾一度引起热议,引发了无数人苏州大学研究生的遐想,但到头来终究只是个“传闻”。

锈迹斑斑的“乌克兰”号

总的来说,苏联巡洋舰是随着其海军战术思想,一起变化前行的。从最初的导弹武器载舰——肯达级,到强调远洋防空与反潜——1134家族,最后发展出追求全方位独立作战能力的多用途巨舰——基洛夫,以及体型稍小,却更加经济实用的光荣级,红海军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巡洋舰发展之路”。

天线林立,威武霸气的苏式风格

某种程度上讲,“光荣”级的悲剧,事实上也是苏联以及其海军的悲剧。恰如一场交响乐,正将迎来高潮,忽又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是停留在港湾钢筋混凝土里慢慢生锈的舰艇和后人的无限唏嘘。至此,我们的帝国铁锤-苏联海军巡洋舰简史也告一段落。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20:5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38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联   巡洋舰   铁锤   帝国   简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