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百度)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内容简介:如果你是商人,你需要乐观,渡过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钢窗。如果你是职场人士,你需要乐观,扛过每一个难关和挑战。如果你是家长,你需要乐观。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榜样。如果你是学生,你需要乐观,以应对学业的压力。如果你是运动员,你需要乐观,抓住最后1秒的胜利机会。
◆作者简介 (豆瓣)
马丁·塞利格曼,从“抑郁专家”到“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博士从“习得性无助”中走来,不再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与痛苦的一面。他发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召唤——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
美国心理协会双奖加身第一人, 曾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塞利格曼博士在美国心理学界地位尊崇,他是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他曾获得美国心理协会的两大奖项——威廉詹姆斯奖及詹姆斯卡特尔奖。
◆目录(豆瓣)
第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师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第9章 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第11章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读书心得(朱江)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此前,我分享过他的著作《真实的幸福》和《持续的幸福》,都是讨论人如何获得幸福感的问题。如果说讨论幸福这个问题过于抽象,那这本《活出乐观的自己》就更显得更加具体、可操作性也更强。
我们知道,幸福感实际上是非常主观的体验,没有固定的标尺,没有人能断言拥有多少财富、拥有多么崇高的地位、拥有多么巨大的权利、或者有多少朋友、有多么优质的伴侣、去过多少地方……就一定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幸福境界,而正是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感受,成为了我们人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乐观同样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我们老百姓常说“想开一点”、“凡事多往好处想”、“一起都会好起来的”……其实都是在劝导彼此人生一世应该乐观积极的看待生活中的波澜起伏,对待客观存在的事件,通过自我解释的不同,将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和生活态度。
在我们身边的芸芸低压电气众生,我们不难发现,有那么多生活在底层却可以笑口常开、幸福知足的人群,却也有那些我们“羡慕嫉妒恨”的“成功人士”却成天愁眉不展、欲求不满,甚至极端的还会轻生。这是为什么呢?
记得马化腾说过:“人类发展近几千年,物质生活突飞猛进,但精神生活和内心体验几乎原地踏步”,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天穿越到过去,简直可以口沫横飞、自豪得意的讲述未来生活的优越与先进,但却很难指着古人说:“我们比你们内心幸福”,因为,幸福只能是当下自己的体验,而非用来比较的标尺。
“乐观”是一种自我对于客观事物的解释方法,同样半杯水放在两个人面前,悲观的人会说“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会说“哇!还有半杯水”。而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人们面对挫折与打击,应该如何用乐观的态度进行解释?
前段时间,我一个小侄女刚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感觉生疏与孤独,甚至刚交到的小伙伴也都对她若即若离,此时,她面对悲观与乐观的两种自我解释,悲观的是:
1、我一直都会在这个班里面格格不入、难于融入,大家永远都会把我看成“外人”(永久性);
2、我今天发现一个同学不太愿意理我、对我冷淡,整个班的同学肯定都是这么对我的,他们全都不接受我(普遍性);
3、我因为个人的各种原因和遭遇,让他们对我另眼相看,所以始终不能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所以我感到自卑(人格化,也叫内在化)。
乐观的解释又是怎么样的呢?
1、我刚到这个班里,大家对我比较陌生,毕竟他们相互认识的时间比我久,但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了解,我会慢慢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我们会一起经历一段难忘的同窗岁月!现在的很多不理想的情况都是暂时的,我相信时间可以改良一切问题!(暂时性)
2、今天我和一个同学发生了不快,但她仅能代表她自己,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同学对我的看法,就算是圣人也会遭到他人的指责,个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就由他们去吧,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我不可能和每个人都可以处成好朋友,我相信我会找到真正的知心好友;(特殊性)
3、其实很多事情并不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我遇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天威硒鼓自己造成的,我始终问心无愧、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我相信今天外在环境给我造成的磨砺,将会成就明天更好的自己!(外在化)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本书的一个核心点:即悲观的人对于挫折会解释为“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而乐观的人会解释为“暂时的”、“特殊的”、“外在的”。
本书再一次阐述了埃利斯的ABC模型,这个合理情绪疗法可见于《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的一个重要的知识drawline点,A代表客观事物,B代表我们对此的解释与看法,C便是最终的心理体验,一言以蔽之:“很多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另外,记得当时这个知识点还讲述了三种不合理的信念:
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
3.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其实仔细对比,这不正是本书提到悲观者解释问题的“永久性”、“普遍性”、“内在性”吗?
最后,作者也提醒我们,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乐观看待就是好事——比如有些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不宜太乐观,甚至有的行业需要乐观态度、而有的行业需要悲观(谨慎)态度,本书最后说到:“乐观主义的好处并非无限量的,悲观主义在社会和我们个人生活中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当情境需要悲观时,我们必须有勇气去接受它。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乐观,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一个审时度势的乐观。”
分享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平安,一切都会圆满……上帝并没有说:“你们不会被诱惑,你们不会受分娩之苦,你们不会生病。”他说的是:“你们不会被打倒。”
◆摘录
前言
标注 (黄色) - 位置 83
当你在学业或工作上表现良好时,当你与所爱的人相处融洽时,当你的娱乐生活很美好时,这个刻度值就会很高;当你做得不好时,它的刻度值就会很低。自尊似乎只是一种反映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得如何的表征或关联。
第一部分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5 页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6 页
无助是我们人生的开始
标注 (黄色) -美播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6 页
悲观现象的核心是另外一个现象——无助感( helplessness),所谓无助感是说不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7 页
在这本书的后面,我们会看到如果权衡,轻度的悲观是有用的。但是 25年的研究使我相信,习惯性的悲观想法会使更多不顺利的事降临到我们头上。而且这种想法会使我们很容易陷入抑郁状态,使我们不能发挥出原有的能力。悲观的预言常常是自我实现的。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9 页
心理学在过去 20年最显著的发现就是:人可以选择他想要的思考模式。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期货开户保证金乐观者的画像 > 第 11 页
流行。抑郁症所导致的自杀已经夺去了跟死于艾滋病一样多的生命,而且自杀的流行范围远比艾滋病更广。现在严重抑郁症的人数比 50年前多了 10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而且发病期比上一代人提早了 10年。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12 页
最糟的是,心理分析治疗的理论将病因怪罪到病人身上。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正是这些人性格上的缺陷才使他们患上抑郁症,是病人自己要去心情低沉的,是他自己要将日子过得低迷、毫无生趣,要去自我了断的,因为他受到自我惩罚的驱使,要使自己过得生不如死。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15 页
摆脱抑郁症、提高成就以及改善健康状况是习得性乐观( learned optimism)的三个最主要的应用,同时它也会带给你全新的自我认知。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16 页
习得性乐观的主要技巧是在失败的情境中改变具有破坏性的想法。
标注 (黄色)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第 17 页
★悲观的人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悲观的人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就此一蹶不振。 ★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自杀空间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乐观的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标注 (黄色) -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 第 43 页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标注 (黄色) -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 第 44 页
乐观的人将好运归因于人格特质、能力等永久性的因素。悲观的人把好运看成与暂时性因素相关,例如情绪、努力等。
标注 (黄色) -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 第 55 页
我认为一般性的抑郁和单极抑郁症都有四种消极的变化: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上的消极变化,他们被认定的方法也基本相同。
标注 (黄色) -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 第 57 页
很多抑郁症病人一直想自杀,也试着去自杀。他们的动机不外乎两种:第一是终止痛苦,生活变得如此痛苦、如此不能忍受,所以他们要终止这种痛苦。第二种是操纵,他们要找回爱,要报仇,要赢得这场争执。
标注 (黄色) -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 第 65 页
要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你必须有下面 9个症状中的 5个。 1.情绪低落。 2.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3.没有胃口。 4.失眠。 5.思维或动作迟缓。 6.无精打采,没有活力。 7.有罪恶感或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8.思考能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 9.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标注 (黄色) -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 第 66 页
★抑郁的人会在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四个方面发生消极的变化。 ★当你抑郁时,很小的障碍看起来都像不可逾越的高山,你对为什么你的成功其实是个失败有着无数的理由。你的情绪会非常差,可能会哭。在行为上,抑郁者会变得被动、犹豫不决,甚至有自杀行为。身体上的变化是,没有胃口,没有性欲,失眠,感到很疲倦。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71 页
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因为一般来说,女人看事情的方式正好是放大抑郁的方式。男人碰到事情会去做,而不会反复地去想;但女人会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心理学家把这种强制性的分析叫做反刍( rumination)。反刍的习惯加上悲观的解释风格,结果就是严重的抑郁症。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0 页
事实上,抑郁症本身可能使女性比男性更阿瓦隆矿机容易反刍。当我们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我们怎么办?女人想去找出情绪低落的原因,而男人会去打篮球或去工作来忘记不快。男性酗酒者比女性多,男性通过喝酒来忘记烦恼,而女性因为反刍而增加了烦恼。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0 页
我们处在一个自我意识( self- consciousness)的时代,如果我们从小就被鼓励去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去行动的话,抑郁症的流行可能就是这种教育的后果了。我将在第 15章讨论这个问题。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0 页
所以分析情绪及沉溺于情绪中似乎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的金融管理原因。这暗示着男性与女性有同样的轻度抑郁的发生比例,但女性沉溺在抑郁的情绪中,这使得抑郁程度升高。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2 页
认知疗法有五种策略。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2 页
第一,学会去认识在情绪最低沉时自动冒出来的想法。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2 页
第二,学会与这个自动冒出来的想法抗争,举出各种与之相反的例子。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2 页
第三,学会用不同的解释——重新归因( reattribution)去对抗原有的想法。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2 页
第四,学会如何把你自己从抑郁的思绪中引开。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3 页
第五,学会去认识并且质疑那些控制你并引起抑郁的假设。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6 页
★男人碰到事情会去做,而不会反复去想;但女人会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女性看事情的方式造成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标注 (黄色)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第 86 页
★研究显示,悲观确实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认知疗法通过将悲观的解释风格改变成乐观的解释风格,从而减轻抑郁症状,让抑郁症患者彻底、永远摆脱抑郁症。
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89 页
你有没有研究过什么人永远不会放弃?什么人不管你对他做什么,他都不会变得抑郁?”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89 页
心理学只注重问题,将所有时间和金钱都花在如何使病人的症状减轻一点,日子好过一点。帮助有困难的人是种高贵的品质,但心理学似乎还没有余力去使健康的人日子过得更美好。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91 页
一个乐观的业务员可能会这样对自己说,27岁定律“他现在太忙,不能接电话”或是“他已经买保险了,但 10个人中有 8个是还没买保险的”或“我可能不应该在吃晚饭的时间打电话”,或根本不对自己说任何话。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93 页
成功需要坚持,一种遇到挫折也不放弃的坚持,我认为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坚持的灵魂。成功的解释风格理论认为,要筛选出能在有挑战性的工作上获得成功的人,要考虑三个方面: 1.能力; 2.动机; 3.乐观。这三者决定了成败。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99 页
悲观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事情的真相,在生活的某些层面,乐观是不切实际的。在我们跌倒、失败时,用玫瑰色的镜片来看事情会让我们好过些,但这并不能改变事实。有的时候我们要承认我们输了,转变我们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找理由紧抓着不放。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102 页
我们的情绪受到十万多年前地球气候灾难的塑造,能够活过冰河时期的老祖宗很可能是未雨绸缪、看到阳光就会思虑严冬的人。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103 页
成功的生活就像成功的企业一样,需要乐观和偶尔的悲观。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104 页
★传统的成功观点并不完善。要成功,除了具备能力和动机之外,还需要坚持,遇到挫折也绝不放弃的坚持,而乐观的解释风格则是坚机械加工制造持的灵魂。
标注 (黄色) -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第 104 页
★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时间的乐观和偶尔的悲观。轻度的悲观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乐观使我们的生活有梦想、有计划、有未来。
标注 (黄色) -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 第 105 页
为了使他更明白,我问他:“你有没有以前很喜欢一个朋友,后来又不喜欢他了?” “有。”他很勉强地同意,努力回想有没有这种情形。 “这就是你妈妈和我的感觉,我们不喜欢彼此了,我们以后也不会再喜欢彼此,所以我们不会再跟对方结婚了。”
标注 (黄色) -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 第 117 页
我们给 100个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做了解释风格测验。母亲的乐观程度跟孩子的极为相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们很吃惊地发现孩子的解释形态跟父亲的不相似,母亲的跟父亲的也不相似,这表明孩子主要学习了母亲对因果关系的解释风格。
标注 (黄色) -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 第 123 页
★孩子 8岁时,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 ★孩子的解释风格会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 1.孩子每天从父母身上学厍怎么读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妈妈的。如果你是乐观的,孩子也会是乐观的。 2.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也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如果这些批评是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那么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转向悲观。 3.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的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如果这些事件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将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标注 (黄色) -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 第 126 页
解释风格是习得性无助的核心。乐观的人能够很快从这个短暂的无助状态中恢复过来。对他们来说,失败仅是个挑战,是走向胜利的道路上的一些障碍。他们把挫折看成是暂时的、特定的。悲观
标注 (黄色) -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 第 133 页
总的说来,离婚并不会使孩子一辈子都抑郁,离婚只是使孩子更容易变得抑郁。
标注 (黄色) -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 第 136 页
吵架不仅会影响你和你的配偶,对孩子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如果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话,在吵架之前,一定要三思再决定吵不吵。
标注 (黄色) -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 第 141 页
★悲观的解释风格和不幸的遭遇是诱发儿童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父母离异或经常争吵是最容易引发儿童抑郁症的事件,而许多不幸的遭遇会连续发甘南旅游攻略生在离婚家庭孩子的身上。 ★失去乐观,传统意义的聪明才智对成功没有什么意义。
标注 (黄色)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第 157 页
有控制感的一组老鼠, 70%都成功战胜了癌症;而无助组的老鼠只有 27%战胜了癌症。
标注 (黄色)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第 160 页
丧偶的人在头 6个月的死亡率比平常高出好几倍,所以如果你的母亲去世了,你一定要让你的父亲去做一个彻底的体检。
标注 (黄色)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第 161 页
我母亲 70多岁时动了一次手术,有几个月的时间,她必须挂着尿袋。很多人觉得尿袋很恶心,所以我母亲深觉羞愧,她躲避她的朋友,不再打桥牌,也不让我们去看她。不幸的是,在她独居的这段时间里,她的肺结核复发了。她付出了所谓的寂寞的代价。
标注 (黄色)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第 164 页
综上所述,这些证据很清楚地指出心理状态可以改变你的免疫反应。丧失亲人的悲痛、抑郁和悲观,都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活动。至于这些心理因素如何作用于生理还没有很完善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前面所谈到的,大脑内有一些神经传导物质在这些心理状态下被耗尽了,或是数量变得很少,进而引起内啡肽的增加,人体免疫系统的活动就会降低。
标注 (黄色)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第 164 页
如果你很悲观,耗尽了你的免疫系统,那么悲观很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健康。
标注 (黄色)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第 167 页
有些人还在大学时就能以成熟的方式来面对失败——以幽默、利他、升华等方法来自我排解;而有些人就不行,例如当女朋友移情别恋时,他们用否认、投射等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来解释这个打击。
标注 (黄色)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第 170 页
★抑郁、哀伤会在短期内降低我们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悲观则会长期抑制免疫功能,使我们的健康受损。 ★认知疗法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标注 (黄色) - 第11章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 第 188 页
我们预测了很大一群人的行为——选民的投票结果。我们建立了真实、合理、有效的心理学原则,并且使用了恰当的统计工具。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氯化氢气体标注 (黄色) -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 第 190 页
我们谈到了乐观和悲观的好处和坏处,虽然我们列举了许多乐观的好处,但是悲观也有一个好处——它让你对现实有更准确的感知。
标注 (黄色) -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 第 191 页
我们并不是叫你盲目地、无条件地将乐观应用到所有的情境中,而是给你一个有弹性的乐观,以增强你对不利环境的控制力。
标注 (黄色) -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g以用户为中心t; 第 191 页
在什么情况下,你应该使用这些章节中教你的技术呢?首先,问自己你想做到什么。假如你想成功,如升职、推销产品、完成一份困难的报告、赢一场球等,你应该用乐观技术。假如你关心你的感觉,想摆脱抑郁,提高士气等,你应该用乐观技术。假如事情迟滞无进展,而你的健康已有问题时,你应该用乐观技术。假如你想领导别人,假如你想激励别人,假如你想别人投你一票,你应该用乐观技术。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有时不应该使用乐观技术。假如你要为一件有危险且不确定的事制定计划,不要用乐观技术。假如你要为一个前途黯淡的人出谋划策,不要用乐观技术。假如你想对陷入困境的人表示同情的话,一开始不要用乐观技术,在信赖与共情建立起来后,再用乐观技术。使用乐观技术的基本原则就是先问,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在飞机驾驶舱里的驾驶员决定要不要再除一次冰时、在酒会中喝了酒的人决定要不要酒后开车时,或是一个婚姻不如意的人决定要不要搞外遇时,都不应该用乐观。因为这时失败的代价是死亡、车祸和离婚。反过来说,如果失败的代价很低,你就应该采用乐观的态度。推销员在决定是否再打一次电话时,失败的代价只是他的时间;一个害羞的人决定要不要上前与人攀谈时,失败的代价只是被拒绝,有些难堪而已,在这些情况下都应该用乐观技术。
标注 (黄色) -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 第 203 页
通常一件事情的发生不会只有一个原因,而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如果你考试没考好,下面几项都可能是你没考好的原因之一:试题的难度、你用于复习的时间、你的聪明程度、教师的公平程度、考试那天的身心状态等。悲重庆小闲观者每次都能找出最永久、最普遍、最人格化的原因。
标注 (粉色) -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 第 212 页
要不要使用乐观技术的原则是看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如果代价很小,那不妨乐观一点。 ★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转移注意力;第二种方法是去反驳它。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
标注 (黄色) -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 第 225 页
ABCDE模式同样适用于孩子,教孩子乐观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标注 (黄色) -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 第 228 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墙,都会有些事让自己感到沮丧、气馁。你在撞到这面墙后的行为可以决定你会成功还是失败。失败并不一定来自懒惰,但多数时候我们把不能越过这座墙归因为懒惰。失败也不是因为没有才能或没有想象力,它来自对某种重要技术的无知,而任何学校都不曾教过这种技术。
标注 (黄色) -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 第 229 页
对以下工作而言,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必需的。推销经纪人公共关系演艺娱乐业筹款、募捐创造性工作高竞争性工作高耗损性工作
标注 (黄色) -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 第 229 页
轻度悲观的人在以下领域中会表现良好。设计工程及安全工程技术和成本预估洽谈合约财务控制及会计法律
标注 (黄色) -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 第 230 页
企业管理统计技术报告的撰写质量控制人事管理
标注 (黄色) -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 第 247 页
除了极端悲观的人外,公司里有一些轻度悲观的人对企业的健康经营会有所贡献。 ★由于某些岗位需要轻度的悲观者,所以了解员工的乐观程度,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是极为重要的。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49 页
当今社会对自我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社会赋予个中央军委成员人的权利也是前所未有的:你可以改变自我,甚至改变自我思考的方式,因为这是一个强调个人控制(personal control)的时代。目前自我膨胀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个体的无助已经到了需要被治疗的地步。
标注 (黄色) 加里卡希尔-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0 页
现代的财富跟几百年前的富裕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个中世纪的王子,他很富有,但他的财富不能转变成购买力,他没办法卖他的领地去买马,就像他没有办法去卖他的爵位一样。但我们今天的财富是建立在五花八门的选择上,我们有了更多的食物、更多的衣服、更多的音乐会、更多的书、更多的知识,甚至有人说我们有了更多的可以去选择的爱。物质欲望的大幅提高,也带来了工作和爱情上的期待(或者说可接受的程度)。以往只要工作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我们就很满意了,但今天却不行。它必须要有点意义才行,同时还要有升迁的途径和空间,同事间要意气相投,还要有良好的退休制度,这样我们才能感到满意。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1 页
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他自己而活,那的确是一个很贫乏的生命。人类需要生活在意义和希望中。我们以往的生活充满了意义和希望,当我们遇到失败时,我们可以停下来,在这个意义和希望的精神堡垒中休养一下,重新去思考我是谁。我把这个叫做公共意识,它包括我们对国家、神祗和家庭的看法。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1 页
高离婚率、快速的人口流动以及低出生率是家庭瓦解的三大原因。由于离婚频繁,家庭不再是我们的避风港。高流动率严重动摇了家庭的凝聚力。最后,美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两个小孩,这样他们很可能没有兄弟姐妹,非常孤独。虽然父母投到孩子身上的注意力在短期内似乎对孩子非常有利(父母的注意的确使孩子的智商提高了0.5),但是长远来讲,它使孩子产生一个错觉,以为他自己的快乐与痛苦比什么都重要。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3 页
所以下面就是我的诊断:抑郁症的泛滥来自个人主义的兴起以及公共意识的消失。这表示我们有两个出路:第一就是改变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寻求新的平衡点;第二就是找出特大号自我的优势。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5 页
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也是一样。我认为抑郁症是来自对自己的过度关怀和对团体的不够关心。缺乏运动和胆固醇过高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同样,过度关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对团体没有认同感与奉献心也会造成我们的危机——抑郁、不健康、生活无意义。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5 页
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来降低自我的分量而增加团体的重要性呢?答案就是道德慢跑。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5 页
放弃一些享乐行为,例如一周下一次馆子,每个星期二的晚上租录影带来看,周末去打猎,下班回家打电子游戏,或是周末去逛街等。把这个时间(相当于一周有一个晚上)用于从事一件对团体、社区有利的活动,如帮助志愿者做晚饭给流浪者吃、帮助社区小学做公益宣传、拜访爱滋病患者、清扫街道、为你的母校募款等,把你下馆子、租录影带、逛街的钱和时间省下来去做这些公益活动。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7 页
我希望,我女儿娜拉这一代人会把抑郁症看成是我们思想的衍生物。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认为我们的思想是可以改变的。特大号自我最大的防御工事就是自我认为它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的,而这种想法、信心使得改变得以发生。
标注 (黄色)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第 259 页
戴尔商务本所以,乐观主义的好处并非无限量的,悲观主义在社会和我们个人生活中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当情境需要悲观时,我们必须有勇气去接受它。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乐观,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一个审时度势的乐观。
朱江
2020年6月18日星期四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1:3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407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