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星先生是民法界的大师,非常巧合的机会,我在上个便宜的虚拟主机月拜读了他的大作《怎样进行法律思维》,感悟颇深。全文共计27,000字,分为6部分,今天就谈谈第三部分,法律的逻辑性与法律思维。我会锰铁矿将重点地方用底色进行曼荼罗加注,并制作一些图表。
以下,Enjoy!
为什么需要法律逻辑
法律条文,多如星灿。一部法律,少则几百条,多则上千条法律条文,阅读起来犹如在吃一锅乱炖,总要有个编排顺序吧。这个编排顺序,以什么为标准?不是也不应该以所谓“重要性”为标准,只能以“逻辑性”为标准。当一个案件的事实查清以后,就要寻找所应适用的法中国红十字律规范,往往发现法律上与本案有关的不只是一个法中国专利信息网律规范,而是有好几个法律规范。
因此,法律逻辑好比指南针,遵循指南针的指向,掌握该工具,问题将迎刃而解。
法律逻辑的作用
掌握法律逻辑,好比掌握了驾驶战斗机的使用方法,如果采用错误的方法,价值几亿的战斗机将毁于一旦。同样,掌握了法律逻辑,可以降低错误适用法律规范的概率。因此,对于法院而言,有助于适用正确的法律规范;对于律师而言,有助于在一审、二审、再审案件中争取到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机会。
所以,法律逻辑的作用在于:正确的适用法律规范,避免战斗机的损毁。
法律逻辑的原则
法律逻辑的原则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当无法适用特别法时,向上寻找一般法。
下图,我花了一个圆圈,表示开始的起点,对应的是特别法。向上的箭头表示,copeland当无法适用特别法时,向上寻找一般法。因此凉席哪种好,我们得到了本文最重要的模型,接下来的模型将以这个模型进行展开。阅读该模型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自下而上。
延伸理解1:“特别法”与“一般法”,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梁慧星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相对于合同法买卖合同一章而言,拍卖法属于特别法,因为拍卖法只规定以拍卖方式订立买卖合同,合同法西部航空关于买卖合同的规定属于一般法,它适用于所有的买卖合同;相对于合同法总则的规定而言,合同法买卖合同一章只规定买卖合同,属于特别法,合同法总则适用于所有的合同,因日语学习资料此属于一般法;相对于民法通则而言,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又属于特别法,它只适用于法律行为中的合同,而民法通则的规定属于一般法,它适用于包括合同在内的一切(民事)法律行为。
延伸理解2:从下往上找法。
经过这样的分析之后,按照“特别法优先适用”的原则好看的印度电影,对于本案应当优先适用拍卖法的规定;如果拍卖法解决不了问题,就应该退回去适用合同法关于买卖合同的规定;如果适用合同法关于买卖合同的规定仍然解决不了问题,就再往后退适用合同法总则关于合同成立、生效的规定;如果适用合同法总则也不能解决本案,就只好适用民法通则关于法律行为成立、生效的规则。
下面举一个婚姻关系中的违约金条款的案例。
原被告双方结婚时订立了一个婚姻合同,并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婚后任何一方有第三者应支付给对方违约金25万元人民币。后来一方果然因婚外恋被另一方起诉到法院。显而易见,这个案件属于婚姻案件,应该适用婚姻法,但原告大护法票房要求执行婚姻合同的违约金条款,而婚姻法没有规定违约金。违约金制度规定在合建筑psd花样年华影评同法。虽然合同法规定了违约金,但合同法第2条第2款明文规定:结婚、离婚和遗赠扶养协议等不适用合同法。可见审理本案的法官遇到很大的难题,即缺乏据以裁判本案的特别法规范。
我们从法律的逻辑性入手,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合同和婚算量软件姻,一是财产法上的行为,一是身份法上的行为,都是“特殊性”。但两者均属于法律行为,法律行568b为是其“共性”。法律行为,与合同、婚姻,构成“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民法通则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则是“一般法”,合同法和婚姻法,均属于“特别法”。按照“特别法优先适用”的原则,特别法有规定的,优先适膨胀珍珠岩用特别法的规定,特别法没有规定的,则应当适用一般法的规定。因此,裁判本案应当按照“特别法优先适用”的原则,适用民法通则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则。
对原则的曲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出现一种曲解“特别法优先适用”原则的错误倾向,认为只能适用特精血不足别法,不能适用一百度云资源搜索般法。认为凡采用拍卖方式订立的买卖合同产大三阳的治疗生纠纷,就只能适用拍卖法,不能适用合同法,不能适用民法通则。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结果是导致拍卖业尤其艺术品拍卖中违法行为泛滥。以最近媒体报道的以美术学院学生的习作冒充艺术大师名作事件为例,根据“特别法优先适用”原则,拍卖法第61条关于“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应当优先适用,而不适用合同法第111、112条关于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但合同法第53条关于“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的规定,第54条关于“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撤销权的规定,第42条关于“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以及第6条诚实信用原则、第7条公序良俗原则等,仍有适用余地。
(完)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21:0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533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