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豆瓣)
《物种起源》是世界闻名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以无以数计的翔实资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遗传”、“变异”、“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整本书就是一个长的论据,它被用来论证整个进化论理论。决定这本书的风格的不仅是全书的大纲和思想的逻辑发展,而且还有更详尽的叙述方法。
◆作者简介(豆瓣)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医生家庭。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Beagle)”作历时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草根文化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Theoty of Natural Selection)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该书出版震动当时的学术界,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随后达尔文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 ,1868)》、《人类由来及性的选择(The Descent of Man ,1871)》和《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Animals and Man,1872)》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 复述和结论
◆读书心得:(朱江)
人类历史上的“自尊心”受过三次重创,第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告诉人类地球并非宇宙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并不是什么“造物主的杰作”;第三次来自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他论证了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本能和潜意识机制所激发,我们有时自己都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而这本书就是那第二记“耳光”!
这本书在当时产生震动,是因为其内容和结论;而今天我们看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是这位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论证一个惊天大发现的过程,这应该是史上最牛的一篇论文,他用了厚厚的一本书、大量的论据、严谨的论证方法,得出了改变一个学科甚至全人类认知的结论。
看这本书,其大量的篇幅若非专业人士,是很难看得懂得,你无法评判其论据的可靠性和价值,更无法在此基础上明白其推断的合理性,至于结论,早在中学课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本就已经学过,无非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然而就今天达瓦孜的科学发现而言,这本著作也并非无懈可击,其中的一些结论是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
有意思的是论证的过程,你可以感觉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絮絮叨叨的公开他颠覆所有人认知的大发现,运气好的是,他活在19世纪,要是早几百年,是肯定会被宗教作成烧烤的……
“进化论和神创论的官司一直打了上百年,直到21世纪,美国最后几个保守的州才明确规定中学教学中要讲授进化论,2014年,教皇方济各公开承认进化论和《圣经》并不矛盾,进化论才算是取得了决定性四平市公安局的胜利,这时离达尔文去世已经过去了130多年了。”
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科学并不代表真理,而是人类寻找真理的路上,目前共识最有效的办法”,达尔文与他的这本《物种起源》,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阐述,可想而知,他如果直接抛出一个结论,而不经过自己的论证,很快就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桶,而精彩之处在于,他用了学界共识的方法——“科学的方法”,经过严谨的论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才能得到举世瞩目的关注与成就。
这段时间,个人会涉及到一些汇报工作,也得到一些认可,如果说我比别人做得更多的地方,就是我在演讲台上拿出的PPT会比别人多出那么几页,这几页就是论据,你只有收集到比别人更多的资料和素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断,你的结论才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也才能看到他人严肃的为此点头。
◆摘录:(原书)
导言
标注 (黄色) - 位置 32
是在漫长地质时期的千百万世代间,通过“自然选择”的竞争淘汰效应的雕琢,并导致了适应性较差的种类的不断灭绝所致。
译序
标注 (黄色) - 位置 133
有些书是用来激励人生的,有些书是用来改变人类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改变了一个学科,而且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值得读了再读。它被誉为‘科学界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书’。”
标注 (黄色) - 位置 155
美国作家高普尼克( Adam Gopnik, 2009)的话:“我们阅读达尔文并非因为他所说的是当今的科学家们所相信的——很多不再是了。我们之所以还读他,是因为书中高雅的雄辩以及条分缕析的证据罗列,且以如此谦逊和娓娓道来的语调陈述,让人们看到了光明驱除黑暗、迷失林中却闯出一条正途的理智力量……”当
标注 (黄色) - 位置 197
先读最后一章《复述与结论》,把其当作摘要和导读,然后读第三章、第四章,了解达尔文的重要概念: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和生命之树。接下来再读第九至十三章,最后读第一、二、五至八章,这样打乱顺序之后,会更符合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
绪论
标注 (黄色) - 位置 436
通过我所擅长的最为审慎的研究以及冷静的判断,我毫无疑问地认为,大多数博物学家所持有的,也是我过去曾经持有过的观点(即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是错误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439
我深信:自然选择是变异的主要的途径,虽然并非是唯一的途径。
第一章 家养下的变异
标注 (黄色) - 位置 481
正如穆勒( Muller)所指出的,尽管幼体跟其双亲有着完全相同的生活条件,但同一果实生出的树苗以及同一窝里下出的幼仔,有时候相互间差异极大。这说明,相较于生殖、生长及遗传诸方面的法则,生活条件的直接效果是多么地无足轻重。
标注九一八事变图片 (黄色) - 位置 651
所有最近的经验再度显示,欲使任何野生动物在家养状态下自由繁殖,是极为困难的;然而,根据家鸽多源说,则必须假定至少有七或八个物种,在古代已被半开化的人类彻底驯养了,而且还能在笼养下大量繁殖。
标注 (黄色) - 位置 685
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我们所有家养的品种都是从岩鸽及其地理亚种传衍下来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769
明令规定,一定身材大小之下的马要予以消灭,此举堪比园艺家们拔除植物里的“劣种”。我曾在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里,发现有关选择原理的清楚记载。
标注 (黄色) - 位置 888
我深信,选择的累积作用是最具优势的“力量”,无论它是着意地和迅速地实施的,还是无心地和缓慢地(但更为有效地)实施的。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标注 (黄色) - 位置 939
因此,当决定一个类型究竟应该列为物种还是列为变种的时候,具有可靠识见以及丰富经验的博物学家们的意见,似乎是唯一可循的指南。
标注 (黄色) - 位置 1072
吴振宇变种与物种无法区分开来——除非,第一,通过发现具有中间环节性质的一些类型,而此类环节的出现并不影响它们所连接的那些类型的实际性状;又除非,第二,
标注 (黄色) - 位置 1073
两个类型之间具有一定量的差异,倘若差异很小,通常会被列为变种,尽管尚未发现中间环节的类型;但是,却无法确定多大的差异量才足以将这两个类型列为物种的阶元。
标注 (黄色) - 位置 1081
而且在自然界中,现在占优势的生物类型,由于留下了很多变异的和具有优势的后代,趋于变得更具优势。但是,通过其后将要解释的一些步骤,大属也趋于分裂为小属。所以,普天下的生物类型,便在类群之下复又分为隶属类群了。
第三章 生存斗争
标注 (黄色) - 位置 1106
正如其后我们将看到,“自然选择”是一种“蓄势待发、随时行动”的力量,它无比地优越于人类的微弱的努力,宛若“天工”之胜于“雕琢”。
标注 (黄色) - 位置 1153
我们对大型家养动物的熟悉,会引起我们的误解:我们看不到它们的厄运降身,忘记了它们之中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被宰杀以供食用:也忘记了在自然状态下同样多的个体会因种种原因而遭淘汰。
标注 (黄色) - 位置 1182
每一物种所能增加的极限,当然得靠食物的数量而定;但一个物种的个体的平均数目的决定,往往不在于食物的获得量,而在于它们被其他动物所掠食的情形。
标注 (黄色) - 位置 1309
我们完全相信,自然界的战争并非是连绵不断的,恐惧是感觉不到的,死亡通常是迅即的,而活力旺盛者、康健者和幸运者则得以生存并繁衍。
第四章 自然选择
标注 (黄色) - 位置 恒星英语网1325
这种保存有利的变异以及消灭有害的变异的现象,我称之为“自然选择”。
标注 (黄色) - 位置 1347
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断言:本土生物本来也会朝着具有优势的方面变更,以便更好地抵御这些入侵者。
标注 (黄色) - 位置 1360
在自然状态下,构造或体质上的一些最细微的差异,便可能会改变生存斗争的恰到好处的平衡,并因此而被保存了下来。人类的愿望和努力,是何等地瞬息即逝啊!其涉及的时间又是何等地短暂啊!因而,比之大自然在整个地质时代的累积产物,人工的产物是何等地贫乏啊!因此,大自然的产物远比人工的产物,应具“更为真实”的属性,更能无限地适应最为复杂的生活条件,并且明显地带有远为高超的技艺的印记,那么,对此我们还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或可说,自然选择每时每刻都在满世界地审视着哪怕是最轻微的每一个变异,清除坏的,保存并积累好的;随时随地,一旦有机会,便默默地、不为察觉地工作着,改进着每一种生物跟有机的与无机的生活条件之间的关系。我们看不出这些处于进展中的缓慢变化,直到时间之手标示出悠久年代的流逝。然而,我们对于久远的地质时代所知甚少,我们所能看到的,只不过是现在的生物类型不同于先前的类型而已。
标注 (黄色) - 位置 1383
物种间的很多细微的差异,以我们的无知来判断,似乎颇不重要,但我们不可忘记气候、食物等,大概会产生某种轻微的和直接的效果。然而,更有必要铭记的是,由于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生长相关的法则,如若生物结构的一部分通过变异而改变了,加之这些变化因对生物有利而通过自然选择得以累积,便会引起一些其他的变化,而后面这类舒曼梦幻曲变化又常常具有最为出乎意料的性质。
标注 (黄色) - 位置 1408
对于我所谓的“性选择”略表几句。这种选择,并不依赖于生存斗争,而是依赖于雄性之间为了占有雌性而进行的斗争,其结果并非是败者而亡,而是败者少留或不留后代。性选择因此不像自然选择那么严酷无情。一般而言,最强健的雄性,是那些最适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它们留下的后代也最多。
标注 (黄色) - 位置 1510
首先,我已搜集了大量的事实,表明动物和植物的不同变种间的杂交,或者同变种而不同品系的个体间的杂交,可以提高后代的强壮性和能育性;另一方面,近亲交配则降低其强壮性和能育性,这与饲养家们几近普遍的信念是相吻合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1512
自然界的一般法则(尽管我们对该法则的意义一无所知)是:没有一种生物能够自体受精繁殖而万世不竭黑暗之魂1的;而偶然地(或许间隔较长一段时间)与另一个体进行交配,则是必不可缺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1561
我至今未能找到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
标注 (黄色) - 位置 1575
那么,任何一个物种,倘若不能发生与其竞争者有着相应程度的变异和改进的话,它很快就将必死无疑。
标注 (黄色) - 位置 1594
杂交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使同一物种或同一变种的不同个体,在性状上保持着纯粹和一致。
标注 (黄色) - 位送礼品置 1651
我进而相信,自然选择这种极其缓慢和断断续续的作用,与地质学所揭示的这一世界上生物变化的速率和方式,竟不无二致。
标注 (黄色) - 位置 1689
我们可以设想,在早期,一个人需要快捷的马,而另一个人却需要强壮和块头大的马。早期的差异可能是极为细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饲养者连续选择较为快捷的马,而另一些饲养者却连续选择较为强壮的马,差异就会增大起来,以致达到形成两个亚品种的显著程度。
标注 (黄色) - 位置 1733
没有一个生理学家会怀疑,专门消化植物物质的胃,或专门消化肉类的胃,能够从这些物质中吸收最多的养料。
标注 (黄色) - 位置 1861
如果有益于任何生物的变异确实发生过,那么,具有这种性状的一些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定会有最好的机会保存自己;根据强劲的遗传原理,它们趋于产生具有同样性状的后代。为简洁起见,我把这一保存的原理称为“自然选择”;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标注 (黄色) - 位置 1938
无疑在我们的家养动物里,某些器官因为使用而得以增强及增大了,某些器官则因为不使用而减弱了;而且此类变化是遗传的。
标注 (黄日拍网色) - 位置 1946
我们可以想象,鸵鸟祖先的习性原本与野雁相像,但因其身体的大小和重量,被世世代代的自然选择所增加,它就越来越多地使用腿,而越来越少地使用其翅膀,终至不能飞翔了。
标注 (黄色) - 位置 2039
我认为我们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即习性或者器官使用与不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体质和各种器官构造的变异,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但器官使用与不使用的一些效果,大多往往与内在差异的自然选择结合起来了,而且有时还会为后者所主宰。
标注 (黄色) - 位置 2104
因此,诚如我所相信的,身体的每一部分,一旦成为多余,久而久之,自然选择总会成功地使其削弱并简化,并且完全不需要相应地使某些其他的部分甚为发达。反之,自然选择可能完全成功地使任何一个器官甚为发达,而无需以某一邻近部分的退化来作为必要的补偿。正如
标注 (黄色) - 位置 2120
任一物种的异常发达的部分,比之亲缘关系相近物种的同一部分,趋于高度变异。——
标注 (黄色) - 位置 2349
无论后代和亲代之间的每一细微差异的原因何在(每一差异必有原因),正是这些差异(当其对生物个体有利时)通过自然选择的逐渐的累积,引起了构造上的所有较为重要的变异,借此,地球表面上的无数生物方能彼此竞争,而最适者得以生存。
第六章 理论的诸项难点
标注 (黄色) - 位置 2359
这些难点和异议,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倘若物种是通过其他物种的极细微的变化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为何我们未曾见到应随处可见的、不计其数的过渡类型呢?为何物种诚如我们所见到的那样泾渭分明,而整个自然界并非是混沌不清的呢?
标注 (黄色) - 位置 2361
第二,一种动物宋永佳,譬如说具有像蝙蝠那样的构造和习性,它有可能是从某种习性和构造与之完全不同的动物变化而成的吗?我们能否相信,自然选择一方面可以产生出无关紧要的器官,如长颈鹿用作驱赶蚊蝇的尾巴,另一方面,又可以产生出像眼睛那样的奇妙器官,对其无与伦比的完美,我们至今尚未完全了解?
标注 (黄色) - 位置 2364
第三,本能的获得和改变是否能通过自然选择而实现?引导蜜蜂营造蜂房的本能,实际上出现在博大精深的数学家们的发现之前,对此类奇妙的本能,我们将作何解说呢?
标注 (黄色) - 位置 2366
第四,物种之间杂交的不育性及其后代的不育性,而变种之间杂交时,其能育性则不受损害,对此,我们又能作何解说呢?
标注 (黄色) - 位置 2453
无数的中间变种确定未来10大暴利行业无疑地曾经存在过,它们把同群的所有物种最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但是诚如业已屡屡陈述过的,正是自然选择这一过程,往往趋于消灭亲本类型以及中间环节。结果,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便只能见诸化石遗骸之中了,而这些化石是保存在极不完整并且充满间断的地质记录里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2543
若假定眼睛能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我坦承这似乎是极为荒谬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2594
鱼鳔这个例子是个好例子,因为它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即原本为了一种目的(即漂浮)所构建的器官,可以转变为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的器官(即呼吸)。
标注 (黄色) - 位置 2653
现今无关紧要的器官,在某些情形里,或许对其早期的祖先却是极为重要的,这些器官在先前的一个时期,业已缓慢地完善化之后,以近乎相同的状态传递下来,尽管现在的用处已经很小了;进而,它们在构造上的任何实际上的有害偏差,总是会受到自然选择的抑制。
标注 (黄色) - 位置 2711
倘若能够证明任何一个物种的构造的任何一部分,专门是为另一个物种的利益而形成的,那么我的理论同志们辛苦了即被颠覆,盖因这一构造绝不会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产生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2776
一般公认,所有的生物都是依照两大法则而形成的,即“型体统一”法则和“生存条件”法则。
第七章 本能
标注 (黄色) - 位置 2788
尤其是像蜜蜂营造蜂房这种奇妙的本能,大概很多读者业已想到过,它作为一个难点,足以推翻我的整个理论。
标注 (黄色) - 位置 2808
如若莫扎特不是在三岁时经过极少的练习就能弹奏钢琴,而是压根儿不曾练习便能弹奏一曲的话,那么,委实可以说他的弹奏,是出于本能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2836
尽管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任何动物,纯粹是为了另一个物种的利益而进行一项活动,然而,每一物种却试图利用其他物种的本能,正如每一物种皆会从其他物种的较弱的身体构造上去占便宜一样。
标注 (黄色) - 位置 2903
我只选择了三例,即导致杜鹃在其他鸟的巢里下蛋的本能,某些蚂蚁蓄养奴隶的本能,以及蜜蜂营造蜂房的本能:博物学家们已把后两种本能,普遍地而且恰当地列为所有已知本能中最为奇异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3123
毫无疑问,有不少很难解释的本能,可以用来反对自然选择的理论:有些情形,譬如我们无法知道一种本能怎么可能竟得以起源;有些情形,譬如我们不知道它的一些中间过渡阶段的存在;有些情形,譬如本能看似如此地无关紧要,几乎不可能是由于自然选择对其发生了作用;有些情形,譬如有些本能在自然阶梯上相距甚远的动物里,竟几乎一模一样,以至于我们不能用共同祖先的遗传来说明它们的相似性,因此只好相信这些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独立获得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3163
倘若我不承认如此奇妙而确凿的事实可以顷刻颠覆我的理论的话,人们会确乎认为,我对自然选择的原理是过于自负和自信了。在
第八章 杂种现象
标注 (黄色) - 位置 3232
由于杂种的不育性不可能对其有任何益处,因此不会是通过各种不同程度的、有利的不育性的连续的保存而获得的,故对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一情形是尤为重要的。然而,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
标注 (黄色) - 位置 3652
所以,介于所有现生物种和灭绝物种之间的中间环节与过渡环节的数目,肯定是难以胜计的。然而如若自然选择的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些无数的中间环节必曾在这个地球上生存过。
第十章 论生物在地史上的演替
标注 (黄色) - 位置 4086有世界末日吗
自然选择理论是基于下述信念,即每一个新变种(最终是每一个新种)的产生和保持,是由于它比其竞争者占有着某种优势;故较为劣势的类型的灭绝,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标注 (黄色) - 位置 4442
诚如前一章里所述,我不相信有什么必然的发展法则。盖因每一个物种的变异性,皆为独立的属性,而且变异性只有在复杂的生存斗争中对每一个个体有利时,方能为自然选择所利用,故不同物种的变异程度,在量上也是不均等的。
第十三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发育不全的器官
标注 (黄色) - 位置 5607
退化的、萎缩的或不发育的器官。——处于这种奇异状态中的器官或部分,带有无用的印记,在整个自然界中极为常见。譬如,退化的乳头在哺乳动物的雄性个体中非常普遍;我认为鸟类的小翼羽可以很有把握地看成是呈退化状态的趾;在很多蛇类中,肺的一叶是退化的;在其他的蛇里,存在着骨盆与后肢的残迹。有些退化器官的例子是极为奇怪的;譬如,鲸的胎儿生有牙齿,而当它们成长后连一颗牙齿都没有;未出生的小牛的上颌生有牙齿,但从不穿出牙龈之外。有可靠的说法称,在某些鸟类胚胎的喙上发现有牙齿的残迹。翅膀的形成是用于飞翔的,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了;但我们见到有多少昆虫,其翅膀缩小到根本不能飞翔,常常位于鞘翅之下,牢牢地接合在一起啊!
标注 (黄色) - 位置 5645
当人的手指被截断时,不完全的指甲有时会出现于残指上:若是我相信这些指甲的残余的出现,不是由于一些未知的生长法则,而是为了排除角质物质,那我就得相信海牛鳍上的退化指甲也是为此同样的目的而形成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5691
依我之见,是如此清晰地表明,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数的物种、属与科的生物,前峰雪莲在它们各自的纲或类群的范围之内,皆从共同祖先传衍而来,而且皆在生物的世系传衍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因此,即令没有其他的事实或论证的支持,我也应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一观点。
第十四章 复述与结论
标注 (黄色) - 位置 5709
必须承认,在自然选择理论上,委实存在着一些特别困难的事例;其中最奇妙者之一,便是同一蚁群中存在着两到三种工蚁(或不育雌蚁)的明确等级;但是,我业已试图表明这些难点是如何能得以克服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5736
根据自然选择理论,一定有无数的中间类型曾经存在过,这些中间类型以微细地像现今变种般的一些逐级过渡,把每一类群中的所有物种都连结在了一起,那么,我们可以问: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看不到这些连结类型呢?为什么所有的生物并没有混杂在一起,而呈现出解不开的混乱状态呢?有关现生的类型,我们应该记住我们无权去指望(除稀有情形之外)在它们之间发现直接连结的环节,但仅能在每一现生类型与某一灭绝了的、被排挤掉的类型之间发现这种环节。
标注 (黄色) - 位置 5774
多年来我曾感到这些难点是如此之严重,以至于不会去怀疑其分量。然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较为重要的一些异议,则与我们坦承对其无知的一些问题有关;而且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无知呢。
标注 (黄色) - 位置 5984
我相信,动物至多是从四种或五种祖先传衍下来的,植物是从同等数目或更少数目的祖先传衍下来的。
标注 (黄色) - 位置 6022
地质学这门杰出的科学,由于地质记录的极端不完整而黯然失色。埋藏着生物遗骸的地壳,不应被视为是一座藏品泉州职业技术学院丰富的博物馆,而是收藏了胡乱采自支离破碎的时段的一些藏品而已。
标注 (黄色) - 位置 6036
放眼遥远的未来,我看到了涵括更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的广阔天地。心理学将会建立在新的旅游帐篷基础上,即每一智力与智能,都必然是由逐级过渡而获得的。人类的起源及其历史,也将从中得到启迪。
标注 (黄色) - 位置 6046
我们可以确信,普通的世代演替从未有过哪怕是一次的中断,而且也从未有过曾使整个世界夷为不毛之地的任何灾变。因此,我们可以稍有信心地去展望一个同样不可思议般久长的、安全的未来。由于自然选择纯粹以每一生灵的利益为其作用的基点与宗旨,故所有身体与精神的天赐之资,均趋于走向完善。
标注 (黄色) - 位置 6049
凝视纷繁的河岸,覆盖着形形色色茂盛的植物,灌木枝头鸟儿鸣啭,各种昆虫飞来飞去,蠕虫爬过商务皮包湿润的土地;复又沉思:这些精心营造的类型,彼此之间是多么地不同,而又以如此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却全都出自作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法则,这真是饶有趣味。这些法则,采其最广泛之意义,便是伴随着“生殖”的“生长”;几乎为生殖所隐含的“遗传”;由于外部生活条件的间接与直接的作用以及器官使用与不使用所引起的“变异”:“生殖率”如此之高而引起的“生存斗争”,并从而导致了“自然选择”,造成了“性状分异”并致使改进较少的类型“灭绝”。
标注 (黄色) - 位置 6054
因此,经过自然界的战争,经过饥荒与死亡,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最为崇高的产物,即各种高等动物,便接踵而来了。生命及其蕴含之力能,最初注入到寥寥几个或单个类型之中;当这一行星按照固定的引力法则循环运行之时,无数最美丽与最奇异的类型,即伤心小号曲是从如此简单的开端演化而来,并依然在演化之中;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宏。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23:2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54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