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歌
打起锣鼓唱起来
打起锣鼓唱起来
唱得春风杨柳摆
杨柳年年换新叶
小大姐月月换新鞋
踩车的哥哥无得换
中拐换到边拐来
带锣的哥哥无得换
穿双脚靸子上车来
放牛的哥哥无得换
脱下草鞋换蒲鞋
栽秋田里无得换
上趟换到下趟来
冷了龙车水不来
要我唱唱我就来
莫把锣鼓冷了台
冷了锣鼓犹自可
冷了龙车水不来
叫我唱唱我不难
叫我唱唱我不难
比不上描龙绣牡丹
牡丹绣在门帘上
看花容易绣花难
叫我唱唱我不难
只要我嘴动舌头环
只要我舌头打个滚
只要我喉咙转个弯
都是拿龙捉虎人
搁下锣鼓停一停
诸位先生你是听
主家请的车水汉
都是拿龙捉虎人
老的不过三十岁
少的不过二十春
每人多用四两力
龙车踩得虎翻身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锣鼓好打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粑粑好吃磨难挨
秧要推耙草要薅
锣要打来鼓要敲
秧要推耙草要薅
草不来薅生稗子
耙不推来生肮毛
哪个好佬站出来
高高山上一棵槐
树头上面挂招牌
招牌写上几个字
哪个好佬站出来
不会唱歌瞎嗨嗨
把你比根大芦柴
节节巴巴肚内空
回家还要学学乖
锣要打来鼓要敲
锣要打来鼓要敲
田要上水菜要浇
儿子还要娘来管
豆要间苗草要薅
铜锣不打要生锈
皮鼓不敲要走硝
苗壮叶肥人喜爱
儿不成器娘心焦
早上日出东方
早上日出东方 耳听锣鼓咚锵
大家来到车旁 踩水沃田栽秧
忙把锣鼓挂起 伏在金龙棒上
临到顽童开声 浑身汗水直淌
金锣打得当当 今日沃田栽秧
众位先生在上 听我顽童来讲
只见垡头多多 不见大水滂滂
马上又到吃饭 众位脚下帮忙
锣鼓声声催催 起恩格斯简介早三更踩水
身上褂子脱去 裤子卷到大腿
根根毛孔出汗 踩得人困马痿
你看苦是不苦 周正血汗工钱
农夫四季忙
春来农夫要早忙 收拾布种做田庄
车水农具早油好 犁耙锹锄办停当
多绞绳索忙时用 碾米磨面备足粮
一年四季春为首 早耕田地不抛荒
夏来农夫晓夜忙 又割麦来又栽秧
男子耕田又耙地 女子田中插黄秧
下肥做埂多辛苦 推耙薅草苦难当
老人厨房烧茶饭 汗水淌淌湿衣裳
秋来农夫昼夜忙 日间割稻夜打场
翻了草来又晾稻 掼把开场两头忙
稻未割完忙秋耕 耕田耙地又挖墒
稻要收割麦要种 日夜奔波实在忙
冬来农夫忙停当 草上堆来粮进仓
一年四季多辛苦 寒冬歇息理应当
心想来年收成好 又把冬闲变冬忙
撑船打篙罱河泥 积造肥料垩田庄
十二月长工
正月里来正月中 腰里无钱手又空
四处八面都要债 逼得无路做长工
二月里来二月中 扁担钩子与长工
老板娘子煮早饭 缸里无水骂长工
三月里来三月中 挑担坏稻与长工
老板娘子来拨臼 糠多米少骂长工
四月里来四月中 栽秧田里闹轰轰
老板娘子领上趟 上趟无秧骂长工
五月里来五月中 割麦田里暖溶溶
八个人来齐下趟 割得大把压长工
六月里来六月中 薅草田里起大风
上圩薅到下圩田 薅错草田骂长工
七月里来七月中 买部脚车与长工
水田踩车下大雨 田里水大骂长工
八月里来八月中 一副石磨与长工
筛下细面老板吃 筛子上面给长工
九月里来九月中 抬坛烧酒与长工
好酒全是老板喝 坛底刮刮与长工
十月里来十月中 买来猪羊与长工
猪肉羊肉老板食 骨头剔剔与长工
冬月里来冬月中 淘米洗菜是长工
手上冷来难取暖 脚底冷来火难烘
腊月里来腊月中 我跟老板要算工
七折八扣算不齐 苦了一年两手空
(二)时政歌
二五减租
穿不暖 吃不饱 究竞为的哪一条
一亩租子十二斗 石半一亩也要包
犁到脊 水到腰 带了晚 起了早
田土一年拉几交 庄稼字幕下载网站一半收不到
想起我们实可怜 种的地主几亩田
他们时常吃鱼肉 我们茶饭不周全
共产党 到眼前 二五减租办得严
我们佃户要发言 政府保障我的权
当兵要当新四军
谁说好铁不打钉 谁说好汉不当兵
吃菜要吃白菜心 当兵要当新四军
天下穷人是一家
天下穷人是一家 不分什么你我他
我们吃尽人间苦 养肥富人一大家
要打他就打 要骂他就骂
哪有我们穷人说的话
如今毛主席当了家 穷人翻身胆量大
团结在他的领导下 地主恶霸都打垮
天上有颗扫帚星
天上有颗扫帚星 地上有个韩德勤
不打鬼子害百姓 枪杆子专打新四军
他是人民的对头星
送夫参军
锣鼓打得闹盈盈 我送丈夫去当兵
当兵要当新四军 打败鬼子为人民
锣鼓打得响昌昌 我送哥哥上前方
你上前方打鬼子 家中事不要挂心上
太阳一落
太阳一落 愁帽子一耷
狗子一咬 庄上人直跑
枪声一响 墒沟里一仰
公鸡一喊 快活一直到晚
大锅饭
太阳落山不落山 会计下来记名单
不管工效大与小 每人平均八分三
干部奶奶不上工
太阳出来红通通 干部奶奶不上工
煮起粥来干松松 烧起饭来裂大缝
夹起疙瘩吃不动 整天都在巷头充
不正之风
坚持原则 一样不得
请请送送 万事好弄
吹牛拍马爬得快 老老实实招人怪
看风使舵中间派 糊糊塌塌混世派
谁也不见怪
我愿嫁个劳动汉
小小伞来节巴多 打伞小郎看秧棵
抬头看见张大姐 两手不住插秧棵
小郎一见笑呵呵 我娶大姐做老婆
冬天不要你挑水 夏天不要你烧锅
把你接到高楼住 穿好吃好不做活
大姐开口把话说 打伞小郎你听着
不能挑水是懒汉 不能烧锅懒老婆
我愿嫁个劳动汉 不住高楼好干活
荷花爱藕藕爱莲
我跟姐家隔个塘 一塘荷叶乌盎盎
荷花爱藕藕爱莲 哥哥爱姐姐爱郎
万山姐姐要金簪
结识姐姐在万山 万山姐姐要金簪
头个金簪又嫌短 二个金簪又嫌弯
别嫌短来别嫌弯 小郎不是沈万山
如若俩人恩爱断
一对喜鹊站树梢 哥姐俩人恩爱高
如若俩人恩爱断 姐长胡子哥驼腰
好姐姐 除非世上大灭朝
一对喜鹊落树根 哥姐俩人恩爱深
如若俩人恩爱断 鳌鱼眨眼地翻身
好姐姐 除非世上没得人
句句唱的姐跟郎
五句半子不多长 句句唱的姐跟郎
姐姐好比屋上草 情哥好比一交霜
好姐姐 交交落在姐身上
五句半子不多长 句句唱的姐跟郎
情哥好比石磙子 姐姐好比一面场
好姐姐 磙磙落在姐身上
莫听旁人嚼舌根
可恨可恨真可恨 可恨情哥嘴不稳
三朋四友议论我 外头说起一条声
好哥哥 人人有脸树有根
何曾何曾真何曾 何曾外边告诉人
旁边邻居看不得 撮弄我们两离分
好姐姐 莫听旁人嚼舌根
栀子花开芯儿黄
栀子花开芯儿黄 情妹情义我不忘
若是忘了情和义 行船走马落长江
好姐姐 浪打尸首不还乡
栀子花开芯儿黄 情哥情义我不忘
若是忘了情和义 十月怀胎在身上
好哥哥 横生倒养见阎王
(三)秧田情歌
1
打起锣鼓唱起来 唱得春风杨柳摆
杨柳花开等露水 小大姐花开等郎来
2
早上要唱早上来 晚上要唱姐脱鞋
饭前午后随人唱 吃过晚茶唱裙钗
3
秧歌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裁
两边栽起樱桃树 中间留路等郎来
4
太阳出来照九州 哪个哥姐不风流
若是哥姐不风流 运河长江单位净值水倒流
5
河里无水空搭桥 田里无水晒青苗
姐姐无郎空打扮 情哥无姐冷到腰
6
清早起来雾奇幻冒险电影茫茫 鹭鸶飞到荷花塘
蚂蝗缠住金刚组鹭鸶腿 情妹缠住她的郎
7
南瓜叶子青又青 两片叶子共个心
妹对哥哥真有意 哥对妹妹实有情
8
栀子花开心儿黄 姐姐掐枝戴头上
情哥莫在上风走 在姐下风闻花香
9
栀子花儿嫩如油 摘来揣在怀里头
叫声情哥慢着走 花儿嫩了不经揉
10
隔田打鼓隔田栽 隔田秧把撩过来
隔田有个好姐姐 何不并成一趟栽
11
想姐想得渴焦焦 四两灯草不能挑
只要姐姐允了口 石磙挑动两三条
12
日头平南又斜西 姐打黄狗喂公鸡
黄昏郎来狗不咬 五更郎走有鸡啼
13
哥在牛背把笛吹 妹在河边听入迷
捶衣误捶手指上 河水飘走妹花衣
14
妹是好花在后园 哥是嫩藕在塘边
若得好花排藕种 花更香来藕更甜
15
送妹送到鸳鸯河 双手捧水给妹喝
妹一口来哥一口 口口说妹莫丢哥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16
月马头琴亮出来亮光光 芹菜韭菜栽两行
郎吃芹菜勤想姐 姐吃韭菜久想郎
17
结识姐姐在东庄 鞋子跑破几十双
垡头田里跑成路 窗户底下站成塘
18
五句半子最好听 有人要我唱调情
我说调情不能唱 怕是姐姐要多心
要是多心莫来听
19
哥和姐姐一路来 旁人讲得嘴儿歪
旁人要讲随他讲 哥装聋子姐装呆
姜太公稳坐钓鱼台
20
恋上哥哥在河东 姐姐头痛伤了风
东庄先生看不好 西庄郎中也不中
情哥一看病就松
21
哥和姐家门对门 哥帮姐姐贴门神
关起门来脸对脸 开开门来人望人
有情人望有情人
22
哥与姐姐情意深 好比鱼水不能分
花无蜂爬不结果 蜡烛无心怎点灯
钢针连线线连针
23
五句半子唱得长 哥哥想姐莫要慌
一锹不能挖口井 一担不能挑个塘
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五句半子不多长 哥哥想姐心着慌
一锹偏要挖口井 一担偏要挑个塘
汉光武七岁走南阳
24
栀子花儿靠墙栽 墙里栽花墙外开
黄昏戍时花打朵 半夜子时花正开
花正开时郎不来
栀子花儿靠墙栽 春风吹得花枝摆
东庄哥哥盼花放 西庄哥哥望花开
人多花少派不来
25
我和姐家隔芦笆 芦笆里栽的栀子花
晚上看姐来浇水 早上见姐头戴花
半天不见就想她
我和姐家隔芦笆 姐姐爱我我爱她
姐姐爱我能种田 我爱姐姐会当家
不如两家并一家
26
哥和姐家隔条沟 清清河水向东流
姐姐朝朝来淘米 哥哥天天来饮牛
有心相爱难开口
哥和姐家隔条沟 清清河水不断流
丢块砖头试深浅 唱支情歌把情勾
姐姐听了笑点头
(四)生活歌
儿多受罪
儿多受罪 吃饭排队
说话开会 睡觉卡被
和字歌
天地相和万物生 两国相和永不争
夫妻相和生孝子 弟兄相和土变金
姑嫂相和常来往 妯娌相和永不分
朋友相和双方好 邻居相和贵为金
都是家前屋后人
停锣住鼓我开声 先生问我哪里人
还是高邮搭邵伯 还是兴化搭盐城
还是天长六合县 还是淮安二府人
一不是高邮搭邵伯 二不是兴化搭盐城
三不是天长六合县 四不是淮安二府人
小顽童土生高邮地 高郎东乡自家门
瓠子牵藤不多远 都是家前屋后人
劝夫莫赌钱
姐在房中气嘟嘟 怀抱娃娃劝丈夫
昨晚你赌钱输八百 今日你又输一千五
人家看牌场场赢 你是看牌回回输
住的是头顶茅草屋 水缸马桶靠住锅
睡觉既无被子盖 底下又无席子铺
下次莫把银钱赌 冲壶热茶看看书
下次你再把银钱赌 我就削发做尼姑
听唱良言劝劝君
听唱良言劝劝君 莫要赌钱要守本分
平时总说交情好 赌起钱来不认人
男子贪赌损家业 女子贪赌坏名声
赢得钱来胡乱花 浪吃浪用不伤神
输去钱来想捞本 矮子爬河格外深
堂前父母不欢喜 妻子房中乱骂人
赌钱不理正经事 失误庄稼少收成
渔樵耕读
又到春天来 老渔翁坐钓台
桃红柳绿百花齐放开
张果老倒骑毛驴上天台
紫燕绕花梁 张生跳粉墙
莺莺小姐打扮去降香
小红娘怀抱琵琶将曲唱
又到夏季天 樵夫扁担肩
荷花开放才算六月天
汉钟离手拿鹅年轻人长白头发毛扇
鹭鸶叫三遍 昭君去和番
怀抱琵琶骑在马上弹
毛延寿挥鞭打马下西关
又到秋季天 农户种庄田
桂花开放才算八月天
铁拐李他是一位瘸大仙
鸿雁往南飞 杭州出神仙
祝英台读书就将文章念
梁山伯未曾识破小脚金莲
又到冬季天 读书人坐窗前
梅花开放才算腊月天
曹国舅人老怕冷又怕寒
寒风冷凄凄 孟姜女送寒衣
哭倒长城千万里
万杞良不知流落在哪里
(五)儿歌
拉磨牵磨
拉磨牵磨 牵到外婆家
外婆不在家 吃番瓜
番瓜没有烂 买只雁
雁不飞 买个大乌龟
乌龟不会爬 买个大虾蚂
虾蚂不会走 买条大黄狗
小爬爬
小爬爬 两头翘 奶奶叫我捉疙蚤
疙蚤蹦 我也蹦 奶奶说我太无用
无毛鸡单问你用心不用心
一抹金 二抹银 三抹吃锅巴
四抹打手心 打你个赖学精
单问你用心不用心
板凳歪歪
板凳歪歪 菊花开开
先开箱 后开柜
大红鞋子十八对
新娘子 起来吧
婆家送花来了 什么花 海棠花
海棠花 我不要
只要胭脂粉搽搽
搽不了 垭灯草
灯草快 割韭菜
韭菜长 割两行
韭菜短 炒三碗
公一碗 婆一碗
我和姑子小叔子合一碗
说谎歌
说谎歌 说起谎来实在多
娘十三 爷十四 哥哥十五我十六
记得外公娶外婆 我在前头敲大锣
百索子撂上屋
六月六 百索子撂上屋
喜鹊衔了做瓦屋 瓦屋漏 点蚕豆
蚕豆开花结角子 你家妈妈养个活雀子
活雀子不会飞 你家妈妈养个大乌龟
乌龟不会爬 你家妈妈养个胖娃娃
娃娃不会走 你家妈妈养个大肥狗
肥狗不看家 你家妈妈养个大番瓜
番瓜不留种 你家妈妈养个大粪桶
粪桶不盛油 你家妈妈养个大牯牛
牯牛不拉田 你家妈妈养个大铜钱
铜钱不得眼 你家妈妈养个孩子没屁眼
问天
三岁孩童实可怜
一雷打死在桥前
人人都说前世过
难道前世不曾有过天
山上青松山下花
山上青松山下花 花笑青松不如她
有朝一日寒霜降 只见青松不见花
陈小宝不如送子入学堂
家有黄金用斗量 不如送子入学堂
黄金有价书无价 书比黄金价更强
谦恭诗
要我唱来我就来 蛤蟆跳上斗宝台
莒蒲怎比灵芝草 黄花怎比桂花开
凉亭怎比龙凤阁 糙石怎比白玉阶
我今怎跟先生比 好似鸟靴比草鞋
先生好比一棵松 见了多少雨和风
顽童好比青竹竿 大风一刮赛如弓
要问竹竿何处用 劈开篾丝做灯笼
纸糊灯笼千个眼 外边好看里边空
酒气财色
酒是迷魂毒药 色是剐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 气是惹祸根苗
看来四字无用 劝君莫学为好
无酒不成礼义 无色路广人稀
无财不成世界 无气反被人欺
看来四字可用 望人量体裁衣
看书
少看《三国》无朝气
老看《水浒》生火气
君若看过《西游记》
到老不成器
浅谈民间歌谣
民歌种类繁多,因分类标准不一,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大致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五类。又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又有儿歌一类。 劳动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踩车锣鼓唱、抬夯号子等。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仪礼歌 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大致有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诀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吟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之类。仪式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如祭灶王爷求福、祭龙王爷求雨所唱的歌。习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如撒帐歌、哭嫁歌、盖房歌、敬酒歌等。这是仪礼歌中数量居多、迷信色彩较少、文学价值较高的部分。 时政歌 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中国古代的时政歌谣,不少以童谣形式出现,其书面记录,较多见于各朝史书的《五行志》中。 时政歌谣大致可分三类: 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这类作品数量最多; ②赞扬廉洁、爱国官吏的歌谣; ③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这类歌谣,体现农民的觉醒最充分,政治色彩最浓。 生活歌 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关于农民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揭露地主残酷剥削和贪婪吝啬的本质。流传相当普遍的《十二月长工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长工与地主的尖锐矛盾。妇女生活歌,大部分出自民间妇女之口。女性从一出生即受歧视的童年,到像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出嫁;从备受虐待摧残的小媳妇生涯,到熬成婆后仍无幸福可言的毕生悲惨遭遇,在妇女生活歌中都有所反映。在大量的苦情歌中,又常蕴含着对美满生活的憧憬。在资本主义兴起后的近代歌谣中,常迸发出反抗的时代强音。 情歌 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如《丝线牵桥妹敢过》、《金银不是如意郎》。 ②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画在眼睛上》、《和来捏作一个人》。 ③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如《情愿挨打不丢郎》、《出了衙门手牵手》。 ④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乱了心》。 ⑤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儿歌 中国“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具有时政歌谣性质的所谓“童谣”,一般非真正的儿歌。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史德元)
踩车锣鼓唱
“叫我唱来我就来,莫把锣鼓冷了台;冷了锣鼓犹之可,停了龙车水不来……”踩车锣鼓唱又称之为“锣鼓车”、“踩车号子”。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因灌溉条件差,农村田间地头为灌溉除了有“风车”车水外,再就是踩水了,又叫“踩车”,伴随着踩车的锣鼓唱,唱起来能提精气神,脚下踩车更有劲,听起来婉约悠扬、娓娓动听。
提起踩车和唱锣鼓车,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已逝的老父亲。他有一个好身材,人高马大,腰圆臂粗,是典型的庄稼汉子;他有一个好身体,一生吃得苦,祖传磨豆腐,挑大型、罱河泥、拉犁、剐草,苦活重活样样都能干;他还有一副好噪子,踩车唱锣鼓车是他的拿手好戏,南高田唱到北高田,方圆数十里有名气,我在孩提时代,白天常随父亲在田头看踩车,晚上常听父亲哼唱的锣鼓车调进入梦乡,踩车锣鼓唱伴随着我度过了童年幸福和快乐的时光。因此缘故,我不仅熟知踩车,体验过踩车,而且还记录和整理了不少父亲传唱的踩车锣鼓唱。后来,有不少唱段被《珠湖的传说》、《高邮民歌》选登,在我编著的《里下河情歌》里也有记载。
踩车,它的工具叫“水车”。水车,由车陈美娥笼、车轴、踏枕、担车棒、吊车把子等部件组成。一部水车可容四至八个人踩,根据河水或塘水的满浅,踩车人数的多少,在吊车把子上调节进水量的大小。河水或塘水满,踩水人多,则进水量就大一点。踩车是个重活、力气活,穿着木屐,脚踏车拐,踩车分两班制,又叫“跑筹子”,轮换休息。计算轮换时间是用两只线梭子,绕完一只即为一班时间,这种工具也叫“线槌子”。
锣鼓车唱,就是踩车时,边敲锣鼓,边唱小调,以提神鼓劲。“锣鼓车”,在车轴的一端,挂一面铜锣,一只小鼓,一人敲锣,一人打鼓,锣鼓声与踩水的脚步合拍,稍不留神就会“吊田鸡”。踩车锣鼓有“三二四、滚六槌、小寡妇跺脚、乌鸦浪翅”等敲法。所谓“踩车号子”,就是一边踩车一边唱,敲一阵锣鼓,唱几句小调。曲牌主要有《五句半》、《七字段》、《串十字》等,内容多为历史故事,也有打情骂俏的,还有谦恭诗,如“要我唱唱我就来,笔杆蘸水上砚台;笔杆能蘸三滴水,拿啥文章对秀才……”
大多数锣鼓唱是口口相传的、现编现唱的,具有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更富草根、原生态的特色。踩车锣鼓唱,是父辈们辛劳汗水和聪明智慧的结晶。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的变化,机械化的普及,现在农田灌溉,用机电抽水,或开闸放水,机械作业,代替了人工操作。想起过去踩车和锣鼓车唱,不由得对已逝的老父亲及祖辈们更为敬仰、怀念,同时对原生态的踩车锣鼓唱别有一番情愫和遐思……
(史德元)
自动换ip
五月秧歌
农村农历的五月,是农家忙碌的季节。此时,端午粽香,栀子花开,随着布谷“咕、咕”唱,知了“叽、叽”叫,秧田里传出的秧歌,便此起彼伏,娓娓动听。现在农村一般不靠人工栽插秧苗了,所代替的是机插秧、水直播、早育秧,过去 “面朝黄土背朝天,烂手烂脚过夏天”的人工栽秧历史,已基本一去不复返。但那婉约动听的秧歌,一直在脑海中浮现,在记忆中回荡,有时哼唱几句,顿觉心旷神怡,愉悦惬意。
提起唱栽秧歌,我有着深厚的情结,缘由三个姐姐不仅是栽秧的能手,更是唱秧歌的能人。大姐巧女、二姐顺女、三姐兰女唱栽秧歌都是她们的拿手好戏,特别是大姐巧女,嗓音高亢圆润,唱词诙谐动听。记得有一年初夏,公社到我所在的董潭七队开栽秧现场会,大姐不用在秧田下趟,她站在田埂上、坐在大圩边领唱栽秧歌,也拿头等妇女劳力的工分。直到如今,大姐虽年过花甲,但唱起原生态的秧歌来,嗓音仍然还是那么悦耳动听。
跟大姐聊起秧歌,她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仿佛又回到了一边栽秧一边唱秧歌的那年那月,又想起了曾经的岁月和场景……秧田里,水车车水的哗哗声、水牛耙田的哞哞声、挑秧汉子的号子声、栽秧妇女的歌唱声,绘织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蓝蓝的天、清清的水、无垠的田野、别致的农舍、排排杨柳、颗颗秧苗,描绘出一幅绚丽的水乡图;在五月秧歌的旋律中,唱响了农家一首动听的丰收曲。大姐虽然识字不多,但记忆力好、想象丰富、嗓子清脆,她所唱的秧歌一般有口口相传的,也有现编现唱的,还有就是当时公社广播放大站每年到栽秧季节广播喇叭里教唱的。但大多数唱的还是以情歌为主。
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大姐略带一丝笑意,饶有兴致地哼唱了几首当年唱过的栽秧歌。如“五句半子不多长,情哥偷情不要忙,彭祖寿高电影推荐排行榜八百载,太公八十遇文王。好哥哥哎!不能一锹挖个塘;五句半子不多长,句句唱的姐跟郎,情哥好比石磙子,姐姐好比一面场。情哥哥哎!磙磙落在姐身上;栀子花开心儿黄,情妹情义我不忘,若是忘了情和义,行船走马落长江。好姐姐!浪打尸首不还乡;接上姐姐在董潭,董潭姐家实难玩,跟姐买件灯芯绒,姐她还要件海棠蓝。好姐姐!哥哥不是沈万山……”。
也许受到三个姐姐会唱栽秧歌的影响吧,我对家乡原生态的秧歌也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注重搜集整理。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搞“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材料的搜集整理,我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跑遍了全乡的二十五个行政村孕妇尿频,采访了数十位能说能唱的民间艺人和歌手,其中搜集和整理了二百多首五句半栽秧歌,有多首被《珠湖的传说》和《高邮民歌》收编。这也许是为了原生态的秧歌传承和保护,以及对高邮民歌的弘扬与光大,尽点绵薄之力和应尽的责任吧。
又到农忙五月天,虽然再也听不到秧田里传出的秧歌,但优美的秧歌调、动听的秧歌词,在我的脑海里永远磨不灭、抹不掉。当我把高邮民歌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情告诉大姐,她连连点头,脸上还露出了欣慰和自豪的笑容。她想,如果需要她唱,她还愿意一展歌喉,使这草根文化得以繁衍丰富,让五月秧歌传唱下去,飘向远方!
(史德元)
远去的夯歌
抬夯又叫打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砌房造屋地基一般都需要抬夯,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如号子嘹亮、铿锵的夯歌。那么,什么是夯歌?年轻的一代肯定是不知道的,我不仅了解,而且参加过抬夯,高唱过夯歌。这也许与家庭成员因素有关,我逝去的侠客风云传夜叉攻略老父亲,过去唱锣鼓车是他的拿手好戏,三个姐姐唱栽秧歌在四乡八里小有名气,而我大哥天生有副好嗓子,叫打夯号子远近闻名,当时有“叫人抬夯打号子,要请董潭大扣子”的说法,大扣子是我大哥史德胜的曾用名。也许是这一缘故,我二十出头时常常跟着大哥应约到农家去抬夯,因此,对夯歌有着深厚的情结。
夯歌与船工号子、栽秧号子、踩车号子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作时唱的带有韵律的一种强有力的号子,一般是农户砌屋在夯实地基时所用的号子。凡是盖房子,都得打夯,正所谓“高楼平地砌,万丈靠地基”。因此,凡是建房子的人家,都把打夯视为首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环,无论怎么样,都要将地基夯实、夯好。
我高中毕业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生活在高邮东北乡的临泽镇董家潭,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打夯,跟着哼唱夯歌。那时,大哥因为打夯的号子叫得好,庄邻们抬夯打地基喜欢叫他,所以一年四季特别忙,就连宝应的王营、兴化的草王、江都的丁沟以及附近的乡镇,都请他去打过夯。打夯一般有四人夯、八人夯和十人夯,凡是参加打夯的人,都被主家安排得好好的。打夯前要吃开夯酒,打夯时有烟、有茶,上午有二顿子,下午有晚茶,结工还吃结工酒,生活宽裕的人家还要安排打夯的到澡堂子洗把澡,洗尽夯者身上的灰尘和汗水,最后还要付大家打夯的辛苦报酬。
打夯,如是十人夯,有两人是扶夯的,他们在夯槽里扶夯,除了要会喊夯号子,更要注意夯糟里的地基夯实程度。而另外八个人,是抓着夯扛子,不负什么责任,只要跟着感觉用力抬夯,嘴里跟着哼喊号子就行。可谓是:“一架石硪两根杠,两人扶硪八人夯;十条毛巾扎头上,号子一打震四方。”
我大哥作为扶夯、领阵的师傅,很有诘才和经验,喊出的号子特别逗人开心,常常这边打夯,四周围观的大姑娘、小媳妇等庄户人有数十个。例如,他领阵唱喊:“石夯一抬万丈高”。抬夯的人则高声唱应:“嗨呦嗨呦嗨呀,嗨呦嗨呦吆嗨呀!”扶夯的大哥继续唱道:“主家建房步步高!”参与抬夯的人则继续高声接应:“嗨呦嗨呦嗨呀,嗨呦嗨呦吆嗨呀。”大哥领唱夯歌的词,一般有传说故事、民歌民谣、吉兆话、调侃调和谦恭诗等,但大多数是经验的积累,可以信手拈来,也可以临场发挥,只要主家满意,大家高兴就行。扶夯的号子叫得好,抬夯的号子应声齐,石夯就落得稳,地基就打得实。有时,抬夯的人来疯、有兴致,精神大振,齐心协力将石夯抬过头顶,石夯“砰、砰、砰”真的是落地有声,足以震憾人心。主人连连叫好,围观者交口称赞。
这夯歌,是劳动者力量的触乐网迸发,是团结和干劲的展示。它不像栽秧号子那样婉约、锣鼓车号子那样动人,却可以与船工号子、纤夫号子媲美,难怪有音乐家将夯歌也搬上了艺术舞台。它不是唱出来的,是以喊的形式近乎吼出来的。因此,听上去高亢粗犷、铿锵有力。喊唱夯歌的时候,有抑扬顿挫,也有高低平仄,旋律优美而动听,抬夯号子是力与美的完好结合。每每喊唱的夯歌,传唱在美丽的乡间地头,荡漾在广袤的田野上空,能传得很远很远,引来远方的人们对抬夯者的仰慕和祝福,对夯歌的神往和遐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夯歌已被那“啪、啪、啪”的打夯机声音所代替,就如船工号子被轮船的马达声所代替,栽秧号子被插秧机的声音所代替,以及锣鼓车号子被抽水机声音所代替一样。现存的号子歌声,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远去的夯歌已成为忘却的记忆,历史的遗痕。但我每当与大哥在闲暇之时,茶余饭后,或夏夜纳凉,哼唱几句夯歌,总觉得十分惬意,令围观者喝采。高邮民歌中的劳动号加班费计算基数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想这原生态的夯歌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吧,不然,夯歌的柬埔寨童妓唱词怎么总让我去寻味和追忆,夯歌的旋律怎么总在我的脑海中萦绕回荡。
(史德元)
秧田情歌
说起秧田情歌,是芒种季节水乡农妇在秧田里哼唱的“五句半”秧歌。农谚说:“芒种忙两头,忙收又忙种”。进入芒种季节,是农村最忙碌的时候,“芒种刀下死”,所有该动刀收割的庄稼都已收获,“小满栽秧家吧家,芒种栽秧普天下”,这时农家最忙的要数栽秧。拔的拔、挑的挑、栽的栽,水牛耙田、踩车车水,挑秧号子、栽秧情歌、锣鼓车唱……似一幅水乡田园绚丽风光图、像一部原生态的农耕动人交响曲。
何谓秧田情歌?就是栽秧季节农村妇女在秧田里,一边栽秧一边唱的栽秧歌。这些栽秧歌以“五句半”为多,有打情骂俏的、有抒发感情的、有说唱古人的、有喜怒哀乐的、有祈祷丰年的,它柔婉、爽朗、淳朴、动听,是原生态的民歌,是民歌里的情歌,甜中适爽、野味芳馨、雅俗共赏,是古往今来农家百姓生活的一种态度,是对自身情感的自由歌吟,集音乐的妙曼、画意的优美、地域的风味于一体,在乡间文化、农耕文化的天地里,原生态的秧田情歌永远流溢着浓香。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栽秧还主要是靠人工栽秧。那时,我耳闻目睹了秧田栽秧场景,经常听到秧田里传唱的犹如天籁之音般的栽秧情歌。秧田里,父亲有一副好嗓子,踩车锣鼓唱是他的拿手好戏,一边踩着水车,一边敲着锣鼓,一边唱着锣鼓车唱,让人赏心悦目,提神添劲。我大歌挑秧打杂,肩上吱呀吱呀挑着装满秧把的担子,嘴里唱着婉转、高昂的挑秧号子,精神抖擞、大步流星。三个姐姐,不仅是栽秧的能手,而且都有一副银铃般的嗓子,唱起栽秧歌来如数家珍、张口便唱。后来,我也经常为栽秧的父母和哥姐们,拿午饭,送茶水,在秧田里为他们打秧杂、拎秧端、移秧绳。时间一长,也跟他们学会了不少秧田情歌,直到现在还能唱上几段,并留心记录,收集了他们传唱的栽秧歌等民间歌谣。
“五句半”秧田情歌,种类很多、朗朗上口,妙趣横生、情真意切。主要是歌唱劳动、赞美爱情,讴歌水乡田园风光、吟诵甜蜜幸福生活。有男女调情的,如“闲暇无事到姐家,姐姐关门不在家;低头拾到泥团子,门上画枝牡丹花。门神哎,姐姐家来告诉她。”“姐姐栽秧转回家,看到门画牡丹花;这花不是谁人画,才郎哥哥会画它。门神哎,不会待我留住他”。有暗示爱意的,如“荷叶出水尖又尖,荷花爱藕藕爱莲;荷花爱藕身子白,藕爱荷花颜色鲜。情哥哥哎,爱你情哥十八年”。有倾诉衷肠的,如“想姐想得渴焦焦,四两灯草不能挑;哪个姐家准了我,石磙能挑两三条。好姐姐呀,浑身力气都来了”。有表示真心的,如“芥菜花开黄似金,罗卜花开白似银;黄金白银我不爱,只爱情哥是真心。情哥哥哎,你乘心来姐乘心。”还有山盟海誓的,如“梧桐树上落凤凰,姐姐恩情我不忘;如若恩情忘掉了,行船走马落长江。好姐姐,浪打尸首不还乡”。再如:“栀子花开心儿黄,哥哥恩情永不忘;如若恩情忘掉了,十月怀李湘女儿胎在身上。好哥哥,横生倒养把你望”……这些原生态的秧田情歌,是口口相传的,是那个时代水乡青年男女相思、相亲、相爱的见证,“五句半”栽秧歌的传唱,更是他们解除劳动的疲劳、表白内心的情感、追求甜美的生活护盘的象征。
对于这些原生态的民歌,特别是民间小调、秧田情歌,我情有独钟。其一,是被它幽默诙谐的词句、优美动听的旋律所打动;其二,是因为它在民间传唱,不少已失传,民间歌谣、小调,民歌里的情歌,如栽秧歌、锣鼓车唱、打硪号子、挑秧号子、送麒麟等一些老艺人、传唱人相继去世,这些原生态的民歌,已成为远去的歌声,这些民间文化、草根文化、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因此,近三十年来,我四处奔波、不辞辛苦,走访了近百位民间艺人,收集和整理了六百多首民间歌谣,其多为民歌里的情歌,包括秧田情歌。自费付梓编印了一本《里下河情歌》集,并将整理、编著续集,让这些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风车车水,踩车灌田、水牛耙田、人工栽秧,已成为水乡耕作、栽植的历史。秧田里,挑秧的青年汉子喊挑秧号子,水田里一排排、一趟趟农村妇女,水影照脸、手里抓秧、倒走栽秧,唱栽秧歌,此起彼伏,一呼百应,余音袅袅,这种场景已成为美好的记忆,像“插青苗”、“勤大嫂”、“姐劝郎”、“四季游春”、“初会情人面”、“情哥爱姐姐爱郎”、“山伯哥哥问英台”、“栀子花开靠墙栽”等秧田情歌、小调也成为远去的消逝的歌声……
(史德元)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3:3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70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