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从朋友手里拿到一台灵越7590,算是今年下半年比较火的一台标压轻薄本。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测试,看看这款热销的产品,是否对得起他的口碑呢?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外观】【拆解】【散热测试】【基准性能测试】【屏幕测试】【游戏测试】【生产力测试】【总结】外观A面是一整块镁合金,磨砂质感,手感相对铝合金而言更加温和细腻,但缺点是强度较低,轻微的按压就会导致明显的形变。整体设计风格简洁圆润,通体呈淡灰色,中间亮面的银色LOGO同时起到了点缀作用。
打开机身,三面窄边框让整体的观感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即便如此摄像头也放在了常规阿三的顶部,而避开了饱受诟病的“鼻孔摄像头”。
来到C面,配备有小键盘,键帽尺寸没有明显阉割,但键位方面总体来说不算很好,方向键挤压严重,小键盘区与的键位排布也比较奇怪,需要适应。此外F1~F12的功能在默认逻辑是需要按下Fn组合键才能实现,这点并不是很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开机键虽然集成到了右上角,但是按键进行了特殊处理,需要较大的力度才能触发。这样既保证了C面设计的一体性,又避免了误触关机的尬尴情况。
键盘手感方面,按压比较绵软,键程也很短,但键帽稳定性以及回弹反馈方面还算不错。总体手感比较一般,个人感觉这样的设计适合打字而不适合游戏。
触控板是一体式的,按压手感很一般,整体面积不算小但宽度还是欠缺了一点,算是合格水平。
从机器左下角的贴纸可以看出机器是附赠office365家庭及学生版的,此外还有一个戴尔线上客服的二维码。右下角除了常规的NV Intel贴纸以外,还有一个写着ultra字样的不明所以的贴纸。
接口方面,机身右侧从左到右依次是MicroSD卡、USB3.1、3.5mm耳机接口。机身左侧从左到右是电源接口,HDMI,两个USB3.1以及一个满速雷电3接口。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屏幕在角度大于90°之后,转轴会略微垫起机身。为此,转轴处做了一些特殊处理。
机身后部特写,可以看到转轴处有一层橡胶覆盖,在垫起机身时可以当作脚垫使用。
从乔治巴顿越野车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机身出风口完全被转轴遮挡,属于不折不扣的“吹屏轴”设计。
来到D面,进风口为条形,实际只有风扇附近的开口有明显作用。中间的inspiron字样是采用刻印的工艺,此外是WIN10贴纸和详细信息铭牌。
适配器是130W的,因为大于了DP所能支持的最大功率,所以本机不支持DP,这点无可厚非。
外观部分就到此结束,下面废话不多说,直接开拆。
拆解D面一共8颗螺丝,需要注意的是上面三颗螺丝是不可取下的设计,拧松即可,小心滑丝。
不过既然要做成不可取下为什么不都做呢?
卡扣数量不算多,也不算紧,使用恰当的工具就可以轻松撬开。取下后盖,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细心的读者应该还记得D面进风口长什么样的吧?如果忘了,我们来对比一下。
很显然,7590刻意挡住了本该作为主要进风口的区域,而只留下中间很狭窄的一部分作为进风口,本人才疏学浅,只能猜测是基于风道设计上的考量。
此外还有一个小细节,本机的卡扣是可拆卸的设计,刚发现的时候属实有点迷惑。但经热心大佬提醒,是因为机身材料不适合做卡扣,所以只能做成这种分体式卡扣。不过总的来说是件好事,卡扣掰断不用心疼原汁机,直接换一个就行。(此处手动@猪王)
言归正传,上图所示为取下后盖的一览图。
养成好的习惯,在进一步操作之前,拔掉电池排线,之后拧下红框中的六颗螺丝。至于为什么还有一个标注了“M2X4”的孔位里没有螺丝……反正不是我弄丢了(
六芯锂离子电池,容量97Wh,属于很大的电池,再大就要超过民航规定标准了。
取下电池后可以看到2.5寸硬盘仓,同模具的灵越7591是可以选配机械硬盘的。可以看装配机器人到排线并没有被阉割,所以这两种配置理论上是可以自行更换的。
机器一共有两个M.2接口,默认原装硬盘在左侧,并配备有一个金属散热片,卸下角落的一颗螺丝即可取下。
取下散热片和硬盘以后发现这个固定方式非常奇葩,本以为这是一个快拆装置,带孔位的结构可以直接取下并改变角度安装到别的位置,实现安装2230 2242 2280三种不同规格固态的功能。但实际上,根据本人的尝试,这个结构大概是要拆下整块主板之后再拆下整个金属框架后才能改变位置……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多打几个孔它不方便吗???
回到主题,这是一块2230的固态,型号为BC501,品牌为海力士,容量为512G,不出意外是一块PCIE×2的盘。具体性能下文再测。
机器另一侧的M.2接口,标注了PCIe ONLY。仅支持2280规格。
内存插槽有两个,上面的黑色贴纸可以直接撕下,如果不想的话也可以不撕直接更换/添加内存条。
机器原装内信息的价值存条看LOGO是镁光的,容量8G,双面8颗粒,频率2666MHz。
看一眼颗粒发现似乎是挺有名的D9VPP E-DIE颗粒,但由于本机是笔记本平台,关于内存的问题就不祥测了。
内存插槽旁边是PCH,没有覆盖散热。
散热模组的上方是网卡,拧下肉眼可见的唯一一颗螺丝即可卸下,用于固定的金属片注意收好以免遗失。
Intel AC 9560NGW双频无线网卡,最大带宽1.73Gbps,算得上是高端产品标配。
接下来开始拆散热模组,一共7个螺丝,按照机器标注顺序拆下即可,都可取下,且规格一氮气弹簧样不用分别收纳。
卸下两颗固定螺丝,拔下排线,即可取下显卡侧风扇。
CPU侧风扇同理,卸下两颗固定螺丝,拔掉风扇排线。风扇固定螺丝规格相同,不用分别收纳。
散热模组特写,常规双风扇双热管串联,可以看到显存和供电都有照顾到。
风扇特写,都是5V 0.5A,但规格不同,但显卡侧的风扇明显更大。
主板一览。进一步的拆解就不进行了,我们进入下一步散热测试环节。
散热测试首先过一下配置:
Windows版本17763 即1809,BIOS版本1.4.0
使用AIDA64 Stress fpu+furmark进行双烤,下图为默认状态下成绩:
机器带有DPTF机制,具体条件尚不明确,下文会有简单探究。
5分钟之前 PL1从45W持续下降 CPU功耗在26W附近
5分钟左右时 PL1开始低于当前功耗 导致CPU功耗开始下降
6分钟左右时 PL1稳定在20W
烤机持续15分钟,最终成绩为CPU功耗20W 歌曲推广温度93℃ 频率1.5~1.6GHz,显卡功耗50W 温度87℃ 频率1095MHz。
更换信越7783硅脂之后:
同样持续15分钟,西斯龙最终成绩为CPU功耗20W 温度91℃ 频率1.5~1.6GHz,显卡功耗50W 温度90℃ 频率1050MHz。
虽然CPU温度降了2℃,但是显卡温度反而上升了3℃,说明硅脂不构成本机散热瓶颈。
接下来将机器垫起:
依旧持续15分钟,最终成绩为CPU功耗20W 温度85℃ 频率1.5~1.6GHz 显卡功耗50W 温度84℃ 频率1155MHz。
虽然由于功耗限制CPU和显卡的功耗都没有清角吹寒变化,但是温度有了非常显著的下降,说明本机进风量存在严重问题。
散热测试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是基准性能测试环节。
基准性能测试1、CPU:CPU部分采用Cinebench R1项目进度表5循环测试,循环次数为30次
如图所示,分别记录了更换硅脂前后的跑分情况,差距基本在误差范围内。
虽然机器的散热水平足以对付纯CPU负载,但整体的跑分表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并且公关公司通过HWINFO监测到跑分结束后PL1发生了变化,说明DPTF的介入会影响到机器的长时间性能表现。
2、GPU:GPU部分采用3DAMRK11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以及得分如下图所示:
汇总如下:
基准分参考(zhuanlan.zhihu/p/63349874)
可以看到三个项目全部低于基准分数,但差距都不大,个人猜测可能和单通道内存有关。
3、 硬盘:使用CrystalDiskInfo读取硬盘信息:
海力士BC501 512Gb NVME,传输模式没有读取出来。
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读写测试,成绩如下:
很显然,这是一块PCI-e 3.0×2的盘,9102年了,准高端产品上还用这种固态的话,还是有点太寒酸了。不过考虑到机器空余一个M.2,用户可以自行添加一根高性能固态作为系统盘使用。
屏幕测试作为一款定位Creator PC的产品,屏幕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使用AIDA64读取屏幕信息,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块LG的屏幕。
屏库网可以查到相关信息。
但这里显示是一块61%NTSC色域的屏幕,很显然不是本机使用的屏幕,戴尔购买的可能是特供版。
接下来使用i1 Pro配合Diskpalay CAL对屏幕进行校色,结果如下图:
色域覆盖90.5%sRGB,色域容积93.2%sRGB。
产品宣发标称数据72%NTSC,这样的色域表现还算不错,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设计需求。
游戏测试游戏的选择上本人相对比较随意,但是会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游戏进行测试,时间有限,所以测试游戏并不多,还请各位读者海涵。显卡驱动全程没有变动,版本425.45。
1、美的热水器售后 刺客信条奥德赛作为3A大作高配置需求的代表,同时也是育碧垃圾优化的代表(划掉),游戏的画面水平很高。但由于全程开启加密系统,所以对CPU的负载很高,导致游戏整体优化并不好。和上一作起源一样,游戏负载基本不比烤机低。
测试方法采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画面设置以及测试结果如下:
默认预设的高画质是GTX 1650所能支撑的理论最高画质,再高会爆显存,测试就没有意义了。
在高画质的情况下,全程帧数算不上稳定,平均帧数也只有38帧。对于本机而言,要游玩这样的高画质3A游戏还是略显吃力,实在想玩的话,建议降低特效游玩。
2、彩虹六号围攻本作的优化相对别的育碧单机游戏而言更好,对于CPU多线程的利用也很到位,这对于7590这款有些高U低显的机器来说应该是很友好的。
测试方法采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 画面设置如下
Benchmark测试成绩如下:
平均帧都在100帧以上,基本可以实现流畅运行,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想提一下。因为彩六属于相对比较吃CPU多核性能的游戏,所以我猜测DPTF机制的触发可能会导致瓶颈出现。但由于自带benchmark的测试时间很短,不会触发DPTF。于是我在此之后,又进行了三场“猎杀恐怖分子”模式游戏,用于模拟实战,并记录了全程的游戏帧数,如下图:
图中的尖峰是完成任务回到主菜单时的帧数,属于无效数据,大家自行忽略即可。
可以看到在前5分钟内帧率基本在100左右,和benchmark时差距不大,但5分钟之后,也就是第三场猎恐开始之后,帧率出现明显下降,基本维持在了90左右。由于本人三次测试是选择的都是一张地图,所以这样的帧率下降很明显与机器性能有关。
测试结束后发现DPTF已经触发,并且PL1已经降到了最低点20W,并且帧数出现了波动,说明DPTF确实会影响这类对CPU需求较大的游戏。如果是CPU负载更高的游戏,长时间运行的结果可能会更惨。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更深度的关于本机DPTF机制的测试无法继续。
3、星际争霸2又称单核争霸,典型的吃单核性能的游戏。不过估计很少会有人用这类产品玩对抗性如此强的竞技游戏,测这个游戏单纯是好奇。
测试方法采用第一人称回放replay的方式,画面设置如下:
这类竞技性很强的游戏一般来说不会开很高的画质,这里选择了我个人比较习惯的画面设置。测试结果如下: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RTS游戏的特殊性,随着时间的增加画面里的单位数量一般会持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负载也会持续上升,所以整体帧率越来越低是正常的。此外由于玩家会不断切屏,而不同场景下单位数量差距也会非常大,因此出现大幅度的帧率波动也是正常的。
这次选用的replay是一场偏前期的rush战术xor,交战时双方人口基本都在100左右,并且单位数量也不算太多,总体来说属于负载偏低的情况。
但即便此,可以看到游戏的最低帧也触及到了100左右,对于一款竞技性很强的游戏来说,这样的帧率已经很难让人接受了。但导致这台电脑不适合游玩这类游戏的直接问题是没有高刷新率屏幕。建议选择竞技性不那么强的PVE合作模式,不过遇到后期三四百人口单位同屏出现时,掉帧是在所难免的。
4、APE个人管理软件X这是一款在今年年初时爆火的“大逃杀”类FPS游戏,画面表现力比较一般,但优化并不算好,为了让测试成绩相对有效,这里本人也将内存升级为了16G,画面设置如下:
进行一场完整的比赛(即最终取胜,也就是俗称的吃鸡),时间15分钟左右。测试结果如下:
跳伞阶段帧率极低,个人猜测应该是爆显存了。虽然游戏本身优化不算好,但全程游戏整帧率波动已经大到影响游戏体验,大量场景降到60帧以下,甚至还会掉到40帧以下。
猪八戒威客游戏结束后,DPTF同样已经触发,并且降到了20W,根据经验推断,掉帧可能和低功耗限制了CPU的合集小说频率有关,导致画面复杂时不能有效睿频,从而影响画面帧数。所以建议进一步降低特效。
接下来测试两款对于配置需求相对较低的主流游戏
5、守望先锋一款天天都要凉但死活都不凉的FPS PVP团队作战游戏,配置需求较低,基本有一块入门级显卡就能基本驾驭,并且基本不吃CPU,7590这种保显卡缩CPU的DPTF机制对此应该不会有很大影响。
测试方法参考了翼王,在同一张地图内开12个bot对战,伤害调到最低,生命值和治疗量拉满,同时大招充能速度也拉满了,视角固定在目标点内的一角,这样可以模拟激烈团战的情况。
画面设置如下:
特效预设为高,100%渲染。持续10分钟,测试结果如下:
开始阶段目标点中无人,之后双方遭遇之后就开始了12人的激烈团战。在全程团战的情况下,技能特效满天飞,基本是全程模拟游戏最高负载。测试结束后,DPTF同样已经触发,并锁定在了20W,在这样的情况下,帧率稳定在70~80帧,基本满足林清轩怎么样流畅,说明本机的DPTF机制对于不吃CPU的游戏而言,确实没什么影响。如果需要更高帧数,可以考虑降低特效。
6、英雄联盟全民网游,不用多说。配置需求很低,基本属于是台电脑就能玩的水平。虽然这么说,但这游戏有很多玄学的包子的利润地方,具体没有深究,大家简单参考一下即可。
具体测试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案,由于我本人不玩,所以找了一个工具人完整游玩一局极地大乱斗,记录全程的帧数情况。画面设置如下:
预设高画质,测试时间大于15分钟,测试结果如下:
平均帧100,由于极地大乱斗模式下团战频率较高,整体游戏负载相比常规模式更高,所以帧率可能会相对较低,总体表现正常。
游戏测试环节到此结束,下面是生产力测试。
生产力测试这个环节将针对Adobe Premiere以及Adobe Photoshop这两款软件进行测试,测试方法由 @cotton 介绍。运行来自“Puget Systems”的测试,测试将通过脚本化程序模拟用户对软件的操作,通过记录素材的生成以及渲染时间来判断设备是否适合用于生产设计。
(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测试,本机的内存容量从8G升级到了考研作文模板16G,其余测试项目没有特别注明时则为默认的8G)
测试结果下图所示。
最终得分716.2
最终得分437.5分。
本人在制作团队的网站上找了一些测试成绩作为参考,如下图:
总得来说,本机完全可以胜任一些基础的视频剪辑任务。
总结一系列测试下来,个人对这台机器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外观设计中规中矩,从内而外透露出来的是浓浓的商务风格。有了镁合金的加持,让本来厚重的15寸机身变得不再那么累赘。配上标压处理器以及GTX显卡,固然有散热和性能上的妥协,但是对于负载相对较低的工作而言还是可以轻松胜任的。
均衡的表现难以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正是戴尔对于各项指标恰到好处的把控,让整机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让本机成为了7K价位里一款竞争力不俗的产品。
如果你需要一个峨眉山一日游相对轻薄的15寸机器,又不满足于低压U和MX显卡的性能,并且囊中羞涩,那我相信灵越7590将会成为你的不二之选。
以上,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2:2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81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