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二战,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总是胜利者的名字:蒙哥马利、朱可夫、巴顿……作为指挥官,他们因为一系列军事胜利指而名垂史册。然而,如果要详述这些人物的功绩,就难免提到另一些人——这就是他们的敌人和对手,更确切地说,是这些人的存在,让这些胜利者们无时无刻不心怀恐惧,也让他们的功绩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在这些人物当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埃尔文·隆美尔——曾经驰骋北非的“沙漠之狐”。和二战中多数德国人一样,他热情地追随纳粹党政权,对希特勒的权威深信不疑;他因功绩卓著成为宣传工具,但又不止一次违抗命令,并最终试图推翻希特勒的统治。作为二战最有影响力、也具争议的德国将领,这位信奉“上帝、荣誉和祖国”的陆军元帅,其军事生涯究竟如何?
德军镜头下的“沙漠之狐”隆美尔高山上的狐狸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出生于一个中学教师家庭。这个身体瘦弱、喜欢玩滑翔机的孩子对军旅生涯并无特殊兴趣,而且在贵族当道的德国军队,也很难有远大前途。可隆美尔那个当校长的父亲却强行把他送进了军队。1911年11月,被评价为“体质糟糕”的隆美尔从军官学校毕业,在一战爆发时,以排长身份投入了西线的战斗,士兵们的记录描绘了当时的状况:“最先迎来的是死亡,然后是信任,最后才是勋章。”在这样的环境中,隆美尔脱颖而出,并成为“符腾堡”山地营的一部分。
1917年9月,这支精锐部队被送往阿尔卑斯山。在冯·贝洛上将指挥的第14集团军麾下,隆美尔的不对与意大利人对垒。为激发士气,贝洛将军宣布,任何一支部队只要占领了1114高地,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就可以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蓝色马克斯”勋章起源于1667年,是德国军队的最高荣誉。
一战中的阿尔卑斯前线,在当地,奥匈帝国和德国共同与加入协约国的意大利作战许多年轻军官们跃跃欲试。在进攻前夜,隆美尔进行了周密侦察,发现意军防线上存在一个空隙。第二天拂晓,隆美尔的战斗群通过这个缝隙插入意军阵地。这次突破令意军惊慌失措。1114高地近在咫尺,当他们离峰顶不到80米的时候,雪光中突然闪现出几个白色的身影,他们突然站起来,开始用德语小声交谈——这些部队来自另一个德军山地连,为此,隆美尔只能放弃几乎到手的荣誉。
幸运的是,在意大利前线,类似的机会很多:新的目标是海拔1600米的马塔约尔山。在进攻途中,这个中尉的大胆行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率领士兵在52小时内不间断作战,在一段直线距离只有18公里的山路上,他的部队克服了崎岖不平的山地——先是向上攀爬了2400米,接着又向下冲击了800米。10月26日上午11时,在一阵密集的机枪扫射后,山顶的900名意大利士兵投降,隆美尔的部队只有5人阵亡——荣誉似乎又一次唾手可得,可接下来的事情是,上级将“蓝色马克斯”颁给了另一位参战的德军军官。但这场战斗进一步强化了隆美尔的个性,他性格中专断的一面被进一步凸现出来。在不久后发生的卡波雷托战役后,不顾上级的警告,隆美尔带着25个人闯入敌军后方、一个叫隆格诺恩的小镇。随后,一支庞大的行军纵队出现在他们眼前,这就是意大利第1步兵师,隆美尔的出现令意大利人吃了一惊,随后,这支庞大的纵队因士气崩溃而自行瓦解。
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的隆美尔1917年12月,隆美尔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蓝色马克斯”勋章。然而,对德国军队来说,发生在意大利的胜利只是一次回光返照。1918年,在一连串罢工和起义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了。战争结束后,它的军队被压缩到10万人,其作用仅仅只是充当宪兵,用于在紧要关头镇压示威和罢工。
“元首”的爱将对隆美尔来说,这是一段压抑的时期,但他用努力引起了注意。1929年,他被从军官名册中遴选出来,前往军校担任战术教官。在驻地的营房外,隆美尔思忖着一战时期的经历,由此诞生了他的第一本书——《步兵攻击》,这部著作吸引了包括希特勒在内的众多读者。在193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被晋升为上校,并负责柏林地区的保卫工作。
在柏林服役期间,隆美尔以忠实地履行职责来回报上级的信赖,同时也得以接触到最尖端的军事概念:装甲部队、俯冲轰炸机、摩托化步兵……这些名词令他废寝忘食,但在这种沉迷中,他显然忽略了一点,战争其实是政治的延续。以今天的观点看,隆美尔在战前的政治言论是不负责任的。就在德国进攻波兰前不久,隆美尔被希特勒提升为将军。这位新上任的将军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对于德国,有这样一个领导人其实是件好事。”当战争爆发时,人事部门依旧把他当做一名山地部队指挥官,但在希特国产漫画勒的直接干预下,1940年初,隆美尔接管了第7装甲师。
1939年,陪同希特勒视察波兰前线的隆美尔(照片中央、希特勒左手侧)。在希特勒的干涉下,隆美尔在1940年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从中看出希特勒对隆美尔的关照,因为人们普遍将装甲师当成精平行车锐。尽管如此,第7装甲师其实是一个特例。当时德国的装甲师应当有至少300辆坦克,但第7装甲师只有218辆,其中大多是捷克生产的型号,士兵的训练水平也相对滞后。
在整个1940年春季,演习日复一日地进行。士兵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拉练和行军,部队以连和营为单位模拟进攻和构建工事。他们从黎明到黄昏都携带着全副装备,甚至夜里也不例外,正如当时的一句口号:“多流汗就是少流血。”
1940年在法国,隆美尔和部下正在观看飞过的德军机群隆美尔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1940年法国战役打响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边境工事,穿过比利时并抵达了默兹河。隆美尔充分利用了良机,在阿韦讷(Avesnes)附近歼灭了一部分敌人,接着他让对手吃了一惊,在敞开的柏油公路上,一整个法国机械化师在他的攻击下解体。这也是许多德国士兵第一次见识到装甲部队的威力。一名第7装甲师的摩托车步兵写道:“数量巨大的、被摧毁的坦克,陷入溪流和沼泽的装备,成堆的扭曲的钢铁,随处可见的尸体……它们完全暴露在公路两侧,充当了防御者的墓碑和进攻者的胜利凭据。”
真正的考验降临在阿拉斯(Arras),第7装甲师遭遇了一次强有力的反击,面对“玛蒂尔达”坦克,37毫米炮的射击几乎无济于事——12小时内,第7装甲师伤亡了400人,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在隆美尔的催促下,88毫米高射炮抵达了战场,近距离平射的100毫米重炮也钻入了进攻者的队列坡州,短时间内有30多辆“玛蒂尔达”被摧毁,幸存的英军只能狼狈后撤。
在阿拉斯地区被遗弃的“玛蒂尔达”坦克,这种坦克拥有当时德军坦克无法击穿的、80毫米的前装甲,但最终依旧被88毫米高射炮击毁1940年,英军进攻受挫的原因不难想见:一个是错误的战术——他们几乎是混乱地投入了前线;而第二个错误在于他们的作战技巧,尤其是面对88毫米炮的措手不及——而隆美尔将很快学会利用这一点。在激烈的战斗之后,隆美尔的部队向英吉利海峡快速推进,由于误以为是英国人,许多居民还向他们抛去鲜花,但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英国人已被围困在韩版服装海峡沿岸的各个城市。
1940年6月4日,不顾德军的狂轰滥炸,英国远征军主力从敦刻尔克撤退,但与此同时,在敦刻尔克以西100公里的圣瓦勒里,数万名英法联军仍在试图坚守整个地区。6月13日,最后的进攻开始了,携带着火焰喷射器和高爆炸药,德国突击队靠近了英法联军的阵地。紧接着,炮弹、手榴弹如雨点般倾泻向守军,将他们驱赶向海岸的峭壁边缘。在18个小时的战斗后圣瓦勒里陷落,12名将军和12000名士兵向隆美尔投降,在投降仪式上,一位满头银发的法国将军说:“年轻人,您的行动真的是过于迅速了。”而隆美尔的答复是言简意赅的:“是的,确实如此。”
随着法国战役结束,隆美尔的名字变得尽人皆知,有人开始赞誉他是“将军中的明星”,但隆美尔的兴趣只集中在撰述在法国的战斗经过上——战后这部手稿以《隆美尔战时文件》的名字出版,1941年初,第7装甲师为师长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新任指挥官在演讲中这样提到:
“现在由我接过指挥权,但需要承认,隆美尔将军,是你亲手缔造了这支队伍。”
“非洲军团”尽管此时隆美尔声名鹊起,但使他真正成名的是1941年的北非战役:在这里,他面对的不只有占尽优势的敌人、一溃千里的意大利军队,还有酷热、缺水等始料未及的考验。当他在1941年2月12日踏上非洲大地时,意大利人已丢失了托布鲁克、班加西(Banghazi)和阿盖拉(El Agheila),13万名官兵被俘和阵亡,而隆美尔的任务正是带领“非洲军团”挽救迫在眉睫的危机。
在沙漠中作战的“非洲军团”士兵,他们将在这片土地接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尽管困难重重,但隆美尔清楚,德国士兵有许多罕见的品质,比如坚忍和服从,这将帮助他克服困难。另外,他的参谋班子也非常优秀,担任参谋长的是高泽中将,情报和作战参谋分别由梅伦廷和威斯特法尔担任,他们都以思维敏捷著称。而在另一面,英军大部分是新组建的部队,对沙漠环境几乎陌生,战术也完全过时。
1941年春,抵达利比亚的“非洲军团”先头部队在德军的“非洲军团”抵达之后,隆美尔立刻用四个摩托化步兵师和装甲师组成了进攻矛头,乘坐一架小型侦察机,隆美尔从一支部队赶到另一支部队,如同秃鹫般监视着部下展开行动。在最初几天,这些部队毫不费力就前进了400公里,英军被迫退守利比亚东部的城市托布鲁克。这是一个靠近海岸、被一片要塞环抱的伶姨沿海要塞,是利比亚最好的港口;不仅如此,它还是“非洲军团”攻入前埃及的最后一站,正如隆美尔的描述:“占领了托布鲁克,就等于打开了通向苏伊士运河的大门。”
1941年,在托布鲁克的外围阵地上,英军查看被击毁的意大利坦克围绕托布鲁克的战斗打响了,它是“非洲军团”在1941年夏季的关键之战,也是一场真正血腥的战役。轴心国的攻击部队,尤其是步兵和工兵,在防御工事外围付出了惨重损失,而在东面,整整两个师的英军正试图增援守军。然而,隆美尔却用88毫米炮阻挡了他们的进攻,然后用巧妙的侧翼袭击将其击退。之后,前线平静了下来,但交战双方都在积极准备,目的自然是抢在对方之前重新发起进攻。
受伤的野兽1941年11月18日,英军开始了代号“十字军”的庞大攻势。他们为此集结了10万名士兵、800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在1941年11月23日——这个纪念一战阵亡者的日子,两支部队的主力在一个叫西迪·拉希格的小村外相关性迎面相遇。当黄昏降临时分,已经有几百辆战车的残骸散落在沙漠上,燃烧的火光若隐若现——在这场战斗中,英国人损失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辆;而德军方面的损失也很庞大(包括70辆坦克和上千名士兵),但这些代价的回报是,前线的危机解除了,敌人的士气也严重受损。
在西迪·拉希格附近构筑掩体的英军士兵,前方是一大片被击毁的坦克、牵引车和卡车隆美尔驱车从一个地点赶赴另一个地点,此时的他决心已定:这个决心将让他在前线失踪整整四天,并让“非洲军团”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险。为实施整个计划,德国装甲部队将发起一次快速突袭,像匕首一样插进英军后方,进而截断他们的撤退道路。有人提醒隆美尔:“我们实力太弱了,而且需要攻占托布鲁克。”但隆美尔却这样回应道:“不,既然敌军的进攻已被粉碎,我们就应该反戈一击,直到将他们歼灭,然后再掉过头来摧毁托布鲁克守军。”
对冒险者隆美尔来说,风险越大,胜利的果实也就越大。然而,从此时起,一连串的意外却开始打乱他的计划。在进攻开始后几小时,隆美尔的指挥车迷失了方向,闯进了英军的行军队列中:沿途不断有车队经过,但幸运的是,他乘坐的是一辆缴获的英国装甲车,因此完全没有被对方察觉。也就在这一天,托布鲁克周围的德军不断发出电报,因为英军新一轮攻势已经发动——这次攻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解救托布鲁克,进而分割沿海地区的轴心主谓宾定状补国军队,但隆美尔并没有收到这些电报,而是指挥“非洲军团”闯进了一个致命的陷阱。
隆美尔的沙漠指挥车,这辆缴获的英国“猛犸”指挥车让他在11月23日深天然气壁挂炉夜躲开了英军的注意11月24日傍晚,从沙漠中的挣脱隆美尔派出了他的装甲部队——它由整整两个装甲团组成,当德国人蜂拥冲出集结地时,却突然暴露在各种火力的打击之下,在接下来的装甲决斗中,进攻部队的鲜血几乎被流尽。与此同时,托布鲁克周围的形势也急剧恶化:守军突破了包围圈,在东面的一座山坡上与解围部队成功汇合。
“非洲军团”的一位师长无不讽刺地评论道:“隆美尔对我下令:‘向埃及进军!’但我告诉我的军官们:‘忘了埃及吧,你们其实是在向战俘营进军!’”他的参谋们则带着批评的口吻指出:“隆美尔对敌情的估计错误百出,导致部队分散在300公里的战线上,如果无法及时后撤,大部队的处境将非常危险。”
4天过后的11月28日,“沙漠之狐”终于返回了后方指挥部,在那里他看到了66封求援电报——它们就像判决书一样宣告了行动的失败。从埃及边境到托布鲁克,就像受伤野兽流下的血迹一样,“非洲军团”留下了几百公里长的车辆残骸。许多重要的据点遭到围困,当它们相继崩溃后,共有15000名官兵被俘。此时,隆美尔终于意识到,除非他立刻得到增援,否则一场灾难将无法避免。
1941年底,被遗弃在北非的德军三号坦克,它们似乎在集结地便遭到了突然袭击但稍后的一则报告让他改变了看法:随着运输船队抵达,1942年1月,他将有足够的兵力转入防御。尽管如此,“非洲军团”司令部的两位年轻参谋——梅伦廷和威斯特法尔——却不赞同这个思路,他们认为,真正的当务之急是抓住机会对敌人迎头痛击。
他们对此进一步解释道,英军虽然兵力强大,但他们战线拖得太长、各部过于分散,但如果不能在1月20日左右抢先将他们击溃,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将重新集结起来,德军的劣势也将更加明显。
当隆美尔回到司令部时,这两个人便将想法做了汇报。
“我可不想进攻!”隆美尔斩钉截铁地说。
梅伦廷和威斯特法尔回应道:“请务必抓住这个机会!”
12小时的思考之后,隆美尔走到户外,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好极了,先生们,我们进攻!”
沙海中的僵局隆美尔在1942年1月13日的这番话,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在人群中炸开。为了严格保密,他下令所有空车向后方行驶,以此造无纺布成德军一溃千里的错觉,但这些都是隆美尔编造出的假象,一支庞大的进攻部队正在烟幕下集结。
德军突袭的序幕就此拉开,隆美尔也带领着警卫队抵达了前线。他们的前锋由非洲军的装甲部队组成,意大利人的第20摩托化军负责近距离支援。该军军长是津加莱斯——他的绰号是“意大利的古德里安”。然而这时候,津加莱斯在隆美尔眼中只是徒有其表,因为这位军长命令在中午12点停止进攻,进而午休到下午14点。隆美尔试图让他明白: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必须不间断地追击敌人,直到将他们击溃,但后者对此无动于衷。隆美尔驾车慢慢地继续行驶,直到来到了意大利纵队的最前方。
1942年1月,视察前线的隆美尔看到隆美尔的装甲指挥车,意大利人随之爆发出狂野的呼喊声,他们以这种振奋人心的方式来响应隆美尔的号召。他们加快步伐向西运动。在姆苏斯(Msus),英军第1装甲师被包围,进而从作战地图上直接消失。
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非洲军团占领了重镇班加西,在那里,他们俘获了1300辆卡车。当隆美尔进入遍地瓦砾的城市时,突然收到了一封加急电报——这封电报来自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其中这样写道:
“我对您的战绩表示感谢,还望您在未来能夺取班加西。”
在通讯车上,隆美尔做出了这样的答复:“(需要指出)班加西已被占领!”
接下来的战场一片宁静,因为交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英国人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大规模的战斗并没有继续。在17天的时间里,隆美尔发动了一场教科书式的突袭,并重新占领了大半个利比亚,而对手则被他的神出鬼没吓倒,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道:“他是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半个月、一个月,时间迅速在沙漠中流逝,整个冬季,前线只传来了零星的警报。当时隆美尔手中尚有一些实力:德军师的人数大约是9000人、意大利师是5000人,然而其中真正的战斗人员并不多:一个德军炮兵营只剩下20人,一个意大利炮兵营仅剩下6辆汽车,更糟糕的是,意大利军队的火炮大多是一战时的淘汰型号——说他们“处境悲惨”其实并不为过。
意大利军队装备的75毫米炮,它们的射程只有大约8千米,而英军装备的火炮射程则达到了12千米这就是1942年初的非洲局势——轴心国军队就像是如同冲到尽头的钟摆;他们还腹背受敌,因为马耳他就像一把利刃插进了地中海补给线。现在,德国人有两个选择:第一,发动一场两栖作战,夺取马耳他,电脑设置开机密码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另一个是继续在非洲发动攻势,最终一鼓作气占领托布鲁克。
当隆美尔报告局势时,希特勒表现得非常犹豫——这两个目标显然都是他渴望实现的,但在他眼中,两者只能选择其一,因为非洲只是一个“次要战场”,不应该投入太多的军事资源。
1941年,一艘英国巡洋舰驶入马耳他港,驻扎在当地的英军海、空部队给“非洲军团”的补给造成了严重损失,约有三分之一的补给物资也运输途中沉入海底尽管占领马耳他的意义重大,但隆美尔更关心托布鲁克,他一直幻想着亲手击败大英帝国的景象,有些人于是在隆美尔面前私语:考虑到这次进攻可能以灾难收尾,如果选择进攻托布鲁克,那么就是用军人的声誉冒险。但隆美尔的理由也很充分:进攻马耳他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到那时,北非英军实力肯定也将得到增强,这将给战局带来更多变数。“因此我请求您,我的元首,我希望将进攻目标交换一下,以托布鲁克作为首要目标。”隆美尔在一封电报中写道:“因此我将尽快发起进攻!”
事实上,他真的这样做了,1942年5月26日,隆美尔开始向托布鲁克推进。
我们来了,托布鲁克!但在路上,英军已经严阵以待,其防线从海岸地区延伸到沙漠深处。隆美尔首先组建了一支虚张声势的部队,这支部队主要由不可靠的意大利人组成,任务是将敌人挡在战线前方,而真正发起主攻的是德意志非洲军,他们将绕过英军防线的最南端,横扫敌人的后方。
1942年夏,“非洲军团”的三号坦克在沙漠中快速挺近进攻矛头以三个装甲师为先导,无声无息的沙漠中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数千辆汽车卷起的沙粒在轮胎后面爬升,让行军队列置身于一团巨大的、不透明的灰色云彩里面。这支部队绕开了英军防线最南部的要塞比尔·哈希姆,在浩瀚的沙漠深处快速行动。隆美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他突入了敌军后方地区。
随后,这支三国杀甘夫人队伍分成了三路纵队,其中意大利“公羊”装甲师的任务是占领比尔·哈希姆,他们遭遇了交叉火力袭击——两小时内,32辆坦克被重创。与此同时,一队“玛蒂尔达”和“格兰特”坦克突入德国人的后方阵地。一个个营和连在混乱中失散。形势急转上海二手房税费直大兴灭门惨案下,因为“非洲军团”已孤军深入,它的后方是雷区,没有水、汽油和弹药,三分之一的坦克受损,连隆美尔的参谋长高泽中将都在战斗中负伤,他和一名截肢的士兵一起被送往后方,“都是托在家就能做的兼职布鲁克!——都是为了托布鲁克!”在路上,这名士兵一直不停地咒骂着——对“非洲军团”来说,它似乎又陷入了1941年冬天的困局。
在沙漠中转移的88毫米高射炮,它们的存在不止一次帮助德军backkom扭转了战局但此时,别离开我好吗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抵达了,它们不断向危机地段聚拢,直到形成了一条3000米宽的反坦克战线。24辆英军坦克被击中和燃烧,滚滚黑烟从这些钢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是什么铁巨兽的残骸中不停地冒出来——当1942年5月30日、前线的危机告一段落时,隆美尔终于也明白了,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解除后顾寻血猎犬之忧,然后调转战线向西进攻,对英军形成一家禽有哪些个反包围的态势。而战斗的关键是比尔·哈希姆——它由4400名盟军士兵驻守,其中大部分是法国“外籍军团”的精锐士兵。
1942年夏,在比尔·哈西姆附近,隆美尔与部下商讨进攻计划当劝降归于失败后,德军开始发动进攻,他们的前锋由受过沙漠战训练的老兵组成。6月9日,这座被誉为“固若金汤”的沙漠要塞陷落,德军也付出了惨重损失。在清点战俘时,德军发现其中有由一个犹太人组成的步兵营,希特勒立刻要求将所有犹太战俘枪毙,但隆美尔却将这道命令撕成了碎纸。
这次胜利成了压垮英军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德国非洲军穿越了沙漠。托布鲁克又一次陷入围困,1941年,隆美尔曾用8个月试图攻陷这座要塞,而这座要塞看上去依旧非常坚固。但隆美尔清楚,决定战斗的不是大炮和钢筋混凝土,而在于士兵和他们的信任的武器,1942年的托布鲁克恰好是这一信条的写照:它的守军士气已经崩溃,甚至没有进行足够的防御准备工作。
6月20日清晨,对托布鲁克的进攻伴着大规模空袭开始了。这次空袭德军共出动了180架轰炸机,引发了连锁式的爆炸反应,在轰炸结束后,125辆坦克开始清除碉堡和堑壕。就在这一天,隆美尔发回电报:“托布鲁克已经沦陷!”
驾车进入托布鲁克的隆美尔,德军在这座城市内俘获了数量惊人的装备和补给毫无疑问,这是他一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刻。6月21日清晨,隆美尔驱车与先头部队进入了托布鲁克,在那里接受了英军司令的投降,并获悉自己晋升为陆军元帅。在不到一天的战斗中,盟军有33000名士兵投降,超过2000辆各种车辆被缴获。阿兰·摩尔海德(Alan Moorehead)在他的《非洲三部曲》中写道:“这是一场沉重的,彻底的失败。”对隆美尔来说,最后的胜利仿佛唾手可得。
点击查看本文下半部分
作者:最后的防线
传送门:讲武堂:“沙漠之狐”隆美尔传(上) _ 游民星空 GamerSk吸尘器什么牌子好y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0:4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83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