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食品级塑料标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食品级塑料标志112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食品级塑料标志是什么?聚乙烯,简称PE。是乙烯进行加聚而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聚乙烯是世界上公认的接触食品最佳材料。无毒、无味、无臭,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聚乙烯薄膜,轻盈透明,具有防潮、抗氧、耐酸、耐碱、气密性一般,热封性优异等性能。素有“塑料制花”的美称。是塑料包装印刷用量最多、最重要的材料。
扩展资料:
聚乙烯树脂为无毒、无味的白色粉末或颗粒,外观呈乳白色,有似蜡的手感,吸水率低,小于0.01%。聚乙烯膜透明,并随结晶度的提高而降低。
聚乙烯膜的透水率低但透气性较大,不适于保鲜包装而适于防潮包装。易燃、氧指数为17.4,燃烧时低烟,有少量熔融落滴,火焰上黄下蓝,有石蜡气味。聚乙烯的耐水性较好。制品表面无极性,难以粘合和印刷,经表面处理有所改善。支链多其耐光降解和耐氧化能力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聚乙烯
食品级塑料是什么食品级塑料共分为七级,从一级到七级,数字越大硬度越强。
一般在塑料容器底部,都会有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塑料回收标志符号,数字是几就代表几级材料。
1级材料:PE[db:tag]——聚酯。 这种材质多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这种材料耐热温度70℃,只适合装暖饮与冷饮,遇高温溶出的物质对人体有害。
2级材料:HDPE——高密度聚乙烯。 这种材料多用于承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超市和商场中塑料袋,可耐高温。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清洁不干净,最好不要再使用。
3级材料:PVE——聚氯乙烯。这种材质的制品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剂中的物质,都是有毒有害物质。2017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聚氯乙烯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
4级材料:LDPE——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食物如果要放微波炉,应先取下保鲜膜,否则温度在超过110℃,保鲜膜会出现熔化现象,留下人体无法分解的有害物质。
5级材料:PP——聚丙烯。这种材料多用于制造餐盒,其熔点高达130℃,可以直接放进微波炉加热食物,清洗干净后可重复使用。
6级材料:PS——聚苯乙烯。这种材质耐寒又抗热,多用于制造泡面盒,快餐盒。这种材料温度过高容易释放化学物质,最好不要用来打包滚烫食物。
7级材料:PC——聚碳酸酯。这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质,多用于 *** 奶瓶、太空杯等。需要注意的是PC在高温的情况下,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通常4级以上塑料被称为“食品级”,可是通过上面介绍,也可以看出,就算是食品级塑料,也不要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使用。
医用塑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原因在于要与药物接触或与人体接触。塑料材料中的组成成分不能析出进入药液或人体,不会引起组织器官的毒性和损伤,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为了确保医用塑料的生物安全性,通常在市面销售的医用塑料都是通过医疗权威部门的认证和检测,并且明确告知使用者哪些牌号是医疗级的。
下面介绍下七种常用医用塑料:
一、聚氯乙烯 (PVC, Polyvinyl chloride)
PVC树脂粉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纯PVC属无规立构,硬而脆,很少应用。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使PVC塑件呈现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PVC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就可制成多种硬质、软质和透明制品。
硬PVC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增塑剂,有较好的抗拉、抗弯、抗压和抗冲击性能,可单独用作结构材料。软PVC含有较多的增塑剂,它的柔软性、断裂伸长率、耐寒性增加,但脆性、硬度、抗拉强度降低。纯PVC的密度为1.4g/cm3,加入了增塑剂和填料等的PVC塑件的密度一般在1.15~2.00g/cm3范围内。
据不完全估计,医用塑料产品大约25%是PVC。主要是由于该树脂的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阔、及其易加工。医学应用的PVC产品有:血液透析管路、呼吸面罩、吸氧管等。
二、聚乙烯(PE, Polyethylene)
PE塑料是塑料工业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乳白色,无味、无臭和无毒的光泽性蜡状颗粒。性能较好,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工业中。
PE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UHDPE)等品种。HDPE的高分子链上支链较少,相对分子质量、结晶度和密度较高,硬度和强度较大,不透明性差,熔点较高,常用于注塑件。LDPE带有许多支链,因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结晶度和密度较低,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耐冲击及透明性,常用于吹膜,是目前广泛使用的PVC可选的替代品。也可以根据使用性能要求将HDPE和LDPE两种材料混合使用。UHDPE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低摩擦性、耐应力开裂性和较好的吸能特性,使之成为人造臀、膝盖和肩部连接器的理想材料。
三、 聚丙烯(PP,polypropylene)
PP无色、无味、无毒。外观似聚乙烯,但比PE更透明、更轻。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塑料,具有比重小(0.9g/cm3)、无毒、易加工、抗冲击、抗挠曲性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编织袋、薄膜、周转箱、电线蔽护材料、玩具、汽车保险杆、纤维、洗衣机等。医用PP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较好阻隔性和耐辐射性,使其在医疗设备和包装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以PP为主体的Non-PVC材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PVC材料的替代品。
四、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和K树脂
PS是仅次于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塑料品种,通常作单组分塑料进行加工和应用,主要特点是质轻、透明、易染色,成型加工性能良好,所以广泛应用于日用塑料、电器零件、光学仪器及文教用品。质地硬而脆,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因此,限制了它在工程上的应用。近几十年来,发展了改性聚苯乙烯和以苯乙烯为基体的共聚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聚苯乙烯的缺点。K树脂就是其中的一种。
K树脂是由苯乙烯与丁二烯共聚而成,它是无定型聚合物,透明、无味、无毒、密度为1.01g/cm3左右(比PS、AS的低),耐冲击性能比PS高,透明性(80~90%)好,热变形温度为77℃, K料中含有丁二烯成分的多少,其硬度亦不同,由于K料的流动性好,加工温度范围较宽,所以其加工性能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包括杯子、盖子、瓶、化妆品包装、衣架、玩具、PVC的代用料制品、食品包装及医药包装用品等。
五、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
ABS具有一定的刚性、硬度、耐冲击和耐化学性能、耐辐射和耐环氧乙烷消毒。ABS在医疗上的应用主要用作外科工具、滚筒夹子、塑料针、工具盒、诊断器件和助听器外壳,特别是一些大型医疗设备的外壳。
六、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
PC的典型特性是韧性、强度、刚性和耐热蒸汽消毒,这些特点使得PC优先选择成为血液渗析过滤器、外科工具柄和氧气罐(当在外科心脏手术中,这种仪器可以去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
PC在医学上的应用还包括无针注射体系、灌注仪器、血液离心机碗和活塞。利用其高透明性能,通常的近视眼镜是PC做成的。
七、PTFE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 ethylene)
PTFE树脂为白色粉末,外观蜡状、光滑不粘,是最重要的一种塑料。PTFE具有卓越的性能,非一般热塑性塑料所能比拟,因此有“塑料王”之称。其摩擦系数是塑料中最低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 *** 成人工血管等直接植入人体的器械。
食品级塑料袋标识是什么?
食品级塑料袋定做需有“食品…”标志。
定,食品级塑料袋必须在包装正面明显处标明塑料袋的用处。 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食品塑料袋都是透明塑料袋,也就是不带有明显的颜色。虽然我们常能在菜市场看见一 些商贩用黑色塑料袋装鱼、虾,但事实上,这种深色塑料袋都是用废旧回收料制成的,是不符合食品要求的。
另 外,即使受到的定做塑料袋是透明的,也要放在光线好的地方看看有无杂质。
食品级塑料袋标志
1、首先要看塑料袋的外观是否有“食品用”的标志。通常这个标志应该在包装袋正面,比较醒目的位置。其次是看颜色,一般而言,有颜色的塑料袋大都使用了废旧塑料的回收料,是不能用来装食品的。
比如,一些菜市场用来装鱼、虾等水产品或肉类的黑色塑料袋,原本是用来装垃圾的,消费者应避免使用。后,要看塑料袋有无杂质。将塑料袋放在阳光或灯光下,看是否有黑点,有没有口子。有杂质的塑料袋,肯定是使用了废塑料做原料。
2、闻一闻塑料袋有无异味,是否让人觉得恶心。合格的塑料袋应该是无异味的,而不合格的塑料袋由于使用了添加剂,会带有各种味道。
3、合格的塑料袋具有一定强度,不会一撕就破;而不合格的塑料袋由于添加了杂质,往往强度很差,容易破裂。
4、合格的塑料袋在抖动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不合格的塑料袋往往是“嗡嗡”的闷响。
5、把塑料袋放在水里,并用手将其按到水底,稍等片刻,浮出水面的即为无毒塑料袋,沉在水底的即为有毒塑料袋。
6、用手抚摸塑料袋表面,很光滑是无毒的。如果颜色混朦,触之发粘、发涩,就是有毒的。
7、燃烧:将塑料袋剪下一角,放在火上一烧,无毒的烧之即燃,将它离开火后仍继续燃烧,并出现黄色火焰,而且熔塑像蜡烛一样一滴一滴往下掉,发出石蜡气味;有毒的,不易燃烧,燃烧后呈绿色火苗,并有一股呛鼻的异味。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12:2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1909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