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募历史上那轮璀璨的造星大潮里孕育的旗舰基金
正文内容开始前的郑重提示:
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做基金基本拆解、并非进行投资标的推荐。
本系列内容选择拆解标的方式及步骤为:晨星网——基金筛选器——选择一家基金公司——选择“3年3星以上+5年3星以上”两个条件——按5年评级做从高到低排序,依次进行拆解。基金数据截止至文章撰写当天,具体日期在基金详情图当中有体现。
任何推荐本身都有极大局限性,投资决策只能由自己做出,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想表达认真看一只基金产品的基本步骤,由于每只基金历史信息不同,碍于文章篇幅有限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如需全部详细资料,请自行查阅基金历年公告。
误认本文为推荐基金标的文章,据此投资,盈亏请自负。
把基金读成故事,让“理”财点亮生活。
私募的投资门槛高,所以大多数投资者是被挡在门外的,但是不能投并不妨碍去关注!私募明星们的持仓一直都是很受追捧的普通人投资参考指标,比如高毅香坂百合资产的邓晓峰和冯柳。即使本来对他们并不关注,也很难不被各种财经app推送的大佬持仓、换股的跟踪文章搅扰到。
高毅资产创始人邱国鹭前段时间被喷的挺惨的,网上有一封阴阳怪气的持有人写给邱总的信,反正是对这几年的回报表现非常不满,所以就高素质的喷江之岛盾子了喷,建议邱总就别管基金了,基金回报这事儿就交给邓晓峰和冯柳,你自己开开会、高举价值投资大旗、再讲讲公司文化什么的就得了……
邱总的基金公文格式业绩就不看了,重点说邓晓峰吧~之前看高毅资产那两本书:《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百度问答》 里,有高毅资产一年一度的围炉夜话实录,还有一些内部研究会议和分享会议的实录。
里面印象很深的就是邓晓峰在博时期间,管理社保组合觉得幸亏社保领导和博时的领导给的时间框架还够用,如果一年一考核的话估计自己会很惨。还有管理公募基金期间,压力大到睡不了觉、一遍一遍的拿出持有的股票再去看,究竟是哪没研究明白才一直不涨……
现在万得上邓总的简介是很简短的一小段:
“现任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16年证券从业经验,12年基金管理经验。曾任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公募股票型基金8年业绩冠军,社保基金组合约9年10倍收益,累计为客户创造235亿投资收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十周年特别奖得主。”
基金经理的简介和新闻好像有同一个规律:字越少,分量越重。
比安奇自行车到底牛不牛不用长篇大论的吹,回报和奖项拿出来摆一下就得了…然而,纵然是这么牛的人了,那投资带来的烦恼,真是看起来好像和普通人也一样。
只不过人家看到自己买的股票迟迟不涨会一遍一遍的复盘、诘问自己哪里出了错,换成普通人的话大概率早就边骂边卖、然后换成其他股票了,等曾经被自己恼羞成怒愤然抛出的票大涨又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忍住。
所以,清楚自己为什么买,对投资来说是真的重要!推荐、或者看似细致得能喂到嘴里的那种分析,确实不足以彻底捅得破“自己能懂”的这层窗户纸。
虽然数据要看、比率要研究,但到最后你真买了、持有了、或者要换的时候,就是个感觉……就这层意思吧胡斑,说起来挺玄的,大概是个从理性到感性、把研究内化成自己处理系统一部分的意思吧。
博时的基金看到现在其实已经完毕了,当然当初选到的比看到的要多,但因为有太多只一个模子扣出来的机构定制纯债基金,所以就略过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但翻来翻去看看所有已经看过的基金,发现邓总曾经管出来的这个旗舰产品竟然不在被选之列,所以就决定把他加进来了,到底也要看大数据论文看曾经辉煌的产品现在是个什么模样。
数据来源:Wind
博时主题行业 160505(LOF)成立在2005年1月6日,成立至今16.8年,取得总回报1837.86%,年化复合回报19.31%,截止2021年2季报规模97.85亿。晨星评级十年四星、五年三星、三年二星,万得评级五年三星、三年三星。
难怪没有选上,用的标准是晨星5年3星+3年3星,但其实星级评价这个事儿局限性挺大的,就是近期业绩表现李敖经典语录给到的权重会比较高,就说被选到的那些股票/偏股基金吧,尽管打开去看,哪个都是2019年开始启动的抱团合伙人制行情里开始噌噌拔高的,所以不管是近三年、还是近五年,这一轮涨势的业绩都提高了基金被标准选中的概率。
不过再怎么说3年2星这个成绩也算不得光彩,毕竟在晨星的评价体系里3星是个及格线如何减肥肚子。
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没有什么特殊的,一个典型的偏股混合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范围也简单:
大雅查重1、股票60%-95%,且不低于80%的资金将投资于消费品、基础设施和原材料类上市公司,其余20%买类上市公司股票;
2、至少5%的现金+短债。
好吧,说是这么说的,但是从股票的行业配置上去看是这样的:
数据来源:Wind
就是金融、信息技术这…怎么算呢?怎么归到3大行业里去呢……倒是也不用太较真,反正能赚钱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吧。
从资产配置上看,基金早年的现金持有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数据来源:Wind
这只基金就是2010年之前的现金持有比例曾经有30%以上的时候,而且2006年四季报之前的这两年时间里,股票持仓也有低于60%的时候。2005-2007年就是A股第一轮正经的大牛市么,当时那情况前所未见,现在看来确实有点不太理解竟然在那种行情里持有30%以上现金的做法。
说到这倒真是挺该看看基金成立至今沪深300指数的走势。基金当年成立的时候业绩比较基准用的是富时的指数,后来才改成沪深300的,但成立的时间能被指数包含的进去,直接拿来看就好了。
数据来源:Wind
如果去看上证综指的话,2015年没超过2007年是真的,但2021年的2月也绝没超过2015年,但拿过来沪深300看的话,就能明晃晃的看清楚2019年开始启动的这轮行情到2021年2月之后的现在意味着什么了。
沪深300就是沪深两市排名前300的大盘股们,上证综指是只含上证,而深市的股票不在里面,而且历史原因导致新陈代谢机制不大好液压梯…但沪深300不管那套,该淘汰就淘汰、该纳新就纳新,所以看起来虽然大趋势和上证综指一致,但会有差别出来。
放到我们的博时主题行业成立时间2005年1月6日这来看,这成立时间是真绝啊!基金成立5个月后的2005年6月6日,沪深300指数探底807.78点,股改完成促进市场活京城邂逅力,之后2006-2007年大牛市就正式开演了。
不过站在现在看当年是很容易判断出来这807点要是抄上就妥了的结论,但站在当时凄风苦雨已久的市场环境里,也只能叹1999年那轮为期2年行情的往昔峥嵘,却担心眼下会不会跌不到底吧。
于是2005年1月成立的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的规模变迁,在当时并没有随着行情的启动立刻就上涨了,而是经过了足够多的曲折:
数据来源:Wind
和智就从这个规模表现上来看,都不用说就能看出来行情的变化,以及牛市让人上头的投资热情。
数据来源:Wind
于是,配合着当时的规模变化,在2006-2008年期间,基金有过3次暂停申购,一分钱都不要了的那种暂停!2014年邓总离开博时之后,这基金也有过“限购”的时候,只不过变qq校园网成了限制大额。
在2006-2007年那轮牛市的当年,公募基金数量还少。2001年才开始能发开放式基金,博时主题行业成立的那年,市场上的同类基金(成功活到现在的)一共才19只,市场远不像现在这么精彩纷呈,所以募集的时候规模12亿其实挺正常的。
当年的基金不像现在手机就申购赎回了,普通人基本都是去银行买基金的,所以渠道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特别重要,银行这个存在是真的牛,就是因为网点足够多、群众足够信任,所以卖什么什么都能起量,当年如公募基金、后来如银保渠道的保险。
不过渠道再怎么给力,行情不给力也不行。纵然是到了现在,00后都工作了,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远超当年,财商知识的普及程度也远超当年,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还是依然只看涨跌、不想知其所以然的,更何况当年!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也就是“用脚投票”,市场好时涌进来的钱就多、相反撤走的就多呗。
2006-2007年那轮行情对公募基金来说是真的牛,突然一下子就崛起了,但因为准备不足还有销售渠道给力过头了,导致缩量的时候也是一王明涵下子就塌方了。这种“大起大落”对行业的发展挺不利的,当时都是为了抢管理规模红眼睛的状态,像复制基金、拆分降净值什么的这些招全用上了,新基金当然更得被吹成“发财致富不用愁”的存在。
但市场涨跌起落其实很正常,加上2008年那种极端黑天鹅,谁能想得到?但投资者管不了这些,只能记得销售告诉自己肯定能赚钱的承诺,看着狠跌深套的基金,心情怎么会好,于是对公募基金的信任就冰点了。
哪怕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市场容量变大了、股票数量增加了、很多基金还能直接通过港股通配置港股了,这316亿都是个挺需要管理功力的规模,更何况当年?!而且,这316亿竟然是只花了6个季度,从7亿规模窜上去的…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本来就是基金毒丸,更何况行情的天要变了?!
数据来源:Wind
并且,从持有人户数结构表现去看,2007年中报到年报期间的69亿到316亿的规模暴增里,其实机构资金没做什么贡献,超过8成的钱全都来自散户。牛市上头放在现在可以表现为新基金多发、新基金超募,放在那个时候就是好基金买买买~
超级大乐透规则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基金2005年成立以来至今共计分红17次,从分红比例上来看在10%以上的大比例分红共计7次,分别是:2006年12月的44.96%、2007年12月的18.05、2015年12月的33.47%、2016年12月的21.46%、2017年12月的17.39%、2019年10月的12.03%、2020年12月的15.01%。
这些表现放到这个基金上,没什么太多可多想的,纵观历史除了刚成立的时候博时主题行业规模稍小,经历第一轮大牛市又成名之后,纵然规模比较差的时候也得60多亿,所以这分红看起来就都是真诚的降规模,或对后市有担心。
数据来源:Wind
前面这么多次分红,而且其中很多次大比例,所以单位净值和复权单位净值拉开的差距很大,截至2021年10月15日基金单位净值只有1.79元/份,想去申购的话没什么心理压力,大多数人还是有净值恐高症的。
但复权单位净值就是把历次分红算进去、再假设进行了红利再投资的结果,就真的能看到时间的力量了:
数据来源:Wind
2008年这个“命槛儿”对所有2008年之前成立的老基金都一样公平,我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只老基金,时常拿出来作为参照物去对比别的基金表现的一只标杆基金,在2008年这场灾难里也出现了58%+的回撤。
当年整个A股市场的经验都不足,纵然有美股历史可供研究,但在2008年以前的最大的灾难即是1929年那一次,时间相距实在太遥远,很难和现实联系到一起。所以当时这次贷危机黑天鹅打懵了全世界包括不成熟的A股市场,就真是特别好理解了。
2009年4万亿刺激出来的“小阳春”让博时主题行业抓稳了机会,回撤大面积收敛,到2015年再创新高。牛市好看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牛市之后的惨跌花了多久回血~对比之前看过的很多基金,2008年之后漫长的一蹶不振、回撤阴影长期大面积存在,博时主题行业的这个迅速收敛到30%以内的表现,就很惊艳了。
对整个行业来说,有了2008年这一次经验,吃过亏自然就知道摔跤的疼,于是在2014-2015年这轮牛市里,提防的心态让老基金们的回撤表现普遍优于前次,虽然2015博时主题行业的这个-36.37%真心还是挺高的……
2018年10月的-32.52%不解释了,每只基金都经历过2018年的至暗时刻。2021年3月的这个不足20%的回撤倒是稍有点惊喜,就这一轮抱团行情解散情绪出现,真是让不少基金跌得挺惨的。但是客观一点说,博时主题行业这次没跌那么惨,多少也是因为2019年开始的这轮抱团行情里也确实没像很多基金那样涨的那么猛。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基金经理一共经历药厂实习了5位、平均管理年限3.75年,其中单独管理基金时间最长的是邓晓峰,时间次长的是邓晓峰离职的时候推荐的接班人王俊。
首发基金经理詹凌蔚 任职期间:2005年1月6日-2007年3月14日 管理基金2年零68天 任职回报166.75% 沪深300同期回报:161.68% 相对表现:5.07%
第二位基金经理邓晓峰 任职期间:2007年3月14日-2014年12月26日 管理基金7年零290天 任职回报198.77% 沪深300同期回报:30.52% 相对表现:168.25%
第三位基金经理蔡滨 任职期八代雅阁间:2014年12月26日-2016年4月25日 管理基金1年零122天 任职回报23.75% 沪深300同期回报:-5.2% 相对表现:18.55%
第四位基金经理王俊 任职期间:2015年1月22日-2021年1月20日 管理基金6年零1天 任职回报144.22% 沪深300同期回报:54.31% 相对表现:89.91%
现任基金经理金晟哲 任职期间:2020年5月13日至今(20211015) 管理基金1年零159天 任职回报28.02% 计算机专业沪深300同期回报:24.54% 相对表现:3.48%
首发基金经理詹凌蔚职业经历非常丰富,目前依然是活跃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将,不过前面已经看过了基金成立背景,整体行情除了基金刚成立的时候行情有小波动以外,2005年6月就开始了一路高歌,2007年10月本轮行情到顶。
于是在詹总的管理期间,除了牛市的最后半年不属于他,剩下的红利全部吃到了,好行情里做什么都是对的,虽然看起来回报很高,但其实只比沪深300指数多了5个百分点。
接下来就是邓晓峰接近8年的管理了,2007年3月-2014年12月,从A股第一轮疯牛的最后半年开始,到A股第二轮疯牛结束前半年为止~这个跨越虽是巧合,但也很能证明邓晓峰的实力。
牛市顶点之前接盘,好处在于接下来还有一段牛市红利可以收入囊中,坏处在于对于那个时候还是“新人”的邓晓峰来说,牛市带来的好业绩很可能让人冲昏头脑,2008年基金55.36%的回撤表现能部分体现当时的管理经验不足吧。
数据来源:Wind
此后漫长岁月里,博时主题行业的复权单位净值就是从2.85元/份慢慢管到了7.54元/份的价格上了。
邓总之后蔡斌和王俊共同管理基金1年,之后王俊独立管理基金4年之后,老带新的带着现任基金经理金晟哲管理接近1年,今年1月离职。之前在看博时沪港深优质企业A 、博时丝路主题A 的时候,都遇到过王总,有传说王俊离开博时是去了宁波银行理财子公司。
王总独立管理基金期间博时行业主题的复权单位净值表现是这样的:
数据来源:Wind
从9.76元/份到15.71元/份,是属于王俊一个人的贡献。
基金经理风格特点这些就不去细看了,关于邓晓峰以前的读书笔记里的案例和思路很详细。
王俊在博时主题行业上的贡献是真的挺大,只是可惜抱团行情里比起新锐们的冲高精神来,有点冲劲儿不足,而且就稳健来说,马上达到20%的回撤,也不是稳的太突出。也许,是和工作的后续安排有关吧,毕竟带了金晟哲9个月的时间,大概是和公司做好了沟通,提前做的交接安排。
老基金,不过交到了新人的手上,一切都要重新看了。金总虽然相比老将们是新人,但其实基金经理经验也有将近5年时间了,并且12.07%的偏股年化回报,虽然不是很突出但也算不错。
数据来源:Wind
金晟哲目前在管基金5只、在管规模119.33亿,其中大部分规模都是这只博时主题行业贡献的,从过往和在管的其他基金排名表现上看,只要给多点时间,总能交出一份还不错的业绩答卷。比如博时价值增长、博时睿利事件驱动、博时鑫泽A,能稳管4年以上的产品,表现都挺好。但管理时间短的基金,明显就是拉低平均回报表现的存在。
这样的明星旗舰基金能交棒的基金经理,该是公司寄予厚望的吧。
好了,博时主题行业160505(偏股混合),到此结束。
博时系列到此结束~
每周一-周四18:00,拆解基金,学会细读产品,让选基不再焦虑!
基础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投资,盈亏自负。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1:0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097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