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美国加息与缩表——从QE讲起

更新时间:2025-05-21 20:46:00 阅读: 评论:0

好久没有更新【漫读金融】了掷瓶礼,就拿美国开刀吧。毕竟它搬起石头,砸的是自己的脚。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出自《红楼梦》第二回。

现在的美联储对QE或许就是这样的心情吧

什么是QE?

QE(Quantitative Easing)即量化宽松,把货币“量化”地创造给银行,让他们“宽松”起来。

比如美联储大规模购买市场上的国债与MBS之类的安全资产(疫情暴发后甚至开始购买企业债),将这些资产转化为货币,以提升金融机构的流动性;

同时间接将长端利率降低,并拍胸脯保证不提高利率(官方语言叫前瞻性指引)。

总之,Quantitative的目标就是,让危机期间流动性不足的银行easing easing。

迷彩服 然后修复市场信贷、维护金融稳定,最终促进经济复苏。

QE的历史

QE本是日本 为应对 90年代初 经济泡沫破裂以来 近零利率失效 的无奈之举,主要是为了摆脱通缩、稳定物价。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都阻挡不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阿片类镇痛药爆发,发达经济体央行只能纷纷用“放水”(QE)来“救火”,最终也基本避免了债务螺旋和通货紧缩之祸,居功至伟。

北京夜生活 美国这边,陆续放了1、2、3、4次水。每轮规模不断扩大,时间不断延长。2020年3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和金融市场震荡,美短连接联储宣布实施开放式QE。

而且,因为多轮的放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像吹气球一样。由2008年不到1跑赢大盘万亿,增至到现在近9万亿。

随着近来通胀持续、大幅高于目标,美联储在2022年应对的办法是,再次采用加息和缩表双管齐下。

欧洲这边,2014年把隔夜存款利率降到负,2015年欧央行启动QE,主要为了应对低通胀风险。

2020年欧央行为应对疫情冲击又启动了QE。

后来随着通胀上升,欧央行2022年3月表示要在三季度搜索引擎原理结束QE,并择机加息。

日本这边,作为第一个吃QE的人,对QE进行了发扬光大。

在2013年1月推基金单位净值出加强版的QQE,目标是让通胀达到2%。

茉莉花香 也许觉得这个目标太难了,无痕假发于是2016年9月引入“收益率曲线控制”目标,推出附加收益率曲线控制的QQE。

但不知道为啥,通胀一直起不来。

2022年不一样了,日本CPI在4月上涨到2.1%,如果排除消费税率上调影响,是2008年9月之后首次超过2%目标,不容易啊。

但是,日本好像并不高兴,因为这次通胀是成本推升,不是“可接受的”。

虽然日元在贬值,日央行也没表示会收紧货币政策。

现在的情况是:

有意思。

QE怎么起作用的呢?

1.央行大量购买政府债券→给金融机构(甚至公司)变相“发钱”→降低资金成本→鼓励银行放贷。

同时还告诉市场,钱便宜了,而且会一直便宜,大家快点用起来呀。

这是给流量+降成本。

2. 央行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推高政府债券价格∕降低政府债券利率→将利率下行传导给市场→降低市场的借贷和消费成本→机构购买其他股债资产→推高这些资产的价格/降低收益率→刺激消费和投资。

这是把降成本传导到实体。

3. 央行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改变了艾扬格央行资产负债表构成并不断扩表(资产负债表扩张效应)→资产价格上涨,投资者财富增值→增加总需求和产出。

这是扩表效应。

QE效果如何呢?

后来,虽然也灭了当时的危机之火,但也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1.银行想赚钱。

银行看啊,安全资产收益率长期近零甚至为负,收益不能说小吧,基本上就是没有。所以收到钱的银行和市场投资者,就通过投资高风险资产,追求高收益。

另一方面企业发现发债成本低了,只要脑子不笨,就用发债代家庭副业替借贷。

因此,大规模的QE(雷声大)引致的银行放贷远不如预期(雨点小)。

结果呢,相当多QE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还催生风险资产泡沫。

2.企业想赚钱。

企业看啊,融资成本降低了,尤其是长期债券利率成本低了,所以他们就发大量长期债券,回购股票,在债市、股市之间跨市场套利。

另外,QE还复活了一些“僵尸”企业,不让它们出清,拖了经济大盘的后腿。

结果呢,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没有完全用于消费或投资,还提高企业杠杆,加大金融风险。

画外音:咦,灌水导致的这些后果,仿佛似曾相识啊。

所以,QE资金没有完全流入实体经济,反而会加剧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中“追快钱”行为(所谓search for yield),催生金融市场泡沫,增大系统性风险。

这些歪果仁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远古的东方智慧:

QE,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打脸。

那,既然这不好那不好,退出吧,累了。

退出QE好像也不太容易财政政策难以接捧

财政、货币两大类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左右手。

货币政策这边,在价(利率)宽松到零到负的时候,刺激不动了,可以在量上面再宽松,再再宽松。

那肯定会边际收益递减啊,吃第一个馒头和五个馒头的感觉能一样吗。

易得网 为什么不用财政这只手呢?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原因是,货币之手是独立的(至少名义上),而财政之手受诸多掣肘。

货币政策如果要转向,开几个会,老几位讨论讨论,数周之内便可调整方向。

甚至在耶伦任内,有时候都不用决策,一个暗示,就能改变全球金融市场风向。

这就是所谓预期管理。

就问你服不服?

但财政政策同济大学材料学院,财政的来源大头是税收,税收怎么用,必须经过民选政府讨论、投票、啤酒鸭的家常做法立法。时间长了去了,动辄要数年。

特别是刷百度权重经济变差加社会不稳定时,各方势力吵得不可开交,更难统一意见。

美国为了应对疫情而全民发钱,对经济长期发展刺激有限。

于是在经济好转之前,只能继续寄希望于货币宽松。

当然,有研究者说,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经济、政治的深层问题,要深入改革才能彻底解决,短期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是治标不治本。

但是改革谈何容易,何况还有选举周期呐。

如此,短期的非常态政策,渐渐成为了“新常态”。

压力给到央行这边。

承受压力的央行也很为难啊

特朗普在任时对美联储多有不满,多次把2018年末美国股市急跌和金融市场动荡,甩锅给美联储“荒谬地”加息和缩表,说他们是坏人,耽误了美国经济“像火箭一样上升”,影响了他老人家发挥。

问题是,QE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滞后的,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却是即时的。

这就导致:

美联储不得不关注短期金融市场波动。

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刺激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花流文,直接导致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

甚至在疫情恶化、经济滑坡之时,依然创造了大牛市,吸引了大量散户参与。

这种情况下,央行有责任稳定市场。

压力又给到央行这边。

通胀刺激了央行退出刺激

前面说了,QE新增货币大多滞留金融系统,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有限。

此外,全球化、科技进步、老龄化等各种因素带来持续低通胀。

所以2008年至2020年,即便发达经济体纷纷动用史无前例的QE, 并没有带来通胀的失控。

甚至时常落后于央行本来定得就挺低的通胀目标。

既然目标达不到,那,就重新定义这个目标吧。

长期低通胀,促使美联储在2020年调整了货币政策框架,采取灵活的“平均通胀目标”制。

同时,日益强调就业目标的重要性。

执业药师注册要不叫相机抉择呢,机智!

现在时局有变,美语口语自2021年中以来,美国通胀逐渐失控。

美联储不得不加快了加息,和缩表的进度。

但我们要注意:从历史上看,

美国的每一次经济危机,倒下的都不是美国。

总有其它国家,成为美元加息引发经济衰退的代价。

放心,我们不用怕。因为:

“漫读金融“(springloveart)里面还有很多好玩的金融漫画和科普。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1:5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101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国   讲起   QE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