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司法认定和量刑标准

更新时间:2025-05-14 18:37:29 阅读: 评论:0

刑法第人居环境科学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扰乱市场秩序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一)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概念与犯罪构成

损害水果编曲软件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凉席哪种好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霍金的故事

1.客银饰品观行为内容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yield。捏造,是指虚构、编造不符合真相或并不存在的事实;捏造并不限于全部虚构与编造,换言之,通过对真实视频、影像等进行剪裁、添加等方式,改变真实视频、影成人专科像的内容的,也属于捏造。例如,将30分钟的完整视频剪裁成3分钟的视频,使后者与前者表述的意思丧失同一性时,就属于捏造。再如,在真实视频上添加虚假说明的,也属于捏造。散布,是指使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知悉或可能知悉行为人所捏造的虚伪事实。他人,必须是特定的、具体的人;不仅包括竞争对手,也包括其他生产者与经营者;不仅包括个人,而且包括单位。商业信誉,包括商业信用与商业名誉。商业信用,是指商业行为与经济能力在经济活动中所受到的信赖;商业名誉,是指社会对他人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和地位的客观评价。商品声誉,是指社会对商品的良好称誉。

单纯从字面含义来看,本罪的实行行为是复数行为:捏造虚伪事实与散布虚伪事实;似乎单纯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本罪。余洒度但我们认为,捏造不是本罪的实行行

为,散布才是本罪的实行行为。换言之,本罪的实行行为是散布捏造的事实。

(1) 实行行为只能是发生了危险结果(或者紧迫的危险)的行为。但是,单纯捏造虚伪事实的行为本身并不具有法益侵害的紧迫危险。例如,甲在纸条上写着“A啤酒厂暑假实习的啤酒罐里有一具尸体,大家不要买A啤酒厂的啤酒”,然后放人抽屉。这种行为不可能侵害他人的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既然如此,就不可能成为实行行为。(2)具有侵害法益危险或者能够造成法益侵害的是散布虚伪的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事实的行为。例如,甲某日成考录取分数线在地上捡了一张纸条,上面诈骗罪立案标准写着:“A啤酒厂的啤酒罐里有一具尸体”,甲明知这是虚假的,但仍然向社会公众大声宣读该纸条(即散布虚假事实),导致A啤酒厂遭受重大损失。不难看出,单纯散布虚伪事实就能够侵害他人的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使他人遭受重大损失。(3)不可否认的是,从文理上说,要将刑法第221条中的“捏造”解释为修饰“虚伪事实”的形容词,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然而,语言是不准确的,其含义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在这种场合,需要通过考察用语的语境与目的揭示用语的真实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含义。一方面,某个事实是否属于“捏造”,是需要对方或第三者判断的,没有向对方或第三者传达的事实,也难以被判断为捏造。所以,捏造本身就包含了向外部传达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我们看来,刑法第221条使用“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这种极为重复的表述,实际上只是为了防止将误以为是真实事实而散布的行为认定为犯罪,亦即,是为了防止处罚没有犯罪故意的行为。(4)倘若坚持认为本罪的实行行为是复数行为(即捏造虚伪事实并散布),就会产生诸多消极后果。例如,这种观点意味着捏造行为是实行行为的一部分,于是,开始实施捏造行为时就是着手,这是难以被人接受的。或许有人认为,如果行为人以散布为目的开始实施捏造行为,就是本罪的预备行为。但这种说法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既然认为捏造行为是实行行为,就不能认为为了散布而捏造是磨骨预备行为。如同暴力、胁迫是抢劫行为的实行行为的一部分一样,不能认为为了强取财物而实施暴力滋阴补肾药、胁迫的行为只是抢劫罪的预备行为。另一方面,即使将捏造行为认定为犯罪预备行为,也不利于动漫城堡保障国民自由。因为这种观点导致的结局是,写日记、在私人电脑上写文章,都可能成为犯罪的预备行为。由此看来,将单一行为解释成复数行为,并不一定有利于保障国民的自由。

成立本罪要求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2022年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66条规定,捏嵌件造并田蕴章每日一字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3)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2.责任形式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对于没有商业诽谤的故意,听信他人传谣,而散布虚伪事实乃至

对虚伪事经营类小游戏实进行某种程度的加工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本罪。此外,消费者及新闻单位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行合理批评、评论的,不得认定为本罪。

(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221条与第231条马来西亚首都的规定,犯本罪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放疗副作用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袁长伦,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律师办理黑恶势力案件督导办公室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退休法官15212781535)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2:0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101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声誉   司法   信誉   标准   商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