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中国远程火箭炮枝繁叶茂,不仅性能火力远超美俄,出口成果更丰硕

更新时间:2025-05-26 02:13:09 阅读: 评论:0

近日,俄乌战场上交战双方使用的陆战火力支援武器,多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先是俄军多次第一次性行为动用BM-21“冰雹”122毫米火箭炮、TOS-1A型220毫米火箭发射器,对乌军进行火力覆盖,令后者伤亡惨重。不过乌军也没有坐以待毙,转而向美国求取M142“海马斯”227毫米精确制导火箭炮,据称下周就会抵达乌克兰,用以抵消俄军在火箭炮领域的优势。巧合的是,我国也刚刚于近日向柬埔寨交付了90B型122毫米、AR-2型300毫米火箭炮。上述这些装备,都算得上是全球火箭炮领域的佼佼者。不过,尽管俄罗斯BM-21“冰雹”、BM-30“龙卷风”、TOS-1A成名已久,而且美国M270“钢雨”、M142“海马斯”也是盛名在外,但比起中国近年来发展的新锐火箭炮,其实都已被甩在身后。

交付柬埔寨的AR-2型300毫米火箭炮

1950年,在苏联技术支持下,我国开始仿制生产最基础的107毫米火箭炮,之后规模逐渐扩大。至80年代初期,已经建成了由近、中、远不同射程火箭炮组成的火力支援体系。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发展的端午节礼物不同口径、射程、平台火箭炮型号非常复杂,本文仅就270毫米及以上口径远程火箭炮发展进行梳理回顾。事实上,这也是国产火箭炮最受关注、技术水平最高、出口范围最广的装备,足以证明国产火箭炮性能确实优异,很多方面已经对美俄实现了赶超。

90B型122毫米火箭炮的技术原型是俄制BM-21

1983年,国产83式273毫米火箭炮研发成功,这是我军装备的第一款国产大口径火箭炮,其发展渊源要追溯到1960年启动的远程火箭炮“研发大会战”。从纸面数据来看,83式273毫米火箭炮性能还算不错,使用60-1式履带牵引车作为底盘,越野性能较强,装有4管火箭弹发射装中国纹饰置,最大射程40千米,超过了最初部队要求的32千米。不过,在正式列装之后,使用部队对其性能却并不满意。

83式273毫米火箭炮

大口径火箭数字电子技术炮的研发难点主要有两个,第一要算火箭发动机。发动机性能直接决定火箭弹射程、速度等关键数据,面临的技术难度很大,虽几次下马又重启研发,最终结果还算不错。第二要算火箭弹火控系统。不同于普通单身管火炮,火箭炮是多枚火箭弹在短时间内密集发射,在这种情况下,靠左侧的火箭炮发射时会对平台施加向右的力,而右侧火箭弹则与之相反。因此,要想保证大口径火箭弹在中远距离的射击精度,弹道修正火控系统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积累比较薄弱,导致83式273毫米火箭炮的火控精度,难以满足装备需求。因此,这种火箭炮最终生产到1988年就告一段落,总装备规模还不足两个炮兵团。

83式273毫米火箭炮发射

不过,设计单位不甘心花费如此代价研发的重射击要领型装备就此放弃,况且部队需求也没有解决。为此,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WM-80型273毫米火箭炮。当时国内在与西方接触的过程中收获颇丰、眼界大开,技术水平也有不小进步,使得WM-80与其前身已经截然不同。不仅使用泰安8×8高机动底盘换掉了过去的履带式底盘,而且发射管数量也翻了一倍达到8个,表明已经全面掌握火箭炮交叉射击火控技术。不过,这款最大射程80千米的改进型号,在立项时就明确专门用于出口,以外贸拉动技术发展,因此国内并未装备。WM-80在90年代末期成功出口到亚美尼亚,甚至到了2016年还曾在亚美尼亚军队阅兵式上进行展示,状态相当不错。

亚美尼亚军队装备的WM-80

83式、WM-80是国内在远程火箭炮领域的开山之作,也是仅有的273毫米火箭炮型号,在通过这两款装备积累一定经验后,国产远程火箭炮很快进入了辉煌的300毫米时代。2003年,国产PHL-03式300毫米火箭炮结束7年研发工作正式定型,这就是被称为“03式远火”经典型号,使用万山8x8高机动越野底盘,以上、左、右分别布置4管的方式,搭载了12管火箭弹发射装置。得益于初始段控制自动修正技术的应用,火箭弹飞行精度直线上升,不仅射程越过100千米,达到130-150千米的水平,而且弹着点密集度也提高数倍,是一款比较成熟的精确制导火箭炮。

PHL-03式300毫米火箭炮发射瞬间

而很有意思的是,在PHL-03诞生之后的一个时期,国内除了推出其出口型AR-2之外,还有卫士-1和A-100两款性能接近的300形容词和副词毫米火箭炮出现,国产远程火箭炮也因此出现了画风独特的三个同类装备同步发展的景象。首先,卫士-1主要有卫士-1基础型和卫士-1B两种型号,两者都是在6x6高机动越野底盘上,搭载4管300毫米火箭弹发射装置。区别在于前者最大射程只有80千米,后者对发动机、火控系统进行深度改进,射程达到150千米。而A-100则是与PHL-03一样使用8x8底盘,但搭载发射管数量只有10个,射程和精度与PHL-03比较接近。

土耳其基于卫士-1研制的300毫米火箭炮

更有意思的是,PHL-03(AR-2)、卫士-1/1B、A-100这三款300毫米火箭炮法律与生活,虽然性能或多或少有些区别,但最核心技术却来自同一源头。1983年,苏联陆军新一代大口径火箭炮设计定型,并于1987年正式服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9K58“龙卷风”。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分别获得了一定数量的“龙卷风”,因此也都熟练掌握“龙卷风”的操作使用。1992年,俄罗斯军事工业将“龙卷风”推向国际市场,并参加当年的吉隆坡亚洲防务展。而我国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从俄罗斯、乌克兰获得了相关技术,又从白俄罗斯阿里巴巴购物网获得了装载“龙卷风”的机动越野平台,再结合国产火箭炮设计、制造积累,才推出了PHL-03(AR-2)、卫士-1/1B、A-100这三个型号。

俄罗斯“龙卷风”300毫米火箭炮

只不过,PHL-03(AR-2)由北方工业集团设计、制造,而卫士-1则是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于90年代推出与北方工业集团竞争陆军订单的型号。看得出来,卫士-1设计单位受美国M270火箭炮的影响太深,虽然数据指标出色,但实际技术过于超前,可靠性降低,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另一个因素,卫士-1最终在竞争中败北,转而进入外贸市场。至于最后的A-100,技术路线一直非常模糊,俄罗斯表示这是直接仿制俄罗斯“龙卷风”的装备,而国内许多资料则将其划年轻的教宗为PHL-03的出口版本,但这两种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A-100型300毫米火箭炮

首先,A-100绝非直接仿制“龙卷风”。道理很简单,国内获得的“龙卷风”技术资料比较零散,根本不足以直接进行仿制,况且A-10与“龙卷风”的区别不小,谈不上全面仿制。其次,10管设计的A-100与搭载12管发离婚后复婚射装置的PHL-03存在明显区别,如果只是在自用版基础上发展出口型,根本无需如此大动干戈。最重要的是,PHL-03本就有名为AR-2的出口型号,再出现一个名为A-100的型号就显品牌电脑得非常多余。因此,A-100也不是PHL-03的出口型号。

PHL-03与A-100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最终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北方工业集团当年在设计PHL-03时,在导引头等关键领域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寻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三江航天工业集团的技术支持。三江集团不仅帮助北方工业集团完成了PHL-mini90家具设计图3的研发,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相关技术,因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使用自有技术积累打造了A-100。换句话说,A-100是设计单位在与PHL-03设计单位合作开发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经验技术推出的一款外贸型号,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出口成绩。

发射状态的A-100

2008年9月,长期处于印度军队俄制“龙卷风”威胁下的巴基斯坦,从中国进口了一批A-100。后者超过120千米的有效射程,可有效压制射程只有90千米的印度陆军早期版本“龙卷风”。由于当时的卫士-1、AR-2多次参加各类装备展览,因此寂寂无名的A-100赢得这份订单也曾引发外界关注。在此之后,脱胎于A-100的A-200/300表现也再上层楼,在2勾股数的规律014年前后获得白俄罗斯青睐,不仅在白俄罗斯衍生了合作量产型号,而且还顺利出口到亚美尼亚。

白俄罗斯装备的A-200

事实上,不仅A-100在这之后衍生了A-200和A-300,PHL-03也发展出PHL-03A、PHL-191改进型号,卫士-1/1B更是推出卫士-2中国营养师/2D、卫士-3等多种升级版本。如此一来,原本就是三条路线齐头并进的国产重型火箭炮领域可谓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有意思的是,虽然三个系列的研发单位、目标客户各不相同,但技术发展思路却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更大的口径和更远的射程。在PHL-03、卫士-1、A-100阶段,三款装备的口径还都是300毫米,但是在进一步升级后,卫士-2口径就增加到400毫米,射程达到200千米,卫士-2D口径更进一步提高到425毫米,射程也达到290千米的极限。

卫士-2D火箭炮

其次是更高的精度。前文提到PHL-03应用了初始段控制自动修正技术,使得精度明显上升,而后续升级型号则使用惯性导航加卫星定位或激光修正等技术,大叔受命中精度再次攀升。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卫士-2D,在最大射程仍能保证150米左右的命中精度,相比于之前型号400-500米的命中精度可谓提升巨大。再次就是更快的速度。对于远程火箭炮来说,再装填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一般重新装填8枚火箭弹,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很难适应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因此,结婚前从卫士-2D开始,就弃用以前的固定筒式发射装置,转而使用将火箭弹固定在发射箱内部的箱式设计。不仅在5-6分钟就能完成火箭弹再装填,而且也为发射平台兼容不同口径火箭弹提供了技术基础。

模块式设计的火箭弹发射箱

时至今日,国内装备的远程火箭炮中,PHL-03/03A的技术水平最低,射程最近,但经典的设计和持续改进,使其仍然能够承担100-150千米的火力覆盖任务。而PHL-191实际上已经脱离旧式火箭炮的范畴,其使用的“火龙-280”、“火龙-280A”火箭弹,射程已经达到300、500千米,并且在最大射程下,圆概率误差仍然能保持在30米、50米。这一指标超过美制M-270火箭炮发射610毫米火箭弹时,拥有的300千米射程、50米圆概率误差,成为目前全球最强远程火箭炮。

PHL-191技术水平极高

在对外出口序列中,也由高端型卫士-2/2D、卫士-3,中高端艾格特AR-2、AR-3,中低端A-200、A-300组成了完善的装备体系,并先后出口到全球10余个国家。此外,还有三款虽然不属于这三个发展序列,但地位非常特殊的国产火箭炮。首先是SR-5。从命名方式来看,SR-5与北方工业集团用于出口的AR系列接近,事实上两者也确实是由同一单位研发。在许多资料中,SR-5被归于122毫米火箭炮范畴,但确切地说,SR-5是一款使用箱式设计,能兼容122毫米、220毫米、300毫米、610毫米等不同口径火箭弹的发射平台,可以在远程、中程火箭炮中自由切换。

兼容性能强大的模块化火箭炮系统SR-5

其次是卫士-64。这是一款在卫士-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改进型号,最特殊的地方在于,能够装备于水面舰艇,是独一无二的舰载重型火箭炮。一般认为,卫士-64是海军在两栖登陆、近海作战等领域,用来密集覆盖对手低装甲目标的有效武器。最后是神鹰-400。相比于其他国产火箭炮的倾斜发射装置,该炮使用了独特的垂直发射装置,被称为最接近导弹的火箭炮。就目前californication来说,官媒对其性能报道相对较少,一般认为这是用于精确打击400千米网络测速网站以内地面目标的专用装备。

卫士系列已发展成庞大的家族

遥望40年前,全球远程压制火力被美苏两国垄断,我国作为后来者只能默默积累耕耘,直到PHL-03在2003年定型后才有所改善。如今,国产远程火箭炮无论服役规模、数据性能还是型号体系,都已经达到全球首屈一指的水平。曾经是国产远程火箭炮技术起源的俄罗斯“龙卷风”,受制于其电子工业水平的拖累,后续型号发展乏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震撼登场,开启火箭炮发展潮流的美制M-270火箭炮,也随着美国陆军的战略调整而放缓发展。持续改进并成功登顶的PHL-191,代表了我国在远程火箭炮领的最新技术水准,其理念之先进、性能之强大,令任何国家都要退避三舍。即便在未来的10年,国产远程火箭炮都将继续保持如今的全球地位,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自信。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2:4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10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火箭炮   枝繁叶茂   丰硕   火力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