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言语理解

更新时间:2025-05-23 02:22:31 阅读: 评论:0

一、片段阅读之中心理解题1、概述

1)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核心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最准确的一项是……。

2)解题思路

寻找中心句(90%的题目在文段中是可以找到中心句的),做同义替换即正确答案。

3)解题技巧

(1)三词(微观层面分析重点词):

关联词(但是、因此等词语,出现这些词语说明之后是重点,可能是大家要找的中心句)主题词(即核心话题,如本节课的核心话题就是中心理解,正确答案要包含核心话题)程度词(如“更”“最”“甚至”表强调,引导的可能就是中心句)

(2)两句(宏观):中心句、分述句。

2、重点词语之关联词

1)转折关系

标志词: (1)虽然……但是……、(虽然)……但是;(尽管)费洛蒙香水……可是;不过; 然而;却。 (2)其实;事实上;实际上(重点)。理论要点:转折之后是重点,转折之桐乃前不选且略读,“虽然”“尽管” 引导的内容非重点,可以略读,考场中的时间很有限,大家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转折之后的内容。

2)因果关系

标志词(需要重视):(1)大家熟悉的:(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故(而)、于是、可见、看来。(2)正因如此、有鉴如此:一般出现了会用逗号隔开,前文是原因,之后用“正因如此”引出结果。(3)导致、致使、使得、造成:之后多引导不好的结论,不论好坏都是结果。理论要点:(1)一般结果是重点:如“分手吧!因为 1、2、3、4(都是原因)……”重点为“分手吧”,之后的原因解释非重点。(2)尾句出现结论词,90%为中心句。知识链接季氏将伐颛臾:(1)“因此”句在结尾,多为文段中心句混双(2)“因此”句在开头/中间:①后为进一步解释说明,则“因此”句为文段中心句②后有其他关联关系,需结合关联词共同分析文段特征:(1)结论句在结尾:90%以上为文段中心句,若在考场中的时间很紧张,发现题目的最后出现了“因此”“所以”便可以看尾句。(2)结论句非尾句:要具体分析作用、行文脉络。①结论句+解释说明:结论句为中心句,后文的解释说明只是为了证明前面的观点。②结论句+其他关联词:结合行文脉络分析。如后文出现了“但是……因此”,一般情况下,重点后移。(3)最优选项:既有结论,又有原因。如例题的C项为原因+结果,优选C项。

【例】(2019 江苏)赫尔巴特很早就警示人们:“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美德本身也是一种知识,是技术理性的泛滥极大地削减了知识本身的德性,使知识与美德相分离。”因此,从教育的本质意义出发,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回归育人初心,兼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德育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正是这一理解的偏差造成了很多大学专业课程对学生价值引导的忽略。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密不可分B.技术理性主义的泛滥导致教育的最高目的无法实现C.怎样记单词对教育本质的误解导致很多专业课程忽视价值引导D.很多大学专业课程忽视马赛马拉了学t检验生价值引导的教育功能首句强调对于教育而言,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结论词,“因此,……教育功能”中的“价值引领”是将道德换了一种说法,之后又出现了转折词“但”,“但时至今日……忽略”并非解释说明,而是提出了新的问题,即现在的情况是因为对于教育本质理解的偏差,导致很多的课程都缺少价值引导、缺乏道德教育,对尾句同义替换,对应 C 项。D 项:选项只有 C 项的后半部分,即只有结果,但 C 项多了原因,因为对于教育本质的误解,所以忽视了价值引导,文段“正是”为程度词表强调,文段表明是因为理解的偏差所以导致了这一结果,C 项为原因+结果,更全面,两个选项对比择优,C 项当选,且尾句论述很多大学专业课对学生价值引导的忽略,但C 项未提及“大学”,D 项有提及“大学”,说明两个选项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此时先宏观再微观,宏观上 C 项是全面的,C 项的说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C 项当选、D 项排除。A 项:选项对应文段转折前“兼具……功能”,非重点,排除。B 项:对应文段结论前、转折前,且选项未提及主题词“价值观的教育”“道德”,排除。【选 C】

3)必要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只有……才……。(1)例: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风景。强调的是登上山顶。(2)例:爱拼才会赢,此时省略了“只有”,要快速识别出来是必要条件关系,强调的是“才”之前。理论要点:“只有”和“才”女手表中性款中间是重点,是要找的中心句。知识链接:对策w30常考很重要(1)对策标志词:①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务必、亟须、亟待+做法②通过/采取/利用……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③倡导、呼吁、提倡、提醒、建议+做法④前提、基础、保障、关键(2)行文脉络: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对策出现之后,表明问题就已经消灭了。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释说明(意义效果):对策是重点,后文的影响非重点,若两个选项,一个是对策、一个是影响,此时选对策。③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知识链接:反面论证(1)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假设关联词)……+不好的结果(错误的做法+危害)。(2)具体应用:把前面错误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如“如果再打王者就分手!”强调不要再品牌推广案例打王者荣耀了,而非要分手。(3)假设关联词有可能省略:如“再打王者就分手!”之前没有“如果”,应识别出来是反面论证提对策,只是省略了假设关联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要入虎穴。(4)反的是前面的“错误做法”,“危害”不重要。(5)(如果)再打王者就分手!A.不打了不打了、B.不分手不分手,此时应选 A 项,之后的结果都不是重点。

4)并列关系

标志:(1)关联词:此外、另外、同时、以及、一方面……另一方面医院激光祛斑……。(2)标点符号:“;”。(3)句式特点:相同或相近。(4)无明显标志:要从内容上具体分析,如文段是从不同时间(如以前、现在将来、20 世纪、未来等)、不同角度(如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从主观的角度分析……)、不同主体(如对于商家而言……对于消费者而言……)、散文、叙事(很少考,遇到了当做并列文段解题)。理论要点:全面概括。选项特征:(1)正确答案:可能出现“和、及、与、许多、一些、各种。(2)错误选项:片面表述。知识链接:分句表达意思相同——提取共性3、重点词语之主题词

1)主要特征:

(1)中心句围绕的核心话题,一般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出现频次相对较低。如“数字技术是解题之一”表明核心、主题词为“数字技术”,虽然出现频次低,但也是主题词。(2)每句话都围绕的相同话题——出现频次相对较高。如《甄小针刀疗法嬛传》中每一集都有甄嬛。又如《乡愁》中,每句话都有提及“乡愁”,主题词就是“乡愁”。

2)理论要点:正确答案包含主题词且全面,有的文段可能会有两个主德菲丝巧克力题词,可以结合位置与频次来把握主题词。

4、重点词语之程度词

1)标志词:

(1)更、最、尤其、特别是、真正、根本、重中之重;重要的是、肯定的是、关键的是、有趣的是、有意思的是等(表肯光子嫩肤雀斑定的语气)。(2)例“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缺乏及时合理的鉴别和引导,任其自流,无疑将会……”。文段引出了对策,即反面论证提出对策,引出了中心句,因此大家要对程度词敏感。

2)理论要点:程度词引导的语句通常为重点。

5、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有“分-总、总-分、分-总-分、总-分-总、分-分”,“分-分”即并列结构。

1)理论要点: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2)中心句特征:

(1)形式:重点词提示,即通过三词加持。要注意指代词“这”在言语中是很重要的,在排序、语句填空和逻辑填空中都是重点,“这”可能会引导中心句。腺苷蛋氨酸(2)内容:观点(对策、结论、评价都是观点中的内容)。

3)分述句特征:若找不到中心句,可以“曲线救国”,找出分述句、划掉即可。

(1)调查/研究/报告/资料/数据/试验:引导事实论据,钱锺书为了证明论点。(2)举例子:“例如”、具体人、事、作品、言论。(3)原因解释:如“要珍惜眼前人,因为佛说前生 500 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说”的内容非重点。(4)并列分述(不同主体、时间、角度):如“过分强调孩子的起跑线是有危害的,对于家长而言有……危害,对于学校而言有……危害,对于孩子而言有……危害”,整个后文是三个不同主体的并列,三个并列是为了前文的观点服务的。6、小结

1)中心理解的解题方法:三词和两句。

(1)三词:

(1)关联词:转折、因果电子竞技专业、必要条每日秀件和并列。转折、因果、必要条件之后是重点红米新品,之前的表述非重点,可能会挖“坑”;对策的考查方式很多元,如必要条件、反面论证、文段为问题选项提对策等。(2)主题词和程度词:任何文段都可以结合使用主题词和程度词,两个选项纠结的时候可以使用主题词。

(2)两句:中心句+分述句。

2)中商品质量问题心理解题八大坑:

(1)主题词错误:选项主题词缺失或不全面。(2)非重点句:转折前、结论前、对策前、程度词前非重点。(3)表述片面:并列文段大部分都会出现表述片面的选项。(4)分述句相关:调查数据、举例子、原因、并列分述。(5)表述不明确:范围过大、过于笼统,又如“应该”“不应该”对比之后,“不应该”表述不明确、不直接。(6)背景引入:随着……、当……、在……背景下,不会成为正确答案,但引出的话题需要注意。(7)偷换概念:选项可能会偷换字眼,如咖啡因-咖啡;可能会涉及到范围不同,如网络语言低俗化-网络语言,范围扩大后,概念也不同。(8)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二、片段阅读之其它类型1、标题填入题中心理解题的变形2、词句理解题3、细节判断题三、词句表达题1、语句排序题2、语句填空题3、接语选择题四、逻辑填空题1、词的辨析2、语境分析

(1)关联关系

(2)对应关系

3、总结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22:5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21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言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