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9700字,修改历时半个月,目前已更新完毕。本文纯干货无广告,可能部分章节有一些废话,可以选择性跳过,觉得有所帮助的话不妨点赞收藏一波。
1.个人情况简介本人本科是沿海地区某双一流学校的工科,22考研一战数三128分,选择填空全对,最后一题概率大题记错公式直接翻车,经济数学没算出来,级数扣了一点分。本科高数上下75左右,线代和概率都是85左右,高数基本没有功底,都是期末刷历年卷,大家可以对照自己情况,相信我的经验还是值得大部分考211的同学参考的。本篇经验帖主要从全年阶段规划、老师选择、习题选择和复习建议四个方面对一年来数三的学习经验做一个分享。
另外,附上其他考试科目的复习规划
23考研政治复习规划 - 三个字符的文章 -b35 知乎 zhuanlan.zhihu/p/540610955
22考研福州大学875运筹学备考经验分享 - 三个字符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p/493143731
22考研福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75运筹学415分经验分享 - 三个字符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p/475303068
2.考研数学三概述2.1考研数学和高考数学的不同之处本文仅以数三为例,与本人认知中的高考数学进行比较。
①从考试时间上,考研数学三个小时,高考数学两个小时;
②考试内容上,考研数学三考察高等数学上下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四本书,相对来说比高考数学内容要少,在本科学过的情况下过完一遍基础一般只需要两个月;
③从考试形式上看,考研数学,特别是数二数三,没有像高考数学那么明显的压轴(即选择填空及大题难度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最后一题基本都是难题)。考研数学三选择填空和大题都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依次出题,只能说有的章节内容就是难度较高,对数三来说除了高数最后一个大题以外其他题难度不会相差太多;
④从难度上看,个人认为考研数学三平均难度肯定是要低于高考数学难度的,特别体现在考高分的难度上,在奇数年数三想要考到120以上,并不困难,甚至可以说是考211经管一个比较基础的分数;
⑤从复习策略上看,数学的学习思路是一脉相承的,大体上可以参考以往数学的学习经验,但对于考研数学的学习来说可能有一些比较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将这些复习建议放在了第七章。
2.2考研数学三难度对于考研数学难度的认知建议大家去搜一下考研数学历年平均分,让自己心里能有一个底,这里就不放出图片了。考研数学三从10届开始到19届,均分分别为73.46、82.84、81.54、81.80、69、77.09、63.49、69.9、61.07、76.79,其中偶数年数学三平均分分别为73.46、81.54、69、63.49、61.07,而2020届网上暂无公布均分;奇数年数学三平均分分别为82.84、81.80、77.09、69.9、76.79,这不清真其中2021届同样未公布均分。
结合往年数据、近两年命题变化以及本人备考经验来看,数学三在难度上与数学二相差不大,但在内容上比数学二多一本概率论,复习时间大概相对来说会多一个月,总体上难度适中,当然和数一没得比。另外,数三从14届起有很明显的奇偶年规律,奇数年普遍会比偶数年平均分高一些,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届题型改动以来,这两年感觉有意弱化了奇偶年规律,总体难度相差不大,且因为改毛囊炎症状革的原因,难度偏低,没有之前那么难的大题。
所以大家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做好一个心理预期:23考研数三相对来说考试难度简单,考察没有那么深入,且今年应该可以默认会有奇偶年的规律,但可能23届所谓奇数年并不会和22届难度相差那么明显,也就是不会那么简单。
2.3考研数学三重难点概述由于没碰数学已经四个月了,这里仅以自己的印象对数三重难点进行一个概述,对于这方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移步专业的数学考研老师的帖子中。
高数
三大计算(极限、导数、积分),三大计算是基本功,也是重点中的重点,其中极限考察灵活,可能单独出大题;导数一般和其他运算结合,单独考察大题较少;积分是最难的,二重积分出大题概率极高,尤其结合今年情况来看,对于计算特别是三大计算的的要求较高。
压轴(中值定理、数列极限、级数),中值定理是老牌的压轴题,一般以证明题形式,虽然已经各个主流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题型归纳,但相对灵活性还是较高,可以参考18考研数三的中值定理;数列极限方面李林老师整理得非常好,形式较中值定理没那么灵活,但一开始接触时可能无从下手;级数是数三非常喜欢出题的一章,也是数三的又富坚义博作品一大重点,考察压轴的频率略低于中值定理,但除了一般的压轴形式以外,还可能出最基础的求和之类的问题,也可能和中值定理结合,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个章节。
线性代数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里倒不是说这一章最有难度,只是这一章的内容会和秩一起贯穿非常多的题目,从而提高了题目的综合性,拉高难度。另外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也是线性代数大题的命题重点,出现频率相当之高,综合来看是复习中最需要注意的章节。
秩,同理也是也是线性代数中综合性最强的知识点之一,非常需要刻意培养解题中利用秩的这一思想。
线性表出和线性相关,这一部分是本人比较薄弱的知识点,大题难度不高,但是小题结合考察的时候经常做错,而考试中线代比较难的题其实是线代考察概念的小题,所以对于这一章节在复习中最好多加留意。
线性代数的其余章节并没有非常突出的重难点,因为线性代数考察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很多看似不重要的细碎知识点都可能会利用在解题中,这也就是说:没有重点恰恰说明全都是重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和数字特征这一章节一样,是当之无愧的概率论两大命题重点。概率论大题大概率就是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和参数估计中的一个,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大题虽然模板多,但需要理解并灵活应用,是比较容易出错的题型,必须要多刷多做练习。
数字特征,这一章节公式多,考察多,也是一大重点,但总体难度不高,也没有太多灵活的命题,多练习熟悉套路即可。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和数理统计基本概念,这两个章节常以小题形式考察,碰到的难题大多是这两个章节中来的,基础题型难度不大,所以做好要在掌握基础的程度上进行拔高的训练。
2.4福大管科数三考多少分比较稳,要准备到什么程度22考研福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复试名单中考生的数学三的平均分为117.7分,最高分为137分,最低分为88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复试名单考生的数学三平均分为111.7,最高分为131分,最低分为91分,需要更加详细数据的可以私聊我要名单。
总体上看,130以上的高分不是很多,但大家分数普遍在110-130这个区间,压力是很大的,117分的平均分在选填错两题的较好情况下,只要算错两题大题或者两题大题卡壳就很难达到了。再加上福大专业课875运筹学难度偏低,复试名单平均分都在135分以上,较难拉开差距,可以说数学成绩直接决定了你能否进入复试,个人认为在23奇数年考福大管科理想情况下可能要考到115-120才能算不拖后腿的分数。
那么怎么衡量自己考研数学三可能达到的水平呢,个人认为可以从进度、正确率、模拟卷分数这三个指标来初步估算。首先进度上可以参考本篇文章第四章进行比对,特别是强化阶段加粗的部分是要达到的最终效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如果基本达标可以粗略认为是120分的水平;其次,从正确率上看具体可以参考本文第六章的正确率,若选择660+880的组合,那么660和880在第一遍正确率在65%以上那么认为基本可以达标;最后在模拟卷分数上,考虑到临场发挥,可以在一般正常难度的模拟卷的平均分上适当扣10-15分作为自己正式考研时的分数,本人李林六套卷的均分约为123分,李林四套卷均分约为132分,但毕竟是考试,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且复习效果因人而异,大家可以勉强作为参考。
3.授之以渔考研数学涉及课程多、材料多,很多同学可能在一开始对资料的收集不知道从美的电压力煲何下手,所以特别花一章来介绍一下主男生怎么更持久流的资料收集渠道。
3.1 b站b站可以说是考研资料的一大聚集地,在b站推荐关注小谭学长、空卡、鸟山、大年在笑、武忠祥老师这几个up主,这些up的每月规划都很值得参考,同时也可以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主流的资源基本上都可以从他们公众号拿到。
3.2公众号公众号主要用来收集课程资源,可以关注考研资料大全解、考研发条这类的公众号,关于这些考研公众号随着考研的推进大家都会慢慢接触到,就不多做推荐。特别补充说明一点,考研资料基本都是要钱,虽然盗版横行,但是你也要有渠道去找,所以一定要积极地去收集这些渠道。
3.3 qq群qq群主要是用来参考大家进度,并进行一些信息分享与交流的。找qq群无外乎三个渠道:①去对应学校专业的知乎经验帖或评论中寻找;②去对应学校贴吧搜下一般能搜到类似23快典网xx学校xx院考研群;③直接去qq搜索2023年xx大学xx学院考研群,当然这种会比较容易加到广告群,群里面虽然会有卖课的学姐,但是信息绝对丰富,也能参考下大家的进度,必加。
3.4知乎知乎中有很多经验帖值得参考,在知乎多搜搜专业课相关经验贴,虽然最后大概率会是卖资料,但是久了知乎就会有推送机制了,可以补充一些考研信息,这里推荐考研七日谈和考研经验超市。
3.5拼多多拼多多不多解释,一方面盗版书确实便宜,一方面课程资源很丰富。对于课程资源实在找不到的话就去拼多多进那种百度云的群,一般也就10块左右,资料绝对全,而且包更新。
3.6学长学姐学长学姐可以说是除了当年的课程资料外什么都有的资源库了,趁复试还没结束,学长学姐还没毕业清理资料的时候,早点联系好一两个学长学姐,在学长学姐那才能找到最匹配自己需求卡西欧情侣手表的经验和资源,当然有需要资料笔记的话也可以私信我。
4.数三全年规划4.1基础阶段(3-6月,每天4小时)按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把基础班都过一遍,再把三个老师的基础班对应教材的例题都刷了两遍后高数做880基础部分,线代做660基础部分,概率论就做做讲义后面的习题。这一阶段的目的就是把概念理解清楚,基础班接触的题型都要掌握好不要贪多,并且开始有意识锻炼计算能力和学会打好自己的草稿。就22数三卷子的情况来看难度不高,但对计算能力、计算正确率和基础概念这些基础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基础阶段就是踏踏实实,特别是对于高数线代的一些概念,很可能你的一些错误理解会一直延续到考场上;
4.2强化阶段(6飞蓬各自远-9月,每天5小时)同样按照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把强化班都过一遍,讲义的题二刷,冲刺阶段有时间再三刷,然后做把660整本做完,880高数和线代部分一些题目可以不用在一讲完课就做完,适当可以推迟到专题阶段,另外如果感觉880高数部分题目量太大可以适当换成武老师的严选题。这就相当于强化阶段要做完两本难度中上的习题并消化完,同时讲义还要吃透,基本能列出常见题型的框架,任务艰巨,所以当你已经具备独立做出基础班例题的能力的时候,个人建议毫不犹豫就要进入强化阶段,强化阶段才能迎来质变,赶早不赶晚,强化很大程度决定了你分数的下限;
4.3专题阶段(9-10月,每天4.5小时)课程选择可以是武老师的十七堂课,强化后的课程听不听全看个人,因为此时你基本已经掌握了数学的学习方法,而且手上还有一堆练习,这一阶段习题选择108和135(没出就用去年的先做),这两本习题题量都不大,但更加深入,综合性强,非常推荐。专题阶段作为冲刺阶段前的拔高,是否加入因人而异,如果你强化阶段的任务能够在9月中旬甚至10月之前完成,那么建议加入这么一个阶段,把108的高数概率和135的线代完成一刷,做到可以开始研究出题思路,如果时间安排不过来那在强化阶段和真题阶段之间选择错题二刷和归纳整理即可;
4.4真题冲刺阶段(10-12月,每天5小时)真题选择两种,一种是套卷类型的,这一种选择解析详细的即可,另一种是分章节类型的,推荐李永乐团队的那本,在做完全部套卷后,可以有选择性地补充套卷讲解的课程和其他老师的一些方法,之后隔段时间就分章节对真题进行针对性二刷;真题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加入模拟卷的练习,和真题穿插进行,模拟卷李林老师的6+4必买,剩下的视复习情况而定。除了卷子,这一阶段还可以穿插108和135的练习以及之前整理的错题,个人的分配是上午做卷子并批改,下午花一个半小时整理下错题或者刷刷108和135。冲刺阶段主要是稳定分数,做真题遇到错误一定要回过头查缺补漏,这个阶段就真没必要和别人比进度和题量了!做完真题把过去基础、强化、专题碰到的同样题型都放在一起看看。还有模拟卷绝大部分都是押不中的,但可以锻炼手感,想要冲高分的话,再去注重模拟卷,20套打底。
5.考研数学老师选择由于本人不是专职考研培训,对于那些没有跟过的老师就不多发表评价,对老师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每个老师都能带出高分,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希望大家有时间先试听几个有兴趣的老师再做选择。以下评价以推荐老师为主,仅供参考。
5.1高数部分讲课老师:武忠祥老师
本人全程跟武老师的基础班、强化班以及每日一题。武老师特点是讲课逻辑性强,上课就上课,不多废话,专心学术的老教授风格,而且在选填上会给出很强的技巧。
武老师强势的地方在于:①强化班的前三章三大计算部分的各种结论和快速解法(例如求极限参数的逐个击破、消去无穷因子等思想,作为战略上的解题思路,非常好用);②求极限1无穷形式的方法;③求旋转体体积;④二重积分部分快速解法;⑤二重积分极坐标换限。这几个部分重点听,出彩的地方很多,不一一列举,而且武老师缺漏的地方也是相对较少的。
课程必要性:强化班>十七堂课>基础班>每日一题>选填技巧班。十七堂课和选填技巧班时间不够就不用听了,用108或十七堂课讲义补了就行,而强化班必须好好听,讲义得刷三遍,又非常多精华内容。建议尽量全程跟同一个老师,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比较容易成体系,没必要骑驴找马,一直换老师,如果数学目标不是120以上,老师的选择不会有太大影响的,关键还是做题。
习题老师:李林老师、李艳芳老师
讲李林老师不是因为他的课,而是因为他的题,待大家深入了解考研之后就会知道李林老师的题是公认的最贴近真题的题目:有拔高,有计算量,有思考,但是却不偏;习题册解法大部分都是比较简便的,非常适配武老师体系。无论是他的880、108还是最后的6+4套卷都是必刷!关于他的所谓押题情况,仔细说来其实今年数三第二道大题思路和他六套卷第一套的一题一模一样,第三道大题也是他六套卷里的思路,最后的线代大题的第二问他也是出类似的,虽然年年都matlab安装有人说他拉胯了,但就本人去年经验看来,李林老师是非常稳的;
而李艳芳老师是因为前年的三套卷火起来的,卷子就不说了,质量相当高,不想考130就不要碰,她的线代串讲质量也很高,思路清晰,对于线代概念的考察达到了一个深度。这里主要是推荐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个老师,练习的话推荐她的考研真题(她的解析非常好)以及最后的三套卷。
5.2线代部分李永乐老师
线代王,特点是讲课得二倍速(毕竟确实是很老了),喜欢把知识点串起来讲,所以在听基础班之前没把书给缕清楚会听得有点难受,但这正是线代的风格,即多个知识点串联,综合性和灵活性强。总的来说个人认为李永乐老师课的价值没有那么那么高,但是强化班配套的线代辅导讲义挺好的,线代不准备拿高分的话刷透这一本就够了。建议李永乐老师的课听一节不适应可以换张宇,但是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辅导讲义最好做做,很常规很经典。
5.3概率论部分余丙森老师
概率论没有比较突出的老师,主要是方浩老师和余丙森老师。余丙森老师的特点是细致,基本题型都会讲到,每个难度的题基本都没有遗漏,跟余丙森老师是比较稳的一个选择。他的缺点是课时比较长,如果听不惯他的课可以尝试下方浩老师的。
6.参考书选择市面上的参考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复习全书、辅导讲义、习题册以及最后的模拟卷,所含内容依次递减,可以相e票联互搭配使用。
6.1复习全书复习全书,顾名思义就是例题题量和内容都非常大非常全面的起参考作用的书。在不讨论红色那本《考研数学复习全书 基础篇》的情况下,市面主要是两本复习全书,李永乐团队以及李正元团队的:李永乐团队比较常规和全面,李正元团队难度大而且也比较深入,其中李正元团队的线代部分突出的强。
对于复习全书的选择:如果不是数学基础较好且有把握能把全书例题刷两遍的话,这种全书不推荐购买,大部分参考书都需要刷两至三遍才能掌握,在全书的大题量下划不来,而且李正元那本难度大,甚至很难在强化阶段就啃下来,容易影响时间规划,无论你看的经验贴怎么说,个人都觉得不要买,做不完,讲义的题目和练习明星植发医院册就够了。
如果确实想要购买全书还是建议买李永乐团队的全书,基础阶段就可以慢慢做了,做完一遍强化阶段再二刷;而李正元团队的全书更适合在强化课听完后做,这冰毒的成分样会比较顺畅。
6.2辅导讲义辅导讲义就买自己选择的老师对应的课程讲义,另外十七堂课的讲义和李林老师的线代辅导讲义是公认的比较有口碑的,如果没听这些老师的课也可以考虑购买。
讲义也相当于练习,和复习全书同理,因为例题永远比习题重要,所以讲义的重要程度远是在习题册之上的!而且讲义都是最有代表性的题,建议打底要二刷,二刷具体方法是:有时间的话在课前自己做一遍例题,听完课隔两天自己再做一遍,不会的做记号隔一两天再做一遍,直到整本都做下来才算过完一遍。判断是否掌握讲义的标准是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做一遍例题时,看到的题基本都能有思路才能成功掌握。
个人推荐最好要把武老师的高数辅导讲义、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辅导讲义和余丙森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二刷。
6.3习题册660(基础和强化阶段)
特点:概念考察深入,小题形式灵活,一题多解,计算量适中;缺点是线代比较拉胯,基础阶段就能做下来。必做,只有填空选择,基础阶段可以尝试做,但个人建议强化阶段再做,正确率能达到65%以上就算合格;
880(基础、强化以及专题阶段)
特点:难度中上,大题出彩,计算量大,有很多真题改编,和真题思路比较相像,而且出题不偏;缺点是强化阶段都很难把这本习题啃下来。必做,与武老师体系完美契合,660+880是绝配,基础阶段做口服胶原蛋白得确实会比较吃力,正确率能有50%就可以了,如果强化阶段还是啃不下可以去做武老师的严选题;
三大计算(基础阶段)
特点:手写题目,全是极限、导数、积分的计算题,难度中下,但是题量大而且部分题目非常难算。非必做,适合基础阶段4月或者4月之前做,因为总体难度不大而且全是计算题,半个月内一般都可以做完,所以如果时间够早建议做一下,毕竟今年数三计算量确实不小;
1800(基础阶段)
特点:题量很大,难度适中,说实话是最适合基础阶段难度的一本习题;缺点是但除了题量大所以覆盖比较多以外基本没有优势,同一种题型反复出现,精华题型少,题目解法老。不大推荐,如果想追求刷题的质量和效率的话这本习题奎师那册个人不太推荐,做完极限之后我就没做了;
1000(基础和强化阶段)
这本习题没有碰过,不多做评价。但由于质量和口碑都比较好,所以也做一个推荐,从测评来看难度也是中上,和甚至有难过880的地方,建议跟张宇老师的话就做这本;
严选题(强化阶段)
特点:美国域名880强化篇的弱化版,大题难度和题量都有所减小,相当于武老师强化班的课后习题。强烈推荐,如果强化班听武老师,那么这本习题册可以很好地巩固强化班知识,并且难度对于数三来说正好,大题多数是强化辅导讲义例题的延伸,总体上看十分优质的习题册,性价比很高,第一遍正确率能在70%以上就算合格;
108(专题阶段)
特点:题目精而少,不难,都是有一定计算量的大题,综合性比起强化的习题更上了一个台阶。必做,很有真题风范,计算量比起真题也略大,精华在于数列极限和微分中值定理,线代部分也可圈可点,总之必做!
135(专题阶段)
特点:习题册中最高难度的习题,对比真题略微有些偏,难度也偏高。适合目标130+的拔高做,但对于大外贸搜多数人来说尤承业的线代必做!做了会发现什么张宇啊李林啊模拟卷线代思路很多都从这上面抄来的,线代部分能吸收完并且考试线代不粗心的话应该能拿满分。
数学历年真题基础篇(基础阶段)
特点:优缺点十分明显,优点是都是真题,难度非常适合基础阶段,题量也够,容易把握好真题思路;缺点是题目太老,创新和拔高不如市面习题册。个人认为比较适合基础阶段接受不了660和880难度的同学。
奇数年数三冲120+,推荐组合为660+880/严选题+108+135线代部分
6.4模拟卷模拟卷每年质量会有些差别,就本人去年的经验来看推荐度为李艳芳三套卷=合工大超越(不冲130就不要碰了)>李林六套卷>张宇四套卷=李林四套卷>余丙森五套卷>张宇八套卷,李林6+4是必买,其他看当年测评,这部分在冲刺模拟阶段再结合当年模拟卷情况进行更新。
7.考研数学复习建议7.1考研数学时间分配考研数学会占到复习总时间的65%左右,如果强化阶段一天读10小时的话,数学时间得分配5-5.5小时,后面无论每天读多久数学基本都得维持在5小时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数学能稳定发挥。高数、线代、概率论复习时间占比大约是3:1:1。
7.2自主安排考研数学和高考数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考研数学的学习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去了解各个老师和课程的优劣,心里有定论后就认准一个老师跟到底,体系才会完整。没听明白的地方就去找找其他老师的补充,比如方浩的无穷级数、张宇的点火公式、微分算子法等,吸收一些公认的各个老师的精华之处。
考研数学课程和配套习题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进行选择,虽说网上有传对老师和习题的选择不会太影响最终成绩,也有趋势说不要太相信经验帖的规划,但个人认为追求最合适自己的课程和习题,以此提高复习效率,才是考研数学复习之道。
7.3 N刷考研数学相比高考数学来说没有那么多的内容,真题中大多能看出经典例题的影子,所以考研数学强调多刷讲义、习题册和错题。考研辅导讲义打底要两遍,真题和错题需要一遍一遍反复做。这里不提倡盲目的二刷,比如我在10月底就盲目把考研真题分章节全部二刷了,而不是视情况将错题二刷,导致冲刺时间安排吃紧,所以这里强调只有效率的二刷三刷才能够提升,而刷题效果的评判只有自己清楚。
7.4计算能力今年数三除了前两题考察概念的选择比较有难度外,剩下的难点基本全在计算,没有任何所谓压轴,就是算,要求算得又快又对,可以隐隐约约看出这个命题趋势:弱化奇数年偶数年概念同时加大基础概念和计算的考察,所以计算非常非常重要!三大计算、二重积分以及微分方程的计算一定要重视,这里就很推荐张宇老师的模拟卷(不好算)、李林的练习(计算量大,综合性强)以及武忠祥老师的十七堂课的讲义习题(专题阶段最强的计算习题)。
7.5强化阶段的重要性这里强调下不要在基础阶段花费太多时间,判断基础阶段结束的标志就是你能参考着例题做题了,并且基础班讲义那本书的题目大部分会做了,比如第一章求极限基本几个方法都能掌握了,那就直接开强化。
尽早进入强化原因有二:一是很多习题册的基础阶段就会有涉及强化阶段结论的题,没学就是硬啃,等到强化阶段讲到这才捶胸顿足,基础阶段除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功以外对后期影响非常小,所以不要磨太久与神同行;二是强化才是做题的开始!一方面强化班的结论会多很多,有了这些结论之后就具有独立做题的能力了,这个时候的做题才是查缺补漏,是提高熟练度的做题,而不是女娲补天式的做题,而且强化阶段题目非常多,不早点进入的话后面的二刷和专题阶段进度安排都会受到影响。
7.6考研数学答疑考研数学不推荐去报班,唯一有价值的应该就是答疑了,特别在中后期会有源源不断的错题,这时候就非常需要答疑。答疑一般有三个选择:一是可以问问舍友或者身边的研友;二是组一个或者进入一个水平有高有底的几人的小组学习群,大家互相发题讨论;三是买机构答疑服务,一般100-200多不等,问题多的话这个是绝对划算的。
7.7经济数学经济数学是数三专属,也是我本科阶段也没学过的东西,因为看起来简单,所以很容易忽略,就是这种题会莫名其面地成为自己的薄弱之处,我就经常在模拟卷里做错这种题,虽然经济数学花样不多,但还是值得重视一下。
8.结语按照本文的规划要求奇数年基本是奔着125分以上去的,所以如果大家的目标没那么高可以稍微放松点,但家人定位如果在李小璐韩庚日益内卷的考研中稳住数学分数,用这一套思路绝对不会差到哪去,数三真的不难,大家加油!!!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3:51: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23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