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将现在什么最赚钱从十九世纪末说起,当时,物理的天下三足鼎立,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统计力学)已基本完备,无疑形成三大擎天柱,它们紧密结合,构建起金碧辉煌的殿堂,三分天下的江湖似乎归于平寂,了无纷争。
可是平静的背后涌动着两朵,不久的将来它将掀起一场狂风暴雨,搅得整个武林不得安宁。其中一朵乌云是“光以太”,由此演化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有一朵笼罩的乌云便是“黑体辐射”它自带主角光环,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掉头发怎么办英雄的登场。
当时基于经典粒子的角度推导出维恩公式,而从波角度得到了瑞利—金斯曲线。前者只是针对于短波很好的满足,后者适用于长波。于是江湖纷争不断,主要分为粒子与波动两大门派,并且在历史上进行长达百年纷争。
此刻,我们的男一号即将登场,他便是普朗克。中学时期,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和往常一样坐在安逸的教室里上课。靠,又是无聊的物理课,大多人昏昏欲睡,鬼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卵用,到时候还不是回家辛苦耕耘那一亩三分地。不过此刻就在墙角,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正盯着老师,寸步不离。绝不是老师因为长得帅,只是单纯的被老师所谓的“一个工人将砖头搬到房顶,那他花的力气就将储存在高处,可是一旦砖头掉落,能量就会释放掉”那神秘的能量吸引。对,他就是自带主角光环的男一号——普朗克。
到了大学,妇科炎症普朗克的导师就劝他:“小普啊,我劝你还是改行吧,现在央视英语理论物理已经相当完善,没什么可以发现的了,其实老师我啊日子也不好过啊,天天读着SCI,IEEE,可是没啥新发现好写的啊。你还年轻,世界这么大,你该去看看,没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啊。”普朗克想:“这……,老师是嫌我潜质不高?不会吧,我这么聪明。对,一定是想考验我”。“老师,我爱学习。你放心吧,我只是想为了学习而学习,其他名分我可以不要的”。靠,就是这样的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经过时间的积累,所谓的功成名就只是水到渠成。
一晃普朗克博士毕业并去各大高校任教。自己当了老师就得找研究课题啊,一天读到关于黑体辐射的文章,他眼睛立马亮起来,他感觉自己科研有望。可是到底从波的角度还是粒子角度出发呢?对,金砖国家什么意思先来个数据拟合得出公式发表一篇水刊再说。没有matlab的年代,普朗克在自己昏暗的办公室演算几天终于凑出了公式( \rhovdV = \frac{8\Pi*hv^{3}}{c^3} \ast\frac{1}{e^出兵朝鲜{\frac{hv证券经纪人}{kBT}-1}}dv ),可是望着这公式,普朗克目瞪口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好像学位论文答辩一样,你从淘宝上买了现成的设备、数据、论文,经过自己苦读也知道了结论,但只局限于知道conclusion,当老师问你原理的时候,你唯一可以说的就是“老师,你看我有最后结果了”,鬼才鸟你,像普朗克这样的科学家当然要科学的严谨性啦,毕竟当初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人啊”。于是,凭借这自己经验的积累,普朗克提出了20世纪初最惊世骇人电视连电脑的论断: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就好像你去小卖铺买东西,再怎么便宜的辣条也要一毛钱的,两包两毛钱。至于把辣条撕开来买,不存在的。并且得到了常数h的最小值=6.626*10^-34J/S。
也就是在1900年12月14日,便是量子力学的诞辰,从此,物理的江湖风起云涌,山雨欲来风满楼。宛然旧王朝在日暮垂垂之下大厦将倾的模样。
二、武林至尊,宝刀屠龙上面说到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假设诞生了量子力学的篇章,自从量子力学揭开冰山一角后,屠龙宝刀再现江湖。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为了得阿克萨科夫到武林至尊的宝座,众多学派开始了苦心专研,其中势力庞大的哥本哈根学派无疑独领群雄。
首先要说的是哥本哈根掌门人波尔,还记得那个氢原子模型吧,当时波尔关于原子结构的新理论出台后,有人声称:“如果这些要用量子力学才可以解释的话,我直播吃翔”,甚至有人赌上自己的一生,退出慢性寻麻疹物理舞台。可是猥亵罪,波尔的氢原子理论确确实实预测了新谱线的存在,无疑也存在诸多疑点。这重任得赋给大弟子海森堡了。海森堡试图找出找出量子体系的基本原理,科研的道路布满荆棘,他让球胜平负发现做不下去了。很正常嘛,就好像你开题后发现自己做不下去,无疑两种办法。要么换题挨老师一顿批评,要么是改变自己的思路,寻找解决的办法。既然是大师兄嘛,肯定得有几把刷子的,他果断选择了后者。海森堡决定换一种方法,暂时不考虑谱线强度,事实证明他走对了,他发现了一种闻所未闻的形式——矩阵。当然啦,海森堡当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啥玩意,只知道这种写法可以解决问题。于是,他把论文寄给波恩,询问他有什么建议。波恩拿到论文,被这形式迷离了双眼但却又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对此深信不疑。他甚至还致信爱因斯坦,这都是后话。可是波恩被海森堡这新颖的形式搞得心醉神迷,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香了。噫,突然有一天,他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这不就是数学上的“矩阵”嘛。不过在当时叫做行列式。后来,经过哥本哈根学派其他弟子约尔当、泡利的完善,矩阵力学开始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虽然冗杂不受人喜爱,但却不得不从数学的角度接收它。
三、倚天一出,谁与争锋当时矩阵的形式还未为人所熟悉及接收,因为人们普遍感觉矩阵这东西太繁琐了,于是又到了男三号——薛定谔出场了。当年轻气盛的海森堡在哥廷根披荆斩棘的时候,这个小老头只是一位高校教授。也难怪,海森堡24岁时做出突出贡献,此时的薛定谔快36了。可是一般人这辈子估计也就混下去了,可是那是薛定谔啊,对他而言只能是大器晚成。一天,他在SCI期刊上看见了爱因斯坦提及的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感到自己可以在上面做点文章。把每一个粒子都看作是类波的思想对薛定谔来说极为迷人,他相信,只有通过这种波的办法,才能够到达武学的最高境界。
1925年圣诞快到了,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白雪皑皑,吸引了各地的旅游度假者。薛定谔 一如既往地来到了他以前常去的那个地方:海拔1700米高的阿罗萨(Arosa)。自从他和安妮玛丽·伯特尔(Annemarie Bertel)在1920年结婚后,两人就经常来这里度假。这个年轻的“老”教授生活规律死板,每个圣诞都要度假,雷打不动。
可是1925年有点不惠达马桶怎么样一样,因为老夫老妻吵架了,吵得不可开交。于是有着段正淳般交际花能磁性开关力的薛定谔,写信给了一个神秘的女郎,也可能是前女友吧。大致意思如下:“我最近心情很糟糕,科研上遇到了瓶颈,感情上也不尽人意,最近又和老婆吵架了,很烦,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来阿罗萨陪我度假吗?”讲道理,薛定谔撩妹大法像极了段正淳,并且也是一位多情种子,和每个女子在一起他都是死心塌地的。好像方向盘带偏了,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啊。
回归正题,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对薛定谔量子理论做出的贡献深表感谢。不过,可能得益于这位神秘的女郎的陪伴,使得薛定谔的多巴胺、苯乙胺分泌激增,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仅仅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他就发表了6篇高质量的量子力学论文。在仔细咀嚼了德布罗意思想后,他想:海森堡那帮人搞得一套是啥啊,生涩难懂,都不知道说的啥玩意。不用那么复杂的嘛,把电子看成德布罗意波并用一个波动方程去表示它就好了啊。又经过不知多久的推导,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薛定谔看着草稿纸上一行优美的公式 \Delta\psi[\frac{8*\Pi^2m}{h^2}(E-V)\psi=0 ,会心一数据分析师笑。对的,他推导了一个名震20世纪物理史的薛定谔方程,并因继承传统得微分得plc梯形图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倚天一出,谁与争锋。来吧矩阵力学,是时候来个正面PK了。
现代化理论 电饭锅蒸蛋糕 四、刀剑合璧,天下归一当薛定谔方程一问世,并引发惊叹。普朗克称之为“划时代的工作”。人们再次看到自己熟悉的以微分方程所表达的系统时,他们都像闻到了故乡泥土的芬芳。眼看武林盟主的地位不保,哥本哈根学派开始按捺不住了。于是波尔修书一封给了薛定谔,大致意思:薛掌门,听说最近你自创了一套新的武功套数,不知可否来哥本哈根切磋一番。名为切磋,其实盟主大人想凭借主场优势强行将薛定谔掰弯了,使他回心转意,同意矩阵力学的正统地位。1926年9月,薛定谔抵达精神病症状了哥本哈根,一下车站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波尔就和他争辩了起来,争辩的激烈以至于看起来更像是吵架一般。双拳难敌四手,不几天薛定谔就病倒了。可是波尔还是不依不饶,白天也冲进病房站在薛定谔的床头继续辩论。最后一切都是徒劳,谁都不服谁。薛定谔越想越气,你们不就是人多吗,欺负我孤家寡人一个,于是拿出草稿纸再次凭借他强大的演算能力开始连篇的计算,可是到最后,薛定谔突然发现,二者之间其实都是从经典的哈密顿函数而来,只不过一个是从粒子的运动方程出发,一个是从波动方程出发罢了。而光学和运动学,早就已经在哈密顿本人的努力下被联系在了一起。1930年,狄拉克出版了那本经典的量子力学教材,两种力学被完美地统一起来,至此天下归一,江湖又重现了暂时的太平。
下面这是一张集聚了无数量子先驱的照片,在这29人中有15人获丝克伍事件得诺贝尔奖,虽然已经过去将近一百年,但是至今没有第二张照片能出其右。如果硬要说出一个的话,也就是半导体界那“八个叛逆的天才”。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1:5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31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