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地大物博,文化璀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古老文明,每个地方都有其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我们说的“方言”,地域性极强,[db:tag]村说的话,到了B村可能就不是那样说了,再远一点,也许根本就听不懂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是一种常态。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各地代表性的方言,说出来让人家就知道你是哪里人,哈哈。
方言是一种语言,是当地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方言大不相同,南北方更是差异较大。
如何通过一句方言,就能让别人知道你是哪里人?
【北京】
例:那主儿脾气可大呢,甭招他!
大家都知道北京人说话爱带儿音,如果儿音说的不是地儿,外地人一听就知道是北京人。
【山东】
例:秃噜皮了、臭么,组僧么
半截不拉块儿——不完整的意思,如:把你的馒头都吃了,别剩个半截不拉块儿。
开心或不开心
我们来拉个呱吧!
吃饭不吃饭的
先拉个呱吧!
【广东】
例:咩?做咩?
广东人吵架
好像瞬间移到了辽阔的大草原
“咩”是广东话里的一个最常用的语气词,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你所想表达的情绪,真的很万能的“咩”仔~
【广西】
哼几句山歌
“什么水面翻筋斗咧?嘿撩撩啰! 鸭子水面翻筋斗,嘿撩撩啰!
什么水面起高楼?嘿撩撩啰! 大船水面起高楼,嘿撩撩啰!
例:衣衣幺幺,不正经
嗦嗨,傻
颠啊!你怎么知道?我说话也没有口音啊!你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西人说普通话。
“嗦粉圣地”——广西
【东北三省】
例:两个东北人吵架
“瞅啥瞅?!”“瞅你咋地!”的段子地球人都知道。
东北人吵架,经典三连击
幽默感是其最大的特色,东北人的语言中饱藏着“苦中作乐”的调侃、幽默、滑稽的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话,经过游戏化、诗化处理。所以,二人转文学里,宁用古语,不用官话,宁用土语,不用僵硬的概念话。
【河南】
例:”弄啥咧”
中不中,管不管
“中”或者“管”
对人不服气,叫你想咋着,
吃饭或者拿东西远,叫够不着,
我们把杯子,叫茶缸子,
我们把土块,叫坷拉;
大人经常说:你不好好学习,长大天天去打坷垃,就是种地的意思。
你个龟孙,改屋里直啥哩,去霾上玩去(小孩子在屋里瞎倒腾着玩,大人怕把屋里的东西弄坏,让去外面院子里玩,或者来客人了,把在屋里玩的孩子撵出去玩)!这句话一般都是不太孝顺的儿媳妇骂自己的孩子的话,或者是爷爷奶奶笑骂孙子的话。
【四川】
例:形容一个人吹牛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听他吹,裤儿都要飞”
形容一个人不耿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跟锤子一样”
“锤子”“有个锤子”“你懂个锤子 ”
形容一个人玩得尽兴的时候,这样说“变得姓啥子都不晓得了”
【上海】
例:“2”不说er,而是liang。
不说“小心”,而是“当心”。
不说“做饭”,而是“烧饭”。
不说“小声点”,而是“轻点”。
不说“有发票吗”,而是“票子有伐”。
一听就是妥妥的上海人呀
【台湾】
例:警告别人的时候,你不要以为我好好先生欧,如果你踩到我的地雷,我很难搞哦,我跟你讲我很难搞哦!
你讲话真的很机车诶!
台湾人们的经典名言,大陆人对这句话最熟悉不过了,一提到台湾就随口蹦出“机车”这个词。你酱紫讲话真的很机车诶!笑死我了哈哈。
台湾腔真的很有意思。他们不说后天,他们说“明天的明天”;不说“难受想哭”,他们说“泪盈于睫”;不说“我操心,我跟你一样,”,他们说“还蛮感同身受”。有时候觉得他们砍人都很萌,手里拿着菜刀:千,白痴,你想怎样?
方言,作为语言文字的“活化石”,是个人与族群的天然纽带,更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坐标。方言承载着地域的岁月印记与风物特色,寄托着一方人的乡土情怀与思绪,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基因。
题外话:全国普及普通话以来,方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每当看见小孩说普通话,我心里就想为什么他们在农村里也要说普通话,为什么不说自己的家乡话呢?我想想还是找不到原因,父母难道也是说普通话吗。我小时我妈叫我识字,用的是方言来教我,每个汉字都是用方言读,所以我很小就懂得用方言读书本怎么读,不仅在家里说说方言,碰到书本也是可以读的出来。到了上学的时候,发现有些老师同样是用方言说话,也不是说不用普通话,交叉着用,从老师哪里学到了标准的读法。
父母说,老师教对传承方言有着极大的作用。
王蒙先生曾在《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中提到“吴侬软语,三秦高腔,川语的刚嗲相继,粤语的铿锵自得……同样都是我们的财富。”毋庸置疑,方言是一笔庞大又珍贵的文化财富。如今,方言更是一种乡愁。是故乡在我们心中的呢喃,是我们内心深沉的情感震荡。
希望方言和普通话和谐共存。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2:4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316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