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贤哥给我们买了一个情趣用品!
收到东西后,不仅套路编辑部的小姐姐们有点兴奋,连隔壁的团子和班主任听说后都跑了过来围观。
我们打开了平平无奇的包装,发现这个叫“小怪兽”的东西真的超级粉嫩可爱,一点邪恶的感觉都没有。
但是毕竟是情趣用品,谁也不好意思打开它。最后还是套路编辑部某个勇敢的小姐姐按下了按钮,然后被震动吓得又赶紧关掉了。
这么一看,除了外观,“小怪兽”也没啥特别的,贤哥为什么会给我们买这个东西呢?
01 被小怪兽套路的过程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我想找一些写作的素材,结果浏览网页的时候弹出了不忍直视的图片。这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当时只是淡定关掉了网页。
但是随后,习惯了挖掘写作题材的我灵机一动,这些色情产业的套路,好像也可以研究一下?
于是我吭哧吭哧的上网搜索资料,但是大多内容都是乱七八糟的,根本没法下手。
就在我快要放弃时,发现了一篇文章,2 年前某知名媒体报道,有一个叫小怪兽的情趣用品 7 个月卖了超过 15 万台(据说这个数据在情趣行业已经是奇迹了)。
我成功被勾起了好奇心,于是赶紧去淘宝搜索了这个产品。
这一看,我发现这个叫小怪兽的产品确实不一般,我看到的那款就有 5000 多条评价。
在我以往的认知中,购买情趣用品可能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即使在淘宝买了,估计也是默默收货并不会留下评价,5000 多条评价数据确实惊人了。
其次,除了产品图片显示的造型特别可爱以外,我发现它的产品文案还有更深的玄机:与其他少女共享千万种波形。
情趣也可以共享了??说实话我懵逼了。
带着疑问我下载了 App(淘宝首页也有引导我下载,当时我还好奇,一个情趣产品怎么还有 App)。
结果发现,App 里的所有功能,只有买了产品的人才能使用!我点击首页的作品,却不能看到作品是什么,App 提醒我要打开蓝牙连接小怪兽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这么一路下来,我彻底被这个叫小怪兽的产品勾起了兴趣,感觉有套路可挖,连忙汇报给了贤哥。
贤哥听了说,那给你们买一个研究一下吧,这就有了本文的开头。
02 小怪兽 App 产品的套路按照说明书的说法,一开始我以为 App 只是辅助,配合产品玩耍(开机小怪兽,打开 App 成功连上后,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产品就可以震动)。
没想到下载后才发现,App 另有噱头。
打开 App 后,首页并不是和我想象的一样,只有一个按钮让我直接开始玩,反而充满了社交意味。
首先,首页显示有多少人正在玩耍,而且还有人发表了作品(作品底下还显示有多少人玩过,获得多少赞)。
呵,玩的人还不少,几万人玩过呢e刘氏家族xcuse me!?难道这事不是很隐私的一件事么,怎么在这里就大张旗鼓了?尤其是这个作品,让我脑子里浮想联翩。
于是我即害羞又兴奋的点了进去(开机小怪兽才能打开新世界大门),原来发现这个作品,是别人用手机滑动屏幕后的旋律(决定产品震动的速度,强度)。
正是这些作品,让我觉得这个 App 并没有那么简单。
为什么呢?一般女生哈,其实在 DIY 这方面都是比较娇羞的,不希望别人发现,且事后会有负罪感(度娘来的)。
而此 App 的设计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玩单机游戏,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以此减轻你的负罪感,让你有找到组织的感觉。
他们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兴趣关系链”,加强了用户留存。
那假设我不想自己玩,也不想和别的小姐姐一起玩(点击她们发布的作品即可)因为我觉得手指滑动很麻烦,很可能这个时候我就弃用这个产品了。
而这个时候,我发现产品还有“异地玩”的功能,我可以发给对象,甚至可以发给任何一个陌生好友。
在首页的什么是共产主义底部有一个“+”号,点开后,我发现了 3 个按钮,自己玩,暴走玩,异地玩。
异地玩!?这是什么操作?点进去后,App 引导我,可以分享给微信好友,QQ 好友。
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理发给了小姐姐。小姐姐点开后,很邪恶的对我一笑:“你已经落在我手上了,乖乖投降吧,hiahiahia”。
问题来了,既然我可以发给好友,那有没有可能是陌生好友呢?恕小编斗胆猜测,如果某团伙发现这一功能,会不会利用其进行某种交易?
当然,也可能是小编阴谋论了。整体上来说,这个异地玩的设计还是很不错的,能够加强情侣之间的“关系”。
通过异性和兴趣关系链,App 已经初步实现了留存,但这还不是它真正的目的。
我看见了一个标签:密曰。
点进去有 2 个模成龙李冰冰块,第一个模块叫“封面”,我看见有很多人在这里晒产品,晒日常,说段字,分享技巧和经验(内容略有点老司机)。
当然,不是很多人都想发那么一长段字的,毕竟门槛有点高,所以我们来看它的第二个模块,话题。
在这里你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相当于朋友圈的升级版。
因为社区所有人都可以看见你发的内容,而且点击她们的头像,你还可以添加他们为好友。
从这 2 个页面设计就可以看出这个 App 野心,它不想做一款工具型产品,而是希望通社区沉淀用户,加强用户粘性,方便接下来搞事情。
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最近他们刚刚在 App 福建乌龙茶上结束一场众筹,且筹款是预计的 2 倍;现在又把店铺页面也植入进来了,用户可以快速完成复购。
03 小怪兽这样的模式可复制吗一般我们的认知是,情趣产品就是情趣产品,只能自己玩,或者 2 个人玩(少数人)。
像情趣产品这样的快销品,通常用户使用的频次是比较低的,只有色欲熏心时才想用,而且用完后通常就会去新鲜度更高的产品。
但是小怪兽打破了我们的认知,反而将缺点转化为优点,把情趣用品这种“快销品”变成了“引流品”,它只是作为 App 的一个流量入口(捎带还能赚点钱)。
小怪兽的套路而当用户下载了 App 之后,就可能会被它的“兴趣,异性”关系链留下,进而还可能在这个社区里生产内容,打造社区活跃氛围。
这一套下来,无论是用户忠诚度还是粘性都提升来了,然后它就开始在 App 上植入店铺页面,产品上新通知,众筹通知等,进行一系列变现。
如果单从变现的角度来看,成绩还算可以。上一次众筹发布后,最终筹款金额是预计的 2 倍。
但如果从 App 整体情况来看的话,小怪兽目前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活跃度很低。
按照淘宝天猫销量来看,一刻盘工具个月销量 3-4 万台,再加上之前小怪兽创始人接受报道时,公布了一组数据(2016年,7个月曾销售 15 万台)。
按照成立时间来看,3 年用户保守估计 75 万 ,而目前 9 月份的活跃度仅为 5.3 %(达到 20% 算优秀的),可以说有点低了。
为什么小米也是这样的路hepa滤网数,就比较成功呢?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做法的行话,叫三级火箭,通过免费产品(利润少,亏本,0 利润都算免费)引流到社区,通过社区打造沉淀用户,探索更丰富的变现方式。
回到正题。
因为情趣用品的使用频次很低,而社区的使用频次相对来说比较高,通过低频带高频是很难实现的。
而手机的使用频次比社区高,你可能时时刻刻玩手机,但不会时时刻刻逛社区。所以小米用手机带社区就比较容易了。
04 总结今天的文章纯属是在乌龙中诞生的,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套路编辑部换风格了,我们还是一身正气地为大家揭秘套路的组织!
今天我们介绍的小怪兽,其实是一款低频产品,而社区是高频产品。根据三级火箭理论,应该用高频产品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动低频产品,所以从情趣用品转到社区是很难的。
并且用户很难改变认知,用户始终认为其社区只是情趣工具,而不是一款互动型社区。
而小米,通过使用频次非常高的手机产品带动相对低频的社区,这样才发挥了社区的真正作用:通过社区沉淀用户,提高用户粘性,更好的进行商业变现。
我大胆建议,如果小怪兽不考虑在社区中加入独立于产品的内容,那么做社群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首发,公众号:运营研究社
2019 最硬核的运营秘笈「运营技能地图 2.0」,已售出4.5万份!包含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活动策划、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数据分析、转化文案和用户增长 8 技能方向。相信我,这份实力与颜值并存的地图,每次打开都会有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快点击链接购买吧!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很多小伙伴有点惊讶,什么时候运营社开始关心伦理问题了?
这个话题明明更适合情感博主奋笔疾书,估计能洋洋洒洒写个好几千字,然后大家看了各种义愤填膺,一起指责小三和渣男/女。
很可惜,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从情感/伦理角度出发,我们跟大家的想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不会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今天,我们像尝试一下从别的角度“理性”分析一下这个现象草坪种植。(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思考)。
01 最普遍但错误的解释其实,关于文章标题中的问题,网络上盛行一种解释,即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理,简单来说就是资源分配的理想状态。
但是,用“帕累托最优”来解释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网络上盛行的解释是怎样的:
在小三的这个问题中,社会上的男性和女性都是“可分配资源”,那么优质资源就是“貌美贤惠”的女人和日本旅游指南“有钱又帅”的男人,所以要让这两者搭配起来才算是“帕累托最优”。为方便理解,我们用马蓉宋喆的案例来解释:
按照这个理论,宋喆自觉”有钱又帅“,看到”貌美贤惠“的马蓉嫁给了王宝强,觉得王宝强远远不如自己,认定马蓉作为优质资源被浪费了。 所以决定成为小三:”我这样的才能配得上她!“ 于是小三现象被“帕累托最优”原理解释了。很多文章从道德角度抨击了这个理论,小编发现,理论其实很无辜,只是在这里用错了。
我们来仔细看看“帕累托最优”原理的完整定义。
指资源分配的理想状态。假定固定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如果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分配状态的变化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不导致他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自己的情况变好,那么这种情况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这个理论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不使他人情况变坏。
我们依旧用马蓉宋喆来说明,成为小三的过程中,虽然宋喆让自己的情况变好了,但是很明显让他人的情况变坏了,那个人就是王宝强。
图片来自网络所以这个过程并没有让资源分配走向“帕累托最优”,只是宋喆选择了对自己来说最优的情况。
话又说回来,虽然“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理想状态,但却不一定是整个社会最好的状态上海限购令细则。
怎么说呢?假设某个社会里只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快饿死的乞丐,如果这个百万富翁拿出自己财富的万分之一,就可以使后者免于死亡。
但是因为这样无偿的财富转移损害了富翁的福利(假设这个乞丐没有什么可以用于回报富翁的资源或服务),所以这个只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饿南京直辖死乞丐的社会可以被认洪兴为是帕雷托最优的。
是不是看上去整个社会并没有因为达到“帕累托最优”而显得很美好?
总结一下小三的问题。首先,成为小三并不会使社会的男女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其次,退一万步讲,即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不一定是鲸鲨图片最好的。
02 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解释?“帕累托最优”解释不了小三的问题,那么有没有可能用其他理论解释这个现象呢?我们来大胆做一下尝试。
为了讲清楚,我们把当小三问题分为三种情况。
1)小三不知道对方已婚
社会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已婚人士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跟其他人恋爱。在这种情况,小三其实是“被小三”的。
为什么会存在“被小三”的情况呢?
我们尝试用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知识干白葡萄酒怎么喝来解释。
它指的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显然,在小三现象中,已婚人士对于自身情况所掌握的信息远比小三多,结果是已婚人士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而“被小三”的女性/男性则承担了其中的风险。
“信息不对称“其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婚恋关系中,买东西(产品质量怎么保证)、找工作(怎么雇到优秀的员工)、买保险(怎么防止参保人隐瞒病情)等等也都存在。
2)小三知道对方已婚,但是不确定自己能否找到更好的
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小三其实是知道对方已婚的,但是还是不愿意放弃这段关系,为什么?
因为 ta 并不能保证,离开这个已婚人士,自电瓶修复液己就玖月奇迹是夫妻吗能找到更好的单身人士。钢琴学习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已婚对于小三来说并不重要,ta 只是在“找对象”。
关于找对象,其实有一个很好玩的理论,叫做“麦穗理论”。
这个理论来源于一个故事: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 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 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麦穗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指的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通过这个理论开校车,我们可以推断,小三选择已婚人士,而不是寻找单身人士,就是把这位已婚人士当作是自己可能遇到的最佳伴侣。
至于小三是机智的第三个弟子,是草率的第一个弟子还是挑剔的第二个弟子,我们就只能猜测了。
3)小三选择已婚对象下手
还有一种匪夷所思但也极少存在的情况,有的人把“当小三”为己任,专挑已婚人士下手。
这就像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中提到的,“马太效应”的恋爱版应用:
酒吧里一个被有魅力的年轻姑娘搭讪的小伙子,在之后会收到更多姑娘的搭讪。“马太效应”这个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意思是,多者愈多,少者愈少,赢家通吃。
回到小三问题,拿女小三举例,光看一个男性的外表,并不能判断这个男性就很优秀。相反,一个男性如果明明很帅,却没有伴侣,反而会被怀疑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实际情况是有些男性很优秀,凭实力单身)。
但是如果知道对方是已婚的(如果对方的妻子很优秀就更好了),小三就能得出结论,这个男的大概率没什么问题。
所以已婚这个标签,帮小三省掉了部分决策成本,对于没什么道德感的人来说,下手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
除了小三问题,我们经常能发现,有过前任的男生/女生都更容易找到下一任,而母胎单身的人则很容易一直保持单身,这大概也是“马太效应”吧。
03 总结今天我们试图从“理论”角度分析“为什么单身人士那么多,还是有人要当小三”的现象。当然小三现象涉及社会、心理、道德、人性等多方面因素,仅用几个理论其实并不能完全解释。
且本文理论分析的是部分现象,还希望个例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能将理论作为自己犯错的借口。我们只分析理论,不支持湖南长沙旅游攻略任何小三行为。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借助一个不寻常的例子给小伙伴们介绍几个理论:“帕累托最优”、“信息不对称”、“麦穗理论”和“马太效应”。出发点是想通过例子的独特让大家对理论的印象加深。
关于小三现象,如果小伙伴们有其他的观点,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
首发,公众号:运营研究社
2019 最硬核的运春暖花开的季节营秘笈「运营技能地图 2.0」,已售出4.5万份!包含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活动策划、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数据分析、转化文案和用户增长 8 技能方向。相信我,这份实力与颜值并存的地图,每次打开都会有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快点击链接购买吧!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7:2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39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