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骂神吴稚晖,慈禧、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汪精卫、蒋介石、戴笠全都被他骂过,并且用词极其粗鄙,集中在人的肚脐之下三寸。
聊起吴稚晖,对于他的印象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开始的时候,觉得他是一个纯种的坏逼,书上说了,他是4.12反革命政变的策划人,共产党员被杀的人头滚滚,就是这个老家伙干的坏事,后来继续看,这家伙居然出卖老朋友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导致陈延年惨死,卖友求荣,品格差到这种地步,人神共愤,堪称极品人渣。
随着对民国史逐步深入,看了名医陈存仁写的书以后,觉得此人好像并不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货色,他幽默风趣,身为国民政府大员,却生活简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极其厌恶贪污,看上去一点都不坏。
再继续了解,发现此人资历非常深,和孙中山并肩战斗很多年,是资深的国民党元老,资格比蒋介石老的多,而且吧,此人从不留恋高官厚禄,还为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国外交友网站献,我们现在统一汉字发音所用的拼音,就是他带头搞出来的。
至于他到底是坏逼还是好好钢用在刀刃上人,大家看完以后自己做一个判断吧。
一 吴疯子的由来
1865年3月25日,吴稚晖出生在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一个贫穷的队列队形农民家庭,穷到什么地步呢?他爷爷死的时候,连一口正经的棺材都买不起,只能把很薄的木板用纸糊起来,冒充棺材下葬。
等到6岁的时候,他年仅25岁的妈妈又病死了,这个时候家里更穷了,连四块木板都买不起了,只能在墓穴下面铺上一层稻草,然后把人放进去,在人上面放一块木板,当作是棺材。
外婆看他太可怜了,把他带到家里抚养,可是外婆家也是穷的叮当响,在吴稚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中,他的肚皮很少有填饱的时候,至于穿衣风格,参考丐帮即可。
在清末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国破民穷,像吴稚晖这样的家庭到处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嘛,帝国主义和他们的买办还有地主们,全部趴在农民身上吸血,农民们的生活过的是猪狗不如。
如果不出意外,吴稚晖将在穷困潦倒中长大,成年以后会找一个同样穷苦潦倒的女人,在凄风冷雨中凑合完自己的一生,跟鲁迅笔下的闰土一样。
可是吴稚晖很幸运,老天爷并没有把路给他全部堵死,除了贫穷以外,还给了他一个非常聪明的头脑,虽然比蔡元培差一些,但也称得上人中龙凤了,23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就凭这个资历,无论在哪里,都称得上高级知识分子了。
为啥说比蔡元培差一点呢?蔡元培的考试能力简直堪称变态,17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就中了进士,年少得志,春风得意马蹄急,为啥蔡元培受到国共两党的推崇?没办法,资历在这里摆着。
吴稚晖也不是样样都比不上蔡元培,他的脾气就比蔡元培怪, 1892年5月的一天,他在孔庙面前溜达,心情非常烦躁,最亲的外婆去世,让他伤心不已,考进士失败,让他心里窝着一团无名火,恰好看见江阴知县坐着轿子,大摇大摆路过孔庙而没有下轿,让他彻底爆走,捡起石头连珠炮般冲着轿子一顿砸,把知县砸的满脑袋包,完事后冲上去一顿抓挠,把县太爷的衣服也扯烂了。
平白无故挨一顿打,神仙也要冒火,县太爷立即把吴稚晖给抓进了派出所,准备让公安部门好生审审。
吴稚晖是不是疯了呢?从这件事看起来,的确是有点疯,历朝历代,儒教都是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些都是统治者最喜欢听到的话,教老百姓做顺民嘛,所以皇帝老子们在各地修了很多孔庙,并且立了下马碑,规定,无论什么人到了孔子的地盘,骑马的下马,坐轿的下轿。
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领导们平时吃喝应酬很辛苦,平时就不太守这个规矩,作为老百姓呢,也很体谅领导,当县太爷们骑马坐轿经过孔庙时,大家都把脑袋转到一边,装作没看见。
吴稚晖应该不是第一次看见这种事情了,在他正常的时候,也是装作看不见,可是当他特别不爽的时候,就没法装作看不见了,不但不装,他还要小事大做,就当众殴打了一把领导。
当然,吴这个时候也不是平头百姓了,他可是举人,虽然没有官职在身,在清朝这个社会里,他和知县在政治上是平等的,何况知县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理亏在先,真闹起来,他也是占不到便宜,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通过这件事情,吴稚晖在当地出了大名,毕竟当众殴打领导这件事情,虽然很多人都在想,可是没人敢干啊,就冲吴稚晖敢动手,无锡老百姓都暗暗竖起了大拇指村里村外“牛掰!”,“吴疯子”的绰号开始不胫而走。
很快,甲午战争爆发,大清王朝输的底掉,又赔款又割地,对于大清的知识分子们来说,产生了双重打击。
首先是经济上的,大清王朝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已经快破产清算了,就好像一个快倒闭的公司,没法妥善安置优秀员工,只能是树倒猢狲散,自寻出路,公司倒闭嘛,员工还可以到别的公司上班,可是大清八股文训练出来的人才,也没有别的国家肯要嘛。
其次是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打不赢洋人也就算了,现在连倭寇都打不赢了,这算怎么回事?
又伤心又愤怒的知识分子们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有人觉得大清已经烂透了,无药可救了,只能推翻,这类人的代表就是孙中山,还有人觉得肯定要改,比如改良就很好嘛,康有为梁启超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当然,不到绝境,一般人是不会选择造反的,为啥每年国庆节游行的时候,孙中山的画像都要被抬出来,道理就在这里,敢为天下先嘛,回到当时,孙中山这伙人是小众群体,大众群体是康梁这伙人。
吴稚晖属于大众群体,康梁的拥护者。
经历了甲午战争,走过了“庚子事变”,洋枪洋炮深深刺激了吴稚晖,为了探寻救国的真理,在20世纪初,都已经人到中年了,他依然跑到日本去留学。
那个时候,到日本留学是潮流,甲午战争以后,为了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更加为了在大清培养亲日派,日本大肆招收中国留学生,培养大清未来如何做生意的栋梁,当然,各路革命党人也看中了这个群体,年轻人嘛,思想激进,很快就被渗透的跟个筛子似的,大清本意是给朝廷培养人才的,没想到培养了一群掘墓人出来。
觉察到留日学生群体中的反清情绪后,朝廷也就不太愿意派人到日本留学,1902年的时候,吴稚晖想担保9名学生到日本留学,需要大清驻日公使批准,公使吃着慈禧的饭,哪里敢违背命令,坚决不批,两个人产生了激烈冲突。
吴稚晖平时非常和气,可一旦把他惹毛了,那什么难听就说什么,他的名言之一就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据他自己所说,之前看到一本小说,对他启发极大,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间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
看到这几句后,吴顿悟了,从此以后,文风急速转变,变得俗不可耐,在每篇文章中,排泄物成都歌舞厅与生殖器是必然要出现的,骂人必须骂到狗血喷头。
驻日公使是学院派,哪里骂的过吴稚晖这种街头泼妇派,顿时急赤白脸,让日本警察把他遣送回国,吴怒了,决定雅诗兰黛护肤品怎么样以死明志,在被日本警察押送的过程中,路过一条河时,他跳了下去,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跳河,看到的人太多了,很快他就被救了起来。
不管是不是作秀,敢以死明志,这份勇气就不是一般人有的,吴稚晖在留日学生群体中名声大震,为了防止他继续自杀,蔡元培亲自陪同,护送他坐船回国。
二 同盟会元老
从此以后,吴稚晖和蔡元培就成了好基友,后来章太炎也加入了进来,他们在上海办了一张《苏报》,躲在租界里面天天骂慈禧,号召赶走满洲人,打倒帝国主义,让慈禧非常恼火,发誓要把这几个人抓起来千刀万剐,爆发了清末著名的《苏报》案,章太炎和《革命军》的作者邹容被抓,吴稚晖和蔡元培当机立断跑路。
就这件事情,让章太炎对吴非常不屑,你吴稚晖不是要以死明志吗?特么的,表现的机会到了,结果龟儿子却跑了,这算怎么回事?章太炎是没有口德的人,吴稚晖也不是什么好鸟,两个人就这样对骂了几十年,等章太炎死了后,吴还一个人独自骂,看来有资格和他对骂的人走了,让他感到了空虚寂寞冷,毕竟高处不胜寒嘛。
搞笑的是,这两个人在报纸上骂的凶,都恨不得要砍死对方,后来章士钊出面给两人调节,结果见面以后,两人还分外客气,每一个人动手,等分开以后,两个人又继续对骂。看来文人的世界百年人寿,常人的确无法理解。
吴稚晖跑到锐捷认证哪里去了呢?跑到欧洲去了,在欧洲他大开眼界,他好歹是清朝的举人,学习能力超强,很快就学会了英文,精通了法语,还免费观摩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见识了工业国在战场上杀人的雄姿,最关键的是,他认识了“反贼“孙中山。
1905年3月,孙中山专门造访,两个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据吴自己说,他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被孙“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深深的拜倒在孙的西装裤之下,在这一年的冬天,毅然加入了同盟会。
同盟会是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黑龙会总部成立的嘛,吴在当年就选择了加入,成功抄到原始股,从此以后,吴稚晖变成了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忠心到什么地步呢?谁反对孙中山,他就骂谁。
1907年6月,吴稚晖、张静江和李石曾在巴黎创办《新世纪》周刊,吴稚晖在刊物上充分发挥他的专长,骂满清皇帝是屁皇屁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几乎连狗都不屑居其名矣”。
1909年同盟会内讧,复兴会的大佬陶成章、章太炎和孙中山翻脸,说孙顶着革命的名义到处募捐,得来的巨款全部放入自己腰包,在外人看来,这几个人都是孙的小伙伴,说出这样的话实在真假难辨,大家纷纷表示疑惑,老孙,是不是真的啊?搞的孙中山非常狼狈。
在这个关键时刻,吴稚晖站了出来,他让孙把账目公布了出来,发到《新世纪》刊物上,是是非非一看就一清二楚,然后大骂陶成章和章太炎,表示“不顾大局,徒快一人之私欲,诚为害群之马”。
为啥章太炎始终不承认国民政府,原因就在这里,他连孙中山都看不上,更不要说蒋介石这些小辈了。
舆论阵地的确非怎样合成照片常重要,吴在杂志上拼命说孙是好人,说的次数多了,大家也就相信了,后来孙中山到欧洲和美国大受华侨欢迎,吴的文章功不可没,对此孙中山非常感激,说“先生辩护之力也”,对吴的工作表示了高度赞赏。
患难见真情嘛。
这里多说一句,吴在欧洲搞媒体工作,在华人圈子里,自然名声极大,就好比现在的很多网红一样,出来溜达一圈很多人都认识,吴在欧洲相当于一个信息中转站,很多人有事情都喜欢去找他。
杨昌济当时在欧洲留学嘛,他有一个好兄弟,叫杨毓麟,当时也在欧洲留学,他是同盟会员,1911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72烈士遇难,这些人很多都是杨毓麟的好兄弟,让他悲痛欲绝,在给吴稚晖留下书信交代后事后,跳海自杀。
吴稚晖出面料理了杨毓麟的的后事,杨昌济得知后,前后四次写信对吴稚晖表示感谢,热性惊厥冲着这层关系,重庆谈判的时候,毛泽东专门抽出时间前往拜会吴稚晖,可吴稚晖是一个坚定的反共分子,就是不见,让毛教员吃了个闭门羹。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邀请吴稚晖当官,吴表示官是当不来的,搞搞教育还是很不错的,当年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深深刺激了他,他和李石曾一起,极力推动青年到欧洲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北京成立留法预备学校,1912年底的时候,第一批30余人成功留法。
这条路子走通以后,陆陆续续就有很多青年人出国留学,当然,条件是很艰苦的,费用嘛,名流们赞助一部分,大部分还是靠勤工俭学,就是边打工边学习,后来蔡和森就是走的这条路子留学法国,如果不是恋爱了,毛教员留学法国的可能性也极大。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到日本,为自己培养了一大群掘墓人,国民党元老组织青年留学欧洲,为国民党培养了一大群掘墓人,这就是历史的潮流,先进淘汰落后,浩浩荡荡,无可阻挡。
这都是后话了, “二次革命”爆发后,吴稚晖坚定站在孙中山一边,继续发挥他的长处,痛骂袁世凯,“二次革命”很快就失败了,吴稚晖好汉不吃眼前亏,又一次跑到了伦敦,没过两年,袁世凯死了,吴又回到国内。
吴在孙的阵营里有点类似于啦啦队的角色,主要负责摇旗呐喊,冲锋陷阵的事情他干不来,在孙金戈铁马的军事行动中,看不到他的身影,这也是他名气不是很大的主要原因,毕竟大家都喜欢看打仗。
很多时候,孙到处募集经费,在南方与天斗与地斗与军阀们斗的不亦乐乎时,吴则安安静静的办报纸,或者是搞教育,毕竟在欧洲呆了十几年,对那边的事情门清,有些时候他也干干中介,帮希望到欧洲留学的青年跑跑手续,或者帮着熟悉熟悉情况,比如勤工俭学到底怎么搞之类的。
三 最顽固的国民党右派
说到这里呢,就必须要讲一讲吴稚晖反共思想的来源,要不然没法解释他在4.12事件中的表现,就好像一个大妈,日常跳跳脚骂骂街,以前连鸡都没杀过,怎么会突然间面目狰狞,变成了杀人如麻,满手鲜血的刽子手?
当年吴稚晖在《苏报》案发后,跑路到了欧洲,从一个到处都是破砖烂瓦,见到官老爷就要下跪的地方,突然间来到高楼林立,到处都是工业品的现代化文明国家,可以想象这种巨大的反差,对吴大脑的冲击力。
很自然,吴开始疯狂吸收西方的一切东西,包括当时最流行的无政府主义,对于饱受专制之苦的吴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就好比现在印度低种姓的贱民一样,拼了命的想要出国,只要出了国,绝对玩命工作,死都不愿意回国,在美国硅谷,最努力的绝对是印度人,而不是中国人,毕竟中国人回国也可以混口饭吃,但印度低种姓一旦回国,那就真是生不如死。
无政府主义的蓝图很美好,他们要建立一个没有人管蓝牙传输制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抛弃了私欲,真诚的帮助他人,勤奋劳动,对于劳动的果实,只取自己需要的一部分,巴拉巴拉。。。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是一种幻想,因为它不承认人性,人性是自私的,所有反人性的东西,都会让人感觉痛苦,从而不能持久,比如学习。
可是人都容易走极端,当承受一种痛苦的时候,就想着摆脱这种痛苦,就好比现在很多初中生一样,觉得学习很苦,总想摆脱学习,觉得不学习的日子就是最快乐的,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如果不学习,很快就要走上社会,小小年纪就要进工厂打螺丝,这种日子一眼看不到头。
摆脱了学习的痛苦,就要承受生活的痛苦。
吴从极中国哲学端专制中走出来,深受专制之苦,对于专制有着刻骨的仇视,和专制完全对立的无政府主义自然很合他的胃口,从此以后,他到处宣传无政府主义,陈延年就曾经是他的迷弟,不过接触到共产主义后,明显感到无政府主义不靠谱,就此改换了门庭,由此引起了吴的记恨。
他追求人与人石墨烯概念股之间的完全平等,反对一切压迫,也否认阶级斗争,这点和孙中山高度一致,孙也否认阶级斗争,觉得中国很穷,没有富人和穷人之分,只有大穷和小穷之分,不过孙识大体,懂得借力壮大自己,推动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才有了北伐武昌城下的光荣革命历史。
吴对共产党始终高度警惕,无产阶级专政的字眼刺激了他,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忠实拥护者,他否认阶级斗争,反对导轨轴承任何专政,进而反对国共合作,对了,他就是传说中的国民党死硬右派。
同患难易共富贵难,当北伐取得节节胜利,革命胜利的果实唾手可得时,吴非常担心在苏联人的支持下,共产党会夺取政权,这样国民党将死无葬身之地。
据他自己说,当北伐军迫近上海市郊时,他找陈独秀聊天,问陈什么时候会实现共产主义,陈说最多20年吧,吴听后大惊失色,说果真如此的话,那国民党的寿命岂不是只剩下19年了,情况已经万分危急,国民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立即清党。
4.12反革命政变之前,为了夺取革命胜利果实,蒋介石肯定想过河拆桥,把共产党一脚踢开,可是他的力量是严重不足的,192色素炭黑6年广州誓师北伐时,一共有8个军,蒋介石的嫡系只有第1军,其他7个军态度都很暧昧,随时可能听苏联人招呼,把枪口对准他。
在国民党内,由于辈分小,他的力量也是很弱小的,蒋本来是左派,和汪精卫是一伙的,和右派是死敌,如果蒋贸然反共,极有可能落得两面不是人的地步,右派讨厌他,左派痛恨他,大家都讨厌叛徒。
实际上,4.12政变并没有得到国民党右派的支持,西山会议派拒绝发布支持4.12反革命政变的通电,后来蒋对西山会议派的元老们始终态度冷淡,原因就在这里。
投资外汇可是吴稚晖主动跳了出来,和蔡元培、李石曾等国民党元老表态,主动支持蒋介石,让蒋喜出望外,这个时候,蒋得到了三方面支持,江浙财团为蒋提供经济支持,青帮为他充当打手,吴稚晖等国民党元老为他摇旗呐喊,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视图的作用。
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在武汉,吴稚晖是国民党监察委员会成员,利用国民党监察委员会的名义,为反革命政变提供了合法的外衣。
一切准备就绪,4.12反革命政变就这样爆发了。
在这场政变中,吴表现的确过于亢奋,为人所不齿,尤其是陈延年的事情,陈延年是故交陈独秀的儿子,并且吧,之前陈延年跟着吴稚晖混过一段时间,一度非常赞同无政府主义,正是觉得大家以前关系不错,当胡适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吴稚晖,想让他帮忙把陈延年捞出来。
可吴稚晖不但不帮忙,反而落进下石,直接导致了陈延年被活活砍死的惨剧,让胡适从此以后对他非常不耻,也让他的名声非常不好,后来蔡元培也感觉很奇怪,说为啥大家都骂吴,对我反而很宽容?
原因就在这里,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背叛,这种出卖故人的行为,的确让人非常讨厌。
蒋介石能够登上国民党一把手的位置,吴稚晖有从龙之功,蒋对他非常尊敬,再加上他的辈分的确很高,在国民党内无人敢惹,从此以后,他就开始彻底放飞自我了。
比如他看不惯国民党内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在大白天开会的时候,经常提着一盏灯前往,有一次,蒋介石觉得很奇怪,满脸堆笑问他“稚晖公,大白天开会你打个灯笼干什么呀?”,吴模仿蒋的声音回答“娘希匹,这里太黑暗了,太黑暗了”,看着这个活宝,整个会场哄堂大笑,蒋也跟着笑。
中原大战前,蒋利用吴稚晖发电报,将吴的亲家李济深哄骗到南京软禁,让吴气的直跳脚,跑到蒋住的地方闹事,蒋自知理亏,不肯见他,把吴惹毛了,对着蒋的卫士说,请你转告姓蒋的“骂他是婊子养的”。
吴稚晖对于钱的态度非常难得,他认为钱不是个好东西,它能够害死人,没有它也不行,但是不能过于亲近它,更加不能为了它不择手段。
他从来不住豪宅,喜欢住在烟火气息浓厚的居民区,甚至和人力车夫们林静文睡在一起,还喜欢大清早赤条条的写毛笔字,国民党官员的工资是很低的,所以大家都跑去贪污,可是吴不贪污,他靠卖毛笔字和教书挣钱。
在这一点上,吴稚晖是说到做到了的,所以无论pdp贫穷或者富贵唾手可得,他都很淡定,一辈子的衣食住行都非常简单,心态很好.
1953年10月30日,吴稚晖逝世于台北,享年89岁,在那个年代,的确属于高寿了,跟他日常的心态很有关系。
吴稚晖的书法作品现在收藏市场上流通,价格不贵,拍卖价最高的100万,一般作品在1万元多点,突然感觉民国距离我们好近。
关注公众号“功夫哥”有惊喜喔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6:2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44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