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

更新时间:2025-05-16 03:56:29 阅读: 评论:0

和氏璧,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

和氏璧肯定是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块玉,跟它有关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例如卞和献玉、蔺相如完璧归赵、秦始皇以其为原料做传国玉玺、贵阳短租公寓江东小霸王孙策因玉丧命等等。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任街机龙王战士何一块美玉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可惜的是,这块倾国倾城的帝王之玉在隋朝灭亡后被萧后携皇孙政道遁入漠北而不见踪影,咱们不仅无法睹其风采,就连它是什么材质都不知道。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深圳模特招聘。古装电视剧中也有很多和氏璧或传国玉玺的影子。

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而随着朝代的更云谷学校迭,该玉玺又相传在隋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keil下载。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于荆山,奉献楚厉王。厉王以为石,刖其左足。武王即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复献之,王以为诳,刖其右足。后文王即位,和抱璞泣于荆山,泪尽而继之以血。王见状,使人问其故。和答曰:“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王命匠剖之,果得宝玉,名为“和氏之璧”。因感其忠,悯其刑,封和为零阳侯,和辞而不就。

肛门周围 这是2000多年前的悲壮故事,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一块皮壳厚的璞玉,于是献宝于楚厉王,厉王认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怒而下令砍去卞和左脚。时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携玉献宝,武王找人鉴别后,依然给出同样结论,便怒而砍其右脚。时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怀抱宝玉而泣于荆山脚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泪干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询问,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香港岭南大学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别”,于是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北大青鸟专业”。

到了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由此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通道抠图教程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

从此以后,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屡见不鲜,并大都相信《韩非子》、《新序》等夫妻杀手书的记载。如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唐代诗文中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更多。大诗人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王效金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王莽篡汉时,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当时王政君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上海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这是历史上对和氏璧最可靠的描述。

然而,这段描述仍然存在许多疑点,从其表述来看,和氏璧应该是陨石残块,但现今还没有发现过以白绿两色为主题颜色的陨石。

《晋书·舆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谱》等记载传国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这又与杜光庭《录异记》中对和氏璧颜色的描述不符。而和氏璧在电视剧中多以白色出现,可能是与我国人民偏爱和田白玉有关。

关于和田玉和传国玉玺究竟是什么材质的猜想极多,笔者搜集材料,精炼如下。

一、独山玉

和氏璧产于湖北襄阳,而河南南阳独山玉的产地与卞和所在的湖北襄阳最近,所以独山玉的可能性较大。然而独山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开采利用,至卞和所处的春秋时期已普遍流传,楚国的玉石鉴定高手们没理由不识独山玉。

独山玉原石独山玉雕件

二、拉长石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和氏璧为拉长石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是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记述"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符合拉高中文学常识长石的变色光学效应,且杜光庭曾随唐僖宗入蜀避乱,亲眼见过传国玉玺,其描述应该可信。从产地来看,我国湖北省曾经发现过拉长石的存在,与和氏璧的产地吻合,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但拉长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传说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状,有较厚的皮壳,拉长石却未曾见到似有皮壳的形苹果官网态出现过。

难过的时候怎么办拉长石图片

​三、和田玉 璞就是藏有玉的石头,外面是石头,美玉藏中间,璞玉在和田玉中有多种,有的外皮很厚,是糖色和石头,称石包玉。这种"石包玉"就是美玉被包在石头中,正符合和氏璧"玉璞"的特点。加之蔺相如提到和氏璧"有瑕",这瑕就专指玉。那个时代的玉德说多次提到和田玉的"瑕"问题。因此,和氏璧有可能是和田玉。然而,和田玉在湖北没有探明的矿源,从产地上和田玉说不成立。

和田玉原石和田玉分色挂坠

加盟论坛四、绿松石

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称:"传国玉玺色彩青绿而玄,孔玮光彩照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根据杜光庭杜光庭的《录异记》和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和氏璧颜色现象的描述,认为产自湖北荆州地界的"和logstash氏璧",可以解释魔教十长老为绿松石岩,俗名"襄阳甸子"。因为绿松石是湖北特产的玉石,正在古代所谓荆州地界之内,而且,绿松石通常有一层外皮。“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如此形容,与绿松石的外观特征有几分相似。而且和氏璧是产自荆山,绿松石也产于荆山,与文献对的上号。绿松石在古代价值高昂,经常被用作于贵族们的美饰与镶嵌物。

绿松石图片

综上所述,根据史料对传国玉玺的记录和玉石的产地,笔者认为和氏璧应该是一块颜色以白绿色为主的绿松石原石。只可惜,大江东去,风流人物都化为了一抔黄土,传国玉玺也消失多年,形象迷雾重重。或许,后人对它的想象也是它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吧。

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啦,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打开微信搜索我的公众号:小烜讲珠宝。各位下次见!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19:1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50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