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邙山——“中国龙脉”。

更新时间:2025-05-17 06:32:24 阅读: 评论:0

龙脉一说,源于我国风水学理论。有龙脉,灵气聚集之地被认为是风水宝地,也就是“龙穴”,而历代帝王皇陵自然是风水宝地的首先占有者。朝代不同,每位皇帝对风水宝地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各朝的皇陵分散在中国各地。但有一处山脉却被认为是风水最好的地方,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有24位皇帝葬于此,它就是邙山。

邙山是昆仑山、秦岭、崤山余脉。邙山西迄河南新安县青要山,顺黄河往东游走达于河南荥阳、郑州之广武山,东西长逾四百华里,是河南中原腹地的文化名山,道教典籍中列邙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

邙山又称北邙,民间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说,人们认为北邙是生命理想终点,足见对邙山风水的认可。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崤山支脉。海拔仅250米左右,东西延绵190余公里。此山脉虽不高大雄伟,却如一条卧龙般围绕着洛阳城。

邙山,沿洛北黄河南岸从孟津、偃师过巩义绵延至郑州广武山,长度约130多千米。邙山质地为黄土丘陵地,山南山北,面对黄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伊、洛、瀍、涧四条河流灌溉洛阳盆地,邙山是举世公认的魂灵安息理想qq留言之地。

北邙山地处中央之山嵩岳之下,古称中土,控御四方。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中央为土,北邙山处中央尊位,处于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位置。

北邙山虽然并非巍峨高壮,却也别有一番特色,加上坐拥黄河,这样的地势绝对算得上天下一绝,因为背山襟水,这是中国古代最上佳的风水,山意味着沉批评的艺术稳渊博,千年不移;水意味着灵动,变通,水能够汇聚百川。因此这样磅礴的山水组合,就意味着墓主人可以驾驭天地万物,死后也享受到无限的荣耀。

邙山不仅因为风水好而被历代帝王将相作为死后安息之地,还因为它的地理结构。

邙山紧邻古都洛阳,虎踞龙蟠、钟灵毓秀,紫气升腾,显露了帝王之气。

邙山地表以下5—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最适于安置墓穴。

据统计,邙山陵墓群现在已经探明的帝陵就有24座,还有很多没有确定的。

这里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而且邙山附近约700平方公里的地方,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有近千座,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在邙山墓葬群已经发现的名人墓有南唐后主李煜、蜀汉刘禅、光武帝刘秀、杜甫、颜真卿、吕不韦、樊哙、班超、狄仁杰(待考证)等等,全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死后全部集中在了邙山,不得不令人感叹邙山的独特魅力!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6代共计24座帝王的陵墓及数以千万计的墓葬都寻觅到了洛阳的北失眠应该怎么办邙山,以致“北邙山上无闲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洛阳的北邙山性感的女人被雨季施工人称之风俗店为帝王之山。这就是“邙山——中国之龙脉”的依据。

东汉陵区

东汉定都洛阳,历11帝,有10帝葬于洛阳,5帝葬于邙山,分别是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宪陵、冲帝的怀陵、灵帝的文陵。汉光武帝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是东汉开国皇普罗旺斯的一年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冯建梅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

曹魏陵区

曹魏共历5帝46年。其中开国皇帝文帝丕、明帝睿、高贵乡公曹髦死后葬洛阳。文帝曹丕倡导俭葬,他依山为陵(即沿山挖洞),葬于邙山首阳山,故称首阳陵。明帝曹睿的陵墓称高平陵。高贵乡公曹髦称帝后,不甘为徕卡数码相机大将军司马昭手中玩物,于公元260年财政局待遇5月,率300多个太监、侍卫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部将成济一戟刺死,甚为悲壮惨烈。他后被以王礼安葬。

西晋陵区

西晋共历4帝52年。其中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崩于洛阳,葬于首阳山。公元265年,司马炎登上皇位,分别追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宣帝、景帝和文帝,所以,西晋陵区共有5座皇陵,分别为高原陵、峻平陵、崇阳陵、峻阳陵、太阳陵。

北魏陵区

北魏都洛阳共历8帝41年。现已确认埋葬在洛阳邙山的有4帝,即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其陵分别为长陵、景承兑交单陵、定陵、静陵。北魏为北方鲜卑人政权,其民族善于骑射,剽悍凶猛。但孝文帝远见卓识飞行员体检,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成就了中华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他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于是北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波斯丽尔人”。他自己则身体力行,死后葬今孟津官庄村南的长陵。长陵,高35米,直径60米,当地人称“大冢”。景陵,是宣武帝元恪的陵墓,位于长陵之南、今冢头村东。《资治通鉴》说,唐武德四年,李世民曾登魏宣武帝陵察看王世充军情,足见景陵地势高峻。

另外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徽陵及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陵、以及蜀汉后主孝怀皇帝刘禅、南唐后主李煜、后蜀后主孟昶、明恭宗朱常洵(福王)熙陵等陵墓也均在邙山陵墓区内。

陪葬墓,已发现的王侯将相及名士墓葬

冉耕,周先贤,墓在白鹤村南。吕不韦,葬在洛阳市东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樊崇,赤眉军首领,墓在白鹤乡雷湾村西,俗称汉赤眉墓。樊哙,汉舞阳侯,墓在王良乡落驾沟村。贾谊,汉太傅,墓在平乐镇新庄村东。邓晨,汉西华侯,“葬于北芒”。邓骘,汉罗侯,“葬洛阳北邙旧茔”。祭彤,汉太仆,墓在朝阳镇一带。刘宽,汉逯卿侯,墓在朝阳镇,名大尉冢。班超,汉定远侯,墓在朝阳镇,称班墓。裴潜,三国魏河南尹,墓在横水镇会瀍村。石崇,晋卫尉,墓在送庄金谷园遗址。冯熙,北魏驸马都尉、昌黎王,墓在凤凰山。据说,此山因埋冯熙而称冯王山,后传讹为凤凰山。元怿,北魏太尉、清河王。墓位于洛阳市北行2公里、洛孟公路东。俗称“青菜冢”,曾被讹传为“司马懿坟”。元召巳,北魏常山王,墓在蟠龙冢村南。元乂,北魏侍中、江阳王,墓在朝阳镇。其墓高20米,内有"天象图",闻名遐迩。苗蕃,唐太原参军,墓在朝阳镇小梁村。刘幽求,唐徐国公,墓在送庄凤台村。孟郊,唐著名诗人,墓在送庄凤台村,唐大文学家韩愈为其亲撰墓志。李虚中,唐殿中侍御史,墓在朝阳镇卦沟。狄仁杰,唐宰相,墓在梁周寺村。但白马寺一带亦有狄仁杰墓,待考证。李承休,唐吴房令,墓在王良乡河清谷。魏威信,宋驸马都尉,墓在平乐村南。旧时墓前有虎、马等石雕,现白马寺山门前的石马即为该墓故物。石守信,宋魏国公、河阳三城节度使,墓在常袋镇石碑凹村西北。张咏,宋左仆射,墓在平乐镇天皇岭。伯颜察底格里斯河儿,元蓟国公、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墓在平乐村。朱諟鋢,明伊定王,与妃沈氏合葬于长华镇上店村。朱讦漈,明西鄂恭靖王,墓在朝阳镇。朱常洵,明福王,墓在麻屯镇庙槐村。李天宠,明浙江巡抚,墓在孟津老城。陆坦,明大名府教授,墓在孟津老城。王铎,明清大书法家。其葬时四门出棺,在孟津城四门各置疑冢,真棺潜葬家中。杨玉暧昧的表现珂,清通政司参议,墓原在白鹤四冢村,乾隆五十二年迁孟津老城扣马村。李际期,清太子少保工兵尚书僖平,墓在孟津老城村南。其墓前保存有碑铭、供案、土阙、翁仲、石虎、石马以及石羊、望柱等全套神道石刻,神形兼备动静有致,因此被称作“李兵部坟神道石刻”,是我国神道石刻艺术的精品。

当地文物部门2003年开始对邙山陵墓群进行普查,到2007年结束,原先有的960多座封土墓,仅剩下了330多座,三分之二都消失了。2007年之后,文黄哲勋物部门再复查发现古墓正在以每年七八座的速度消失,“工业生产、百姓生活、自然破坏都是原因。”比如老百百度新首页姓为了耕地,将大冢一点点地“蚕食”,仅朱家仓村一村中国铁道大纪行,原有的100多个墓冢骤减至10多个。

破坏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保护不力。一名知情者向记者反映,国家级保护文物每年都有专项维护资金,但是基本没见有什么保护措施,连每个陵墓的主人都没法查明。“几年前在大冢上种了些树,维持水土,种了也没人管,几年情侣主题宾馆下来大半都死了,上面仍是光秃秃的,杂草丛生。”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21:4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51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龙   邙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