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上的设备有:不知名品牌的显示器、戴尔主机(迷你主机)、戴尔磁带机(IBM 机芯)、昆腾磁带、三星固态硬盘、戴尔控制卡、Molex 连接线、鑫谷电源、雅马哈电钢、HobbyMax 手办、华为取卡针、得力切割垫板、金士顿 U 盘、绿联充电线、索尼耳机、戴尔键盘、不知名品牌的台灯、NIKKO 节拍器、六神花露水。
前几天写了一篇回答。
现在趁还没开学,将这个回答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辑,排成一篇文章,以供参考。本回答基于 Windows 系统进行操作,考虑到 Linux 用户普遍技术水准较高,可以自行研究(磁带机有额外的 LNU 相关的支持)。
本文不是最终版本,如果我以后有了更新发现,会回来修改补充。本文首发于 2021 年 8 月 29 日,最后一次更新于 2021 年 10 月 2 日。
2022 年 11 月 28 日备注:最近有了一些新发现。
现在已经确认了磁带机完全可以作为 NAS 设备使用并且可以从外网 IP 访问事实上磁带驱动器和 5.25 寸光驱的尺寸不完全一致明确了已经推出的 LTO-9 磁带为什么不把磁带机拆开看看呢?我找到了图形化版本的 ITDT 控制软件,并且对 LTFS 有很好的支持,还能顺便处理数据!我找到了 IBM 一篇更详细的维护手册(编号 c2721021)!了解并改正了以前的一些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其他品牌磁带机的兼容性和可靠性重新调查了最近磁带机和磁带市场的价格行情过几天整理完了这些内容之后,会来更新文章。
上:一个标准的光驱,下:HP 磁带驱动器。IBM 的驱动器比 HP 磁驱要稍微短一点,但也比光驱明显长一些。考虑到长度问题,所以带光驱的紧凑型迷你机箱很可能塞不下磁带驱动器。这里推荐:
至尊酷冷 HAF XB EVO 机箱首先,足够深的空间用来容纳磁带驱动器,其次,磁驱屁股后面有独立的风扇可以用来解决磁驱的发热问题。磁带驱动器的功耗比光驱大很多,发热量也比光驱高不少,并且高温会影响机器和磁带的使用寿命。
常规的台式机箱也行,但是至少得中塔式以上,最好选海盗船 900D 那样的全塔式大箱子。
至于剩下的部分,由于疫情原因,磁带机不在我手上,得等到解封了才能继续折腾。吊着大家的胃口还是不太合适,这里放出一些链接:
大概软件界面长这样,一股八九十年代设计风,虽然最新版本是今年发布的。
虽然有了图形化界面,对用户操作更友好,不必再对着一个命令行窗口敲一大串字母,还可以更详细地诊断问题,也有一些其他的实用功能可供使用,但是很抱歉,只有全英文界面,没有简体中文支持。
然后这份文档大概对了解磁带机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稍晚些时候我会参考这份文档中的内容修订这篇文章。
由于磁带机属于标准的 SCSI-2 设备,而 SCSI 可以连接到 FC SAN 交换机上。剩下的步骤:
以及一个警告:
切勿私自拆开磁带机!这里面的结构错综复杂,精密得像机械式的钟表机芯一样。非常复杂,大概需要十个小时,并且,一颗螺丝、一块垫片都不能丢。拆开很难,装回去更难,很多齿轮你压根就不知道是怎么装上去的,固定方式非常诡异。
在磁带机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手动退出磁带并不需要完全拆开磁带机,只需要用螺丝刀倒带,然后拆下数字面板后的步进电机附属减速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传动轴,最后用手推动磁带仓支架,即可弹出磁带。图文说明会在下次更新中一并给出。
这是磁头,在机身靠后的侧面。
放大 2000 倍。
零、磁带机的基本操作原理磁带机的日常操作非常简单。
准备工具:电脑一台,磁带机一台,磁带一盒。
第一步,打开电脑,用时十秒。
第二步,摁下磁带机的电源键,等待磁带机开机完成,绿色电源灯和绿色待机指示灯常亮,用时十秒。
第三步,从存储箱内取出磁带。
第四步,插入磁带,等待磁带机自动将磁带装载进驱动器内部,用时四秒。
第五步,操作电脑,对磁带进行操作。
第六步,操作完毕后,按下磁带机上的弹出键,让磁带机弹出磁带,此时磁带在磁带槽位上处于弹出状态。也可以使用软件输入弹出指令。
第七步,取出磁带,并送入存储箱妥善保管。
以上全部操作,均可在磁带库里面实现自动化。
一、磁带的基本概念磁带有很多种技术规格,目前以 LTO Ultrium 为绝对主流,DAT、AIT、ADLT、DDS、LTO Accelis 等为明显过时的廉价解决方案。LTO Ultrium 分为 12 代产品(并且 LTO-1 事实上至少有 4 种长度的规格),其中第 1~9 代已经推出(但是 9 代要出不出的样子简直就像拉到了一半突然夹断的屎一样),10 及更新的磁带方案还在开发之中。
磁带的重量大约为 280 克,稍比普通手机重一些(相当于手机带保护套的重量),但是还不到 3.5 寸机械硬盘重量的一半。
磁带的基本参数如表 1-1指南" data-url="downloads.dell/manuals/all-products/esuprt_storage_int/esuprt_storage_entry_level_midrange/powervault-lto8_users-guide_zh-cn.pdf" data-numero="1" data-draft-node="inline" data-draft-type="reference" data-tooltip="戴尔 PowerVault LTO 用户指南 downloads.dell/manuals/all-products/esuprt_storage_int/esuprt_storage_entry_level_midrange/powervault-lto8_users-guide_zh-cn.pdf" data-tooltip-preset="white" data-tooltip-classname="ztext-referene-tooltip">[1]:
其中,从 LTO-3 开始引入 WORM 磁带,从 LTO-4 开始引入 AES-256 加密功能,从 LTO-5 开始引入 LTFS 文件系统和介质分区功能,从 LTO-6 开始将最大压缩比率从 2 提升到 2.5,从 LTO-7 更换金属颗粒为钡铁氧体。[2]磁带—磁带机的兼容如表 1-2[2]:
每一代磁带机驱动器,都支持同代和前一代磁带的读写,和再前一代磁带的只读。目前主流的磁带机有三种规格。
外置式磁带机这种最常见、最普通、最常见,适合家庭用户使用,大小与一张 A4 纸相当。使用 SFF-8088 接口(26 针)[3]。
数字标识依次为,1:电源插口,2:风扇,3:SAS 接口(SFF-8088),4:以太网。一般用户只需要插电源和一个 SAS 接口即可。一台外置式磁带机可以连接到最多两台电脑上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磁带机的以太网口,只能用于连接磁带机主板,相当于一个管理接口,而不能当作数据接口使用。
内置式磁带机这种体积最小,外形规格和台式机常用的 5.25 寸光驱相同,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磁驱机芯。使用 SFF-8680 接口(29 针)。为什么这能被称得上是一台完整的磁带机,而不只是一个驱动器内芯,原因就在于,这台机器能够完全独立地实现全套完整的功能,比如说自检、清理、加密、压缩、转储、记录、远程管理等,只要有电就行,而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设备。
将内置式磁带机插入到机箱的光驱预留位上。在台式机上,大概这么安装。内置式磁带机不需要自带或者外加散热,机箱本身的散热系统所带动的风,顺便就能给内置式磁带机散热。磁带机的前面、磁带卡槽的正下方,有两个长条形的进气口,风就从这里吸进去。
数字标识依次为,1:安装孔(使用 M3 螺丝钉)。右图展示了内置式磁带机的底部,可以清晰地看见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小插口,这些插口可以忽略不计,不需要接入使用。建议先插好线,再固定到机箱上。
数字标识依次为,1:有拆分(X2)功能的 SAS 数据接口(SFF-8680),2:磁带机转储控制管理口(RJ-45),3:磁带库 LDI 主控连接口(RS-422),4:磁带库 LED 指示灯信号接口。一般而言,对于台式机用户,只需要插入 SAS 就能正常使用(供电+数据),而旁边那四个小接口是可以完全不用管的。
上:跳线开关(10×2),下:指拨开关(8 杆 2 档)。用于在硬件层面上管理某些基础的附加功能当然,底部的一些小玩意[4]默认不需要管,很少需要动这玩意,下面第五部分再细讲。
机架式磁带机这种体积最大,外形上采用 2U 机架规格,适合家里有机柜的科技爱好者使用。
有两个磁带驱动器,使用的接口依据内部装载的磁带驱动器而定。这种东西比较少见,折腾起来也明显是有点麻烦,除了爱好者以外,其他的普通人不建议使用。
片假名表目前 LTO Ultrium 磁带,不论代数,只有唯一的一种外形规格[5]。
数字标识依次为,1:数据存储磁带,2:盒带门,3:导销,4:写保护挡片,5:标签粘贴区,6:插入引导片。需要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插入磁带,不能反插、倒插(事实上方向不对你根本就插不进去)。
数字标识依次为,1:写保护开关。磁带自带有一个透明的磁带包装盒,可自行购买,价格大约是 4 元每个。磁带本体的外形长宽高大概是 11×11×2 厘米,外侧有磁带标签,标签长度大约是 8 厘米。磁带的数据带宽度是 12.65 毫米,长度大约是 97 到 960 米不等。
一个大致的参照(左:一块普通的 M.2 2280 固态硬盘)磁带有两种,除了普通的磁带以外,还有 WORM 磁带,规格参数和相对应的普通磁带一致。特点是一写多读,只支持第一次写入,终身保固不得再修改,但是可以任意读取(只读),其安全性较普通磁带更高。除了磁带以外,LTO 还有所对应的清洗带(UCC),用于清洗磁驱机芯的磁头,清洗过程全自动进行,插入清洗带等机器自动洗完之后,清洗带会弹出。
一般而言,磁带的不可修正的比特错误发生率(UBER)为大约 1E-19,而普通机械硬盘为约 1E-14、冗余空间巨大的企业级 MLC 固态硬盘为约 1E-17。可以认为,磁带的可靠性,以至少四个数量级的优势,远好于普通硬盘,以大约两个数量级的优势,明显好于可靠的企业级固态。
对于需要自动化、网络化的需求,有基于磁带机的桌面塔式、机架式、机柜式磁带库(磁带自动装入机)系统可供选择。其中包含盒带箱、访问器、控制板等重要部件各行其职,可通过 IPv4 或 IPv6 网络连接到电脑。自动化系统的搭建过程较为复杂,鉴于个人用户不大可能自行购买磁带库(独立的磁带机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使用需求),限于篇幅本文按下不讲。
但是需要特别提醒:一旦有自动化的需求,务必检查磁带外侧面的标签。数字、条形码、色块必须清晰可见,标签必须完好无损,并且被贴在正确的位置,而且不同磁带之间的编号不得相同。磁带标签的价格大约是 1 元每条,可自行购买、更换。
二、磁带机的基本功能一般而言,磁带机上有一个按钮和四个指示灯。不同厂商的磁带机,可能指示灯的样式和排列顺序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原理类似。
数字标识依次为,1:弹出键,2:活动指示灯,3:故障指示灯,4:单字符显示面板(SACD),5:电源灯 ,6:加密状态指示灯。在独立的外置磁带机上,电源灯在电源键上。弹出键是唯一的功能键,关于磁带机的任何操作基本都围绕弹出键进行。以检查磁带机基本功能为例:
在没有装载任何磁带的情况下,摁下开机键,启动磁带机。(内置磁带驱动器不需要手动开机)连按三次弹出键,使磁带机进入菜单滚动模式。这个时候绿色的待机灯开始闪,黄色的故障灯常亮,数字面板显示数字 0,这个时候,磁带机暂时选中了功能 0 。功能代码 0 表示的是空白指令,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意义。按下弹出键,功能代码变为 1,这个时候,磁带机暂时选中了功能 1。如果不小心多按了几下,跳到了其他功能上去,可以再继续按,直到面板重新显示数字 1 为止。长按 3 秒以进入这个功能,然后 1 闪一下,绿灯熄灭。数字面板变成 C 然后开始闪,然后随便扔一块不用的磁带进去。磁带装载进驱动器,测试开始,期间驱动器会反复弹出装入磁带,不用管。磁带里面的数据会被反复擦写,所以你插入的这块磁带一定要是功能正常而且你不用的闲置磁带。直到测试完成,面板变成 0 然后熄灭,故障灯熄灭,待机灯亮起,磁带弹出。这个时候可以取出磁带,机器恢复到待机状态。磁带机的功能代码大概如下:
功能代码 1:运行磁带机诊断功能代码 2:(预留)功能代码 3:(预留)功能代码 4:强制将重要信息(例如固件跟踪)转储到磁带机运行内存功能代码 5:(预留)功能代码 6:(预留)功能代码 7:(预留)功能代码 8:(预留)功能代码 9:从新到老依次显示最近的 10 次错误代码功能代码 A:清除错误代码历史记录功能代码 E:测试盒带和存储介质的可靠性(其上数据将会被覆盖)功能代码 F:测试写入性能功能代码 H:测试磁头功能代码 J:快速读写性能测试(在大约 5 分钟内运行 10 个循环)功能代码 L:盒带装入/卸载测试(每次 15 秒运行共计 1水果玉米0 次)功能代码 P:(预留)这些功能只依赖于磁带机本身,而不依赖于电脑或者操作系统。只要你有磁带机,你就可以使用这些功能,而完全不需要插在电脑上。
另外,每次磁带机开机的时候,都会运行一次快速自检(POST),磁带机会自动检查除了驱动器磁头以外的几乎所有部件。期间各指示灯和面板会变换出现各种提示,不用慌张,属于正常现象,等待自检完成,磁带机会恢复到正常待机状态,也就是电源灯和待机灯绿色常亮,驱动器无任何声响,唯一的声音来源于尾部的散热风扇。
所有磁带机(消费为什么要读大学级玩具除外)都严格遵循 TapeAlert 报错标准,所以,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磁带李连正机之间,错误代码及其所代表的阿发狗含义,是基本通用的。
磁带机的平均故障时间大约是五万小时(约 5.71 年),一般不会出现故障。如果机器有问题,除了在生活而已磁带机内部记录下完整的一串 TapeAlert 标准错误代码以外,在数字面板上还会直接显示一位简单的错误代号,大概如下:
错误代号 0:没有发生任何错误,但暂时没有处在正常工作状态。错误代号 1:温度过高。错误代号 2:供电质量过差、电压超出正常范围、电源线接触不良。错误代号 3:固件出现错误。错误代号 4:固件或者磁带机主板故障。错误代号 5:磁带通路(磁头)或者读写错误(硬件问题)。错误代号 6:复杂的磁带机或者磁带问题。三句两句讲不清楚。首先,检查有没有装入不兼容的磁带,换一块兼容的磁带重试一次,初步检查可用性之后,运行功能 1 诊断。如果全部成功,那么问题就只是个临时问题,或者最多也仅仅只是开始那一盒磁带有问题。如果完成了检查但是检查出了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就着手解决哪里的问题。其次,如果你换了很多磁带,全部都检查出有问题,但是你肯定这些磁带事实上不会真的全都有问题,那么运行功能 H 诊断,如果有问题,会提示错误代号 5。最后,如果反反复复搞这么多测试,大多数都有问题,或者你压根就进不了维护模式,运行不了这些测试,错误 6 一开机就有,那就是机器坏了,刚买的就退货,自己的就拿去修。错误代号 7:很可能是磁带问题。错误代号 8:接口或者内部 I/O 控制卡问题,检查一下数据线有没有插稳。如果恢复正常,这个代号最多显示十秒钟。错误代号 9:磁带库主控连接口(RS-422)或相关元件故障,这个接口在独立的磁带机里面不会使用,所以一般不可能提示 9。错误代号 A:轻微的磁带机硬件问题,影响正常性能的发挥,但是勉强还能用。错误代号 b:(预留)错误代号 C:如果常亮,说明磁带机需要进行清洗。错误代号 d:(预留)错误代号 E:(这个代号所表示的错误不会出现在 SAS 磁带机上)错误代号 F:(这个代号所表示的错误不会出现在 SAS 磁带机上)错误代号 J:所装入的磁带不兼容。错误代号 P:正在试着写入的磁带上有写保护,无法修改数据。错误代号 e:加密错误。错误代号 =:弹出按钮松动或者下陷。一个扭来扭去的错误代号:磁带机受到了短暂的魔法攻击。等待这个代号变成 1 并开始闪烁之后,可以按弹出按钮以取出磁带。磁带机需要保持内部温度几乎与室温一致,可以伸手摸一下出风口,感受一下里面大致的温度高低。如果与室温不一致,那么需要使磁带机静置半小时,让里面的风扇慢慢吹。机器不能太烫或者太冷,否则会伤到磁带本体。磁带机发出的噪音,主要来源于风扇,而风扇的作用,是为驱动器平衡温度,而不是为控制板主控散热。磁驱机芯需要保持温度与室温一致,机器温度高没关系,机芯温度高就会有很严重的影响,而且机芯只能风冷,不能改装水冷。这很重要,值得反复强调。
磁带机不需要经常手动清理,一般可以反复用很多次,直到磁带机必须清理为止。当面板显示 C 并亮起故障灯的时候,说明现在磁头很脏,磁带机必须进行一次清理。插入清洗带,然后等待磁带机自动清理完成并弹出清洗带。如果你吃饱了没事干,也可以插入清洗带洗一下磁带机。在磁带库里面,有专门的一个空位用于放置清洗带,磁头脏了就会自动抽出清洗带进行清洗。
如果磁带机意外停止响应,可以长按弹出键十秒以上,磁带机会立即将当前的技术数据写入运行内存,覆盖掉上一次的数据,然后重启。磁带机的内存属于永久性内存,可以通过屁股上的以太网口进行管理和查看。
另外,磁带机具有 LTO-DC(ALDC)自适应压缩功能。有两种工作模式,具体的名字我暂时没想起来(说明书上有写),一种依赖软件、一种依赖硬件,还有两种选择性操作结果,一种是压缩、一种是不压缩。一般情况下是自动选择,只要你在写入的时候选择了压缩模式,那么就会依据你的实际数据,能压缩的部分压缩、不适合压缩的部分不强行压缩。另有些磁带机只支持软件压缩,无法通过硬件直接执行压缩。以及,绝大多数磁带机,不依赖于软件,基本上都有先写后读(Read-After-Write)的校验功能,可用来检查里面的数据完整性。
磁带库的功能和操作更为复杂,而且在装入磁带库后,作为磁带库的一个组件,而不是一台独立的磁带机,磁驱机芯的完整功能会受到部分限制。此处按下不表,有需要自行查阅对应的使用手册。
不管是磁带机还是磁带库,都可以用 ITDT 软件,通过电脑进行诊断、测试和升级固件。
测试结果的解释是这样。
三、将磁带机连接到电脑一般来讲,磁带机可以被视为光驱,磁带库可以被视为 NAS 服务器。简单地说,让磁带机通电(接上电源或者供电线),然后插一根数据线(通常是 SAS 线),就能连到电脑上,很多时候基本免驱,有些时候要手打驱动。
外置式磁带机的连接示意图磁带机本身直接用三芯电源线(俗称「电饭锅」线)接入 220 伏交流电,主机和磁带机之间只需要一条数据线。每台磁带机都有 2 个 SAS(或者老式 SCSI)接口,可用于连接 2 台主机,但是主机之间不能转移数据,不能拿磁带机当 SAS 交换机用。特别提醒:一般不建议用菊花链的方式,去连接多台磁带机,这样会导致众多线缆、接口、控制卡之间的可用性、兼容性发生混乱。
SAS 线缆和插头的样式,其中,正面顶部有强力的锁死结构,插口底部有一圈橡胶缓冲环,使得 S网红节AS 连接非常稳固而安全。首先至少需要这么一根 SAS 线。需要注意的是,这根线只有数据传输功能,而不具有任何供电功能,磁带机是一定零下40度需要供上电才能用的。
左:三芯电源线,右:SAS(SFF-8088)数据线。插好之后是这个样子。SAS 线很粗、插口卡得很死,甚至比电源线还粗还硬,硬拔是很难拔下来的。一般的家用电脑没有这么一个现成的插口,所以,就像上面示意图里面写的那样,你就需要一张 SAS 控制卡[6](HBA、RAID、直通,有 SAS 就行。),然后就要像插显卡一样,往电脑里面插控制卡,不论方法不论手段,不管是插主板上也好,还是挂在外面也好,总之只要插上就行。
数字标识依次为,1:两个 X4 的 SAS(SFF-8088)插口,2:PCIe 3.0 X8 插口。这种便宜的、基础的半高单槽小卡[7],实际效果大概是这样:
稍微歪个题,这种小卡只是 HBA 控制卡最基础的形态。其完整形态大概是:
数字标识依次为,1:支架螺钉,2:高速缓存 DDR DIMM 内存模块(带供电接口),3:电池模块,4:活跃 LED 指示灯,5:HBA 卡本体。(2+3:TBBU/TNVC 模块)你可以认为半高卡是这玩意锯掉上面的一半做出来的东西,这种全高的、带内存和电池的卡价格比较贵,没必要买这么贵的卡。其中内存虽然是 DDR 内存(实际 DDR 代数和控制卡的型号有关),但是和一般的笔记本电脑用的那种内存条还是有区别的,第一,左右没有固定孔,第二,没有用于连接电池的供电口。当然,实际上也可以试试往有空余内存插槽的控制卡上插普通内存,有些控制卡有两个内存插槽。
回到正文上来,总之,接一块 SAS 控制卡,就像接显卡一样,怎么接的显卡,就可以怎么去接控制卡。
内置式磁带机(磁带驱动器)的连接示意图,蓝色:SAS 数据线,黄色:SAS 电源线(与 SATA 电源线规格一致)。一般来讲,安装磁驱和安装光驱的方法差不多,都需要数据和供电两条线。当然,控制卡一般插在主板上,图上标注的位置仅供示意。机芯只会提供一个 SAS 接口以供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所谓的「SAS 转 SATA 线」,其功能只有一个,就是把 SAS(SFF-8680)的供电抽出来,剩出一个 SAS(SFF-8482)数据接口,这个接口外形上和 SATA 类似,但其实质仍然是 SAS 接口。不可能存在 SAS 数据转 SATA 数据的线,因为 SAS 额外的数据特性需要芯片控制器的支持。举个例子,这就相当于雷电 3 基于 USB 3.2,但是普通的 USB 3.2 插口实现不了雷电 3 功能一样。
磁带库的连接示意图其中,RJ-45 俗称「网线」,而 RJ-11 俗称「电话线」。
磁带库一般只需要连接到网络即可。磁带库本身自带的 I/O 模块用于挂载到网络,连接磁带库管理系统。通过损失一个磁带存储位,可以放置一个 I/O 模块,这个模块可提供 SAS(SFF-8088)接口和光纤(FC-SAN)接口,用于直接和主机连接内置的磁带机,当然,不上也行。一般来说,每 U 高度的磁带库,可配置对应数量的磁带机,比如说 2U 可装载两个磁驱机芯,而 4U 磁带库可以放四个。但是实际上,每台磁带库最低只需要一个驱动器就能正常工作。另外,4U 及更大规模的磁带库可以选装多于一个的电源模块,进而实现冗余供电。
再次强调,由于磁带库识别磁带完全依赖于磁带外壳上粘贴的标签,所以,务必保证标签贴在正确的位置,其上所有内容清晰可被识别,并且磁带库内的所有磁带之间,不允许有重复的识别码。
顺带一提,以上所有接口,除了内置磁带机(磁驱机芯)的接口和老式机器可能会有的 SCSI 以外,其余全部可以热插拔、即插即用。
四、磁带软件的使用很多软件都可以用来操作磁带机。对于 LTO-5 及更先进的磁带机而言,可以用服务器厂商提供的最新的基于 LTFS 文件系统的磁带软件,比如说 IBM Spectrum Storage[8],使用体验会非常不错。另,在安装了 LTFS 相关的玩意之后,系统的资源管理器可以直接将磁带识别为一块硬盘,软件可以直接像用硬盘一样,通过地址位置,直接读取里面的文件,对文件的操作不再需要手动使用磁带软件。
至少有两个人反应惠普(HPE)的磁带软件不太拳击ko好使、相关资源较难获取。对于这个观点不置可否,但是听说泰国小鬼惠普磁带机似乎也能用 IBM 软件。值得指出,现在 IBM 磁带机,价格普遍较惠普而言明显贵了不少。
IBM 还有个 ITDT(全称 IBM Tape Diagnostic Tool)软件,磁带机厂商通常会随驱动程序一起提供,或者也可自行下载,一般有命令行窗口和图形化界面两个版本。
输入 U 打开功能面板。ITDT 的功能包括了一些基本指令、测试和传输固件更新。
顺带一提,作为磁带机的一个附属功能,你可以往里面的内部存储上写点东西进去,虽然这其实也没什么用。
当然也有图形化的版本(评论区有人提供),也一样是全英文界面。
虽然基于 LTFS 的磁带可以直接使用系统的资源管理器打开,简单得就像用硬盘一样,并不必须要求使用相应的磁带软件,但是这样做无法使用加密、压缩等高级甚至基础功能,参数完全调不了,只能强制全默认。所以,有条件还是需要使用磁带软件来读写磁带。
对于任意代数,尤其是可能不支持 LTFS 的较老的磁带而言,不依赖于 LTFS 的传统的磁带软件,比如说 VERITAS Backup Exec,在专业性、易用性、适用性、功能性、可靠性之间的平衡做得非常好,广受好评。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试过各种办法都解决不了,于是我放弃了。最简单的实用软件是 Iperius Backup。
这个软件一股浓浓的娱乐风,一看就知道是给小白使用的。易用性非常好,专业性和功能性非常烂,可靠性搞不清楚,让人一头雾水,高级功能成谜,压缩功能就像没有一样,而且动不了磁带上的数据,备份一次覆写一次,把磁带一律视为空白磁带,只读得出来自己写上去的最新的一次备份数据。估计这个就是为手动操作的磁带机打造的,自动化的磁带库不一定用得了这破软件。缺点这么多,但是至少基本上能用,而且不用破解,直接送免费试用全功能二十几天。(磁带备份功能被算在了付费功能里面,导致了免费版如果不激活试用或者激活付费版,那么没法用磁带备份——倒是免费版可以用磁带恢复。)而且这软件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也就是一次只能同时运行一个任务,如果你有两台或者更多磁带机,你是不能几台一起跑多个备份的。
除非没有其他任何办法,否则一概不考虑这种东西。
其备份操作如下。
第一步,创建新的备份作业。
第二步,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和文件夹。
上面一排按钮,第一个是添加文件夹、第二个是添加文件。第三个是创建硬盘镜像文件(VHD/VHDX),第四个和后面的那一堆我估计很不靠谱。当添加了东西之后,会依次列在下面的窗口里面。
第三步,设置备份到磁带。
可以顺便设置备份参数。
建议勾选「结束时弹出磁带」选项。你不可能随时盯着软件界面看,在备份的时候,你很可能会用电脑去干其他事,那么,当你看到磁带机把磁带弹出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备份已经完成,然后你就能及时取出磁带并反手扔到储存箱里面去。第四步,点击确定,完成创建工作。
这个时候,主页的窗口会出现你新创建的备份作业。右键可以选择「运行备份」开始备份,「编辑」修改备份对象、目的地和备份参数,「显示日志列表」可以查看最近的几次运行情况。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操作,你还没备过份,日志列表里面会是空的。这里我随便举一个例子:
Iperius Backup 报告 磁带备份#1 备份成功完成 备份开始: 2021/8/25 17:57:05 备份结束: 2021/8/25 18:55:14 (0 小时, 58 分钟, 9 秒) 已复制数据的大小: 366.8 GB 已处理的文件数: 994 执行方式: 手动 计算机/账号: DESKTOP-NNGHGSV / 应中国游泳冠军急 Windows 版本: 10 专业工作站版 (64 位) (B.19042) 备份开始: 2021/8/25 17:57: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在开始磁带备份 - (TAPE0)备份类型: 完整项目: D:\磁带备份#1\所需时间: 0 小时, 58 分钟, 5 秒 已复制数据的大小: 366.8 GB磁带备份已成功完成994 已处理的文件 - 0 错误结束磁带备份备份结束: 2021/8/25 18:55:14如果你想要备份到磁带,那么你需要插入一块磁带,并且,你需要在你自己手机里面新建一个备忘录,记下你每个备份的内容,和所对应的磁带的编号。这个软件识别的是磁带机,而完全不知道机内装载的磁带到底是哪一块,你最好不要把磁带插错了。
点击「开始备份」后,会提示你。
这个时候,你最好往磁带机上瞟一眼,确认你真的没有装错磁带。等你点了「是」之后,你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然后,磁带机开始运转,待机键规律闪烁,软件开始写入。虽然表面上你可以随时中止,但是事实上,这个按钮不是拿给你后悔用的,只要一开始,原先在磁带上的备份就一定完全彻底不能用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出门吃一碗羊肉粉。
等你吃饱喝足,回来了之后,备份就已经完成了。
当然,你可以从磁带里面恢复备份。
点击「从磁带恢复」,然后这破软件开始读磁带里面的备份信息。
点击「确定」,给你弹出一个文件目录树。很快啊。由于磁带的文件目录树独立于数据实际存储区域,而磁带里面仅仅只有一个备份包(其实是这软件只允许磁带存在一个备份),所以对磁带的操作都非常快。
选择你所希望恢复到的本地硬盘位置。
选好了运行恢复,软件会按照你备份的文件目录顺序,给你依次恢复,你是怎么备份的,恢复回来就是什么样。
然后出门再去吃一碗羊肉粉,等你吃完回来就完成了。
另李碧华青蛇外,很多网络存储服务器、网络管理台软件,顺便也具有控制磁带库的功能,例如 ManageEngine OpManager。
以及,磁带机厂商还会提供调用磁带机高级功能的实用软件,例如 ITDT,这个软件基于命令行和 FTP,非常简单粗暴高效,体积很小,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不依赖于 GUI 界面和桌面体验环境。
补充,从规格表中可以知道,从 LTO-4 开始,磁带可以支持加密存储。有人写了一份教程:
可以参考。
五、底部功能拨杆开关定义磁驱机芯的底部有一组八个两档的功能开关。
其定义[9]是:
SAS 磁带机定义恰好对应八个拨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比如说 B 站上的翼王,找到了 SCSI 或者其他磁带机的开关定义,并错误地将 SCSI 定义下的设置应用到 SAS 磁带机上。这样做是有很高的未知风险的。建议一切技术指导意见,以厂商提供的《用户手册》为准。)
说实话,这么小的拨杆,掰起来有点费指甲。
目前我对波特率和停止位等几个概念还不太清楚,没有把握,暂时就不讲了。但是我为了搞到这张表,可费了不少心思,要知道,这是一组 8 个的 SAS 开关,而不是以前 SCSI 那种一组 10 个的开关,10 个的和 8 个的开关定义之间互不通用。如果按照 SCSI 定义来设置 SAS 磁带机,很可能会出不少问题。
没有设置的需要,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设置,一律设为 Off 挡,往下面掰就行了。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不要轻易改成 On。
六、磁带的保养通常建议的磁带运行和保存环境大概如表所示:
按照商业公司提供的环境标准,操作环境下的保存寿命大约是 1 年,存储环境下的保存寿命大约是 10 年,严格最适宜环境标准下大约是 50 年。一般而言,磁带有两个保存标准。国家档案级保存标准《DA/T 83-2019 档案数据存储用 LTO 磁带应用规范[10]》和《DA/T 15-1995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11]》等文档,可自行在网上查找并下载。
《DA/T 83-2019 档案数据存储用 LTO 磁带应用规范》《DA/T 15-1995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商业公司提供的保存标准[12]。其中的表格在上面有中文注释,其中「归档存储(Archival Storage)」指的是安全的磁带储存环境要求。而第二列的环境要求大概与人体适宜环境相近,基本上只要你能只穿一两件衣服,很舒服地呆在房间里面,不觉得冷,也几乎完全不流汗,那么这个环境就差不多能达到「操作存储」的水准。
而第一列「操作」环境要求就比较恶劣了,比如说上限高达 45 摄氏度,人在这个环境下马上就要虚脱,下限低达 10 摄氏度,让人怀疑这到底是室内还是室外,两件单衣肯定不太行,估计得开始披冬季大上帝的爱衣了。如果真要在这个环境下使用磁带,建议最好先在「操作存储」环境下放置 24 小时。至于最后一列「运输」环境,几乎完全不需要考虑,比如说 -23 摄氏度,不会有人把磁带扔到一月份黑龙江的户外,还希望磁带的数据能好好保存不会丢失。
大意:存放期限是,在 16~25 摄氏度、20~50% 相对湿度下,安全存放期限大约为 30 年;耐久度是,磁带上任意区域 100 万次覆写、2 万次全盘读写,或者大约 260 次完整备份。对于普通的个人用户而言,任意指标只要均符合两套标准的其中任何一套,基本上就能使磁带有很长的保存期。
倒带这个还好处理,不用你手动操作,扔磁带机里面就行了。在你没有用磁带机做任何事的时候,你插入磁带,过一会,机器就会自动给你倒带。
粗略来讲,找个密封性良好的箱子,磁带扔进去,再丢点干燥剂,基本上问题不大。但是需要注意,不要有剧烈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磁带最好竖着排,不要横着堆,如果确实不可避免地需要向上堆起来,垂直方向上最好不要超过 4 盒。
干燥剂不宜过多,点到为止即可。
如果干燥剂过多,可能导致湿度过低,比如直接压到 0% 甚至仍有大量冗余干燥量。磁带机倒是好办,只要不是冷得太离谱、热得太离谱、潮湿得太离谱,基本上机器的问题都不大。
磁带的矫顽力很强,甚至一般磁带随身听、收音机等小型设备的那种小功率磁头都写不动近年来的数据磁带,只要不故意放在强磁场环境下(比如故意放在大音响前面),一般家用环境下极难自然消磁。不需要买什么防磁柜。
七、拆卸磁带里面没什么好看的。
心血来潮,想拆开磁带机,看看里面的结构。
建议右边的两颗螺丝先拧,左边的两颗螺丝后拧。装回去同理。首先解决底部的这四颗螺丝,为此需要 T20 的内六角螺丝刀。
显然,外置式磁带机的核心部件只有内置式磁带机,辅助部件只有电源,剩下的就是一个壳子、两个插头板、一个风扇和两根半的转接线。观察到,磁带机内部有大量空闲区域,机芯下面也有一整片很窄的空间没有使用。理论上,你可以往里面加东西,比如说加一块树莓派主板之类的小玩意。
当然,控制卡如果要塞进去的话,机芯下面的那片空间要利用起来,也不是不行,但是需要把控制卡的散热片拆下来,然后改水冷,不然高度超了。观察到,磁驱机芯的固定装置靠的是一个推柄,拉出来就可以往外推。
然后抽出磁驱内芯。
完全取出后,机器剩余部分。
拆开电源部分的隔热罩。
余下部分。需要 T10 螺丝刀,和拆外壳用的 T20 标号不一样。
磁带机运作的绝大部分噪音,都来源于这个小玩意。使用 PL2 螺丝刀,可以把尾部的散热风扇拆下来。拆下之后,磁带机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开机自检,并投入使用,但是这样很危险,因为这是磁带机整个散热系统唯一的一个部件,只要时间一长,过热报错 1 是必然的事,就算没报错,让磁带运行在高温环境下也不合适。所以不建议取掉散热风扇。
不继续拆了,就一堆转接线,没有进一步拆除的必要了。
八、常见疑问回答依据我的个人理解和我所查证的一些相关资料,限于个人技术水准有限,可能与真实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⓪ 优势?劣马心怡势?
肯定是磁带优势的有:
帅,复古,便宜实用,不是花架子。软盘也很复古,但是软盘容量太小了,大多也已停产多年,易用性比不上磁带。光盘(蓝光)可靠,不容易坏,但是历史没有磁带悠久,属于新兴产物,虽然也已经不再在生活中常见了,而且在容量和易用性上两手抓,在比光盘能塞得更多的同时,又比 ODA 系统更方便使用。机械硬盘即插即用,也有段不短的历史,但是重,容易摔坏,而且外观上不怎么好看,尤其是大容量的氦气密封盘。固态硬盘非常新,廉价的没有美感,长得帅的价格又非常贵。从外观、质感、历史、实用四个维度上考量,磁带在里面发展得比较均衡。介质与机器分离。第一,因为不需要集成驱动部分,所以磁带非常轻,面部吸脂效果如果你要在两个地方之间转移大量数据,比起你耗费几天几夜,傻乎乎地用网络传输,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背上一整个背包的磁带,然后亲自打车过去,而且还不会抱怨东西太重之类的问题。第二,机器坏了磁带仍然可读,不存在因为机器问题,而对你的数据产生不利影响,任何资料都不会因故丢失。第三,同样因为与驱动器分离,所以磁带的价格可以压得很低,适合个人用户的二手磁带一般也就几块钱一盒。第四,根据评论区补充,硬盘用作长期冷备是不可靠的,而磁带在长期存储上的优势,原理上我觉得应该也能算到这一点上来。肯定是磁带劣势的有:
不耐潮湿和极端高温低温。虽然硬盘的盘面更脆弱、更受不了折腾,但是由于严格密封,所以对环境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而磁带内外空气几乎无任何阻碍地相通,所以对环境的要求反而比硬盘更严格。偶尔需要用清洗带去洗磁头。用久了偶尔会报点错。配套的软件工具比较少。需要关注接口协议。不知道算优势还是算劣势的有: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手动操作。喜欢折腾的数码发烧友会觉得手动插磁带很有感觉,而另外一部分嫌麻烦的用户认为这是明显的缺点。有些爱好者喜欢插内存条的咔嗒咔嗒的声音,觉得很好听,但是另外有些人表示不理解。这就像开车一样,人各有爱,有人喜欢手动挡,有人喜欢自动挡。磁带 NAS 机和硬盘 NAS 机都比较贵,在有些要求下,磁带机比较贵,在另外有些要求下,硬盘机比较贵。但是单纯的磁带和单纯的硬盘之间,依据实际使用方法的不同,成本计算比较复杂。磁带机有点重。如果你只是摆在桌子上看,那么你会觉得很有质感,厚实。如果你把磁带机从书房搬到储藏室,那么你会觉得很有分量。但是,如果你要搬家,或者出于什么原因,你想要把磁带机背在身上长途跋涉,你就会觉得很沉。而且磁带机四个角都是又尖又硬,不小心磕在身上,胖子还行,瘦子是真疼,刺骨地疼。① 随机性能?
我看现在科技圈很多数码爱好者,一听「磁带」二字,立马就跳起来,拿「随机性能」四个字来大放厥词,三句不离「倒带」,觉得很有优越感。
首先需要搞清楚,这个「随机性能」背后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绝大多数普通人之中,热切关注电脑性能指标的主要是游戏爱好者。这些人感受明显的,也就是游戏加载速度,因为游戏库里面的素材零零散散一大堆,随机性能差的硬盘,其加载耗时明显更长,而随机性能优秀的硬盘,其加载耗时明显更短。而磁带在这个使用环境下,表现非常优秀,这个性能指标几乎和磁带本身的大文件读写速度一致,能跑到这个水准而且全盘不掉速的硬盘,不多。
对于编程爱好者而言,「随机性能」意味着随机寻址的访问延迟。这里不细讲,看下面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对于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喜欢拿电脑瞎捣鼓的人而言,「随机性能」意味着深队列多线程并发,那确实没办法,磁头只有一个、磁带只有一条,确实多线程读写就真的完全不行。
而对于磁带本身而言。衡量磁带性能的指标之中,从来就不包括「随机性能」这么一条。磁带的随机性能烂不烂,烂。有没有烂到难以忍受的地步,没有。随机性能有没有对磁带的使用造成影响,也没有。磁带的使用,从根本上就绕开了随机访问、随机读写相关的问题,磁带的使用是高度有序的、连续的、少次大量的,数据在磁带上是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成组排列,假如你需要一大堆细碎的小文件,比如说一个游戏的全套资源库,那么这一堆小文件在磁带上恰好就是紧密排布,你就可以直接成批成批读取,而完全不需要将磁带反反复复倒来倒去。
讲简单点,你可能会在你磁带里面存的那两千多部日本小电影里面,随便点几个拿出来看。但是你绝不可能会充分展开安装了很多软件的系统盘,对着数以千万计的文件夹、数以十亿计的文件、无量大数的的文件碎片,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随便点几个拿出来看。软件或许会这么操作,但是活人绝对不可能会这么操作,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只是看到这么多文件目录,就会开始头皮发麻。如果你能每秒手动随机访问几百万个小文件,那么你绝对是超人。
有些时候,会听到磁带机里面在反复倒带的声音。其实磁带机并没有进行任何读写操作,倒带只是磁带的日常自动化维护而已,纯粹只是为了防止卷带的张力过松或者过紧。松紧合适的张力,有利于磁带的保养。如果你要使用磁带机,那么在你的使用过程中,磁带机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大幅度的倒带行为。别忘了,磁带的带子到底有多长,如果真的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像机械硬盘反复寻道一样反复倒带的话,基本上磁带的可用性就几乎为零了,这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② 索引速度?
上面提到过,从 LTO-5 开始,线性磁带文件系统(LTFS)和介质分区功能投入到了实际应用之中。所谓的「介质分区」,就是把磁带分为两个区,也就是一个索引区和一个数据区。所有数据区的文件,都在索引区有对应的索引信息,只需要扫一下磁带开头的索引区,就能知道数据区到底存了什么东西、存在什么位置。而在没有文件系统的 LTO-4 及更老的磁带上,虽然没有介质分区功能,但是事实上软件也会更趋向于把数据整理成这样的格式,实际使用的时候,也是只需要读一下开头的一小段,就能知道整盒磁带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
所以关于上一个问题的回答,磁带会不会反复倒带,基本不会。磁带只会在极小的索引区里面反复倒带,倒带的往返次数也很少,基本绝不可能整盘整盘地、多次反复地倒来倒去。
实际索引整盘磁带所需的耗时,不管是几万还是几十万、几百万个文件,大约就是一个恍惚而已,稍不注意就完成了,很快。
但是,另外说一下,虽然光盘的随机性能略好于磁带,反倒是光盘的索引速度很慢,以前还时兴光盘的时候,电脑插一张光盘,打开得等光驱狂转好几分钟。这种问题反倒是基本上不会出现在磁带上。
③ 直接使用磁带?
这要取决于你对「直接使用」这个词有什么理解了。
通用意义上讲,这玩意是不是插上就能识别,是,要不要自己手动打驱动,基本不要,系统自己就能把该打的驱动全给你打好,不管是控制卡的驱动也好、还是磁带机的驱动也罢,只要插上就基本上全有了,当然特殊系统另当别论。那么,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直接使用」,是。
一般意义上讲,这玩意可不可以让你直接用系统的文件资源管理器访问里面的数据,LTO-5 及以后的可以,LTO-4 及以前的不可以。但是一般不推荐这么去用,通过软件操作并不麻烦,而且文件资源管理器也不是万能的,没有针对磁带机的高级指令,除非你拿一把大砍刀,架在比尔盖茨的脖子上,逼他给 Windows 文件资源管理器添加磁带加密、磁带压缩等功能。
实际使用上讲,电脑有没有现成的 SAS 可供磁带机使用,好像没有,支持 SAS 的家用主板现在不多。但是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不会花很多钱。
理论上讲,如果没有系统、没有电脑、没有什么磁带软件,什么东西都没有,就一台磁带机,那么这台孤零零的磁带机,能不能独立地直接使用磁带?可以,完全可以,既能读写里面的数据,又能测试磁带的性能,还能自动使用清洗带进行清理。磁带机使用磁带,完全不需要依赖于电脑。
相对来讲,磁带和磁带机分离,你可能只有一两台磁带机,但你或许能有几大箱子的磁带。这就已经够用了。需要用的时候,把磁带拿出来,插到驱动器上开始读,不需要用的时候,把磁带取出来,放好。对比硬盘,确实是稍微麻烦了点,但是原理也差不多,因为,硬盘也需要插到电脑上,才能开始用,如果硬盘在你的储存箱里面,你也一样用不了。
双槽 3.5 寸硬盘座磁带机差不多原理上就是这样。你也不可能任何时候都把硬盘插在上面吧?还不是只有当你用的时候,才把硬盘拿出来插上去。
磁带当然也可以一直插在电脑上,这样也确实可以让磁带像硬盘一样,随时都在可用状态下,但是,这样做是有缺点的。有些人觉得,硬盘任何时候都插在电脑上,随取随用,磁带还要费尽心思去开磁带机、去找磁带插上去。其实不然,你真的也可以把磁带一直塞在磁带机里面不拿出来,这样也真的可以让磁带随时可用,代价就是,在磁带机内部的环境下,磁带只能管用一年左右。顺带一提,坦克的炮管寿命也只有一秒左右,基本上一般情况下都闲置,开火发射炮弹也只一瞬间而已。
当然,磁带机就不说了嘛,给每盒磁带都各配上一台磁带机,磁带机这种东西是可以随便想买就买的,无非也就是钱的问题而已。如果你足够有钱,你真的可以这么做,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必要,一台磁带机就完全够了。
④ 是不是必须要把磁带里面的所有文件全部恢复到硬盘才能用?
完全不需要。
LTO-5 以及以后的就不说了,直接当硬盘用,完全不需要恢复到硬盘,没任何区别。
以 LTO-4 磁带,和上面提到的那个很难用的垃圾软件为例,虽然需要恢复到硬盘,但是可以只单独选中其中的一个文件。
插入磁带就像这样。
开始恢复-很快就恢复完了然后就能开始看片了。
理论上可以像用光驱一样用磁驱,比如说,用刻录的方式,而不是用格式化写入文件的方式,来把磁带制作成音乐专辑,或者电视剧、电影录像带,但是这种磁带刻录软件,目前在市面上暂不存在。
事实上,以前(上个世纪)存在过 DDS/DAT 这种数据/音频两用磁带,当用作数据存储的时候,可装 2 GB(原生)到 4 GB(压缩)的数据,而当用作音频录制的时候,可录大约 3 小时的音乐专辑。DDS 这种 4 mm 带宽的磁带有几代,其中 DDS-1 和 DDS-2 可用作录音,并与 DAT 音乐播放器/音频录制机相兼容,而 DDS-3 和 DDS-4 由于矫顽力过强,普通音频磁头很难写入或者擦除其上的音频数据,需要进行大功率的改造。
⑤ 磁带、磁带机、控制卡怎么选?
控制卡这个不是能用就行?买得起就随便买嘛。什么英特尔、什么戴尔 EMC、什么惠普、什么 LSI、什么 IBM,甚至好像我记得连华为,都有控制卡单独放出来卖的。
磁带和磁带机配套,按你的实际需要进行选购。不同品牌之间,同一代产品的标准一致,可以任意互相通用、兼容,比如说,戴尔的磁带机内部,就可以插 IBM 的机芯。
到底选哪种磁带机,看你自己需要。到趣味测试游戏底选哪一代磁带,看你自己预算,穷人有便宜的办法,富人也有先进的办法,功能有区别,但是基本原理差不多,使用体验大致类似。
不用去问别人买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⑥ 兼容性?
有人担心过了二十年之后,就算磁带能用,新的磁带机也不兼容旧磁带了。关于这点,还请往上面看第一部分我列的兼容表。
至少能证明 LTO-4 的新磁带机生产在 2017 年还在进行以我本人手上的这台磁带机为例,标签上注明的生产日期是 2017 年 3 月 3 日。显然这是一台 LTO-4 磁带机,而按照标准,最多可以往前支持到 LTO-2 磁带的读取,而 LTO-2 还是世纪初的事情,首发于 2000 年。
二手的旧磁带机能不能用?个人而言完全能用,又不是非得必须买新的。
就磁带本体而言,在带子长度增加不多、带宽和壳子外形保持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从上个世纪末的 100 GB 到今年最新的 18 TB,容量在 20 年内增加了 180 倍,而且还另有更多的空余以实现新增的高级功能特性。那么,密度是怎么堆上去的?磁道数量、数据密度。
为了塞这么多的数据,磁带本身的材质和连带的技术指标也在大步流星地进化着,磁带与磁带机配套,磁带机的技术指标也在跟着进步。往前兼容两代是经济实惠的明智之举,考虑到磁带和磁带机的实际生产时间(而不是发布时间),可以实现十几二十年的通用,而考虑到不同磁带本身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异,往前兼容更多代磁带,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从而降低了可用性和可靠性,或者让磁带机的设计和物料成本大幅上涨。
⑦ 环境?
磁带本身标称具有长达三五十年的储存寿命。为什么大多数磁带相关的资料,包括本文,都要强调储存环境的问题,是因为实际储存寿命受环境限制,要想达到三五十年的寿命,就需要把磁带在最适宜的环境下存放。说简单点,如果不把温湿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磁带管不了这么久。
反过来说,如果你不需要管这么久,你觉得你可以随便换磁带,磁带对你来说只是个临时的便宜储存介质,过几个月就换一批的话,反正这种东西也很便宜嘛。你可以随便放在房间里面、柜子里面,完全不管什么温度和湿度。但是,你不能既想图方便,又要保存久、可靠性高,这两样你只能挑一个。
在中国北方,只要把磁带放到室内,只要自己感觉温度适宜,不太热不太冷,别把磁带放到暖气片附近,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在中国南方,常年湿度六十起步,不放干燥剂真不太行。摄影爱好者保养镜头,也需要一个干燥箱,其实,放相机镜头用的干燥箱,拿来放磁带也可以。
当然,一般来讲,虽然一般买东西都有七天无条件退货,但是电子产品,买到手七天之内就出问题的非常少见。磁带也一样,就算环境再怎么潮湿、气温再怎么高,只要不在八月烈阳天的中午拿到太阳底下晒,七天还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因为七天之内用不出问题,就推断未来几年也不会有问题,不能因为磁带可以无视环境管用七天,就觉得磁带也一样可以无视环境管用三十年。
磁带会坏,机器会出故障,人也会老的,哪怕就是石头,都有风化成灰的一天。有些人非常渴望穷尽手段长命百岁,而有些人觉得潇潇洒洒活八十年就差不多了。对于磁带的态度也一样,有些人非常希望数据安全存放,而有些人觉得无所谓,重要性不高,丢了就丢了,数据安全性比不上方便使用。
所以,为什么要强调环境问题,就是要尽量控制磁带的可靠性,抑制磁带的老化,让磁带可以用得更久。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想法,那么也不需要关注环境问题。
以及,LTO 磁带对灰尘并不特别敏感。150 μg/m³ 的 PM2.5 浓度是推荐的存储标准,家用存储可适当放宽,一般认为 200 μg/m³ 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安全。在除了工业污染区、沙尘暴频发区、扬尘区以外的大部分使用环境下,几乎都能达到安全标准。
⑧ 有合适的购买渠道吗?怎么我看价格这么高呢?
如果磁带机卖得贵,那是卖家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如果所有的磁带机普遍都卖得贵,那是矿老板的问题、市场的问题,也不是我的问题。如果你想买但是你嫌贵,你可以等着,磁带机不可能永远这么贵的,过阵子价格降下来了,觉得合适了,你就可以去买了。总之,价格与我无关,我不卖磁带机。
建议去闲鱼买二手磁带和磁带机,便宜,而且如果以后想卖掉,基本上损失不大,尤其是磁带,买磁带花了多少钱,基本上也一样能卖出多少钱,甚至行情好还能再小赚一笔。
⑨ 笔记本用什么办法连接磁带机?
上面已经说了,只要有 SAS 控制卡,就能用磁带机。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把控制卡连接到笔记本上用。
想想看,笔记本是怎么外接显卡的?那么,使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转接器,也一样能外接 SAS 控制卡。
简单点,一个雷电显卡盒子直接一步到位。
便宜点,一个雷电 NVME 硬盘盒子,另找 M.2 转 PCIe 的转接线,只要两百不到,也能用,还能出二手。
另辟蹊径,其实无线网卡的那个接口,也能拖出来搞转接。但是这个办法不能在 hp 的笔记本电脑上面用,hp 对于无线网卡的管理很严格,有硬件白名单的。
附注:笔记本电脑的 M.2 接口(或者老式笔记本网卡所用 mini-PCIe 接口)和常规 USB 接口均无法提供 12 V 供电输出,只有 5 V。所以淘宝所售转换线,需要额外的 12 V 供电,并且走的是台式机标准。
我在题图上展示的设备里面,供电用的是台式机电源。这叫小题大做、杀鸡用牛刀,其实完全没必要上这种规格的东西。理论上可以 USB 拖个升压模块(但是实际上淘宝找一圈没看到有这种东西在卖),现实一点,可以买十块钱的那种风扇电源,然后大 4 针风扇接口转 SATA 供电口,再用买转接线送的供电线,接到转接线的供电口上。这个问题能更好地解决。
⑩ 冷备份?
虽然磁带隔一两年大概就需要倒一次带,感觉似乎很麻烦,但是实际上还是比硬盘要可靠得多。你至少知道你什么时候要倒带,但是硬盘长期不用真也得坏,而且硬盘大概放多久会坏、坏到什么程度,在你真坏了之前,你很难能事先历史常识预料得到。
你可能觉得,拿 HD Tunes Pro 或者 Crystal Disk Info/Mark 之类的软件,通过测试硬盘健康度,从硬盘的使用状况,来大致推断硬盘预计可能损坏、出问题的时间点。但是,硬盘的问题不仅仅是硬件故障,比如说你有一个多盘位的硬盘 NAS 柜,可能里面每一块盘分别测试出来全都是好的,但是共同搭建而成的那个 RAID 阵列却在整体上出了毛病,丢文件、掉速、丢引导甚至更惨。这样,虽然似乎是没有故障,但是事实上仍然出了问题,硬盘本身还是好的,只不过硬盘里面的东西不好了。
或许有人觉得数据不重要,丢了就丢了,只要硬盘本身不出故障就行。磁带在这件事上是做得淋漓尽致,价格足够便宜,使得本身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重要的几乎完全只是你往里面存着的东西。如果觉得没有安全感,多买几块磁带也不会花太多的钱。
⑪ 倒带、弹出?
有人在 B 站上面看了翼王的视频,在视频中,磁带机弹出磁带花了好几分钟。事实上用不了这么久,执行完整弹出操作的冷弹出只需要 15 秒,通过软件控制的热弹出更快。我现在给大家录个视频演示一下。
磁带机的完全冷弹出www.zhihu/video/1418465191302840320个人推测,翼王的指拨开关可能指在了错误的位置(正常位置应该 8 杆全打到 Off 档),使得磁带机不得不在弹出之前,额外进行了一系列原本并不需要的操作,从而使得弹出时间被意外地大幅度延长了。
⑫ 便携?
有些人想要笔记本电脑便携使用磁带机的解决办法。便携是不可能的,这东西重量不轻。不会有人想要把磁带机随身带着走。
一般来讲,磁带机的便携,指的是方便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可以直接放到货车上一起拉着走,而不需要像某些电器那样去清理各种线材和管道,更不需要像路由器那样配置什么网络、光猫和宽带,磁带机可以直接拿走直接用,是这种层面上的便携。
⑬ 需要?
哥特式服装很多东西不是必须、需要,仅仅只是建议,而建议可以不必遵守。企业和政府单位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但是个人用户不需要,这种东西基本上是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九、补充① 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故意将坏磁带放到磁带机里面。
上面我拆了一盒磁带,然后又装回去了,倒不是什么灰尘、什么弄脏了之类的问题,由于磁带结构的特殊性,拆了又装的磁带,其内部结构很难保持与从没拆过的完好磁带一致。这么一盒坏磁带,被我不小心插进磁带机里面了,然后磁带机试着倒带,反反复复擦来擦去,磁头出问题了。我的磁带机就这么被玩坏了,现在能过自检,但是一插磁带就报错。待会我用清洗带走一遍试试。
不安全的事情,千万不要去起什么好奇心,一定要忍住自己瞎折腾的欲望。
详细的故障记录文件:
参考^戴尔 PowerVault LTO 用户指南 downloads.dell/manuals/all-products/esuprt_storage_int/esuprt_storage_entry_level_midrange/powervault-lto8_users-guide_zh-cn.pdf^如何处理备份磁带 | Dell 中国 www.dell/support/kbdoc/zh-cn/000122049/%e5%a6%82%e4%bd%95%e5%a4%84%e7%90%86%e5%a4%87%e4%bb%bd%e7%a3%81%e5%b8%a6^常见的 SAS 接口介绍 baijiahao.baidu/s?id=1660645125466572168^磁带备份单元 | 升级和修复服务器 flylib/books/en/4.55.1.100/1/^HPE LTO-8 ULTRIUM(傲群)30TB RW 自定义标签库数据磁带(带盒 20 件装) (Q2078AL) www.hpe/psnow/doc/PSN1010419189CNZH.pdf^Dell PowerEdge RAID 控制器 (PERC) H700 和 H800 用户指南 downloads.dell/manuals/all-products/esuprt_ser_stor_net/esuprt_dell_adapters/poweredge-rc-h800_user%27s%20guide_zh-cn.pdf^Dell PowerEdge 6 Gbps SAS HBA 和内部磁带适配器 用户指南 downloads.dell/manuals/all-products/esuprt_ser_stor_net/esuprt_dell_adapters/dell-sas-hba-6gbps_user%27s%20guide_zh-cn.pdf^IBM Spectrum Storage 软件 - 中国 | IBM www.ibm/cn-zh/it-infrastructure/storage/spectrum^半高型 LTO 第拍拍贷借款可靠吗 3 代 SAS 磁带机用户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DA/T 83-2019 档案数据存储用 LTO 磁带应用规范》 www.saac.gov/daj/hybz/201912/1b944990fa1b4d829ac4ca4315ac65d3/files/3eb7a3f6fa434bd9b88483735cee24a1.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DA/T 15-1995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www.saac.gov/daj/hybz/201806/d94f48b07d1949c4832a31d803c3efc3/files/ed40cc23c3094d209431fee09c9b013a.pdf^LTO 介质手册 | Dell 中国 征服之欲downloads.dell/Manuals/Common/TL1000_TL2000_TL4000_MediaHandBook.pdf本文发布于:2023-06-07 23:0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516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