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十全育真汤

更新时间:2025-05-09 08:08:22 阅读: 评论:0

1、主治:治虚劳,脉象弦数细微,皮肤粗糙、干燥甚至角化如鱼鳞,身体单薄瘦弱,吃了东西不长肉,或自汗,或咳嗽气逆,或喘粗,或寒热不应时节,或夜梦多,精气不固。

2、组成:野台参4钱,生黄芪4钱,生山药4钱,知母4钱,玄参4钱,生龙骨4钱,生牡蛎4钱,丹参2钱,三棱、莪术视觉检测设备各一钱半

气虚严重者,去掉三棱和莪术,加生鸡内金3钱;

喘粗者生山药用至8钱,加牛蒡子3钱;

出汗较多者以白术代替黄芪,龙骨牡蛎加倍使用,另加山萸肉、生白芍各6钱;

如果出汗多,服药后仍不止,此时只用龙骨、牡蛎、山萸肉各1两煎服,超不过两副药出汗就能止住。不出汗后美国政治避难再服用原方(十全育真汤);

先怕冷,后发热出汗者,脉象有的更加虚弱,此类情况大多因为胸中宗气下陷,愈仔细斟酌后拟方升陷汤。

仲景治疗劳瘵病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有大黄蛰虫丸、百劳丸,多用破血药。人体的经络,血液流注其中,向内通向脏腑,向外濡养周身,血液一旦停滞不动,气化功能也就因此停滞,劳瘵病就是因此得之。所以劳瘵病人皮肤干燥甚至如鱼鳞状突起,是因为血液不能濡养皮肤所核电池致,即使每天大鱼大肉,吃人参、茯苓之药,对丰键形体、健硕有力也毫无作用。或者一日比一日消瘦,归根结底是因为血液瘀滞经络阻碍了脏腑经络的气化功能。

河北省玉田县的王清任著作《医林改错》一书,创立活血逐瘀各类方剂,按照上、中、下部位分别设立,消散瘀血,可治疗因瘀血导致的各氯气的制备类疾病,故称“瘀血除,则百病消”。虽说他的言论可能有些偏颇,但其阐明的治疗旨意确实有很大建树,因为用了他的方子治疗确实临床效果很好。

如今愚治劳瘵病,拟十全育真汤,在补药中加入三棱、莪术,使气血通畅上党战役,参照的是仲景师祖大黄蛰虫丸、百劳丸的方义。并且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设立虚劳一章牛排几分熟好吃,专门以血痹虚劳为提纲,更香港金瓶梅加证实了虚劳病一定兼有血痹,血痹严重者亦会导致虚劳,所以治疗虚劳病一定要先治疗血痹,消除了血痹也就治愈了虚劳。

有人问:治疗劳瘵病加用活血药物,确实是恰当的方法,但是破血药用三棱、莪术,破血之力不会过猛吗?愚回答:仲景的大黄蛰虫丸和百劳丸用的破血药皆是大黄、干漆、水蛭之类的,难道不比三棱、莪术更猛?仲景的方子里没有三棱、莪术,是因为本经中尚未记载。到梁代陶弘景写的《名医别录》里才增加了除本经记载的365味药之外,用的也都是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名医们用的方剂也都没有记载三棱、莪术。是因为仲景时代没有三棱、莪术,即使有,也没有经过验证。

愚在使用破血药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三棱、莪术,是因为这两味药既可以破血,更善于调理气机。在补药中作为佐使药,体内有瘀者可以缓慢消除,即使没有瘀象,也可以借助流通之力,使补药不过于留滞,其补虚力量也会大增。况且后天脾胃以纳入饮食为主要途径,无论什么疾病,凡是服药后饮食增加者预后更佳,饮食逐渐减少者预后多不良。

三棱、莪术和人参、白术、黄芪等补药同用,可开胃助增加饮食,愚在临床时屡用屡见效。

有人问:勞(劳的繁体)字上面有火,劳瘵的证型属阴虚发热者占一多半。所以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的减味地黄丸,张景岳的左归饮都是对证的好方,方剂都是以熟地黄为君药,大有滋肾之真阴、退虚热的功效。你的方子里怎么不用熟地黄呢?

愚回答:要是说道用熟地黄,我可是过来人了。记得当初刚读医术时,曾阅读赵氏的《医贯》、张氏的《八阵》、冯氏的《锦囊》等等,才相信这类用药经验。在我治病时最喜欢用熟地,曾经用八味地黄丸作成沉睡的森林汤药,加紫苏子、白芍,治疗吸气浅促的喘逆病;

加陈皮、白芍治疗上盛下虚的痰涎;加紫苏子、厚朴治疗肾不纳气导致冲气上逆的胃脘胀满证;

又尝试去掉2\3的茯苓、泽泻治疗女子消渴、小便频繁;

又尝试去掉附子,加知母、白芍治疗阴虚导致的阳虚,而致小便不利成水肿病;

还曾经用六味地黄丸为汤剂,加川芎、知母治疗严重剧烈头疼;

加龙胆草、青黛治疗无明显诱因的眩晕症;

加五味子、枸杞、柏子仁以收敛散大的瞳孔,并且证实了本法煎汤数碗,一次饮完方才见效的说法。

用4两熟地、1两茯苓以治疗下焦不固的大便滑泄症;

用2两熟地、1两白芍治疗阴虚导致的小便不利;

也曾在1天内用了几斤熟地治疗得了外感病之后忽然出现喘促气逆,脉象散乱的险证;

也曾用熟地、阿胶等滋养真阴药物治疗温病阳脉浮阴脉弱(在表的卫气较强,在内的营血不足),无法发汗,一日服了2付药,令营阴充足以呼应阳气外散表邪,令汗源充足。

一切伤寒外感,因下焦元气虚弱而使邪气内陷者,必须重用熟地,峻补下焦元气以托邪外出。重用熟地这个方法治疗阴虚发热证型,病情轻的用了有效,如果脉象数,一个呼吸能跳七八次的很少见效。以前愚还不知晓更改,以为地黄丸就是《金匮要略》里的肾气丸,一直以来皆推崇为良方,用本方还没效,用别的方更没用。

但其实肾气丸原本用的是干地黄,即药市上的生地黄;桂用桂枝,即《神农本草经》中的牡桂(非肉桂),与现今的地黄丸实在不同。

《金匮》中五处可见:①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②治:虚劳腰痛,少腹急拘,小便不利;③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④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一斗;⑤治:妇人转胞,胞系了戾,不得溺。

总观这5个条文,原方治疗少腹膀胱相关疾病较多,不是治疗劳瘵的正统方,况且经过后世医家的炮制改善,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方义。

后来愚治疗一位花束包装妇人,50多岁,身体发热劳弱,咳嗽,脉象数到8次。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煎汤服用无效,然后用左归饮煎汤服用还是无效。愚忽然灵机一动,改用生黄芪6钱,知母8钱,服用几幅后症状减轻,又加入丹参、当归各3煎鱼不粘锅钱,连续服用十付后痊愈。以后只要遇到阴虚有热的患者,只要不是绝症危症,在方剂中重用黄芪和知母,一用一个准。此时才领会到,王叔四角恋和脉法中说的脉象频数到8次就是不治之脉,此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人体禀受天地之气生存,人体周身的气化即是天地间的气化,在即将下雨之时,温暖的阳气必然先上升,然后阴云密布,雨水随之降落。黄芪温暖阳气使之升腾,即是雨前先上升的阳气;知母寒凉滋阴,即是降雨时的乌云。两味药同用,乃是具备了阳升、阴应空调清洗剂、云行、雨施的条件。土地得到雨水滋润则烦热自然消退。况且劳瘵病人大多肾气损伤,黄芪能补肺气,金水相生,补益肾水之源头,气足自然化生水;知母可补肺中津液,使黄芪补阳不至于过度,如此则肺脏调和,其生水之力更上一层楼(黄芪、知母同用虽能退虚热,但若遇到虚热较重者,必须加生地黄8钱或1两后服用才更效如桴鼓)。

又有人问了:虽说肾气丸不是专治虚劳疾病的方子,但《金匮》虚劳门,明确记载了肾气丸治疗虚劳腰痛,似乎虚劳病人都可服用,你却说缺少临床验证,难道经方不能遵循使用吗?愚回答:如果肾气丸真的能按照古方中记载的方法制作,地黄用成干地黄,桂用桂枝,并且做成丸剂,不做汤剂,使用得当,当然有效。因为生地能逐血痹,而熟地无此功效;桂枝能调理营卫,而肉桂无此功效。消除血痹则瘀血自然消退,营卫气血调和则周身气血自然顺理。至于山萸肉性味酸温也能除血痹。牡丹皮味辛性凉,可破血;附子大辛大温,又能温通血脉,与生地黄的寒凉之性相辅相成,共同起到逐血痹的作用。肾气丸虽为补肾,其实还兼有消散瘀血的功效。所以在《金匮》中虚劳门列为要方。之所以制成丸剂而非汤剂,是因为地黄经过水火煎熬,其汁浆粘稠,性能与熟地相近,逐血痹的功效势必减弱,所以《神农本草经》中将地黄mp7a1生用生物学专业效果更好。后世贤士徐灵胎曾救治一人,上盛下虚,胸中痰火壅滞,气喘不能平卧,把人参切成小块,用清火、理痰的药物煎汤,把小块人参送服,而后痊愈。后来疾病复发,患者家属用原方和人参一起煎汤服用,结果使病情更加严重,徐灵胎嘱咐家属使用之前的方法东邪西毒影评服用,结果疾病又治好了。同样使用人参,切成块送服生人参有效,人参煎汤便无效反而病重。看到这个例子,便能领会古人把肾气丸制成丸剂的精要奥秘了。

又有人问了:既然肾气丸用古法炮制成丸剂才有效,但《金匮》虚劳门除了肾气丸,还有大黄蛰虫丸,除此还有七个方剂,都可以随证使用,那你的十全育真汤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愚回答说:《金匮》虚劳门各个方子,虽然都有效,但是一方只能治疗一证。我设立的十全育真汤,其实可以治疗虚劳病的所有证型。比如方子里的黄芪补气,其实好比人参培补元气根本。用知母滋阴,其实好比用山药、玄参以壮补真阴;用三棱、莪术消散瘀血,其实好比丹参化瘀血。龙骨、牡蛎则取其收涩之性,可助黄芪固摄元气,其凉润之性可助知母滋真阴,其开通之性助三棱、莪术消散瘀血之凝滞。而且治疗肺虚的咳嗽气逆,肾虚的喘粗气短,用山药最好;治疗梦多,出虚汗,龙骨牡郭彦甫蛎更胜一筹。本方的原意,就是用寻常药物十味汇集为本方,能补助人周身真阴阳、真气血、真精神,故起名为十全育真汤。

劳瘵多兼瘀血,起因有两种:因劳瘵病而兼瘀血者,这类患者有的生活饮食调养不合理,有的因纵欲过度,导致气血亏虚,在体内流通循环时必然会有有所缓慢,血液因之有瘀滞,并且这类多瘀在经络。瘀血导致的劳瘵病,有的因有外伤史,或力小却做重活,有的原本有出血吐血的疾病,服药不对症,或不按医嘱服药,导致先有瘀血,日久积成劳瘵,这类瘀血多在脏腑。这两类疾病服十全育真汤都可治愈。但瘀血在脏腑者,尤需要用破血药。瘀在经络的患者,也可用资生汤加当归、丹参。瘀在脏腑病情严重者,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用理冲汤或理冲丸。

现在的医者啊,遇到脉肌漾象数的病,大多数会认为是阴虚血少。其实元气虚弱极严重者不能支持日常活动,也会出现数脉。常人劳作,或奔跑,到了元气不能及时助力时,脉象必然论文结论出现数脉。气力疲乏无法支撑,与气虚无法支撑其实同一道理。

愚在临床上细心体验,凡是治疗虚劳病症,不敢单纯使用补药,但是若理气药多于补气药,脉象会更数;补气药多于理气药时,脉象就会缓和下来。所以脉象的数与不数,要看血分和气分的强弱盈亏。所以在十全育真汤里,野人参、黄芪各4钱,三棱、莪术一钱半,补气药倍于理气药。若遇到气分虚弱者,要把三棱、莪术去掉,改为鸡内金。

药性的补、破、寒、热,虽说是固定的,但一定要根据患者自身做相应的改变。曾权衡比较黄芪的补力,与三棱、莪术的破力,等量使用时其补力和破力无差别。曾使用三棱、莪术各3钱,治疗一切脏腑间癥瘕疾患,担心损伤正气,加入黄芪6钱辅佐,服用10付后,癥瘕去除而正气不伤,并且越服越觉得有力。如果遇到气分虚弱甚者,服用没几服药便觉得气力不如以前,必须加黄芪超能勇士玩具,或去掉三棱、莪术,才能久服。大概极其虚弱之人,补药难以见效,但稍用破药即可损伤正气。如果患者气力壮盛,兼郁滞,须多用三棱、莪术,或减少黄芪用量,这样服用后不会出现胸闷或胃胀。曾经尝试权衡黄芪的热性与知母的寒性是否有不同,两者等量使用久服也不会出现寒热偏向。

平素怕热的人,服十全育真汤后恶热必然会更严重,而平时怕冷的,服用后怕冷现象会加重,寒热偏向不稳定,相当于其补破之力也会不稳定。所以在临床使用本方时,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详细考虑,仔细斟酌用药,发生变化是随时更换药物,时刻与病机相对应。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00:36: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522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十全育真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