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东瀛故事】视觉系摇滚的生与死

更新时间:2025-05-07 11:56:22 阅读: 评论:0

作为一种发源之初就被贴上另类、反叛的标签的音乐,摇滚乐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即使在发源地的英国和美国,都被视为一种不受到主流观点与审美认可的音乐类型。在大众眼里,摇滚乐一直与性、死亡、毒品、犯英语毕业论文罪之类的负面词汇紧紧联邦制相连。如果说古典乐是优雅的香槟色,爵士乐是典雅的淡蓝色,那摇滚乐就是鲜艳的血红色,甚至是深不见底的幽黑色。

生命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美红外测温与爱,创造与和平;一种是丑恶和仇恨,破坏与暴力。如果在大众眼里曼妙的钢琴声代表着光,那么暴长尾词躁的电吉他大概代表着影。摇滚乐里面包含了太多激情、愤怒与暴戾。

为了种族的生存与延续,人类学会了压抑和控制自身黑暗的一面,而宣扬和鼓励表露出光明的一面,在受儒家思想浸染的东方文明里,我们更是习惯如此。因为一个集体的建造非常困难,而毁灭只需要几个个体的疯狂与破坏。

在自古自然灾害不断、人口密集、资源缺乏的日本,要维持集团的运作,往往需要一丝不苟的安排与个体对集体的绝对服从,否则很容易因为内部的脆弱,导致无法承受外部压力而崩坏。因此摇滚乐这种离经叛道的音乐形式,在欧美文化大规模入侵日本之前,都是不被主流审美所接受的。

日本之所以存在着被称为“縦社会(たてしゃかい)”这种等级深严的社会体制,正是为了对抗外部的无序而维持内部的高度有序。日本人信仰克己奉公,为集体奉献自我,任何破坏集体,扰乱内部和谐的人和行为,都受到严重的抗拒与排斥。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日本社会一直表现出压抑个人意志的倾向,其自杀率更是高居不下。尽管日本的媒体都不曾广泛地报道此类事件,但凡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会注意到地铁JR(Japan Railway)线路与地下铁经常出现的“人身事故(じんしんじこ)”,这种情况,十有八九都是有人选择了日本社会最流行的跳轨自杀来了结自己的生命。不少学者认为,日本这种内向型,以克制自我,保持人际关系的距离感为美的文化,正是导致日本的自杀率高居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

于是为了排解这种一成不变的压抑,日本产生了全亚洲最庞大的亚文化(subculture/サブカルチャー)体系。而视觉系摇滚(Visual Rock/ヴィジアルロック),则是随着日本8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后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的亚文化之一。

视觉系摇滚最初起源于欧美的华丽摇滚(Glam Rock),亦受到新浪漫主义审美的影响。它继承了华丽摇滚中模糊性别的、夸张的服装与妆容。但视觉系通常并不是单纯指特定的某种音乐类型,而是一种呈现音乐的方式。(图:Kiss乐队)

尽管如此,大多数的视觉系乐队,依然以摇滚/朋克/重金属作为主要的乐风。在视觉系摇滚发展之初,受到欧美派华丽怎么赚钱快摇滚的影响,尚未走出自己风格的日本视觉系乐团,多以重型摇滚作为乐曲基调,打扮上则接近KISS等欧美野兽派乐队的风格。夸张的妆容(通常是白粉脸),披肩或者定型为刺猬一样的头发,布满钉子的皮衣就成了视觉系早期的标志。(图:圣饥魔)

当时这种标新立异的打扮颇受非议,搞怪青少年的父母不喜欢它们古怪的打扮,日本媒体也蔑称他们为“化妆乐团”。但这些乐团叛逆、激烈的音乐在年轻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时值日本泡沫经济(バブル経済)没钱的日子破换季清仓裂的年代,人们失去了经济成长带来的物质享受与金钱带来的刺激,整个日本陷入了失落、悲观与空虚的情绪之中,因而开始在艺术中寻找精神寄托。正如世界历史上数次经济危机后文化产业便蓬勃发展一样,视觉系摇滚也随着这股时代的潮流,走出了昏暗狭隘的地下室,迎来了时代迎面拂来的微风。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日本社会与经济“失落的十年”(失われた十年),却是视觉系摇滚的黄金十年。在这个时期,优秀的乐队层出不穷。以X-Japan(前期),圣饥魔为主要代表的野兽派硬摇滚/重金属,以Luna sea,Dir en grey等为主的黑金属流派,到以 GLAY ,L’Arc~en~ciel(法语:彩虹)为主的流行/英伦摇滚,视觉系的风潮横扫整个日本。热门乐队的单曲、专辑,取得接近百万的销量在当时是司空见宁波大学法学院惯之事。

从后来者的眼里看来,90年代的摇滚狂潮的产生,既受益于经济危机后人们急需精神寄托,压力释放的需要,王必成也是大众审美对“雅,静,美”的典型日本美学感到疲劳而追求更高层刺激的结果。它起源于与日本传统文化,价值观几乎完全相反的欧美社会,表现出“激烈”和“强硬”的张靓颖逼婚特征,又成功被日ocus本以独特的方式“本土化”,融入了日本式的“凄美” 、“阴柔”。这种女性化的装扮与刚硬乐风的奇特组合,让当时的人们不可思议地感受到阴阳结合的和谐之美。一时之间 ,抱着电吉他,在舞台上化着浓烈妆容,嚣叫咆哮着的男人们,几乎成为了全日本少女心中的身份证有效期梦中情人(图:X-J刘蓝溪apan)。

但是好景不长,在90年代末期,视觉系摇滚圈内纷纷传出各种不和传闻,被视为视觉系天团的X-Japan主唱以“音乐理念不同”离开了自己“幼馴染(おさななじみ,特指青梅竹马,童年伙伴)”——队长Yoshiki,乐队被迫暂curriculum停活动,尔后黑梦乐队,Lu空中打击na Sea,Malice Mizer等乐队纷纷宣布暂停活动,解散或者成员单飞。而挑起后来摇滚乐大旗的Glay,L’A央企名单rc~en~ciel甚至宣布脱离视觉系。而圈内多名乐手接d的意志二连三的连续离奇死亡,意外死亡,滥用药物/毒品死亡,更是让整个摇滚乐界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曼森家族1998年5月2日,视觉系狂潮的先驱,率先提出视觉系概念的X-Japan吉他手hide被发现在倒在自己家的浴室门口。根据警方的描述,他把“毛巾绕成环状,穿过门把手,坐在地板上,把自己的颈部吊起来”。意识不明的hide被送到医院后,很快便不治身亡。hide的死,让视觉系的象征乐队,X-Japan的复活变得遥遥无期。(图:Hide)

hide的死仿佛是视觉系最后的高潮。在葬礼当天,东京本愿寺汇集了从全国各地而来的5万余名歌迷,送葬的队伍超过了两公里长,有197人在这个当年最炎热的日子里因为中暑被送进医院,甚至有两名视觉系乐手在驾车参加葬礼途中不幸遭遇意外身亡。美国主要媒体CNN亦对葬礼进行报道,并惊讶于hide的庞大影响力。至此,日本视觉系摇滚便因为后继无人的乏力与新兴音乐(如R&B)的兴起,而进入了漫长的寒冰期。

直至今天,虽然视觉系摇滚依然在日本国内拥有一批忠诚固定的粉丝和不少活跃于地下的新生乐团。亦有如The Gazette这样商业运作与艺术造诣都较为优秀的乐队。但随着老牌乐队纷纷的解散,暂停活动,转型,总体而言,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文化角度,视觉系摇滚在日本的影响力已经渐渐式微,成为了特定人群之间孤芳自赏的亚文化。

视觉系摇滚,就如日本的国花樱花西藏镇魔曲一般,经历了短暂的灿烂辉煌,便化作春泥早早逝去。只是她们的遗骸还深埋在那片土地之下,就如她们其它国籍的所有前辈曾经做过的那样,等待着漫长冬季的过去,等待春天的暖风融大地,破土而出,涅槃重生。

文:Light君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08:1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55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瀛   生与死   摇滚   故事   视觉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