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脂肪移植的前世今生——讲述脂肪的历史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5-05-18 01:27:46 阅读: 评论:0

话说脂肪移植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多啦~高密度脂肪、纳米脂肪、脂肪干细胞胶……许多求美爱美的朋友一开始听到可能会一脸懵。

其实我也常苦恼怎么简单直观告诉普通求美者们,脂肪移植这项技术是怎么来的,它经历了哪些改进,目前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于是我把整个脂肪移植的发展,分成了五个阶段~

脂肪移植1.0时代:从块状脂肪移植——>颗粒脂肪移植

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的传统脂肪移植,”原始无加工”。

1)起源:脂肪块移植

首例有史可查的自体脂肪移植,是发生在1893年,当时一位因眶骨髓炎出现眼眶凹陷性瘢痕的病人,找到了世界外科先驱-德国医生Gustav Neuber。

因为当时已经有了皮肤移植的成功报道,他就想能否用身体上的一部分脂肪来填充这个凹陷。于是将一小块手臂的脂肪切了下来,直接移植到了眼眶周,之后发现效果还可以,就这样开启了脂肪移植的先河。

块状脂肪移植通常都是连带真皮层一起整块移植的,也叫做真皮脂肪移植。

2)颗粒脂肪的出现

1974年,意大利的医生Giorgio发明,用针管直接戳到肉里,进行脂肪抽吸,这样抽出来的脂肪从原来的“块状”进入到了“颗粒状”。

3)将“颗粒脂肪”进行移植填充

1986年法国医生illouz提出,将抽吸出来的“颗粒”状脂肪,移植到我们面部凹陷的地方进行填充,实现轮廓改善,这种方法被称为 “颗粒脂肪移植理论”。

顺便说一句,这位illouz医生,还对脂肪的抽吸方法进行了改良。以前是简单粗暴无添加的“干抽”,而他则在抽吸的时候通过注射含透明质酸酶的低渗盐水来促进脂肪抽吸,这种技术被称为“湿性法抽脂术”,简称“湿抽”。

“湿抽”相比“收腹干抽”,有着降低创伤、提高脂肪抽吸量等优点。

4)注射肿胀液后进行脂肪抽吸

1987年,美国学者Klein在illouz“湿抽”的基础上进行升级,首次在脂肪抽取的时候注入肿胀液(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的稀释晶体溶液),并将抽吸出来的脸上痘印脂肪用来做脂肪丰胸,这种抽取脂肪的方式也就是“肿胀技术”。

那么这个技术有哪些优势呢?

以前做脂肪抽吸要做全麻,而现在打过膨胀液的地方就被麻醉了,吸脂量不大(不超过1000毫升)的话局麻就可以做,并且肿胀液里的,肾上腺素能收缩血管,这就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止血效果,从而避免了其相关的并发症。

更重要的是,打膨胀液后,能使脂肪组织扩大,医生做脂肪抽吸就可以用微钝针(直径在0.9mm-3mm,内径0.58-2.7mm之间),而先前使用都是的大口径钝针(直径常为3-6mm或者更大),这就能够精细吸脂,减少创伤,肿胀液里的利多卡因还有抗菌作用,能降低感染等。

总而言之,“肿胀技术”的发明可以说彻底改革了脂肪抽吸,直到现在我们做脂肪抽吸依旧还在使用它。

第一阶段脂肪移植,从“块状”进入到了“颗粒”,这种颗粒脂肪有什么问题呢?你抽脂的针有多粗?抽出来脂肪就有多大!用细针就小一点,用粗针它就大一点,再加上负压的影响,这样抽出来的脂肪颗粒是不均匀的,含有的纤维,结缔组织也不等量,杂质很多,所以也叫大颗粒脂肪移植。当时就这样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直接就往人体去注射填充了,所以移植后,存活率参差不齐,容nanchang易坏死、感染。

脂肪移植2.0时代:脂肪移植操作标准化

1)结构性脂肪移植

到了1992年代,澳大利亚的Coleman教授,他发明了Cole-man脂肪移植技术,也就是结构性脂肪移植。

首先,他不再用抽脂的针去抽取脂肪,而是专门用了多孔刨针(很多孔的一个专用的一个抽取针),连接10ml注射器进行低负压的抽吸脂肪(减少对脂肪细胞的损伤),这样抽出来的脂肪它直径大概就只有两毫米。

这个技术的贡献是它实现了标准化,无论哪个医生去抽取身体的哪个部位,抽出来的脂肪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这就相当于把脂肪高考替考做成了一个比较达标的产品,不再像以前大颗粒脂肪移植时代,你运气好,抽到的脂肪纤维组织少,运气差,抽到的就多。

Coleman教授还引入了脂肪纯化的概念,他采用离心的方式,将抽取出来的脂肪分离出油性、水性和脂肪细胞成分。

离心法是怎么做的?采用离心机(就跟洗衣机一样的运作,高速转转转),将抽取出来的的脂肪混经过一定的离心速率和时间进行纯化,之后脂肪会出现明显的分层,上层液体是油,下层是水(主要为麻醉肿胀液、血细胞及细胞碎片),中间是脂肪颗粒组织。

然后使用18G注脂针将脂肪细胞置入多个层次,多个隧道里,并与血管良好的周围组织紧密接触。多隧道注射怎么理解呢?你可以想象成是一条管道,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用面突出体积来。

(脂肪多隧道移植)

多层次多隧道的移植方式,给当时带来一个新的认识是成活是关键,打多少不重要,能存活才重要。用丰胸来打比方,面积就这么大,一亩三分地,你只能种2000棵树就满了,但换个方法——立体式种植,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们可以往胸大肌下打,胸大肌里面打,胸大肌上打、腺体里面和皮下脂肪层皮下打,打很多层,平常打一个层次,才存活个3毫米,那么我gtin打很多格林斯潘层,量就能累积起来了。

所以从Coleman教授的结构性脂肪移植开始,有了小颗粒脂肪移植,以及脂肪注射操作的标准化。也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才真正有了现代的脂肪移植的发展。

2)三区存活理论

2012年日本的吉村浩太郎教授,提出了一个“三区存活理论”,将移植后的脂肪组织按照成活情况分为三个区域:

最外层黄色区域——存活区,经统计这区大概只有0.3毫米半径,但它能够依靠组织液的营养而完全存活下来。

中间的橙红色区域——再生区,约在1.2到1.5毫米半径,这一区域内源代码结局会有部分脂肪细胞死亡,但同时也会有大量的脂肪细胞新生。

最内部灰色区域——坏死区,这区域的脂肪细胞大部分坏死。

脂肪组织移植后,它成活的半径就是黄色的存活区加上红色的再生区,最多1.5毫米。所以医生在做脂肪移植的时候,就必须要微量注射,遵循“多学英语音标点多层次多隧道”,并且每个隧道不要超过2、3毫米,否则就容易形成它的核心坏死区。

(过大的脂肪注射滴会出现中央坏死)

脂肪移植3.0时代:纳米脂肪

2013年比利时的Patrick Tonnard教授发表了纳米脂肪移植技术(Nanofat),它通过在注射器内来回推注脂肪组织,达到物理性的破坏后,锤子手机进行过滤,把较粗大的纤维也去除。最终得到质地稀薄、汤一样的物质,能够通过27G的针头(打玻尿酸用的针头)进行注射。

他把整个脂肪细胞破坏了,变成液体,这些液格局体里含有的脂肪干细胞,有一定的促进组织再生重组的功效,用它在真皮层注射,能达到除皱、嫩肤、去黑眼圈等效果。

但是纳米脂肪做完之后,他可能有的前列腺钙化灶是什么意思只是一个细胞疗法的作用。 因为纳米脂肪就相当于把脂肪细胞粉碎掉了,免疫细胞或者淋巴循环会使它根本就待不住,几乎达不到成脂的要求。

但它开创了脂肪移植细针注射的先河,拓宽了脂肪移植应用的范围,带领我们来到了精确脂肪移植时代。

脂肪移植4.0时代:高密度脂肪

2016年,易成刚教授团队在PRS杂志发表专题文章,提出了高密度脂肪概念。

经过离心处理后的脂肪分为三层,油滴在最上层,水层在最下层,中间为脂肪层。在脂肪层有脂肪细胞和血管基质细胞,由上往下血管基质细胞含量越多。最下层富含血管基质细胞,这一部分即高密度脂肪。

然后高密度脂肪也分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三层,用三个层次的脂肪分别去做移植,发现密度每高一层,存活率就高10%,最高能达到60%的存活。

脂肪移植5.0时代:脂肪干细胞胶(SVF-gel)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鲁峰教授团队在2016年7月,PRS杂志发表专题文章,公开脂肪干细胞胶(SVF-gel)技术。

脂肪干细胞胶(SVF-gel)就是通过物理方法,有效去除脂肪组织中的油滴后,得到的富含脂肪干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姚正菁和粘多糖)的产物,你可以理解为,它是普通脂肪去油后的脂肪浓缩提取物,每10ml的脂肪组织大概能提取1ml的脂肪胶,它的形状是有点儿像玻尿酸那样的凝胶↓。

脂肪干细胞胶(SVF-gel)具体的优势有哪些?

它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脂肪组织,而是脂肪组织的物理浓缩精华。它的好处是:

1、更精细。传统的自体脂肪移植由于含有大块的脂肪手机销售排行榜组织,因此需要用较粗的注脂针进行脂肪移植,只能做较大面积的填充,比如丰太阳穴、额头、苹果肌等,脂肪胶则寂月皎皎更精细,可以用打玻尿酸的27G细小的针头进行注射到真皮层、皮下、甚至贴着骨膜打都可以。

(脂肪胶是跟玻尿酸女同电影有哪些外u盘里的文件不见了观类似的凝胶状,用它来做注射的话,可以像玻尿酸一样线性打出来,而不像以往的脂肪注射,要用多点注射,打出来就是断断续续的。)

2、达到面部年轻化治疗。它可以在真皮层直接注射,里面的细胞外基质(ECM)能补充真皮中丢失的胶原成分,脂肪干细胞能分泌的生长因子作用于真皮层纤维细胞,长时间地改善肤质,促进真皮胶原再生,达到长久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效果。。

3、稳定的80%-85%高美国猎狐犬留存率。通常面部填充,只需要一次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不需要二次补填。

4、几乎没有恢复期和术后肿胀。由于油滴取出后,几乎消除了炎症反应,因此注射脂肪胶基本没有肿胀恢复期,甚至可以像注射玻尿酸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样来个午休美容。

很多人拿脂肪干细胞胶(SVF-gel)来跟纳米脂肪(Nanofat)做比较,因为两者都富集了脂肪干细胞,能提高移植存活率。这个观念是错误的。Nanofat纳米脂肪是液态状,并且其中含有过期的情书大量的肿胀液及油脂,移植后不产生体积,达不到成脂的要求,需要配合颗粒脂肪组织一同注射。

SVF-gel则是脂肪组织的浓缩精华,它是胶状物,有效富集了脂肪组织中的干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成分(ECM),移植后留存率稳定在80%-85%(传统的脂肪移植中留存率最高的高密度脂肪也湖州自驾游最多能达到60%),同时兼具了细针注射和高保留率两大优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22:2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5/261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脂肪   前世   今生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