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文化

更新时间:2025-05-16 09:38:02 阅读: 评论:0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竹木器乐在黎族文化以及生活中都占据重要位子。乐器虽小,但却奏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蕴涵。你听过竹木器乐奏出的声音吗,一种悠扬的声音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文化吧。

黎族竹木器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黎族乐器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黎族传统器乐取材于民间丰富的竹木资源,包括独奏乐曲、合奏乐曲、歌舞乐曲、祭祀乐曲和八音乐曲五大类;黎族乐器不少于四十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口拜、鼻箫、灼吧等。

黎族传统器乐产生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宋初的《太平环宇记》云:“琼州聚合推鼓歌乐。”据传,黎族传统器乐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黎族传统器乐是祖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瑰宝,竹木器乐曲中蕴含着原生态的音乐特征,曲体结构灵活自由,旋律顺畅,音调古朴清纯,它融汇了黎族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民俗风情等诸多元素,为黎族人民喜闻乐见。

黎族竹木器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琼州黎人“打鼓吹笙以为乐”;宋《桂海虞衡志》载:黎人“聚会亦椎鼓歌舞”;清人张庆长的《黎岐见闻》亦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齐集野间,男弹嘴琴(即口弓),女弄鼻箫,交唱黎歌。”

据有关资料,最早出现的乐器是独木鼓。黎族古民歌传述,远古时候因雷公击倒大树,烧树木成洞,黎族祖先就击木洞呼众围猎,后来人们用牛皮或鹿皮蒙住大洞口,敲起来咚咚作响,以作招众、祭祀和乐器使用。叮咚木也是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

古时,黎族人民砍山种山兰,以驱赶山猪,后来发展成为跳舞娱乐用的打击乐器。黎族俗语:歌声不停,笛音不止。这个俗语反映了黎族的民间乐器与民歌一样历史悠久。

您可能还会喜欢:

仫佬族的民俗戏曲:彩调

学习学习土家族丧葬文化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

风格素朴简约的仫佬族服饰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19:0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6/151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黎族   器乐   竹木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学编程|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