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爵位是中国的,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是中国王朝时代的五等异姓爵位,公认起源于周代。爵位,又称封爵,原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但某些国家在封建制度没落后,依然沿用爵位体系。
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此后,在“宣统复辟”和袁世凯复辟共95天时间,都大肆封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有封爵外,爵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发布于:2022-12-07 04:0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6/157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