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辅弼之臣瓦解,而邪谄之人并进。《汉书东方朔传》
2、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3、豺狼当道,不宜复问狐狸。《汉书孙宝传》
4、夫妇之道,有义则和,无异则离。《汉书孔光纪》
5、遗子黄金满,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6、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7、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汉书叙传上》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列传》
9、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汉书艺文志》
10、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汉书陈汤传》
11、源清流洁,本盛末荣。《泗水亭碑铭》
1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3、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宣元六王传》
14、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汉书司马相如传》
15、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16、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汉书楚元王传》
17、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汉书食货志》
18、《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左周黄列传》
19、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汉书高帝纪上》
20、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汉书扬雄传》
21、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22、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汉书扬雄传》
23、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书贾谊传》
24、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
25、感慨而自杀,非能勇也。《汉书栾布季布传》
26、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汉书魏相传》
27、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后汉书崔骃列传》
28、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武帝纪》
29、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西都赋》
30、知其一,不知其二。《汉书高帝纪》
3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书司马迁传》
32、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33、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汉书董仲舒传》
34、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
35、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汉书枚乘传》
36、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司马迁传》
37、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汉书贾谊传》
38、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汉书叙传上》
39、夙兴以求,夜寐以思。《汉书武帝纪》
4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汉书武帝纪》
41、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末形。《汉书伍被传》
42、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
43、夫妇之道,有义则和,无义则离。《汉书孔光传》
44、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汉书董仲舒传》
45、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46、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47、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汉书董仲舒传》
48、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封燕然山铭》
49、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汉书食货志》
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高五王传》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0:3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ge/86/25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