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中心小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2.0校本研修方案

更新时间:2025-05-04 20:09:57 阅读: 评论:0


2024年4月1日发(作者:府念雁)

信息技术应用2.0校本研修方案

永吉县双河镇中心小学校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了

提升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根据《永吉县信息

技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规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

况和办学特色,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现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设备总体较差,不能满足信息

化教学需要。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的支持。

二、目标任务

(一)总目标

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为主要平台,以课堂教学为实践基地,

依托学校校本研修项目的建设,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

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

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以提升个人能力,更新教学

方法为主要目的,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发展目标:校

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层领导信息化指

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基于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学校全体教师参与此次提升培训。

预计57%教师达到多媒体教学环境,40%教师达到混合学习环境,

3%教师达到智慧学习环境。

(二)具体目标

1.多媒体教学环境

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师能够在调查网、QQ、微信等即时沟通工具支持下组织

学生填写问卷,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

而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

供科学依据。

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教师能够在演示文稿、101教育PPT信息技术支持下,根

据教育教学需要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从而灵活组织、应用多

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

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教师能够在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设计并实施

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从而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

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教师能够在演示文稿、101教育PPT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

下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

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感知、记忆、

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

2.混合学习环境

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教师能够在超级录屏、喀秋莎等信息技术工具支持下设计

并制作微课程,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B5(学法指导)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教师能够在QQ、微信、YY语音等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学习

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从而丰富学习小组产生方式,提高小组成

员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保证小组成员平等地获得学习资源,促

进小组成员及时交流与深度互动,推动集体智慧的沉淀和分享。

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教师能够在美篇、微信空间、QQ空间、吉林市智慧云平台、

吉林省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完成课堂内外

的讨论、辩论、成果展示等活动,从而拓展展示与交流的时间

和空间。

3.智慧学习环境

C3(学法指导)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能够在考拉阅读APP、考拉英语等信息技术支持下,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个视

角厘清和界定问题,及时交流和呈现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

结果,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C4(学法指导)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教师能够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表达与

交流展示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从而优化成果的表现方式,创造

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

活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时,可以直接用

手机进行拍照、录制视频分享学习成果。

C1(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能够在微信、百度脑图、问卷星、Cctalk等信息技术

支持下,解决复杂问题,拓展知识边界,创造更多可能性,完

成基于生活环境下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三、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启动工程《永吉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

升》。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

(二)完成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全员培训。2019年8月至2019年

12月。

(三)学习步骤

1.测评选点

2019年8月23日至2019年8月30日。

2.校本研修

(1)课程学习

2019年8月31日至2019年10月24日。

(2)教学设计

2019年10月25日至2019年11月7日。

(3)研课磨课

2019年11月8日至2019年11月21日。

3.提交成果

2019年11月22日至2019年11月29日。

4.应用考核

(1)学校审核

2019年11月30日至2019年12月7日。

(2)互学互评

2019年12月8日至2019年12月21日。

(3)专家认证

2019年12月22日至2019年12月29日。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组建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全面领导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工作。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的具体工作。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后勤主任进入领导小组,

负责在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和保障工作。

2.制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2.0发展规划》和《学校校本

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二)划分层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按学校年龄结构比例选择学校教师能够达到的能力点。其

中多媒体教学能力至少33人达到,混合学习能力至少23人达

到,智慧学习能力至少2人达到。

(三)融合团队,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老少融合。

开展了师徒结队活动。年轻教师和年老教师结成一队。年

轻教师成为老教师的师父,师父在信息技术能力上给予徒弟支

持。学校开展老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老教师获奖的同时,其师父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学科融合。

根据学校同学科教师数量少的现状和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将

语数英学科融合在一起,音体美学科融合在一起,道德与法治、

综合、思品等专科融合到一起。成立语数英科研小组,音体美

科研小组,大综合科研小组。

(四)教研引领,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成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团队,发挥学校骨干教

师引领示范作用,结合《基于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促进

乡村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

课堂教学”主题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科研先行,让骨干教师

的引领示范带动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

(五)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建立学校管理数据库。将纸质资源数据化处理,建立学

校管理数据库,便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

2.建立学校教学资源数据库。分学科、分年段将学校教学

课件、学生信息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便于教师备课使

用和了解学生。

3.借助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

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网盘等工具,建立个人资源

库,进行网络资源共享。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管理。

1.对教师信息化发展进行精细化管理。按工作性质分学科、

分学段、分部门管理,确保人人有领导负责,处处有团队指导。

2.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水平提升工作进行测评。分不合格、

合格、优秀、卓越几个等次,奖励信息化技术水平能力提升幅

度比较大的卓越教师。

(二)明确主体责任。

教师首先要进地自我诊断,认清现有信息技术水平,明确

达到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标准,参照能力维度,对照微能力测评

规范选择个人研修的关键能力点,完成线上线下学习。

(三)建立应用机制。

1.学校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之

中,成为评优选先的依据。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将成为参加学校及以上部门

组织教学竞赛活动的入门条件。

(四)落实经费保障

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各种信息技术

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保障培训经费的使用。购买书籍,保障教

师信息技术能力理论层面的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05:4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921768398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师   信息技术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友情:优美诗词|电脑我帮您|扬州装修|369文学|站长工具|软件玩家|水木编程|编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