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数学说课稿及课件6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
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教学目标
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
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
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
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
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
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
分米>厘米>毫米。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
打好基础。
2、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
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
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
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
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
1厘米,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
1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应该让这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所以在练习中我让学生
判断身边物体的高度、长度,如:旗杆高10米,铅笔长10厘米,身高120
厘米等等。
本文发布于:2024-04-01 14:2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ranqi119.com/edu/1711952664399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